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皮肤瘙痒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接受长期血液透析治疗者尤其易患此病。有报道其发生率为60%~90%。瘙痒虽不威胁患者生命,但严重顽固的皮肤瘙痒大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从2006-01/2007-01应用血液透析(HD)与血液灌流(HP)联合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8例(平均每例4次),共72次,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联合血液透析在尿毒症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6例尿毒症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予NPPV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变化。结果 16例急性左心衰竭得到缓解,MAP、HR、RR、PaO2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应用NPPV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急性左心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晓秋 《临床荟萃》2001,16(19):868-86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在改善尿毒症患者心血管功能中的作用。方法: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诊断为尿毒症并发心力衰竭患者38例,观察其血透前后各种临床和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38例患者血液透析前后体重、尿量、尿素氮、肌酐、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指标变化对比差别均有显著性(P<0.01);异常心电图阴转率:心动过速为65.5%,ST-T改变为57.1%、T波高尖为100%,Q-T延长为61.1%;临床心功能改善Ⅲ级以上12例,Ⅱ级以上14例,Ⅰ级以上10例,无改善者2例。结论:血液透析对尿毒症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慢性透析患者脑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透析患者脑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224例慢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并发脑血管意外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慢性透析患者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依次为: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脑栓塞;2.高龄透析患者及糖尿病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病率明显增加;3.25例并发脑血管意外的透析患者透析病程中有24例有高血压;4.脑出血及脑栓塞发生率低于脑血栓形成,但预后差;5.存活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 随着高龄透析患者、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和长期透析病例的增加,脑血管意外发病率明显增加;高血压是慢性透析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危险因素;加强慢性透析患者脑血管并发症的研究与认识,减少慢性透析患者脑血管意外并发症的发病率,对提高慢性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48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患者进行胃镜及胃幽门螺杆菌检查明确诊断.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给予泮托拉唑40 mg口服,1次/d;配合麦滋林-S颗粒口服,0.67 g/次,3次/d.对照组24例仅同剂量的泮托拉唑治疗;2组疗程均为21 d.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上消化道症状重,治疗组治疗21 d后临床症状改善,胃镜下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较对照组有显著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83.33%,U=2.716,P<0.01);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下黏膜病变修复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为45.83%,U=2.349,P<0.05.结论 泮托拉唑结合麦滋林-S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糜烂胃炎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2年起对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 ,7年来维持性血透患者并发脑血管意外11例。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992年12月~1999年12月共收治155例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 ,并发脑血管意外11例 ,其中男性7例 ,女性4例 ,年龄51~75岁 ,平均59.73±7.51岁。8例经CT证实 ,3例为临床诊断。其中脑出血10例 ,脑梗塞1例。同时随机选择11例同期血透的尿毒症患者为对照组 ,男性6例 ,女性5例。年龄36~65岁 ,平均45.55±10.29岁。两组基本情况和原发肾脏、疾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杨鹏 《临床医学》2014,(12):71-72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经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特点及对策,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寻找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与邵阳市中心医院行血液透析的60例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血液透析的60例非糖尿病肾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经血液透析治疗后,观察其疾病预后、并发症、生存率及死亡原因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肌酐、白蛋白、血糖、发生感染、脑血管意外、心血管疾病、低血压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24例,其中感染9例,心血管系统疾病8例,脑血管意外6例,其他1例。结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应及早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同时控制患者血糖及血压,在治疗期间严格控制患者的体质量,预防感染及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尿毒症病人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但病人由于高血压等原因,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很高,脑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透析寿命和生存质量。血液透析过程中抗凝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血液透析能否顺利进行及透析的充分性。  相似文献   

9.
杨芙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814-4815
目的 探讨采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疗程化治疗(4次1个疗程),共进行40次HD+HP,每次HD+HP治疗时间间隔2局.结果 经HP+ HD治疗后,6例合并皮肤瘙痒的患者,5例消失,1例减轻,有效率为100%.4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症状明显减轻,10例患者均在睡眠、饮食及血压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0例患者在治疗中未发生寒战、发热、皮疹、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 血滤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对大多数患者有效,并通过精心的护理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分析不同年龄的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原因。方法 将76例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分别统计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死亡原因。结果 老年组死亡原因前几位依次为感染、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非老年组死亡原因前几位依次为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脑血管意外。结论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原因有所不同。相关治疗措施随病情亦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肾衰 )的有效措施 ,长期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又与肾性高血压及尿毒症性心肌病密切相关。作者应用苯那普利 (洛汀新 )治疗长期血液透析病人并发的肾性高血压及尿毒症性心肌病 2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4 0例终末期肾衰患者为 1998年 2月至 1999年 10月在邵阳市中心医院接受长期血液透析的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2 0例 ,男 14例 ,女6例 ,平均年龄 (4 8.6± 12 .4 )岁 ,透析时间 (2 6 .3±8.2 )个月 ;对照组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4 9.2± 12 .6 )岁 ,血液透…  相似文献   

12.
何文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944-7945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头孢菌素类致尿毒症脑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串联,治疗10例使用头孢菌素类致脑病的尿毒症患者。结果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一般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后1~24 h,有效率达100%。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是治疗头孢菌素类致尿毒症脑病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治疗方式的选择,密切关系到糖尿病肾病(DN)患者其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本文收集DN尿毒症行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CAPD)治疗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基本治疗的手段之一.慢性肾衰患者本身存在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尿毒症毒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等病理生理改变,造成肾衰患者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增加.有研究报道,每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3.7%发生脑梗死,临床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期间脑梗死的发生率被严重低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胸腔积液的病因,治疗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胸腔积液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为18.8%,病因分析营养不良7例,心功能不全5例,结核性胸水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治愈10例,好转4例,死亡1例。结论:营养不良和心功能不全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针对病因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及转归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影响脑血管意外患者转归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脑血管意外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同期住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脑血管意外组低密度脂蛋白(LDL)明显高于对照组(2.99±1.27mmol/L vs 2.01±0.52mmol/L,P<0.05)。两组在年龄、性别、透析龄、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疾病史、高血压及其控制情况、透析情况、血红蛋白、其它血脂指标、肾功能、钙磷乘积、ECG幅值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脑出血组发病距末次透析时间短于脑梗死组,分别为17.7 h和60.0 h。脑出血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88.9%和12.5%,P<0.01)。结论:LDL是尿毒症患者脑血管意外的可能危险因素,脑出血的病死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透析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降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高钾血症病因治疗与分析杨敏高钾血症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现将40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并发高钾血症的病因治疗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0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9例,年龄23~...  相似文献   

19.
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可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2010年2月~2011年2月,我科为2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HP+HD联合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HP+HD联合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21~79岁,平均57  相似文献   

20.
维持血液透析并发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1997年1月~2002年12月血液透析并发脑血管意外死亡26例,取同期因其他并发症死亡者24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间年龄、透析龄、透析期间体重增加值、透析前血压、尿素氮、肌酐、血小板等因素的差异。结果 两组间年龄、透析龄、透析期间体重增加值、透析前血压、血小板有显著差异。结论 高龄、长期透析、透析期间体重明显增加、透析前血压增高以及透析前血小板降低等因素可能增加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血管意外死亡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