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心电学杂志》2003,22(4):204-204
本例V1导联心电图可见清晰P波,P-R间期0.14s,P-P间期上行最大互差0.10s,下行最大互差达0.30s。以上行为例梯形图(图1)示P1-P2间距1s,频率60次/min,为P1波下传R1,R2为提前增宽畸形,在其T波上有一窦性P波被干扰未下传,P3波和R3为窦性搏动,在R3的ST段上有一高尖P'1波,此P'1波干扰未下传,R4同R2,在R4 ST段上的P4波也被干扰而未下传。故在P3与P4之间夹有提前P'1波及提前增宽畸形R4,而在P1与P2波之间仅夹有提前增宽畸形R2。此后的P5~P6及P7~P8之间均夹有1次P'波和提前增宽畸形QRS波群。关于V1呈QS型,若V3R也呈QS型则无意义…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23岁。人流术前作心电图(图1)示:图1为12导联同步记录的Ⅱ及V1导联。窦性P-P间距0.94s,频率64次/分,无干扰的P-R间期0.17s,下传的QRS波群形态、时限正常。R2波终末部及R3、6、8、12T波上有一窦性P波,  相似文献   

3.
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1:2同步室房传导3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例1患者女性,10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人院时心电图(图1)为不同步记录,但aVL和V1导联图形表现有极好的"同步性".主导心律为窦性,平均心率约110次/min,P-R间期约0.12 s(房室结快径路下传),Q-T间期0.36 s,Ⅲ导联的R1~3在QRS波群后皆连续伴随两个P-波(P1-和P2-),R-P1-间期为0.18 s(中速径路逆传心房),R-P2-间期为0.44s(慢径路逆传心房);aVL和V1的R1~2及随后的波形序列与Ⅲ导联R1~3相同,R4-P1-和R6-P2-间期分别为0.24s和0.22 s,因此处心室率增速,中径路通过心房端共同径路时,后者处于相对不应期,故中速径路传导速度稍减慢,R5是R4的心室回波,是通过快径路回传心室的,回传时间稍长,为0.16 s,形成的机制同上.V1的P-R4-P--R5房室折返波形序列以窦性P波下传的R4开始,以心室回波R5结束,应视为室性反复搏动.aVL的R6通过中慢径路同步传人心房,V1的R6只通过中速径路逆传心房,而慢径路则逆传受阻.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内三径路传导,1:2同步室房传导,室性反复搏动,Q-T间期稍延长.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75岁。临床诊断;右位心,冠心病,心律失常。图1A为常规方法记录的心电图.图1B为左右手电极互换并加作V3R~V6R代替常规V3~V3及V1,V2导联互换记录。图IC为矫正后Ⅱ导联连续记录。窦性P—P间距不等.长P—P间距不是短P—P间距的倍数。下传的P—R间期0.16s,下传的QRS渡群呈Rs,形态时间正常。ⅡhRs为交界性逸搏(R5起始部有一窦性P波埋入其中)。ⅡR3.5s的T波顶部含有一提前发生的P波.下传的QRS波群呈轻度室内差异传导。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8岁。无心脏病史。因颈椎病住院。心电图示(图1):窦性心律,PR间期0.12s。V1导联R2、4、6、8、10、12为房性早搏,P′R间期0.18s,P′波的形态一致,与T波融合,配对间期为0.46s;但R2、6、10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与之相对应V4导联R4和V5导联R2)而R4、8、12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V4导联R2和V5导联R4),代偿间歇R2、6、10为0.99s,R4、8为0.92s。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房性早搏二联律伴交替性室内差异性传导。讨论 本例房性早搏的配对间期固定,都以同样的PR间期下传心室,但其前周期(代偿间期)的长短呈长短图1…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27岁。中期妊娠作心电图。图1为I导联,窦性P-P间距0.61~0.75s,频率80~99次/分。P-R间期0.14s,下传的QRS波群形态、时限正常。R1T波降支可见一提前出现的P′波,下传的R波与窦性形同。结合12导联同步记录心电图各导联可见R后的T波与其余的T波略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64岁。临床诊断为:①冠心病;②乳腺癌。图1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窦性P—P间距0.56s,频率107次/分,P—R间期0.14s,下传的QRS波形态时限正常。R2,3为连续的室性异位激动。R6以后则呈窦性R波与室性R波交替出现,二者间距基本相等。R9形态介于窦性与室性R波之间,为室性融合波。夹有一个窦性R波的相邻两个异位R′一R′间距1.10~1.14s。