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OX40和OX40L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分析32例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后和25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B细胞的百分率,检测OX40和OX40L在受检者CD4+ T细胞和CD19+B细胞上表达的变化.对OX40、OX40L与FT3、FT4和TRAb的关系作直线相关分析.2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 Graves病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百分率为(34.36±6.73)%、CD4/CD8比值为1.24±0.26,与健康对照组相比[(45.60±5.72)%、1.84 ±0.37]明显减少(t =2.634和2.125,均P<0.05),而CD19+B细胞数量为(21.42±3.92)%,较健康对照组的(15.35±3.15)%明显增加(t=2.653,P<0.05).Graves病患者CD4 T细胞表面OX40的表达水平为(12.92±2.26)%,较健康对照组的(4.19±1.45)%明显上调(t=2.112,P<0.05);CD19B细胞表面OX40L为(15.33±3.75)%,较健康对照组的(8.64±1.73)%表达水平高(t=2.467,P<0.05).Graves病患者经131I治疗后CD4+ T细胞表面OX40的表达水平为(7.65±1.64)%,CD19B细胞表面OX40L为(11.50±2.7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2.795和2.393,均P<0.05).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后FT3、FT4和TRA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4.53±2.54和20.79±6.05、13.69±4.35和49.65±10.12、11.74 ±6.19和24.78±8.46;t =2.219、2.441和2.293,均P<0.05).FT3、FT4与CD4+ T细胞上OX40的表达呈正相关(r=0.65和0.73,均P<0.05).TRAb与CD19+ OX40L+B细胞呈正相关(r=0.76,P<0.05).结论 OX40和OX40L在Graves病患者淋巴细胞的活化和抗体产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31I治疗不仅通过β射线破坏甲状腺滤泡,同时影响机体T、B细胞免疫功能,促进Graves病好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和TGF-β1(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ELISA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数量及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和TGF-β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与TGF-β1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数量的增多可能诱导TGF-β1表达水平的增高.  相似文献   

3.
蒋昕  李承新  朱旭 《武警医学》2009,20(8):705-706
目的 检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水平. 方法 选择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住院患者56例和健康者16例,取外周抗凝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外周血CD4+CD25+ Treg的水平,并统计和分析其特点和意义. 结果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 Treg占CD4+淋巴细胞的比例为(2.65±0.73)%,健康对照组为(6.11±0.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CD4+CD25+ Treg水平降低可能与寻常型银屑病免疫学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Graves病是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清楚.CD4 CD+25T细胞是新近发现的一群调节性T细胞,专职免疫无能和免疫抑制,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密切关系.为研究调节性T细胞与Graves病的关系,笔者对33例Graves病患者血中高表达CD25,同时低表达CD127的CD+4调节性T细胞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军事作业性疲劳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变化的规律,探讨军事作业疲劳的机制.方法 纳入某部野战炮兵团240人,军事作业前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填写疲劳评估量表,检测研究对象垂体-肾上腺[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激素(F)、24h尿游离皮质醇(UFC)]、垂体-性腺[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垂体-甲状腺功能[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B、NK),并在研究对象进行7d大规模高强度野外演习后重新进行上述项目的检测.结果 高强度军事作业后指战员不快感明显增加,强迫评分、精神病性评分降低.高强度军事作业后指战员垂体-肾上腺及垂体-性腺激素水平下降(P<0.001),垂体-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p<0.05),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降低(P<0.001).结论 高强度军事作业时,战士的精神心理耐受性降低是易疲劳的心理因素,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抑制是其病理生理基础,而机体免疫能力低下是高强度军事作业后易患疾病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4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于伤后1,3,5,8 d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比率的变化,ELASA法检测血清中IL-10、干扰素-γ(IFN-γ)浓度,并与健康组进行对比.结果 CD4+细胞在伤后1~8 d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CD8+细胞在伤后5~8 d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或P<0.01).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5 d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eg细胞比率开始升高,与伤后1,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8 d仍持续升高,与伤后5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外周血IFN-γ浓度持续下降,而患者外周血IL-10浓度则持续上升.结论 Treg细胞比率在严重多发性创伤后明显升高,更重要的是,其在减少Th1类细胞因子分泌及抑制创伤免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在Graves眼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初发Graves病患者219例,其中,Graves眼病组121例,无Graves眼病组98例,血清检测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TRAb水平,并根据欧洲Graves眼病专家组共识进行Graves眼病临床活动性评分(CAS)和严重程度评估。 