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基层医院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把须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89例实施传统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89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基层医院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能降低住院费用,减少住院时间,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余力伟 《实用新医学》2007,8(6):497-498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修补消化性溃疡穿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急诊行消化性溃疡穿孔单纯修补术80例,其中腹腔镜组45例,开腹组35例。结果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修补消化性溃疡穿孔相比较具有术后切口感染率低以及住院时间短的优点,腹腔镜组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3/45),开腹组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7/35)(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修补具有并发症少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实施临床护理路径(CNP)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CNP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CNP组则通过制定和实施CNP,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以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作为效果评价指标。结果:CNP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NP组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实施CNP可以使医疗质量与医疗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严党益 《吉林医学》2014,(15):91-3288
目的:分析和研究对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实施手术规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2例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并分别实施常规手术治疗和剖腹探查穿孔修补术规范治疗,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排便平均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腹探查穿孔修补术是一种治疗时间短、疗效显著、术后恢复良好的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穿孔病症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消化性溃疡穿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患者(观察组)及开腹手术的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切口大小、术后切口感染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3-28个月,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李鹏  杨维桢 《河北医学》2013,19(7):1031-1034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分析腹腔镜修补术的优势与不足。方法:选取100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观察组)和传统开腹手术组(对照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也较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效果肯定,较传统手术创伤小、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但在污染严重患者中不能取代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前列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60例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前列腺癌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对患者进行连续规范化的治疗和护理,比较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手术后并发症、健康知识的掌握、患者满意度5项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手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知识的掌握、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徐洪根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120-121
目的观察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腔镜修补术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修补术;观察组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腔镜修补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发生切口出血、切口感染及肠梗阻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腔镜修补术具有良好的疗效,并发症少,适合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玉香 《中原医刊》2011,(20):118-1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修补术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将60例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进行全面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测、术后护理及胃肠减压的护理等。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行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修补术治疗期间,全面地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彭昌永  韦多 《中外医疗》2013,32(3):36-3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选择腹腔镜下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术,对比俩组的术中、术后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切口疝并发症发生例数、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均〈0.05。结论应用腹腔镜下修补术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护理技能教程对护理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准实验方法,以五年制护理本科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观察组(n=55,2009级)、对照组A(n=56,2009级)和对照组B(n=78,2008级)。观察组和对照组A在四年级第一学期增设以If缶床病例为教材的护理技能课程,研究历时3个月,计60学时;观察组实施以临床路径为主线、合作学习为主导,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教学模式;对照组A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B未增设此课程。研究前后采用中文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分别对观察组、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后测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比前测显著提高(P〈0.01);7个特质中寻找真理、批判思维自信心和求知欲3个特质得分与对照组A和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他4个特质(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和认知成熟度)与对照组A或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增设护理技能课程,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护理本科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临床上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9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则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生理生化指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等。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生理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常规治疗对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未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采用血液透析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方法:将普外科收治的189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护理不良事件,以及患儿和家属满意度。结果:临床护理路径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提高护理质量、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有助于减少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柏散外敷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定不同赋形剂调制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筛选双柏散外敷的最佳赋形剂。方法:本研究对符合方案集分析(简称PPS)的250例急性胆囊炎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分为对照组和双柏散治疗组,后者根据不同的赋形剂又分为蜜组、酒组和水组。观察各组症状总分与改善、右上腹痛改善时间、腹部压痛改善时间、腹部反跳痛改善时间等指标改变,及其与不同的赋形剂的关系。结果:(1)临床疗效:生存分析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在腹痛改善时间和反跳痛缓解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2)不同赋形剂与疗效的关系表明:蜜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蜜组右上腹痛改善时间和腹部压痛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和其他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O.05);但反跳痛改善时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加味双柏散外敷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明确,蜜为合适的赋形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阿立哌唑加西酞普兰)和对照组(阿立哌唑),每组30例。观察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12周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PANSS总分、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阴性因子分在第4周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O.05),而对照组阴性因子分则在第8周末显著降低(P〈0.01),且第8、12周末研究组阴性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O.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西酞普兰能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在治疗慢性肠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4例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慢性肠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进行治疗,试验组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基础上再辅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半年复发率7.1%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苓白术散用于治疗慢性肠炎效果显著,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半年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多塞平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多塞平组)与对照组(帕罗西汀组)各30例,分别予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多塞平与帕罗西汀药物治疗,疗程均为8周。临床疗效评定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l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一病情严重度(CGI—SI)、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在治疗第2、4、6、8周末HAMA总分下降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2、4周末HAMA减分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治疗第8周末HAMD总分下降显著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治疗第2、8周末HAMD减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治疗第8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0.oo%与对照组的7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显效率为50.00%与对照组的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0%高于对照组的2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多塞平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用帕罗西汀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生临床教学模式。方法将120名护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运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2组护生在理论知识、技能操作、综合素质、患者满意度、护理差错等方面差异。结果实验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综合素质、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差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NP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提升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拜糖平(阿卡波糖)对于糖耐量减低患者代谢及转归的干预价值。方法:将51例符合诊断糖耐量减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5例,两组均予以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拜糖平。随访1年。比较两组转归及代谢指标包括血糖、血脂、体重指数的变化。结果:随访1年后,两组转化为糖尿病的例数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次数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OGTr后2h血糖、体重指数、TG、TC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的OGTT后2h血糖、体重指数、TG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拜糖平可以明显降低糖耐量减低患者的血糖、血脂及体重指数,降低IGT向糖尿病的转归,对于糖耐量减低患者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