R3~R7为1.14s的2倍。R′2-R′3间距0.54s,R4为R3的一次显性折返。偶联间期0.52~0.55s,长短异位R′-R′间距之间有(1.12±0.02)S的倍数关系,变异范围±1.8%。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速;②偶联间期固定型室性并行心律伴显性折返;③室性融合波。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 ,2 5岁。因发热伴心悸半月入院。体检 :心界不大 ,心率 6 2次 /min ,心律不齐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X线胸片及超声心电图均无异常。临床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 (图 1A)Ⅱ导联为连续记录 :R1~R6均为窦性激动下传心室 ,P R间期 0 16s,除R5外 ,R波之后均有一逆行性P′波R P′间期为 0 2 8s,似房早或交接性早搏未下传。R7前有一窦性P波 ,与其无关 ,QRS波及T波的形态与窦性略异 ,为交接性逸搏。aVF导联可见一房性早搏 ,P波落在窦性激动的T波升支 (近顶点 )上 ,P R间期 0 2 8s ,QRS与窦性略异 ,为伴有轻度时相性差异传…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6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1为12导联同步记录的aVF、V1、V2导联连续记录。窦性P—P间距0.88s,频率68次/分。P波增宽切迹.P—R间期0.17s,下传QRS波为室上性。R2、6提前出现,形态与窦性相异。其前虽有P波,但P—R间期〈0.12s。形态与窦性P波明显相异(Ⅰ、V2~V4明显),为交接性期前收缩,其后的完全性代偿间歇。P8,10,12提前发生,形态与窦性P波相异,P′-R间期0.12s,下传的QRS波宽大畸形.为室内差异传导。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67岁。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史10年余。图1为12导联同步记录中的Ⅱ导联。奇数P波为窦性P波,P—R间期0.11s。偶数P波较窦性P波短小、直立,为房性期前收缩,偶联间期0.55s,呈二联律。P’-R间期0.11s,下传的QRS波呈交替性室内差异传导。各导联T波低平。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LGL综合征;③房性期前收缩二联伴交替性室内差异传导;④T波改变。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44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示:窦性P P间期0.68s,频率70次/min,下传的QRS时间0.12s,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CRBBB)。图1为Ⅱ导联连续记录。P波形态多样:①窦性P波ⅡaP6、7、10,ⅡbP1、6、7、10,下传的QRS呈qRs,S钝;②低平直立的异位P′波:ⅠaP11~13,ⅡbP1,ⅡcP1~3、10~13为起源于心房上部的房性异位P′波;③房性融合波:ⅡbP2、5~8,形态介于窦性与心房上部异位P′之间;④逆行P波;图1中所有倒置P波。上述4类P波下传的QRS波形态一致。QRS波除上述呈qRs型外尚有少数呈qR型者,如ⅡaR11~12,ⅡcR7、9。起源…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7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窦性心律,P P间期匀齐,频率88次/min ,下传的P R间期逐渐延长,以下行最后一个6∶5文氏周期为例,其P R间期递增情况为0 .1 5~0 .1 6~0 .2 0~0 .2 2~0 .2 4s,后继一个P波漏传,或称QRS波群脱落,房室传导比例呈3∶2~6∶5。P波下传的QRS波群形态、振幅相同,时限>0 .1 2s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见图1 )。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Ⅲ度左束支阻滞并发Ⅱ度Ⅰ型右束支阻滞(亦可为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讨论 本例心电图窦性下传的P R间期逐渐延长,然后发生QRS波群脱落,房室…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16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附图为Ⅱ导联心电图:窦性心律,P—P长短交替,夹有QRS的P—P<不夹QRS的P—P,二者相差>0.02s,房率114次/min,2:1下传心室,P—R长短交替,分别为0.16s和0.28s。T波低平。因此,本例心电图可诊断为:①窦性心动过速伴;②房室结双径路阻滞致Ⅱ度(2:1)房室阻滞;③T波改变,示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57岁。