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郁的内涵即气机郁抑不畅,气郁久而不解,则继发火郁、血郁、湿郁、痰郁、食郁以及五脏本气郁结等病证,气郁与气滞相同,症状相似但一轻一重,可以相互转变。体质因素、外感风邪和寒邪、情志失调、劳倦过度均可导致气郁的产生。气郁可导致血瘀和生痰,其中生痰包括气郁直接生痰和气郁化火间接炼液为痰,同时痰和瘀血还可加重气郁临床表现,可见胸满胁痛、心悸、痞满、腹胀、情志异常、不寐郁劳、梅核气、阳痿等病证。气郁是六郁之始,及时干预可以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强调气郁作为始动因素的重要性,希望为治疗追本溯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袁海波教授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研究生导师,擅长运用中医药防治心脏及其相关脏腑疾病。袁老认为:郁证是由各种情志刺激或慢性疾病导致情志怫郁、气机不畅、五志不和、脏腑气血阴阳虚弱或功能失调的一类病证,症状多而复杂,病程长,病情反复缠绵,实为全身综合性疾病;七情变化异常,可伤及五脏而致郁证,其中与肝、脾、心3脏关系最为密切;因心藏神,而七情皆由心神所统,故凡属情志所伤的郁证均可引起心气怫郁、五志不和;病机为肝气郁而不疏,脾气郁而结聚,心气怫郁,五志不和。袁老治疗该病强调以养心为要,疏运兼顾,同时把握3个环节:一是补养心肝阴血,心血得养则心神得安,肝血得养,以柔制刚;二是舒达心肝之气,心气舒达则怫郁消散,肝气疏达则气机调畅;三是活血清热,血活则瘀化,血脉通利,燥热得清,可避免伤阴耗津,以保五脏润泽。此外,还要注意健脾运脾,健脾以生化气血,运脾使气机升降有常。  相似文献   

3.
<正>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1/3以上肝细胞脂质变时,称为脂肪肝。脂肪肝属中医"肥气"、"胁痛"、"胀满"、"积证"等范畴。病因为过食膏粱厚味、肥甘之品;或忧思郁结、情志失调;或养尊处优,过度安逸等。病机为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或脾不健运、水湿内停、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湿浊痰瘀互结,痹阻肝脏脉络[1]。病机转变皆与六郁相关。1郁的内涵郁的概念经历了五气之郁、五脏之郁、气血痰火  相似文献   

4.
中焦郁证,系指由气、湿、食、痰、火等(不含肿瘤与寄生虫)郁结中焦而致的胸膈满闷、脘腹胀痛或胀满、呕吐、暖气、嘈杂吞酸、不思饮食等脾胃证候。因其病机皆与郁有关,病位居中焦,故名。笔者临证自拟解郁汤临症施治每获良效,略述之。一、中焦郁证的形成 1、脏腑功能失调。肝、脾、胃、功能失调,可致气郁不行,湿郁不化,食郁不消,此为中焦郁证之主要病机。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触胃湿邪等皆可致伤肝、脾、胃而成中焦郁证。肝郁克脾、脾不升则胃不降;土壅木郁,气不行则湿不化;木郁土虚,脾不运则食  相似文献   

5.
论肝失疏泄     
生理上肝主疏泄能保证全身气机通畅,气血津液正常输布,五脏安生。病理上,肝疏泄失常,气机逆乱,气血郁滞、痰阻,五脏皆受其害。1肝失疏泄的病理变化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体阴而用阳,这是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肝主疏泄的功能决定了人体气机的畅达,血运不徐不疾,流注全身,保证机体正常活动。若肝脏疏泄失职,气机失于调畅,升降出入功能紊乱,必然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1·1肝气郁结由于思郁、忧郁、怒郁、悲郁、惊恐之郁等情志变化,引起肝的疏泄失职,则出现肝气郁结。1·2肝郁化火肝气久郁不解或情志反复失调,致使肝之疏泄功能递进失职,…  相似文献   

