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为了使腭裂患儿在行腭裂修复术后具有正常的语言功能 ,又不影响面上颌骨发育。方法 笔者从1992~ 1998年收治 2 0例 1岁以内的Ⅲ度腭裂患儿 ,采用在患侧 (单侧腭裂 )或一侧 (双侧腭裂 )形成黏骨膜瓣的单侧手术早期修复腭裂。结果 术后未发现腭瘘 ,语言功能良好。近期随访观察未发生面上颌骨发育异常。结论 单侧手术对腭部的损伤较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 ,尤其适用于腭裂患儿的早期手术 ,对面上颌骨发育干扰小。早期手术利于患儿形成正常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使腭裂患儿在行腭裂修复术后具有正常的语言功能,又不影响面上颌骨发育.方法笔者从1992~1998年收治20例1岁以内的Ⅲ度腭裂患儿,采用在患侧(单侧腭裂)或一侧(双侧腭裂)形成黏骨膜瓣的单侧手术早期修复腭裂.结果术后未发现腭瘘,语言功能良好.近期随访观察未发生面上颌骨发育异常.结论单侧手术对腭部的损伤较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尤其适用于腭裂患儿的早期手术,对面上颌骨发育干扰小.早期手术利于患儿形成正常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3.
改良腭咽松弛切口修复低龄婴幼儿不完全性腭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寻找和开辟一条不影响颌骨发育而早期修复婴幼儿不完全腭裂、恢复腭咽功能的新途径。方法:笔者从2000—2003年选择性地对1-1.5岁的不完全腭裂患儿,采用改良腭咽松弛切口施行腭裂修复术18例,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情况下进行。结果:术中出血少,无手术意外及腭瘘等并发症。结论:改良腭咽松弛切口修复婴儿期不完全性腭裂,对腭部的损伤较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是一种不影响颌骨发育,早期修复腭裂、恢复腭咽功能、简便易行、易于推广使用的理想修复方法,早期手术利于患儿形成正常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4.
早期与延迟腭帆形成术的语音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期对腭裂术后语音效果的影响。方法:对78例早期腭帆形成术(手术时平均年龄为3.2个月)及43例延迟腭帆形成术(手术时平均年龄为15个月)的两组术后患儿,由2名有经验的专职语音师进行包括语音音色、音素、过高鼻音与过低鼻音的评估,观察其不良的语音习惯,如唇习惯、舌习惯及发音时的脸部异常表情动作等,从而作出语音效果评估。结果:两组术后患儿的语音评估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即早时期接受腭帆修复手术者,语音效果好。结论:腭帆形态术实施时间早,可为良好的语音发育创造正常的解剖生理条件,因而语音效果好;早期实施腭帆形态术,对腭裂患儿的语音功能正常发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唇裂硬腭一期修复对腭裂修复手术及患儿牙弓发育的影响。方法:40例年龄为3~6月龄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唇裂及硬腭一期修复;对照组:仅行唇裂修复。然后两组患儿均在1岁半时行腭裂修复。两次手术时分别取两组患儿上牙颌模型,测量上腭裂隙的宽度变化并进行比较;腭裂修复术时,对比两组患儿出血量的多少以及所作松弛切口的差异性,对两组牙颌模型进行牙弓的长、宽测量并做比较。结果:通过对牙颌模型的测量,发现在腭裂手术时观察组腭裂隙缩窄更明显,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腭裂手术时,观察组较对照组所作松弛切口更少,平均出血量也更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1岁半时,两组患儿牙弓发育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唇裂及硬腭一期修复可使上腭裂隙缩窄更明显,腭裂修复时所作松弛切口更少,减少了术后上腭骨面裸露面积,减轻了对患儿上颌骨生长的抑制作用,有利于患儿恢复;早期犁骨瓣关闭硬腭短期内对牙弓发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和婴儿唇、腭裂全麻一次性修复术的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唇、腭裂患儿在新生儿、要儿时期语言肌肉尚未废用性萎缩,不正确的语音习惯亦未形成,此时实施唇、腭裂一次性修复术既能早期恢复患儿的正常面貌与语言功能,又可减少其家属分次手术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因此,唇、腭裂修复术宜在1岁前完成为佳,以防止肺功能进一步受损,现将42例新生儿和要儿唇、腭裂全麻一次性修复术的呼吸道管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腭裂修复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关闭口鼻腔之间的裂隙,恢复腭部、鼻咽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能够正常吞咽并获得良好的语言功能。