临床诊断:脑梗塞。查心电图(图1)示:为单导联记录,P—P间距0.72~0.76s,频率79~83次/分。P波有切迹,宽0.12s。部分导联P波呈“2:1下传”(Ⅰ、Ⅱ、aVL、aVF、V1~3、6),下传的“P—R间期”0.28s,QRS波呈室上性。部分导联P波与R波无传导关系(Ⅲ、aVR、V4~5导联)。Ⅱ导联可见一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aVR导联可见两次(R2、5)交接性期前收缩(一次连发R2,3),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8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1为同次12导联同步心电图非连续记录的Ⅱ导联.窦性P-P间距1.52s,频率39次/分.窦性P波几乎均在R波之后(下行P3在R波中)未下传心室.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65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1为心电图Ⅱ导联A、B非连续记录,示窦性心律。图1A平均心率107次/分,P-P间距560ms,P-R间期160ms。其中P5-P6、P6-P7、P7-P8间距逐渐缩短,P8-P9间距略长,之后出现长P-P间距1160ms(P9-P10)。构成不典型的窦房二度Ⅰ型传导阻滞(传导比例6:5、3:2)。图1B平均心率、P-P间距、P-R间期均同上。P1-P2、P2-P3、P3-P4间距逐渐缩短,P4未下传,突然延长的R3-R4间距1600ms大于2倍的平均P-P间距,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8岁。因先天性多指畸形入院,拟行手术治疗,术前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图1)。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心率为76次/min。P R间期0.14s,Q T间期0.36s,QRS时间0.08s,电轴+120°,V2、V3导联T波有一明显切迹,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心电图正常。图1T波切迹讨论T波为心室复极波,正常T波形态前肢长、后肢短,顶点靠近后肢,正向T波的前支缓后支陡。本例心电图除V2、V3导联外,均符合此标准,且光滑,无切迹无顿挫。V2、V3导联属于右胸导联,右胸导联第一峰代表左室复极,第二峰代表右室复极,儿童以右室占优势,故V2、V3导联T波可有明显双峰,此双峰…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27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DCG)模拟(CMV1、V3、V5)导联呈间歇性节律不整。图1A示:P波为窦性,形态、P R间期一致,P P周期呈长短两种,长P P周期1.22~1.30s,短P P周期0.67s,长P P周期<2倍短P P周期。CMV1、V3导联P波时间0.10s,呈双峰,峰间距≥0.04s,QRS时间0.09s,系正常传导,细看CMV1长周期较短周期T波略不同,应有P′波落在T波之内未下传。图1B示:开始3个正常心搏,心率77次/min。其后因未下传的房性早搏于1.33s的长周期后,以二联律形式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形态不一,且连续3次,呈不同程度的右束…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32岁。风湿热。Ⅱ导联R2、R3与R5、R6及R8、R10、R12、R22均为窦性激动下传心室,其余R波为结性或室性逸搏激动,梯形图示A型交替文氏传导。V1导联前两个R波及最后两个R波均为逸搏激动,中间连续的11个R波均为窦性QRS波群,窦性激动2∶1交替下传,梯形图示A型交替文氏周期。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合并A型交替性文氏传导。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52岁。因心悸3天就诊。既往有“心动过速”史。查体:血压120/80mmHg,心界不大,心率62次/分,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无哕音。查心电图(图1)Ⅱ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P波规则出现,P—P间距不等,夹有QRS波的P—P间距短于不夹有QRS波的P—P间距。下传的P—R间期主要有2种,即上行和下行的P3-R、P5-R间期为0.12—0.16s,以及上行和下行的P1-R、P6-R、P7-R、P8-R间期为0.48s。P2、P4波后QRS波脱落。心电图诊断:①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②房室结双径路传导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