6.
通窍活血汤亦治梅核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核气的病因多为情志所伤 ,肝失调达 ,肝气郁结 ,循经上逆 ,结于咽喉 ;或因肝病乘脾 ,致肝郁脾滞 ,运化失调 ,津液不能输布 ,积聚成痰 ,痰气互结于咽喉而发病。顽固性梅核气 ,久治不愈 ,迁延日久可由气传血 ,由经入络 ,络主血 ,脉络阻滞 ,则络中之血亦随之而瘀。元·王安道《医经溯洄集·五郁论》云 :“凡病之起也 ,多由手郁 ,郁者 ,滞而不通之义”。《丹溪心法·六郁》中说 :“气血冲和 ,万病不生 ,一有怫郁 ,诸病生焉 ,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都说明了情志不畅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而气为血之帅 ,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瘀 ,此亦前人之所谓“…  相似文献   

7.
癫狂癫与狂均属于精神失常的疾病。癫证表现为沉默痴呆,神志恍惚,语无伦次,静而多喜,哭笑无常,或喃喃独语;狂证表现为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凶狂欲杀,不避亲疏。但因两者在病理上有联系,且能相互转化,故常癫狂并称。 [病因病理]癫狂的发生主要是由情志内伤引起。或情志不遂,或思虑过度,积忧久郁,久而气滞津聚,郁而为痰,痰气郁结,闭阻心窍成癫证;或者暴怒大惊,五志之火不得宣泄,炼液成痰,痰火上扰心窍,神志逆乱成狂证;或者情志所伤,气滞血瘀,元神之府失养,灵机混乱,神志失常为癫狂。总之,七情所伤,导致心、肝、脾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于平秘,进而形成气滞、痰结、火郁、  相似文献   

8.
郁证发病与七情相关,亦与体质有关,据五脏气血阴阳、五行属性,分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等五郁;亦有根据气、血、痰、湿、食、火,分为六郁。年老之人多脏气弱,成为郁证重要内因,气血虚衰者如稍有情志刺激,极易引起气机郁滞,多表现为情绪压抑、沮丧、痛苦、悲观及失眠、早醒等,常有厌世、自责甚至自杀倾向。五脏非各自为政,一脏如一国,一国战乱,邻国亦动荡,"天地五运之郁,人身有五脏之应。结聚而不行,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化不化,而郁病作矣"。五郁同五脏相应,一脏失常,余脏亦随之而失常,亦可由子、母之脏受病传变,因所乘而为郁五脏以肝为主,六郁以气为首,主要涉及心、肝、脾,肾与肺之郁亦不可小觑,根据病机特点,从五脏辨证论治,联络脏腑间内在联系。肝-郁则不舒,皆肝木之病矣;肝气疏泄正常,气血则旺盛,反之肝气长期郁结而生热化火。心失其职,郁证之原总是由心。郁证与气虚密切相关,更应调理脾胃,鼓舞中州,促进气机升降,则机枢通利,气旺流畅,情绪正常,诸症皆除。清浊升降,皆出于肺,使太阴失治节之令,不惟生气不升,收气亦不降,上下不交,而郁成矣。郁证补肾,当以虚为纲领,特别是心、脾、肾三藏为主,兼含肝郁,肾虚为最常见,老年、更年期尤甚。三阳气衰,三阴脉绝,老年郁证因虚多见,当温肾阳,降相火,补中气,使水能封藏,木能生发,火能宣通,金能肃降,各司其职。然冰冻三尺,不能一朝奏效,当徐徐图之。风为百病之长,木郁则生风,或生热化火,或克土生湿,或侮金耗肾,……而成五脏之郁,既要了解各脏之特征,也要了解各脏之共性,如此方能用药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9.
文双纶 《河南中医》2000,20(1):16-17
徐福松教授在其所著《男性病治疗仲总括男科诸证,分为虚实二型:”‘发于肝、心者,以实证居多没于肾、脾者.以虚证居多。”并归纳为:“实则治心肝为主,虚则治脾肾为主”这两个治疗规律。亚火发于心肝,痰生于脾肾脾为痰之源,肾为痰之本,此为常理。五脏皆可生痰,而徐教授独重脾肾二脏,不但生痰,亦可化痰火。现代人生活较安逸,少动久坐,气行迟滞,或酒酪甘浓,过饱饮食,研伤脾胃,聚浊成痰;或放荡形骸,施精过度,不知保全,肾阴亏损于下,虚火炎于上,炼精(津)为痰。心有妄思不得,为外所惑,心火独盛;或清志不遂,肝气都迫…  相似文献   