自1999年至2002年,我们应用颊肌黏瓣(单侧或双侧)修复裂隙较宽的完全性腭裂1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32例小婴儿腭裂修复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腭裂手术修复的时机。方法 对32例25d~3个月的婴儿单侧或双侧腭裂进行手术修补,对发音效果及上颌骨发育进行随访。结果 手术全部获得成功,其语音质量和发音的准确度都与同龄正常儿童无异或接近正常,近期内未发现上颌骨发育障碍。结论 在手术熟练和条件具备的情况下,25d~3个月内是腭裂修复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唇裂及硬腭一期修复的手术方法与传统方法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3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观察组:婴儿期行唇裂及硬腭一期修复,二期行腭裂修复,随访时平均年龄(5.99±0.49)岁;对照组:婴儿期仅行唇裂修复,二期行腭裂修复,随访时平均年龄(6.05±0.54)岁;另15例无先天性唇腭裂的6岁龄儿童作为正常组;三组分别取头颅侧位片及上牙颌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两组唇腭裂患儿之间的上颌骨发育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组比较,均有生长抑制,对照组上颌骨发育受限更明显。结论:唇裂及硬腭一期修复可以适当减轻腭裂手术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但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尚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唇腭裂发病理论认为早期牙槽嵴裂手术影响上颌骨的发育,而将牙槽嵴裂植骨修复确定在9~11岁.我们在免费救助贫困家庭唇腭裂患者的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些由于家庭贫困生长至成年仍没有做腭裂手术的大龄患者,在颅面发育的早期,虽然上颌骨发育没有受到手术等因素的影响,但成年后仍然有上颌骨发育不良、反颌畸形与严重的鼻畸形等,这使我们对早期牙槽嵴裂手术影响上颌骨发育的理论产生疑问.近年来随着唇腭裂发病基因调控的理论的发展,一些学者对唇腭裂的修复手术做了大胆的改进与创新,尤其Carstens [1]2002年提出的源于颅面胚胎学理论及Moss 和Salentijn[2]的功能基质假说的功能基质整复理论,为牙槽嵴裂早期修复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应用髂骨松质骨行牙槽嵴裂植骨技术对12例单侧完全性腭裂的患儿行腭裂修复同时修复牙槽嵴裂,通过1~2年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鲁勇  石冰  郑谦  王志勇  胡勤刚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1):1279-1281
目的:探讨影响初期腭裂修复术后腭咽闭合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43例非综合征性腭裂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可能影响腭咽功能的因素如性别、手术年龄、手术方法、腭裂类型等通过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与腭裂术后腭咽功能并无相关性(P>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手术年龄大于2岁后腭咽闭合不全的风险性增加(OR=2.69,P<0.05);腭帆提肌重建术相对于VonLangenbeck法术后腭咽闭合不全率降低(OR=0.22,P<0.05);单侧完全性腭裂(UCCLP)和软腭裂(SCP)患者术后腭咽闭合率分别高于双侧完全性腭裂(BCCLP)和硬软腭裂(HSCP)患者(P<0.05)。结论:手术年龄、腭裂类型以及腭裂修复方法是影响初期腭裂术后腭咽功能的主要因素。手术年龄适当提前、采用功能性腭帆提肌重建修复方法有助于提高腭咽闭合率。  相似文献   

12.
腭裂术后腭裂隙内自发骨桥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观察腭裂修复术后腭裂隙骨性愈合状况,统计并讨论影响骨性愈合的因素。方法 对52例完全性腭裂术后患者进行头颅冠状CT扫描,观察腭裂骨性裂隙的愈合情况并测量腭裂隙内骨桥形成的位置、形态及质量,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52例受试者中的37例(7l%)在腭裂隙处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术后腭骨板骨桥形成。经统计发现,在形成骨桥的患者中男女比例接近;单侧与双侧腭裂者骨桥形成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不同手术年龄的患者中,4~7岁接受腭裂修复术者骨桥形成最为明显;所形成的腭裂隙内骨桥相对集中于双尖牙区及磨牙区前份。结论 腭裂术后骨性腭裂隙内明显有新生骨桥形成,影响其形成的因素与手术年龄有关,与性别及腭裂的类型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3.
