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细菌性阴道病主要是由阴道加特纳菌引起的一种阴道炎,可通过性关系传播。细菌性阴道病是加特纳菌、厌氧菌等增多,而乳酸杆菌减少,阴道内生态平衡系统改变(菌群失调)而引起的疾病。健康妇女阴道中寄生着各种厌氧菌和需氧菌,其中就有加特纳菌,但以产生过氧化氢的乳酸杆菌占优势。发生细菌性阴道病时,阴道内乳酸杆菌减少,其他细菌大量繁殖,碱化阴道,使阴道分泌物增多并有臭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超高倍显微镜观察阴道分泌物查线索细胞、分离培养法、胺试验3种检测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病(BV)加特纳菌检测中的临床价值,并进行阴道加德纳菌的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分别用超高倍显微镜观察阴道分泌物查线索细胞,分离培养法,胺试验3种检测方法对208例下生殖道感染患者行细菌性阴道病加德纳菌检测,并进行阴道加特纳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BV、非细菌性阴道病(NBV)患者均经线索细胞检查,BV试验和GV培养,BV患者组三种方法检测到的GV均高于NBV组(P0.05);加特纳菌对万古霉素、菌必治、痢特灵敏感性较高。结论阴道分泌物直接涂片找加特纳菌和线索细胞、细菌分离培养、BV快速诊断等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病(BV)加特纳菌检测中较PCR、免疫荧光法等简便易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对复发性和久治不愈的BV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相关细菌阴道加特纳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YBR Green方法建立了阴道加特纳菌荧光定量PCR方法,评价荧光PCR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并对568例临床分泌物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本实验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可准确、特异的检测阴道加特纳菌;该方法的灵敏度可达到1拷贝/μl;194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分泌物标本中荧光定量PCR法检出116例(59.79%)阴道加特纳菌;而在374例非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分泌物标本中荧光定量PCR法检出35例(9.36%)阴道加特纳菌;荧光定量PCR法检出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方法,差异具有显著性,χ2=24.89,P<0.01。结论: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应该用于临床分泌物标本中的阴道加特纳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细菌性阴道病是由于加特纳菌、厌氧菌以及人型支原体等过度生长,而乳酸杆菌减少,阴道内菌群失调而引起的疾病,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之一。为了解育龄妇女细菌性阴道病患病情况,本文对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在凤翔县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门诊就诊的3180例育龄妇女的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了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阴道乳酸杆菌对假丝酵母菌感染阴道病及细菌性阴道病的影响情况。方法:对1398例门诊已婚就诊妇女阴道分泌物进行乳酸杆菌、假丝酵母菌、线索细胞、白细胞的调查。结果:检出少量乳酸杆菌的有980例,其中假丝酵母菌、线索细胞检出率分别为:23.57和20.30,诊断为阴道疾病的占70.10,检出多量乳酸杆菌的有418例,诊断为阴道疾病的只占29.89。结论:检出少量乳酸杆菌的妇女患阴道疾病的发病率高于检出多量乳酸杆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乳酸杆菌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细菌性阴道病和对照组(包括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和正常育龄妇女)两组,进行白带常规检查,观察乳酸杆菌的阳性率,分析乳酸杆菌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作用。结果30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中阴道乳酸杆菌55例,阳性率18.33%,pH值为5.2±0.68,1000例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中阴道乳酸杆菌680例,阳性率68.00%,pH值为4.1±0.25,9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中阴道乳酸杆菌43例,pH值为4.2±0.59,阳性率47.78%,50例正常育龄妇女中阴道乳酸杆菌50例,阳性率100.00%,pH值为3.9±0.32。结论乳酸杆菌能提高细菌性阴道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王丽 《现代养生》2013,(20):38-38
目的了解妇女阴道炎的患病情况,对阴道分泌物检查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88例阴道患者分泌物进行滴虫、真菌、细菌性阴道疾病及阴道清洁度的检查。结果送检88份标本,检出阴道真菌感染率48.86%(43/88),阴道加特纳菌21.59%(19/88),阴道滴虫17.04%(15/88),淋病奈瑟菌5.68%(5/88),混合感染6.81%(6/88)。结论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高于滴虫性和真菌性阴道炎,临床检查中应常规开展细菌性阴道病的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妇女阴道炎的患病情况,对阴道分泌物检查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88例阴道患者分泌物进行滴虫、真菌、细菌性阴道疾病及阴道清洁度的检查。结果送检88份标本,检出阴道真菌感染率48.86%(43/88),阴道加特纳菌21.59%(19/88),阴道滴虫17.04%(15/88),淋病奈瑟菌5.68%(5/88),混合感染6.81%(6/88)。结论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高于滴虫性和真菌性阴道炎,临床检查中应常规开展细菌性阴道病的检查。  相似文献   

9.