结果 Graves眼病组和非Graves眼病组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TPOAb、TgAb和TRA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RAb水平与Graves眼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CAS之间无相关关系。 结论 Graves眼病患者的CAS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与TRAb水平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因此,TRAb水平与Graves眼病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抗CD25单克隆抗体对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CD4~+ CD25~(high)调节性T细胞(CD4~+ CD25~(high)Treg)的影响.方法 2007年2-9月接受初次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受者41例,根据是否使用抗CD25单克隆抗体(商品名daclizumab)分为抗体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其中抗体组在肾移植术前2h及术后第14天分别给予抗CD25单抗各50mg.在移植前及移植后第13、17、60天分别留取肝素抗凝外周血15ml.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受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4~+ CD25~(high)Treg比例的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CD25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肾移植术后13、17、60d抗体组的CD25~+ T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例(20%±8%、13%±7%、24%±9%)低于对照组(45%±6%、41%±5%、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组术后第17天CD4~+ CD25~(high)Treg占CD4~+ T细胞的比例为4.40%±0.26%,明显低于对照组(8.56%±0.36%,P<0.01);而术后13、60d抗体组CD4~+ CD25~(high)Treg所占比例分别为7.00%±0.47%、3.75%±0.19%,与对照组(分别为8.04%±0.32%、3.66%±0.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组CD25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给予第二次抗体前(术后第13天)为1.65±0.22,术后第17天为1.84±0.27,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17天CD25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1.70±0.23,与抗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剂共100mg抗CD25单抗仅一过性地降低CD4~+ CD25~(high)Treg,不会影响其活化扩增,无损于术后早期的免疫耐受诱导及维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1-9月解放军302医院肝移植研究中心收治的肝移植术后患者25例,根据移植组织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急性排异组(排异组,12例)和非排斥稳定组(稳定组,13例),另选取1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观察Th17/Treg比值变化及其与肝脏损伤的关系.结果移植术后排异组外周血中Th17占CD4+T细胞的比例(3.50%±0.86%)明显高于稳定组(2.10%±0.52%)和对照组(1.79%±0.42%,P<0.01),稳定组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排异组和稳定组患者外周血中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90%±0.25%、1.51%±0.23%)明显低于对照组(2.57%±0.79%,P<0.01),且排异组明显低于稳定组(P<0.05).排异组Th17/Treg比值(4.20±1.69)明显高于稳定组(1.43±0.47)及对照组(0.75±0.28,P<0.01),且稳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h17/Treg比值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酸转氨酶(GGT)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5023,P=0.0105; r=0.4561,P=0.0219;r=0.4393,P=0.0280; r=0.5516,P=0.0043).结论 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h17/Treg失衡,且与肝脏损伤有一定关系.Th17/Treg失衡可能参与了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131I治疗青少年Graves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经131I治疗的青少年Graves病患者,分别于131I(剂量:148~240.5MBq)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甲状腺大小;随访2~7年,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6个月后,血清FT3和FT4水平明显降低(t=12.43,t=21.21,P均<0.01),TSH水平明显升高(t=10.34,P<0.01),甲状腺体积明显缩小.58例患者中,治愈31例(53.45%),好转16例(27.59%),无效7例(12.07%),甲减3例(5.17%),复发1例(1.72%).结论 131I治疗青少年Graves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HuH7细胞系CD13+CD133+和CD13-CD133-肝细胞癌(HCC)细胞的生物学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对CD13+CD133+ HCC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周期、培养10d分化情况、裸鼠体内成瘤能力,以及对5-FU和吡柔比星等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征的研究,分析CD13+CD133+HCC细胞亚群的临床意义.结果 CD13+CD133+HCC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快于CD13-CD133-HCC细胞,78.45%的CD13+CD133+HCC细胞处于G0/G1期,2.19%处于G2/M期,19.36%处于S期;62.18%的CD13-CD133-HCC细胞处于G0/G1期,11.88%处于G2/M期,25.95%处于S期.在裸鼠体内,1×103个CD13+CD133+HCC细胞即可成瘤,而1× 105个CD13-CD133-HCC才可成瘤.CD13+CD133+HCC细胞对5-FU和吡柔比星具有抵抗特性,而其他3种亚群较易被杀灭.FACS分选的CD13+CD133+HCC和CD13-CD133-HCC细胞经过10d培养后,CD13+CD133+HCC亚群的CD13、CD133标志表达与HuH7细胞系相近,而CD13-CD133-HCC细胞不具有此能力.结论 CD13+CD133+HCC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征,可能与临床肝癌复发和转移有关,是临床治疗过程中尤其需要杀灭的细胞.  相似文献   

12.