腭板HA复合人工骨植骨术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腭板HA复合人工骨植骨术对患者上颌骨三维方向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腭板骨缺损的先天性Ⅱ度腭裂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植骨组,植骨组腭板骨缺损利用HA复合人工骨修复,所有患者年满16周岁时复诊,行X线头影测量及牙颌模型测量对比分析。结果植骨组与对照组在上颌骨长度及高度发育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与对照组在上颌骨后部宽度发育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上颌骨宽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腭板植骨术对上颌骨宽度的发育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提倡序列治疗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对硬腭骨缺损进行植骨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腭裂的新方法。方法本法对传统方法作了六项改进。手术时,在腭部的一侧作完改变的六项操作以后,手术侧的腭部即彻底松弛,可以充分后退,增加该侧腭部先天不足的长度,并随意向近中侧移动,与对侧的裂缘接触,不需要在对侧再作同样的手术操作,即可将裂隙缝合。结果共用本法修复单侧和双侧腭裂151例,患者年龄4个月至5岁。手术后,无一例死亡,亦无一例复裂。年龄很小,尚未开始说话的婴幼儿患者,经本法修复腭裂以后,其语言的质量和发音的准确度都与同龄正常儿童无异。结论单侧手术的手术创伤、手术失血和手术时间都较同时在腭部两侧施行手术的传统方法更小、更少和更短。它是早期修复腭裂的一个较为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类似临床牙槽突裂的动物模型,研究单侧牙槽突裂在上颌骨快速发育期内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7周龄家犬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n=10),通过手术使实验组形成单侧牙槽突裂。术后12周,CT三维重建测量上颌骨发育指标,评价裂隙对上颌骨发育影响。结果实验组上颌骨前部及中部的长度和前部的宽度、高度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发育异常,两组测量数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未经早期修复的单侧牙槽突裂在上颌骨快速发育期内对生长发育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患儿腭裂手术修复的最佳时机。方法:对1997~2005年间在我院治疗的1~12个月的354例唇腭裂患儿进行手术修复,按年龄分四组分别对其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及发音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估。结果:手术全部获得成功,354例患儿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其中1~3个月年龄组患儿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体重普遍增加;年龄组越大,术中出血量越多、术后体重普遍下降,术后恢复较慢;术后发音效果1~3月年龄组语言效果优于其他各年龄组;近期内未发现明显上颌骨发育障碍。结论:在手术技术成熟和条件具备下,3月左右是腭裂修复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7.
不同年龄腭裂患者手术后上颌骨发育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腭裂手术早晚是否会对患者上颌骨发育造成不同的影响。方法:采用X线头影测量方法,对50名不同年龄时期接受腭裂手术的患者上颌骨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腭裂患者手术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上颌骨长度、高度及深度的发育不足,但早期手术的患者上颌骨发育状况并不明显差于晚期手术患者。结论:腭裂患者手术后上颌骨发育状况与手术年龄早晚无显著联系,早期手术对患者正常的语音发育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唇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新生儿唇腭裂的患病率大约为1:1000,早期修复上唇的正常形态及正常的吮吸功能,避免上颌骨和牙齿的异常发育,减少牙列畸形,给患儿及家属心理安慰。但早到何时,学者观点不一,多数学者以出生后3~6月时手术修复,而国外有学者主张在3月前手术修复。早期手术有其难点,患儿全身状况不易控制,全麻危险性大,术后护理不易合作,唇组织少、解剖标志不明显等。笔者2006-2009年,对13例单侧唇裂新生患儿进行手术修复,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腭瘘又称口鼻瘘,是腭裂修复术后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会严重损害患者的口鼻腔卫生、语言、听力和身心健康。长久以来,腭瘘分类未形成统一标准,导致发病率报道差异较大。此外,腭瘘修复技术种类繁多,如何降低术后复发率,在修复重建的同时实现美学和功能的统一,是腭瘘修复研究的重点。现就腭瘘分类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腭裂早期修复13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腭裂早期修复,平均手术年龄15个月,共13例,均无发生麻醉意外和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发音优,良率达70%;对小儿腭裂手术时机,手术时间和发音效果的关系,早期手术是否影响上腭部发育等问题,就本组病例实践提出了我们的初步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