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治疗前后检测脑动脉血流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TCD对12例急性CO中毒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MCA)血流进行检测,观察频谱形态并对其收缩期峰值流速(VP)、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及搏动指数(PI)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双侧MCA流速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双侧MCA流速均较治疗前有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TCD检查可作为急性CO中毒治疗前后观察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经颅多普勒监测重型脑外伤病人的颅内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勒(TCD)在重型脑外伤病人颅内压(ICP)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8例重型脑外伤病人,应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峰流速(Vs)、舒张期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同时记录ICP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随着ICP升高,PI、RI增大,Vd减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1.5的病人预后不良(P〈0.05)。结论 TCD可以无创监测脑外伤病人ICP的升高,对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32例有机磷中毒患者行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频谱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检查及脑CT检查。结果显示经颅多普勒(TCD)与脑CT比较能够更早、更敏感地反映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的脑损害,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脑血流资料,为中毒后早期治疗脑水肿,改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脑动脉硬化症的经颅多普勒诊断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对脑动脉硬化症(CAS)的诊断价值。方法用2MHz脉冲多普勒探头经双颞窗和枕窗分别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基底动脉(BA)、双侧椎动脉(VA),记录血流速度、脉动参数(PI值、RI值、S/D),观察频谱形态改变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80例CAS患者频谱形态异常72例(占90%),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65例(占81%),收缩期血流速度增快12例(占15%),舒张期血流速度降低50例(占62.5%)。PI值升高80例。结论TCD可对脑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无创伤性评估,对CAS的诊断和治疗观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弥补头颅CT等影像学对脑动脉硬化诊断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醒脑静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随机将76例SAH患者分为醒脑静组(40例)和对照组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包括尼莫地平,醒脑静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行经颅多普勒(TCD)动态检测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的平均血流速度及脉动指数,评定治疗效果。结果醒脑静组的脑血管痉挛(CVS)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第7d及第10d时醒脑静组平均血流速度(VMCA)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两组问脉动指数(PI)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醒脑静可显著降低SAH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MCA),降低CVS发生的频率,缩短CVS持续时间,减弱CVS的强度,认为醒脑静治疗对防治CVS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治疗效果。方法80例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迟发性脑病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迟发眭脑病4例,对照组发生迟发眭脑病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迟发性脑病发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单侧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对颅内循环的影响。方法对可疑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1126例,其中67例CDFI诊断一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采用TCD技术检测其颅内动脉的流速及Willis环和眼动脉侧支开放情况。结果 CDFI显示狭窄处峰值血流速度及舒张期血流速度明显增快。TCD显示:①病变侧的大脑中动脉流速明显低于健侧;②Willis环代偿组患侧MCA流速明显高于颈内外侧支代偿组;③ACoA与中风的发生负相关。结论 TCD、CDFI的联合应用可以全面观察整个颈动脉系统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盛红  金小红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8):1113-1114
目的 探讨绝经及未绝经女性与TCD(经颅多普勒超声)颞窗检出成功率的关系.方法 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50例女性绝经(A组)及40例女性未绝经(B组)经双侧颢窗探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比较2组MCA、ACA、PCA及颞窗透声不良检出率.结果 经颞窗探查绝经组脑底动脉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颞窗透声不良发生率明显增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女性绝经后可影响TCD颞窗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许玉珠 《中国校医》1997,11(3):198-19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在就诊时往往症状消失,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给诊断、治疗造成困难。本文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CD)对临床诊断为TIA的50例患者的颅内动脉的血流频谱(峰速、均速、舒张期速度、频谱形态及音频)变化进行观察,探讨TCD对TIA病人在诊断、治疗方面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仪器及指标采用美国第二代TCD诊断仪,通过额、眶、枕窗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双侧大脑后动脉(PCA)、双侧颈内动脉虹吸部(ICA)、双侧椎动脉(VA)、双侧小脑后下动脉(PICA)和基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有昏迷史的6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高压氧、脑细胞活化剂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组之间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有效的药物,及早应用高压氧和充足的疗程对DEACMP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颅内感染患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并了解脑血流动力学与颅内压之间的联系。方法以大脑中动脉(MCA)为靶血管,观察颅内感染组及对照组患儿脑血流动力学情况;腰穿或应用甘露醇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颅内感染组Vp、Vm、PI、RI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在腰穿前大脑中动脉Vp、Vm、PI、RI均高于腰穿后;使用甘露醇后大脑中动脉Vp、Vm、PI、RI均低于使用甘露醇前。结论颅内感染患儿脑血流动力学多异于正常,脑血流动力参数可因颅内压而变,TCD可反映颅内脑血流灌注情况;因此TCD有助于判断颅内感染患儿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失眠患者群中的应用,进一步了解失眠患者的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从而分析失眠与颅脑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门诊收治的62例失眠患者作为失眠组,并在同期就诊的健康人群中随机选取48例为对照组,以上人群均积极配合检查TCD检查.结果:失眠组患...  相似文献   

13.
