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胸外科护理管理质量中的价值.方法:采用2015年至2016年我院胸外科的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依据PDCA循环法实施CQI,提升护理质量.结果:对照组护理人员对胸外科的理论知识、出血处置、导管护理及健康教育宣传的掌握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82.6%明显低于对照组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CQI实行与胸外科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知识,使临床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时我院各科室患者共68名的护理质量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比较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理缺陷的发生率.结果: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护理质量评分为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3.13±4.8、82.4%和97.35±5.2、97.1%,应用前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分别为36.8%、8.8%,应用前后存在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当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持续质量改进(CQI)措施在提高门诊病人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门诊就诊患者500例为对照组,2016年门诊就诊患者(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500例为试验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施CQI后,实施CQI前满意度为84%(420/500)实施CQI后满意度为99%(495/500)满意度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过在此过程中药不断发现新的题并继续改进.有助于实现门诊患者对门诊护理意度的优质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qualityimprovement,CQI)在护理交接班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CQI应用于护理交接班三级监控体系,量化护理综合交接班评价指标及及考核方法,分阶段观察CQI实施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危重病人护理记录缺陷及护理综合交接班质量考核情况。结果:CQI实施1个月210例危重病人存在明显护理记录缺陷病例123份,护理记录累计缺陷频数276人次,缺陷频率131.43%;实施3个月时234例危重病人护理记录缺陷累计频数193人次,缺陷频率82.48%;实施6个月时248例危重病人存在明显护理记录缺陷病例59份,护理记录累计缺陷频数85人次,缺陷频率34.27%;在为期6个月的CQI实施期间,护理综合交接班质量考核评级中实施1个月不合格率19.52%,实施6个月时则降至2.02%;优秀等级考核实施1个月为51.91%,实施6个月时则达到85.08%。结论:实施CQI有利于持续改进危重病人护理记录质量的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有效降低护理书面缺陷率,明显提高护理综合交接班质量,是消除护理安全隐患的较好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留置气囊尿管致尿道损伤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0例行留置气囊尿管致尿道损伤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及随访。结果所有患者顺利止血、排尿通畅,尿流率测定均>15 ml/s。结论该处理措施有效可行,为患者减轻了痛苦。  相似文献   

6.
通过强化护士细节管理的理念,做好高危人员、高危时段、高危病人的监督管理,提高了综合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投诉的发生率,促使护理质量持续不断的改进。  相似文献   

7.
王红珍  郭兰  任敏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9):1214-1214
留置气囊导尿管对烧伤患者的救治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固定稳固,插入后与尿道密合程度大等优点,解决了烧伤患者因翻身频繁等原因易致尿管脱落的困难,但在长期的留置导尿护理中,也发现了一些护理问题,我科自1999年以来共有28例患者因留置导尿管而发生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规范护理对静脉留置针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实施静脉留置针穿刺且行常规护理的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实施静脉留置针穿刺且行持续质量改进规范护理的4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操作技能、导管维护、查对制度、及时更换敷贴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基础护理、护理态度、操作规范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规范护理可提高静脉留置针患者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李娜 《中国医院统计》2014,(1):34-36,39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糖尿病足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11月至2012年3月本院糖尿病专科收治的住院病人86例随机分为2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并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69%,对照组为79.07%,两组有效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Riditz=36.954,P=0.000);干预前两组患者DMQLS评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在总分、生理、心理、社会、疾病和满意度方面均有明显好转,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后,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和急救物品6大方面均有明显好转,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可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糖尿病足护理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该院42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干预前(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效果确切,值得被临床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1.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针对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到手卫生管理的各个环节,对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实施质量改进,并对管理成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皂液和快速手消毒液消耗量ICU分别为28.89 ml和17.15 ml,其他病区分别为2.35 ml和0.33 ml,2010年皂液和快速手消毒液消耗量ICU分别为29.21 ml和20.24 ml;其他病区分别为3.66 ml和1.14 ml;2010年一季度较2009年一季度ICU、其他病区手卫生用品皂液、快速手消毒液消耗量均明显增加(P<0.01),可以推测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在持续好转。结论遵循持续质量改进原则有助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通过这种管理方法,使医务人员不仅从思想上明确洗手的目的方法,而且从行为上增加了洗手的依从性,为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开展ICU目标性监测,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探索降低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10年10月-2011年9月ICU留置导尿管患者在目标性监测过程中,通过建立院内监控体系,认真学习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及操作规程,加强指导、考核与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通过一年的实时监测、改进,CAUTI感染率从2010年第四季度的16.81‰降低至2011年第一~三季度的10.85‰、10.32‰、10.28‰,呈持续下降趋势,效果显著。