10.
癫狂二症,其病变主要在心、肝、胆三经,其病理与气、火、痰有关。两者在证状上则有所不同。癫者,多由情志不遂,气郁生痰,痰涎内蒙,踞扰心包所致。发病较缓。初期表现则是情志苦闷,神志恍惚,失眠健忘,逐渐言语失常,或恐惧不解,或妄闻妄见,苔多白腻,脉弦滑或沉弦。狂者,多由暴怒抑郁,肝胆之气横逆,郁而化火,火盛生痰,上蒙清窍,或大惊气逆,内扰神明所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将其归为"眩晕"头痛"范畴。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伤肝,可出现肝阳上亢高血压。先天不足或生活失节致肾阴虚,出现阴虚阳亢高血压。忧思劳倦伤脾或劳心过度,心脾受损,致痰浊上扰,土壅木郁,肝失条达而成高血压;或脾阴不足,血失濡养,肺失肃降,肝气横逆而发高血压。其病机要点为虚、火、风、痰、气、瘀等六个方面。治疗时要分清病邪性质、脏腑虚实,证候之间的兼夹转化才能更好的指导临床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12.
气血失调为妇产科疾病中最常见发病机理之一,其中以气分病变伤及血分者,应用调气法治疗常获良效。何谓调气?张景岳说:“邪气在表,散即调也,邪气在里,行即调也,实邪壅滞,泻即调也,虚赢困倦,补即调也。”兹分述笔者临床应用的体会1 平肝降逆法治经行吐衄 降逆,即降敛上逆之气的方法。临床以肺胃之气上逆,肝气过于升发而上逆为常见。常用方法有肃肺降逆、和胃降逆及调肝降逆。《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此火有实火与虚火之别。若中怀抑塞、木郁不达、郁极化火、肝之气火上逆,可发为吐血、呕血、衄血。《血证论》曰:“盖肝气上干,从浊道则吐,从清道则衄。”冲脉隶于阳明而附于肝,经行时冲气旺盛,此时若冲气挟肝气上逆,气逆火炎、  相似文献   

13.
要认识肝气病的病理机制,必先了解肝的生理功能。肝胆互为表里,肝胆的經脉,上布于胸胁,行身之侧,下行于少腹、络阴器。肝属木,性喜条达,故肝气主升,主忿怒,凡上升之气,皆自肝出,肝藏血,而中挾相火,故怒则气上,气有余便是火,肝气郁则諸气皆郁,诸气郁最后亦能导致肝胆病变。医贯论五  相似文献   

14.
李振华教授在研究脏躁病的过程中,认为该病病因缘于精神受到刺激,肝失疏泄条达,郁而化火,肝火过盛则耗伤肾阴,肾水不能正常抑制心火,水火不济,肝火、心火旺盛出现神经失控和思维混乱;肝失疏泄、肝气横逆又可损伤脾胃,水湿运化失常,湿遇火而成痰,痰随肝气上逆蒙蔽清窍则思维更加混乱不能自主,因此肝、脾、心、肾是本病的主要病位,其病机为肝郁脾虚,心肝脾肾四脏功能失调。治疗以"通"字为先,宜疏通肝气,气行则湿行,健脾化痰,清心豁痰,痰湿消失,痰热成无根之火,痰火便自行消散。依照疏肝理气、健脾化痰、清心豁痰安神的治法,李振华教授研制出"清心豁痰汤"治疗脏躁病。  相似文献   

15.
郁症是因情志不舒、气滞邪郁所引起的疾病,如迁延失治,由气及血,从而影响五脏。气逆于心,渐致营血亏损,心神失养,多见精神证候,则发为脏燥之证;气逆于肺,则肺气不展,咳嗽喘逆,内伤肺阴,亦可发为百合病之类;气逆于脾,则多见食积、痞气、痰滞、  相似文献   