新生血管的发生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起着关键作用.CD13是人类白血病分级的重要谱系特异性标志物,在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上特异性高表达,在静止血管内皮细胞上不表达.利用荧光、核素标记或磁性纳米颗粒耦联CD13单克隆抗体、配体,通过分子成像技术可有效探测新生血管的发生,为研究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影像学依据;C...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D14基因多态性与大面积烧伤患者预后及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的相关程度。方法 采集103例烧伤体表总面积〉30%患者血标本,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CD14—159C/T基因多态性。采用流式细胞技术(使用QuantiBRITE^TM Anti—HLA—DRPE*Anti—Monocyte PerCP—Cy5.5单克隆抗体)对患者烧伤后1,3,5,7,14,21,28d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体的结合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在特重度烧伤患者中(71例),CD14基因多态性携带TT型的患者脓毒症发生率(72.2%)及死亡率(50.0%)高于TC基因型(分别为60.9%、23.9%)和CC基因型(分别为57.1%、28.6%)(P〈0.05)。特重度烧伤患者中脓毒症组(45例)HLA—DR结合抗体量伤后逐步下降,而非脓毒症(26例)组伤后第5天以后持续升高,伤后第3,7,14,21,2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3,14,21d,CC纯合子患者HLA—DR抗体结合量均明显高于TT纯合子(P〈0.05),而与TC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4—159C/T多态性与严重烧伤后并发脓毒症及患者预后有关,TT纯合子可能是特重烧伤后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异常的相关“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大鼠肾移植受体源性CD4+CD25+Treg细胞体外分选、鉴定及供体抗原特异性诱导体系.方法 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受体脾细胞同供肾组织体外混合培养以诱导供体抗原特异性表型 分选受体CD4+CD25+T细胞,鉴定CD4+CD25+ Treg细胞纯度 等量诱导后的Treg细胞加入供、受体大鼠脾细胞混合体系(测定组1)和第三系大鼠同受体大鼠脾细胞混合体系(测定组2).以受体大鼠脾细胞悬液为阴性对照组,以供、受体大鼠脾细胞混合体系为阳性对照组,检测各组吸光度OD值,观察Treg细胞对两个测定组的抑制效率(IR).结果 CD4+CD25+细胞的得率为4.13%,分离纯度为73.34%,CD4+CD25+ Treg细胞纯度为91.37%.测定组1、2的IR分别为85.4%及21.9% ,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体外分选获得高纯度受体源性Treg细胞,并成功诱导获得供体抗原的特异性表型,可满足细胞功能学及在体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细胞受体水平探讨内毒素性肝损伤过程中肝内库普弗细胞 (KC)由防御性逐步转化为效应性的机制。 方法 经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内毒素 (LPS)复制轻、中、重度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肝内KC表面清道夫受体 (SR)、CD14表达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法 ,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 结果 注射LPS后 1h ,高剂量组肝内KC表面SR表达明显减少 ,至 3h ,低剂量和中剂量组KC表面SR表达也开始明显减少 ,并随观察时间延长 ,3组KC表面SR表达均进行性减少 ,3组间SR的吸光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组肝内KC表面CD14表达在注射LPS后 1h均明显增多 ,并随时间延长而更加明显 ,但 3组间CD14的吸光度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 ,各剂量组肝内SR与CD14表达变化呈显著负相关。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总胆红素 (TB)和肝组织内丙二醛 (MDA)水平变化分别与SR表达下调呈显著负相关 ,与CD14表达上调呈显著正相关。肝组织结构改变及动物死亡率也与肝内KC表面SR、CD14表达变化呈明显的平行关系。 