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于肝胆管结石的治疗目前已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最常使用的胆肠吻合术虽经不断改进,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返流性胆管炎、胃肠分泌功能紊乱等并发症。为此,设计了一种新术式:即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在清除结石,解除肝内外胆管狭窄、肝门整形的基础上,利用胆囊壶腹部切开相应大小的切口与之吻合,并适当游离胆囊,使其底部可以被固定到切口皮下。患者必须具备基本正常的胆囊、肝外胆管和Oddi括约肌。同时要求术中基本取尽肝内结石或切除病灶。已完成此手术共35例,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未发现并发症。其中1例3年后结石复发,1例2年后发生胆道蛔虫,均经皮下胆囊通道用胆道镜轻易取出。该术式既能处理好结石和狭窄问题,又能保存胆囊、胆管、Oddi括约肌的功能,保持胃肠道的正常生理通路,并能以最简捷的方法处理术后结石复发和胆道内其它问题  相似文献   

2.
皮下通道型肝囊肝胆管成形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和狭窄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为了解决传统的胆肠吻合术治疗肝胆和这结石所存在的各种不足,如返流性胆管炎、胃肠分泌功能紊乱等,作者设计了一种术式:即皮下通道型肝囊肝胆一管成形术。在清除结石、打开肝门胆管狭窄环,并作好整形以后,将胆囊壶腹部切开相 应大小的切口与之吻合,并适当游离胆囊,使其底部可以被固定到切口皮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下通道胆囊肝胆管成形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2001年6月~2008年5月,采用皮下通道胆囊肝胆管成形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43例。在清除结石、解除肝内外胆管狭窄、肝门整形的基础上,利用胆囊壶腹部切开相应大小的切口与切开的胆管吻合,并适当游离胆囊,使其底部可以被固定到切口皮下。要求术中基本取尽肝内结石或切除病灶。结果同时行肝切除18例(41.9%)。术后残石率39.5%(17/43)。该术式联合肝切除与未联合肝切除的残石率分别为27.8%(5/18)、48.0%(12/25)。术后出现1例胆漏,1例真菌感染。43例随访1~83个月,平均27.6月。再发胆管炎和结石3例,胆管炎发作1例,再发结石1例,均通过皮下通道切开引流、取石而治愈。结论皮下通道胆囊肝胆管成形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微创、简便。  相似文献   

4.
<正> 我院于1998年采用“皮T胆囊胆管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术式。治疗肝胆管结石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21~69岁,平均41岁。肝内胆管结石18例,其中肝左胆管结石6例,肝右胆管结石4例,肝左右胆管结石5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3例均采用皮下胆囊胆管吻合术。 1.2 手术方法:切开胆总管,尽可能取尽结石,冲洗肝内胆管,检查奥狄氏括约肌通畅后,切开胆囊壶腹与胆总管吻合(遇到肝胆管狭窄时,切开狭窄并整形后再吻合)。吻合使用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囊在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论证保留胆囊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1994~2002年所有肝胆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既往胆囊切除的情况和原因;研究存在胆囊的肝胆管结石病人的胆囊功能状况。介绍一种应用完整胆囊解除肝门胆管狭窄的新术式——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STHG),并总结其临床疗效。结果 8年间肝胆管结石病人共计247例,81例已切除胆囊,占32.8%,胆囊存在的肝胆管结石病人166例,其中胆囊形态功能正常者125例,占75.3%。其中有102例实施了STHG,不但保留了胆囊,而且使它发挥下列重要作用:①纠正肝门狭窄,改善肝内胆管的引流;②提高肝内胆管中胆汁酸浓度,从而防止该处色素结石复发;③保留了肝外胆管及Oddi括约肌的功能,防止肠胆反流;④为日后处理肝内结石复发提供一条便利通道。结论 肝胆管结石病人大多数胆囊功能正常。STHG应用正常完整的胆囊作为肝门胆管狭窄的修补材料,其术后近远期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STHG)治疗肝胆管结石及胆管狭窄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对该院1994年12月至2000年6月期间行STHG手术的59例患者的术后中、远期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THG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且并发症的种类也较少;本组病例术后无返流性胆管炎的表现,也无胃肠道功能紊乱和吻合口溃疡发生。