黄新颜  陈敏枝  蒋敏  刘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7):2588-2591
目的:探讨产后6周妇女阴道菌群分布情况,研究微生物制剂(阴道乳杆菌胶囊)对恢复产后妇女阴道内环境,预防生殖道感染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 453例产后6周妇女阴道分泌物,采用革兰氏染色法检查,进行Nugent评分,了解产后6周妇女阴道内环境状态及乳酸杆菌和条件致病菌分布情况。结果:11 453例产后6周妇女Nugent评分正常5 216例,临界5 342例,细菌性阴道病535例,阴道假丝酵母菌339例和滴虫21例。11 453例产后6周妇女有6 237例发生阴道炎症,疾病构成比以非特异性阴道炎为主5 342例,特异性阴道炎较为少见。所有产后6周妇女阴道pH值均为5.0以上。在所有涂片中,被认为在维持正常阴道微生态平衡中起关键作用的乳杆菌数量和比例明显不足。300例产后6周阴道分泌物正常妇女阴道内放置乳酸杆菌活菌胶囊,观察1年,结果显示研究组阴道pH明显降低,接近正常女性阴道pH水平(P<0.05);且阴道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增多(P<0.05);同时产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阴道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6周妇女阴道炎症以非特异性阴道炎为主,细菌性阴道病、真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较少见。乳杆菌胶囊作为生态治疗的活菌制剂,既能预防阴道感染,又无不良反应,还可以减少产后妇女阴道炎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韦秋华  曾萼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5):5071-5072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以阴道内加德纳菌等多种微生物增加为主引起的一种妇女常见病,其主要原因是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取代了正常阴道的乳酸杆菌,使阴道pH值上升,导致阴道微生态空间失调而引起女性阴道感染的一种疾病〔1〕。有关细菌性阴道病的研究,由于以往对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蒙古族细菌性阴道病妇女与健康妇女阴道乳杆菌属内乳杆菌分布种类及产生过氧化氢(H2O2)能力的差异。方法:以102例蒙古族BV患者为病例组,98例正常蒙古族妇女为对照组,检查阴道乳酸杆菌菌种分布,测定阴道乳酸杆菌产H2O2能力及鉴定阴道内乳杆菌种类。结果:两组乳酸杆菌检出率分别为21.6%(22/102)、75.5%(74/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16,P=0.001);两组乳酸杆菌菌种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卷曲乳杆菌、加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为优势菌;H2O2阳性乳酸杆菌分离率分别为27.3%(6/22)、75.7%(56/74),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8,P<0.050)。结论:蒙古族BV患者与蒙古族健康妇女相比阴道乳杆菌检出率明显下降;阴道产过氧化氢乳杆菌分离率及整体产过氧化氢能力显著下降;蒙古族BV患者与正常蒙古族妇女阴道乳杆菌种分布相似。  相似文献   

12.
1215例异位妊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春荣  GONG Lin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2):3151-3153
目的:了解深圳市异位妊娠的发生情况。方法:以2005年10月~2006年9月在深圳市22家医院确诊的宫外孕患者121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殖道感染史、人流史、避孕史、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现况调查,同时对其中进行保守治疗的155例患者和238例早期终止妊娠者进行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培养及淋球菌、加特纳杆菌培养检测比较。结果:异位妊娠与正常妊娠之比为1∶16,与人工流产之比为1∶31,总比为1∶47.8。82.38%的异位妊娠发生在20~35岁,且主要发生在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低和无正常职业、从事服务业的人群。病例组中曾患盆腔炎、输卵管炎者及宫颈微生物衣原体、解脲、人型支原体阳性率及淋球菌、加特纳菌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的临床症状以停经、腹痛、阴道出血为主,发生部位以输卵管(93.17%)为主,手术治疗占86.01%。结论: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低、无正常职业、从事服务业的人群及生殖道微生物感染为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加强孕前检查、普及性卫生教育、积极防治生殖道感染将有利于降低异位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The Co-chrane Library 2010,Issue 1)、PubMed(1966~2010年1月)、EMBASE(1974~2010年1月)、CBMd isc(1978~2010年1月)、CNKI(1979~2010年1月)、VIP(1989~2010年1月)和万方数据库(1989~2010年1月);手工检索相关专业杂志。收集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章语种不限,检索时间截止至2010年1月31日。由两名研究者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独立纳入研究、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提取有效数据,并使用RevMan 5.0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 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包含1 316例患者。M eta分析结果显示:乳酸杆菌活菌制剂阴道局部用药与甲硝唑阴道局部用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OR=0.85,95% CI 0.55~1.31,P=0.46),复发率(OR=0.28,95% CI 0.02~3.58,P=0.33)〕,未发现明确的药物不良反应;二者合用可降低细菌性阴道病的复发率〔联合用药(OR=0.05,95% CI 0.01~0.43,P=0.006),序贯用药(OR=0.25,95% CI 0.10~0.63,P=0.003)〕。结论:乳酸杆菌活菌制剂阴道局部用药与甲硝唑阴道局部用药疗效一致,未发现明确的药物不良反应;二者合用可降低细菌性阴道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对早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治疗低危孕妇细菌性阴道病对预防早产及其他围产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285例低危孕妇的细菌性阴道病检查结果,将她们分为三组,无细菌性阴道病组210例,合并细菌性阴道病予甲硝唑治疗组49例,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未治疗组26例,追踪观察各组孕妇早产发生情况。结果在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组早产发病率为5.5%,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给予治疗组为3.7%,未治疗组为22.5%,且未治疗组围产期并发症(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等)明显较高。结论细菌性阴道病是早产原因之一,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可能减少早产及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调查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的发病情况,探讨细菌性阴道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乳酸菌活菌胶囊制剂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方法对不同孕周的826例孕妇进行BV筛查,了解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率。