16.
急性中风发病后,常伴有发热,其中出血性中风约占80%~90%,缺血性中风约占40%左右。本文旨在探索中风病发热的病机与治疗方法,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1 病机 1.1 气郁化热化火,情志不遂,恼怒抑郁,或情绪激动,为本病之常见诱因。情志之变,肝气内应,肝失疏泄,气机逆乱,气郁化热化火,火热内炽,外发高热。《冷庐医话》说:“盖郁未有不病火者,火未有不由郁者也”。 1.2 痰瘀化热 痰瘀痹阻为中风病之主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17.
褚蔚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8):354-355
郁者 ,郁而不散 ,滞而不通之义。郁证是由于七情所伤致五脏气机失和 ,渐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形成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 ,情绪不安 ,胸胁胀痛 ,或易怒善哭 ,或太息嗳气 ,腹满纳呆等症状。笔者认为郁证的辨证应当全面 ,首先辨心、肝、脾、肺、肾五脏病位 ,然后辨气、血、痰、火、瘀及虚、实病性 ,两者相结合。1 辨病位《内经》把人体内出现的一切积聚、失畅现象概谓之“郁”。肝主升发 ,肺主宣发肃降 ,脾气主升 ,心火下降 ,肾精上承 ,五脏气机运行通畅调达 ,则不会有郁证的生成。若情志内伤 ,五脏气机紊乱 ,功能失和 ,则郁证随之…  相似文献   

18.
肝气郁结型崩漏证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春柳 《河北中医》1999,21(5):295-295
崩漏一症,有寒热虚实之分,更有气郁血瘀之别。笔者临床20余年,对肝气郁结型崩漏治疗体会如下。1 病因病理《傅青主女科》说:“妇人怀抱甚郁,口干舌渴,呕吐吞酸,而血下崩者,人皆以火治之时而效,时而不效,其故何也?是不识为肝气之郁结也。”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易受七情刺激而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变生经、带、产诸疾。肝气不疏,“气有余便是火”,火郁于内,扰动血海,血海失守则成崩漏。久漏可成崩,气血耗竭,亦必致成漏,日久则气血失调,气机失和,五脏受累。2 证 治郁结,是指气机壅滞不利而言。戴思恭:“郁者,结聚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  相似文献   

19.
<正> 行气药 1、行气药的含义是什么?其具体功效和适应证有哪些? 凡能疏通气机,调理气分,以治疗气滞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行气药。这里所指的气,主要是指脏腑组织的活动功能,如五脏之气,六腑之气,经脉之气。当某些脏腑的机能失调,因而引起气机不利,气的流行不畅,或发生阻滞,即为气滞。气滞的病变,大多与肝、脾(胃)、肺三脏有关,因肺主气,肝疏气,脾调气。若饮食不节,寒温失调,情志抑郁,忧思过度,则常可导致肝气失疏,脾(胃)气失调,肺气壅滞而出现各种气滞证。其它如痰湿、宿食、瘀血等,也可阻滞气机的通畅。行气药大多辛温芳香,性善走散,并分别具有疏肝气,调脾(胃)气,理肺气等作用。具体来说,这类  相似文献   

20.
<正> “百病生于痰,怪病之为痰”,这是众所周知的,而对痰的产生则认识不一,历代医家多认为“与肺脾肾关系密切,本于正虚”,而笔者认为虽五脏皆能生痰,但五脏之中,惟肝与痰的产生最为密切。故本文对此谈谈自己的认识,以正于同道。一、肝气与痰肝主疏泄,其作用不但能调节精神情志活动,且维持着中焦气机的升降。疏泄正常则脾胃升降有序,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输布正常,气血津液由此而生。反之,若情志不遂,疏泄失职,脾胃受制则水津不布,聚湿生痰,此痰因肝而生于脾,痰生之后,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无所不至。上蒙心窍可患癲、(?)、嗜眠等;痰郁本经为胁痛、痞块;积聚颈项为瘿(?);上阻乳络为缺乳、乳腺小叶增生等;搏结胸中,胸阳不振可致胸痹;逆于咽喉,可生梅核气等;充于皮里膜外为痤疮、阴疮等;上逆于头阻碍清阳而眩晕头痛;返下流肝经则可见月经病、不孕证、带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