STHG既保存了胆囊及Oddi括约肌功能,又保证了胆汁的生理流向,还能防止肠液的返流,从而避免了术后功能紊乱和返流性胆管炎的发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肝胆管结石和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在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中建立皮下永久性胆管通路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4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中心收治的2278例肝胆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并在术中设置了皮下永久性胆管通路。对128例区域性肝胆管结石病人采用皮下通道型胆囊肝总管吻合建立皮下永久性胆管通路。结果 2278例病人中,获随访792例。随访中,胆管结石复发者184例(占23.2%),均施行了皮下胆管通路切开、胆道镜取石术。其中,切开皮下空肠袢175例,切开皮下胆囊9例。对于同时伴有吻合口狭窄的43例病人,在胆道镜下采用胆道气囊进行扩张,狭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纠正。全部病人均病愈出院。结论 在肝胆管结石病人手术中,建立皮下永久性胆管通路是治疗术后复发结石的重要步骤。对于区域性肝胆管结石病人,术中利用胆囊建立皮下永久性胆管通路不失为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逆行胆道引流术在原发性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在原发性胆管结石手术中保留胆囊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1例原发性胆管结石病人在手术中逆行经胆道置管引流术。其中10例肝外胆管结石者在明确胆道远端通畅、结石已取净、胆囊无增厚粘连及结石后,逆行穿刺经右肝置管外引流。另11例肝内胆管结石者,行肝部分切除,经肝断面胆管残端或联合总胆管切开探查取石,从肝断面胆管残端置管逆行引流,切开的总胆管原位缝合关闭。结果:术后经引流管造影显示肝外胆管无明显狭窄及成角,胆囊显影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9年,B超检查无胆管狭窄及复发结石,所有保留的胆囊未形成结石。结论:两种逆行引流术式对肝外胆管及保留的胆囊无不良影响;原发性胆管结石术后保留的胆囊内不易形成结石。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36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和肝胆管狭窄的手术方法,提高治愈率和避免多次开腹手术。方法: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36例,经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肝外胆管尤其是胆总管上端结石狭窄,经腹腔镜手术行胆囊切及结合胆道镜行肝胆管探查术和耐高压球囊导管扩张术(LPBD),解除肝门部胆管狭窄及行肝内胆管支架引流术,术后2月行胆道镜和/或十二指肠镜治疗残余结石。结果:36例均获成功,未再施行开腹手术。结论:三镜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具创伤小,结石除净率高,狭窄胆管球囊导管扩张后置支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胆道镜微创技术联合常规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狭窄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及狭窄常规手术治疗结合胆道镜微创技术以改善疗效、降低手术残石率及最终残石率的方法。方法对1981年1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076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采用胆道镜治疗(包括膜状狭窄胆管的扩张治疗),并根据术中胆道镜探查结果指导手术方式。手术分别采用或组合应用肝门部胆管切开成型术、肝叶切除术(包括肝叶、肝段、契形、不规则切除术)、肝实质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含皮下空肠盲襻)、肝内胆管引流术、肝内外胆管U形管引流术、胆总管T管引流术等术式。术后采用胆道镜取除残石、术后胆道镜介入下微创技术包括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狭窄胆管球囊导管扩张、狭窄胆管微波切开治疗等。结果对带有T管的拟手术的4例肝内外胆管广泛结石患者,术前应用胆道镜治疗,手术费时少,术后较早拔除了T管。应用术中胆道镜,取除残留结石、扩张膜状狭窄胆管、指导术式选择,使手术残石率由78.0%(409/524)降低为24.4%(128/524)。术后经胆道镜取石治疗,最终残石率为2.4%(26/1076),其中17例胆管狭窄,经胆道镜球囊导管扩张治疗,狭窄胆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15例胆管狭窄,经胆道镜微波切开治疗,狭窄得以解除;25例巨大的或嵌顿性残石,经胆道镜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结石取净。结论肝胆管结石及狭窄常须手术联合胆道镜微创技术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有利于手术方法的正确选择,既可有效减少手术残石,又能减少手术创伤;术后胆道镜及胆道镜介入下的微创治疗直接关系到肝胆管结石及胆管狭窄的最终治疗效果,应争取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1.