对这些孕妇随访至妊娠终止,观察早产、胎膜早破、宫内感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病情况。取BV患者102例,乳酸菌活菌胶囊制剂治疗52例,甲硝唑泡腾片治疗50例,用药10d,停药1周后复查,对比两种药物的疗效。结果妊娠期BV的检出率为20.5%(169/826),不同孕周之间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BV阳性者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分别为20%、17.5%、42%、17.5%、22.5%、21.3%、15%,明显高于BV阴性者(P<0.05)。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乳酸菌活菌胶囊制剂治疗BV有效率86.5%,甲硝唑泡腾片治疗BV有效率88.0%,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825)。结论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在不同孕周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容易导致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和新生儿感染,乳酸菌活菌胶囊制剂是治疗BV的安全有效药物,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C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维生素C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方法将本院门诊就诊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A组甲硝唑治疗,B组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C组维生素C治疗,观察治疗1周的有效率,及停药后1周、1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1周后A、B、C3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2.0%、94.0%、90.0%,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停药后1周的复发率分别是18.0%、14.0%、20.0%,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停药后1月的复发率分别是30.0%、32.0%、14.0%,维生素C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维生素C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好,复发率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治疗低危孕妇细菌性阴道病对预防早产及其他围产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285例低危孕妇的细菌性阴道病检查结果,将她们分为三组,无细菌性阴道病组210例,合并细菌性阴道病予甲硝唑治疗组49例,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未治疗组26例,追踪观察各组孕妇早产发生情况。结果在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组早产发病率为5.5%,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给予治疗组为3.7%,未治疗组为22.5%,且未治疗组围产期并发症(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等)明显较高。结论细菌性阴道病是早产原因之一,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可能减少早产及困产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不同育龄妇女人群细菌性阴道病调查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调查细菌性阴道病(BV) 在不同育龄妇女人群的流行情况, 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 对深圳市三种不同类型的育龄妇女共4 744名进行包括细菌性阴道病在内的阴道分泌物实验室检查、妇科检查及问卷调查。结果: 细菌性阴道病在一般人群中患病率为11. 72%, 门诊病人患病率为15 .19%, 高危人群患病率为19. 52%, 合计患病率为12 .73%。研究发现深圳市育龄妇女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与年龄大小呈负相关, 主要症状、体征表现为分泌物增多( 35 .43% )、糊状分泌物(34 .36% ) 等。结论: 深圳市三类人群育龄妇女细菌性阴道病合计患病率居各种阴道感染首位, 当地育龄妇女年龄越小, 患病率越高。建议各级计生服务机构在进行宫腔操作时应进行细菌性阴道病的常规检查并做治疗。  相似文献   

19.
Factors linked to bacterial vaginosis in nonpregnant women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OBJECTIVES: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vaginal douching is linked to bacterial vaginosis in both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women and to identify other demographic, reproductive, and lifestyl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bacterial vaginosis. METHODS: In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involving 3 clinic sites, 496 nonpregnant women completed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Their vaginal smears were assessed and cross-validated for bacterial vaginosis.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bacterial vaginosis across clinics ranged from 15% to 30%. In analyses restricted to site 1, adjusted odds ratios (ORs) for bacterial vaginosis remained significant for African American women with 13 or fewer years of education (OR = 5.5,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 2.1, 14.5), hormone use within the past 6 months (OR = 0.5, 95% CI = 0.2, 0.8), and vaginal douching within the past 2 months (OR = 2.9, 95% CI = 1.5, 5.6). CONCLUSIONS: Two lifestyle factors emerge a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bacterial vaginosis: systemic contraceptives appear protective, whereas douching is linked to an increase in prevalence. The tempo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ouching and bacterial vaginosis needs further clarif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