黄清根 《健康研究》2014,34(6):638-640
目的研究偏头痛患者血浆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72例偏头痛患者根据是否治疗分为两组,未治疗组29例,治疗组43例,选取35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量三组血浆5-HT浓度、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分析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及基低动脉(BA)速度与5-HT的相关性。结果偏头痛组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未治疗组5-HT高于治疗组(P〈0.05);除了BA,偏头痛组各动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1),未治疗组MCA、VA血流速度均显著快于治疗组(P〈0.05);5-HT浓度与MCA(r=0.4282,P〈0.05)、VA(r=0.5782,P〈0.05)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呈正相关。结论偏头痛患者5-HT升高可能是引发血流速度变快的原因,临床应加大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有无发生中毒性脑病,将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病例组(86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6,24,72h后不吸氧条件下抽取1ml动脉血,检测动脉血乳酸,计算乳酸清除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初始血乳酸水平;治疗6,24,72h后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初始血乳酸水平高[(3.30±0.55)mmol/L比(2.64±0.24)mmol/L],治疗6,24h后乳酸清除率明显低[(8.22±1.20)%比(12.83±5.31)%、(12.00±2.40)%比(15.17±2.99)%],治疗6,24,72h后APACHEⅡ评分高[(16.78±2.82)分比(12.33±2.16)分、(14.11±1.54)分比(10.17±0.98)分、(10.56±1.51)分比(7.83±1.17)分],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72h后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患者,治疗6h后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616,P=0.015),与病死率呈负相关(r=-0.606,P=0.017)。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对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患者有助于严重程度的评估、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本研究纳入38例患者,全部经全脑DSA证实有单侧脑供血动脉狭窄(≥65%)。所有患者于血管内支架术前及术后48h内行经颅彩色多普勒(TCD)及脑CT灌注成像(CTP)检查,测量Vp、Vm、RI及CBV、CBF、MTT。结果38例患者行脑供血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前后动脉狭窄处血流速度峰值,由术前的(226±27)cm/s降至术后的(135±18)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4,P〈0.01)。其中38个直接供血区术后rMTF较术前降低(t=3.987,P=0.001),37个直接供血区rCBF较术前增高(t=-2.027,P:0.029),38个直接供血区术后rCBV较术前无明显改变(t=-0.901,P=0.329)。结论经颅彩色多普勒(TCD)联合脑CT灌注成像是评估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后脑灌注改善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发病两周内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4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及40名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观察组及对照组,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比较两组人群颅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并动态监测观察组入院后1d、2d、3d、7d、14d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以及相应时间神经功能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MCA、IC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MCA降低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2周内MCA的平均血流量(Vm)稍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F=1.067,P>0.05)。PI前3d呈上升趋势,在第3天达最高,然后缓慢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F=3.252,P<0.05);NIHSS评分入院后前3d逐渐增加,随血流再通、侧枝循环建立后逐渐降低(F=2.926,P<0.05)。结论根据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动态变化,可评估颅内压的动态变化,并及时发现血管再通、侧支循环代偿情况,从而正确评价治疗反应,为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经“五步法”(牵、按、熏、灸、电)治疗后其血管解剖结构和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为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及评价“五步法”治疗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127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转颈试验观察病例组经“五步法”治疗后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结果(1)在12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有78例椎动脉内径偏细,其血流速度低于而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O.05);另有49例椎动脉走形异常,其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在转颈试验后也分别低于和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O.05)。(2)采用“五步法”治疗后,这些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都恢复到正常范围;血流阻力指数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O.05),但仍高于对照组(P〈O.05)。(3)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其血管内径及走形异常等解剖结构未见改变。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椎动脉内径偏细、走形异常原因引起,导致血供不足、阻力增高血流动力学改变;“五步法”治疗后,血流速度恢复正常,阻力指数降低.但结构无变化。  相似文献   

18.
王明玉 《职业与健康》2009,25(12):1333-133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04年以来42例CVS患者的TCD检测结果,并与SAH发生时间、出血程度(F isher分级)和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程〈6 d组以轻度为主,7~15 d以中重度为主,出血少量组CVS以轻度为主,出血多量组以中重度为主(P〈0.05)。SAH发生时间、程度对脑血管痉挛有明显影响,与SAH患者预后有关。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程度评估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和尼莫地平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入院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高压氧及纳洛酮、甘露醇等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依达拉奉和尼莫地平的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昏迷时间、临床疗效、迟发性脑病的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80.00%(24/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平均昏迷时间为(4.02±1.77)h,对照组为(6.58±2.02)h,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迟发性脑病发生率为3.33%(1/30),神经系统损伤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分别为13.33%(4/30),16.67%(5/3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和尼莫地平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临床疗效为理想,且迟发性脑病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10月本院诊治的36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观察组)及36例单纯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对照组)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两组影像学表现及双侧大脑皮层半卵圆中心表现弥散系数(ADC)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时间段ADC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影像学表现中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两侧大脑皮层、苍白球及皮层下区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同时所有异常信号均出现两侧对称性改变;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MR影像学表现为脑实质伴有异常信号灶,主要以基底节区病变为主,且呈稍长T1、T2信号,DWI序列检查,部分患者病变区信号偏高。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可通过DWI判断病情,且能够与单纯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