Oddi括约肌与胆管色素结石形成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Wu SD  Yu H  Wang HL  Su Y  Zhang ZH  Sun SL  Kong J  Tian Y  Tian Z  Wei Y  Jin HX  Jin JZ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58-61
目的探讨Oddi括约肌结构及功能异常与胆管色素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胆道术后留有T型管的患者123例,使用放射性核素^99mTc—DTPA判断是否存在肠胆反流,以此将患者分为反流组及非反流组,检测空腹血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随机选取53例使用胆道镜测压。采用钡餐透视观察胆管色素结石、非胃肠胆道疾病、胆囊息肉、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的十二指肠降段憩室发生率;十二指肠镜观察原发性胆管色素结石、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继发于胆囊结石的胆管结石、胆管末端和乳头部炎症狭窄、胆管末端癌和乳头癌、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的十二指肠憩室内(旁)乳头的发生率。结果123例行胆道取石T型管引流术后的患者中有44例检测到十二指肠胆道反流(35.8%),反流组Oddi括约肌基础压(SOBP)、收缩波幅(SOCA)、胆总管压(CBD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反流组血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明显低于无反流组及对照组(P〈0.01)。血胃动素与SOBP、血胃泌素与SOBP及CBDP呈正相关。钡餐摄影显示胆总管色素结石患者十二指肠降段憩室发生率达36.62%,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胆管胆色素结石患者十二指肠憩室内(旁)乳头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继发于胆囊结石的胆管结石组、胆管末端和乳头部炎症狭窄组及胆管末端癌和乳头癌组(P〈0.05)。结论胆管色素结石患者存在明显的肠胆反流和胆系感染,Oddi括约肌结构与功能状态与胆管色素结石形成密切相关,其解剖及功能异常是胆管色素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胆管色素结石形成原因的阶段性研究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多角度研究及探讨胆管色素结石的成因。方法1997—2006年10年间围绕原发胆管结石成因的研究包括对胆管结石及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及电镜观察:对胆管结石术后病人,放射性核素检测肠胆反流;同样利用该同位素,检测胆系病人肠道通透性;使用金黄地鼠制造胆囊色素结石模型,观察内毒素含量及二胺氧化酶变化,评价肠道黏膜通透性与胆结石的关系;调查胆管结石与胆囊切除术间的关联;观察门奇静脉断流术前后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变化;研究肠胆反流及胆汁排出速度的变化对胆管结石形成影响;钡餐造影研究十二指肠降段憩室与胆管色素结石形成间的关联;观察药物对Oddi括约肌收缩及胆道压力的影响。结果对原发性胆管结石病人结石及胆汁细菌培养表明,胆石中需氧菌阳性率29/30(96.7%);胆汁中需氧菌阳性率33/35(94.2%)。经扫描及透射电镜亦观察到结石内有细菌存在。放射性核素检查发现胆道残石病人中44/123(35.8%)存在明显的肠液反流。胆管色素结石病人肠壁通透性明显升高。胆囊色素结石模型提示金黄地鼠血清中内毒素含量显著高于造模前水平,二胺氧化酶测试亦表明肠黏膜通透性显著升高。调查发现618例胆管结石病人中既往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者约占12%。切断迷走神经可使消化间期Oddi括约肌张力减低,餐后Oddi括约肌舒张延迟。核素显像对EST前后胆汁排出情况的研究发现,Oddi括约肌切开后胆汁排出明显加快。钡餐造影显示十二指肠降段憩室在胆管色素结石病人中的发生率较高。多种药物可影响Oddi括约肌的运动功能。结论Oddi括约肌受神经体液因素影响,其结构、功能异常是诱发肠胆反流、胆道感染乃至胆管色素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细菌易位亦与胆管色素结石的形成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并评价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单纯胆道探查T管引流72例,肝叶(段)切除和胆肠内引流109例,胆总管切开并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术取石 T管引流38例。结果:总治疗优良率83.8%,并发症率15.1%,死亡率0.5%,结石残石率14.1%。胆总管切开合并胆道镜碎石术应用者明显优于其他组。结论:充分利用先进的诊疗技术,选择合理的术式,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及残石率。  相似文献   

14.
