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卫国 《现代保健》2010,(14):162-163
目的 通过X线照片及透视检查观察创伤性湿肺发生、发展、机制、诊断、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胸部闭合性创伤性湿肺的X线变现,对湿肺的出现、消散、分布、形态进行影像分析.结果 315例胸部创伤中,肋骨骨折209例.其中发生湿肺的102例占48.8%,无肋骨骨折106例,其中发生湿肺22例占20.7%.在胸部创伤中有肋骨骨折病例发生创伤性湿肺发生率大大超过无肋骨骨折的病例.结论 胸部创伤性湿肺的诊断、疗效观察、评估仍然以普通X线摄片和透视为首选检查手段,价廉、快捷、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X线平片及CT诊断胸部损伤性肺出血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闭合性胸部损伤性肺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伤后24h内先行X线平片检查,后行CT检查。统计2种检查方式下骨折性肺出血和肺损伤性肺出血的检出率。结果:CT检查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为75%,X线胸片为71.67%,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CT对肺挫伤、创伤性湿肺、气胸、胸腔积液和血气胸、肺不张及肺萎缩、肺撕裂伤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平片(P<0.05)。结论:X线平片具有经济、操作简便等优点,其观察胸廓全貌、诊断骨折性肺出血的效果较好,但CT对肺损伤性肺出血的诊断更具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X射线诊断在胸部闭合性损伤中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180例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进行CT、X射线检查,观察CT、X射线诊断准确率。结果:CT检查77.32%胸部骨折率显著低于X射线检查的88.66%,但CT检查血气胸、肺不张、肺挫伤、肺撕裂伤、创伤性湿肺、纵隔气肿准确率分别为90.48%、87.50%、89.47%、83.33%、88.89%、75.00%显著高于X射线的69.05%、56.25%、52.63%、16.67%、44.44%、33.33%,差异经χ2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T检查准确率及血气胸、肺不张、肺挫伤、创伤性湿肺准确率较X射线检查优,但X射线检查胸部骨折准确率较高,故部分疾病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选择CT检查以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DR与螺旋CT对急诊胸腹部创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70例,回顾性分析这70例患者的DR与螺旋CT表现,观察两种检测结果的准确率。结果:在70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肋骨骨折,18例患者液气胸,10例患者膈肌损伤,15例患者为创伤性湿肺。在上述病变中,DR诊断肋骨骨折符合率为88.89%(24/27)、液气胸诊断符合率为88.89%(16/18)、膈肌损伤诊断符合率为80%(8/10),创伤性湿肺诊断符合率为86.67(13/15),螺旋CT诊断符合率均为100%,螺旋CT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DR诊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R与螺旋CT都是重要的诊断方式,其中螺旋CT的诊断率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CT表现,提高CT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经核酸检测证实的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分析其肺部病灶部位、形态和主要CT征象(如磨玻璃密度影、实变影和间质性改变等),总结CT对新冠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1)病变部位:累及单侧肺15例(10%),累及双侧肺135例(90%);累及右肺79例(52.7%),累及左肺71例(47.3%);病变局限于1个肺叶14例(9.3%),病变累及2个肺叶54例(36.0%),病变累及多个肺叶82例(54.7%)。(2)病灶类型:单形态表现24例(16%);孤立性类圆形表现18例(12%);多形态表现(至少3种以上CT表现)108例(72%)。(3)CT表现:早期呈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样改变,以肺野外带为著,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或弥漫磨玻璃密度影、渗出及实变影,严重者可出现肺间质纤维化。结论:CT诊断是新冠肺炎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尤其对核酸检测假阴性患者更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创伤性肺假性囊肿(TPP)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TPP患者的诊治过程.结果 15例患者均为胸部闭合性损伤.胸部X线片,9例表现为典型的肺内薄壁空洞病灶,可伴或不伴液气平面,6例病灶周围伴有创伤性湿肺的表现.胸部CT扫描能发现所有患者的TPP,其中单发病灶9例,多发病灶6例;病变大小5~75(32±17) mm.TPP位于左肺5例(33%),右肺7例(47%),双肺3例(20%).所有TPP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TPP是一种少见的继发于胸部创伤后的良性病变,胸部CT扫描是诊断和评估TPP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单纯TPP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而伴有严重并发症的TPP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64排CT诊断的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所接受治疗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样本,60例患者在临床中均需应用常规的40排CT检查与64排CT检查,根据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结果对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检出率与准确情况加以分析。结果:64排CT相较于传统的40排CT检查而言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优势,该检查方式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误诊率与漏诊率相对较低,呈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64排CT用于诊断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该诊断方式的准确率较高,可为患者的后续诊治提供影像学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囊肿的X线、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治国  李蕾 《职业与健康》2006,22(7):550-550
目的探讨X线、CT检查对支气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囊肿的X线、CT表现。结果位于纵隔内4例,肺内8例,其中含液囊肿11例,含气囊肿1例。结论X线、CT均能诊断本病,CT检查诊断价值更高,有一定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的胸片、胸部螺旋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胸部创伤胸片及/或胸部螺旋CT表现,对各种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总结。结果肺撕裂伤、湿肺、肋骨骨折、气胸及血气胸、胸腔积液是胸部创伤的主要表现,分别占40.9%、30.7%、73.9%、21.6%、18.2%,膈疝、支气管断裂、肺血肿及肺囊肿是胸部创伤较少见的影像表现,有3例漏诊。结论胸片及胸部螺旋CT扫描是现阶段胸部创伤诊断的主要方法,仔细观察图像、短期复查及CT重建技术的使用是减少误、漏诊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霉菌性副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探讨霉菌性副鼻窦炎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 单侧副鼻窦发病12例,双侧副鼻窦发病3例,全部病变均累及上颌窦,累及2个以上副鼻窦腔4例,病变侵犯后鼻孔2例。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主要为:病变窦腔内密度增高,不均匀,病灶内出现点状、条状钙化灶,窦腔骨壁增厚伴破坏,窦腔缩小。