结论 内毒素致肝损伤过程中 ,肝内KC表面SR表达下调、CD14表达上调可能是KC防御功能减弱、致炎作用增强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分离正常Wistar大鼠脾脏DC后置于96孔培养板(1×10~5/孔),采用HMGB1刺激,观察HMGB1刺激与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表达的时间-效应关系及剂量-效应关系。结果HMGB1刺激后,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MHCⅡ表达分别于24~72 h明显上调(P<0.05,0.01),其中以作用48 h后DC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上调尤为显著(P<0.01);0.1μg/ml、1μg/ml、10μg/ml的HMGB1刺激均可诱导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MHCⅡ表达增强(P<0.05,0.01),其中HMGB1的浓度在1μg/ml时,大鼠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MHCⅡ的表达增强最明显(P<0.01)。结论HMGB1能诱导DC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增强,HMGB1可能是诱导DC成熟的免疫刺激信号。  相似文献   

17.
放射免疫治疗是将单克隆抗体(单抗)耦联放射性核素,在肿瘤局部产生足够的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达到高效、低毒的治疗效果.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最常见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绝大多数是B细胞来源,细胞分化抗原CD20是放射免疫治疗B细胞NHL的最佳靶点,用131Ⅰ标记rituximab(一种抗CD20单抗)在治疗B细胞NHL的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人们正在进一步研究解决此类问题,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进一步揭示创伤及合并内毒素攻击后 ,小鼠肝、肺组织内CD14和清道夫受体(scavengerreceptor,SR)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器官间的差异性。 方法 小鼠 8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 (4只 )、创伤组 (40只 )、创伤合并内毒素攻击组 (40只 )。采用双侧股骨骨折合并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 ,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肺组织巨噬细胞CD14和SR在创伤后 2 ,4 ,6 ,9,13h时的动态变化。 结果 肝组织巨噬细胞CD14和SR分别在创伤后 9h发生上调和下调 (P <0 .0 5 ) ,肺组织巨噬细胞CD14和SR分别在创伤后 6h发生上调和下调 (P <0 .0 5 )。创伤合并内毒素攻击后 ,肝、肺组织巨噬细胞CD14和SR均于伤后 2h分别呈显著的上调和下调改变 (P <0 .0 5和 0 .0 1) ,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r=- 0 .82 3,- 0 .797,P <0 .0 1) ,而且创伤后 6 ,9,13h时肺组织内CD14和创伤后 4hSR表达变化幅度大于肝组织 (P <0 .0 5和 0 .0 1)。 结论 创伤及合并内毒素攻击后 ,肝、肺组织内CD14和SR表达发生双向调节 ,CD14表达上调和SR表达下调可能与炎症反应由“自控”向“失控”转化有关。肝、肺组织内CD14和SR表达上的差异可能与创伤及合并内毒素攻击时器官功能损害的序贯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吕豪  刘建春  于华  张英  王京  翟丽 《武警医学》2007,18(8):608-610,F0004
 目的 探讨缺血后的肠道是否引起T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类型改变,从而影响肠上皮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功能.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7);I/R模型组(n=7);假手术组(n=7).I/R模型组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60 min、再灌注24 h,取其回肠.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来分析CD4+ T细胞、CD40、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I/R模型组大鼠回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CD4、IFNγ和CD40表达明显增加,而IL-4的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CD4+T细胞的激活并进一步向产生IFN-γ的Th1分化有关,而CD4+T细胞的活化可能与CD40信号途径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