医源性总胆管远段损伤原因及诊治体会(附8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目的:探讨医源性总胆管远段损伤的原因及诊断和治疗的措施。方法:对过去11年中收治的总胆管探查致总胆管远段损伤8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源性总胆管远段损伤的原因主要与显露不好,操作不当有关,术中表现主要是注水试验阳性,胆道扩张器头异位于十二指肠腔外,胆道镜发现胆总管远段破口,术后表现主要是右上腹痛,腰背部抬举痛及上述三者之一,治疗主要作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长臂T管支撑,结论:胆总管远段损伤的及时诊断,正确地作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两种肝门整形胆道重建术后胆管炎发生和结石复发的对比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评价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 (STGH)与皮下盲袢型肝胆管空肠吻合术(SLCJ)的远期疗效。方法 随访本中心 6年间因肝胆管结石接受这两种手术方式的治愈患者 ,观察他们的胆管炎发生和结石复发的情况。结果  198例研究对象共有 14 8例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3年 11个月。两组间部分可能引起胆管炎、胆管结石复发的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THG组与SLCJ组术后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 5 4 %和 2 1 7% (P <0 0 5 ) ,胆管结石复发率分别为 3.6 %和 17 4% (P <0 0 5 )。结论 STHG组术后远期疗效优于SLCJ组。原因可能是STHG术后保留了Oddi括约肌且在胆囊与肝胆管之间建立了一个宽畅通道 ,防止了胆肠返流的发生 ,发挥了胆囊的浓缩、吸收和排空功能。因此 ,对于胆囊和Oddi括约肌功能基本正常的肝胆管结石患者应该考虑行STHG术。  相似文献   

16.
Myoelectric activity of Oddi's sphincter and duodenum was correlated with common duct and pancreatic duct pressures in conscious opossums after infusion of the following substances: cholecystokinin, pentagastrin, glucagon, secretin, and acetylcholine. Cholecystokinin and pentagastrin increased and glucagon and secretin decreased the frequency of spike potentials in Oddi's sphincter and the duodenum. Acetylcholine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largest increase in spike potentials in both Oddi's sphincter and the duodenum. Although there was variation in the number of pressure elevations related to Oddi's sphincter spike potentials, the baseline pressure remained constant during administration of the hormones. Acetylcholine infusion increased the biliary and pancreatic pressures to 29 and 31 mm Hg, respectively. We conclude that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may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the excretion of bile and pancreatic juice into the duodenum.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99例患者(51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48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取石术)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对影响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 结果:术后共19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9.19%。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结石复发与年龄、黄疸、胆管扩张、胆总管直径、结石最大直径、结石数目、胆管、胰腺炎症以及手术类型等因素有关(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2.692,P=0.011)、胆总管直径(OR=2.249,P=0.022)、结石数量(OR=2.647,P=0.017)、结石最大直径(OR=2.348,P=0.009)、合并炎症(OR=2.801,P=0.013)、手术类型(OR=2.421,P=0.018)是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内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后结石复发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有针对性措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探查一期缝合695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探查后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纤维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后,选择探查阴性、取石干净、括约肌功能良好及胆总管内无其他病变的病例695例(695/1456,47.7%)行一期缝合胆总管. 结果仅有2例少量胆漏,经负压引流自愈,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36 h后胃肠功能恢复624例,有 642例术后第2天能下床活动,开始进食,平均术后6 d出院. 结论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后,只要掌握好适应证,胆总管一期缝合是可行的.它可避免放置T 管引起的并发症,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该术式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且费用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