结论 真菌性副鼻窦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有赖于病理;CT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病变内钙化影的出现是本病的主要CT表现,是诊断该病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加深对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影像认识,进一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痰检或临床证实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的CT影像表现。结果: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影像表现多样:本组病例中结节或肿块影13例(其中7例出现坏死空洞);曲菌球7例;一侧或两侧肺的单个或多个支气管肺炎样阴影6例;混合型6例。结论:本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CT检查可明确肺霉菌病和肺部基础性病变的形态、大小和范围,充分显示空洞(腔)和曲菌球等,病变周围伴有的"晕征"是早期特征性的改变,病程中出现的"空气半月征"和空洞强烈提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黄费湘  杨能礼 《现代保健》2011,(24):118-120
目的观察比较分析各类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特点,提高肺曲霉菌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1月~2009年11月36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CT诊断案例做观察,比较各类肺曲霉菌病的CT数据。结果过敏型支气管肺曲菌(ABPA)病患者6例,CT成像为出现轨道征或环形影;寄生型肺曲菌病患者17例,CT成像为出现空气新月征;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患者13例,CT成像为出现晕轮征。结论肺曲霉菌病种类多样,病情复杂多变,CT成像的表现特点可以为各类肺曲霉菌病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有效鉴别于其他类似疾病,进一步提升诊断的准确率,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分析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平扫及增强的影像学征象,从而提高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水平,从而降低误诊率。方法:统计45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恶性肺孤立性结节的影像学表现,病理其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探讨影像学特异性表现与病变良恶性之间的关联。结果:当病变显示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血管束聚集征时更倾向于对恶性病变的诊断。结论:薄层CT及增强可更清晰的显示孤立性肺结节的特征性表现,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靶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常规64排CT肺部扫描发现的30例SPN患者进行靶重建,分析其影像特点,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30例靶重建显示小结节征8例、空泡征9例、钙化4例、分叶征16例、毛刺征12例、棘突征13例、胸膜凹陷征12例、血管集束征7例及20例增强病例显示密度变化均高于常规扫描;靶重建后诊断符合率为90%,也高于常规扫描的66.7%。结论:靶重建技术有助于提高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螺旋CT扫描技术分析不同性质的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特点,并探讨该方法在肺部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对32例肺部结节的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其中,9例进行了增强扫描,分别记录肺部结节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2例病例中,影像诊断良性病变24例(经临床确诊18例),影像诊断恶性病变8例(经临床确诊6例)。18例良性SPN中,15例呈边缘光滑;6例恶性SPN中,5例边缘呈分叶,4例有毛刺,2例见到支气管气像和空泡征。所有病例中,6例出现钙化。增强9例病人中,影像诊断恶性6例,良性3例。结论螺旋CT对肺部孤立性结节的良恶性的鉴别虽然有一定的困难,但若结合增强扫描、流行病学资料综合分析,仍有很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曲菌病影像学方面的改变。方法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肺曲菌病患者9例,均行X线平片及CT常规扫描3例,2个月后X线CT复查。结果影像学表现为肿块样改变炎症样病变,粟粒样、肉芽肿或莽菌球,多发结节。其中5例CT出现“晕轮征”。结论肺曲菌病的早期影像学改变有肿块,多发结节,实变。CT影像学的“晕轮征”是肺曲菌病的特征性改变。CT可清晰显示特征性病变,可明确部位及范围,是该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表现。方法对36例患者进行X线胸片及肺尖至肺底的螺旋CT容积扫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肺炎性假瘤多位于肺的外围,按CT形态可分为结节或肿块型、浸润型,其特征件表现为桃尖征、平直征、灶周网点征和晕征及均匀强化等征象。结论CT影像对炎性假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确诊时肺部CT影像以及转归时具体表现.方法 19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进行CT医学影像检查,对比肺部病灶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病灶呈现出多肺段分布或单个肺段病灶,经治疗后患者体内肺部病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小甚至消失.结论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经CT医学影像检查,利于临床医师正确判断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高分辨率CT在肺部磨玻璃结节影像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9年10月—2020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具有肺部磨玻璃结节CT征象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4例,对其进行病理诊断,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本组患者分为恶性组(41例)和良性组(43例),对两组患者均实施高分辨率CT诊断,比较两组CT征象特点及结节影像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CT征象特征方面,两组病灶大小、病灶形状、空泡征、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与良性组相比较,恶性组分叶征、毛刺征检出率更高且病灶界面比较毛糙,有明显的囊状透亮影,病灶密度大多为mGG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结节影像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面,与其他结节影像相比,分叶征的灵敏度最高,边缘毛糙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最高,囊状透亮影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最低,毛刺征特异度最低,密度阳性预测值最低。结论 临床上对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实施诊断时,采用高分辨率CT诊断,能够为临床鉴别病灶的良恶性提供准确的指导依据,应用价值比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的胸部X线片、常规CT及高分辨CT(HRCT)表现。结果胸部X线片无特异性,1例胸部X线片无异常发现,1例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的网状和线条状阴影,小蜂窝状或多发小囊状影,3例表现为气胸,2例表现为右侧胸腔积液。无一例发现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规CT扫描虽然发现直径较大的囊腔样病变,但囊壁显示不清,HRCT扫描病变显示清晰,表现为两肺从肺尖至肺底弥漫分布的囊状改变,均有薄壁,壁厚约1mm,边缘清楚,厚薄均匀。大部分囊腔直径〈20mm。结论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表现具有特征性,HRCT对明确诊断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