结论有效发挥监控组织的管理功能,切实提高各级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意识,及时分析、解决发现的问题,早期干预,持续改进,可以有效地控制ICU的CAUTI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的管理理念,探索CQI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方法将不同层次、不同知识结构的管理者和员工组成若干个医院感染管理CQI项目组;各项目组根据各自的标准、规范进行动态的评估,不断寻求医疗活动中的不良因素,及时发现隐患,确定项目名称、目标、具体实施方案并落实执行,以达到医院感染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通过医院感染管理CQI小组的持续监测,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达到一个较好的水平。结论实施医院感染CQI管理,各级管理者在医疗活动中能主动寻找安全隐患并予以解决,强化了各级管理者的质量管理意识和医务人员的参与意识;实施过程管理、环节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使质量标准落实到各级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有效控制了薄弱环节,医院感染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目前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策略,提高管理水平。方法分析医院感染管理职能、管理模式、管理手段、梯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感染管理向主动管理、循证管理、激励式管理转变的方法,充分发挥各级感染管理梯队的作用。结果感染管理的多元化形式可以丰富医院感染管理的内容和手段,加强医院感染循证管理的科学性,激发临床医务人员感染控制的能动性,强化专兼职感染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和职能发挥,提高三级感染管理的执行力和管理效能。结论通过感染管理理念的转变,感染管理平台建设的完善,感染管理体系作用的发挥,感染管理模式和手段的改变,培训方式多样化的运行,从多维的角度进行感染管理,综合感染管控策略的应用,对管理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和持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持续质量改进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2月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开展导管相关性感染目标性临测,监测内容包括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插管和泌尿道插管的使用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及泌尿道插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l)的感染率进行监测;监测工作中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并持续质量改进,评价持续改进的效果.结果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2007- 2010年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明显下降,尤其是VAP感染率下降显著,2010年较2007年明显下降(P=0.00);改进控制措施实施后,呼吸机使用率从46.49%降至40.72%,泌尿道插管从93.44%降至88.77%.均明显下降(P=0.00);CAUTI感染率从4.25例/1000导管日降至0.39例/1000导管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对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有重要意义,并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组织成立(CQI)质量管理活动小组,主题围绕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问题进行讨论,整个活动遵循PDCA循环,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收集资料评估目前质量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预期目标、采取相应质量改进方案、对实施质量改进措施前后的手卫生依从性情况(洗手执行率及合格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CQI后的洗手执行率(61.12%)及合格率(66.07%)比改进前(40.53%、47.57%)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中的应用。方法对2009年1-12月CCU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2010年1-12月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管理方法后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改进后CCU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能明显降低CCU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以综合质量促进医院质量持续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管理已从最初粗放的经验型管理向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医院的质量管理也经历了无人专管,到有专人分管,进而有专门的质量控制部门来进行管理的过程。质量管理认识的提高和质量管理理念的变化,推动着质量管理工作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消毒供应中心管理问题,研究分析对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模式管理的效果分析。方法在我院的消毒供应中心中,于2012年实施常规的管理,并选择30名的中心工作人员作为一个中心成员小组,记为A组;在2013年,管理改为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同样随机选择30名成员小组,记为B组,最后,关于不同的质量管理模式,调查分析其管理质量。结果经由研究调查分析结果,A组的工作效率只有83.3%,明显低于B组的100%。分析其他各项指标,B组均优于A组,均达到了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消毒管理中心的管理模式选取,应选择满意度较高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管理,可以有效的促进中心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measure organizations' implementation of Chronic Care Model (CCM) interventions for chronic care quality improvement (QI). DATA SOURCES/STUDY SETTING: Monthly reports submitted by 42 organizations participating in three QI collaboratives to improve care f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diabetes, depression, and asthma, and telephone interviews with key informants in the organizations. STUDY DESIGN: We qualitatively analyzed the implementation activities of intervention organizations as part of a larger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yearlong collaboratives. Key study variables included measures of implementation intensity (quantity and depth of implementation activities) as well as fidelity to the CCM. DATA COLLECTION/EXTRACTION METHODS: We developed a CCM-based scheme to code sites' intervention activities and criteria to rate their depth or likelihood of impact. PRINCIPAL FINDINGS: The sites averaged more than 30 different change efforts each to implement the CCM. The depth ratings for these changes, however, were more modest, ranging from 17 percent to 76 percent of the highest rating possible. The participating organizations significantly differed in the intensity of their implementation efforts (p<.001 in both quantity and depth ratings). Fidelity to the CCM was high. CONCLUSIONS: Collaborative participants were able, with some important variation, to implement large numbers of diverse QI change strategies, with high CCM fidelity and modest depth of implementation. QI collaboratives are a useful method to foster change in real world sett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