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目的:研究用丁型肝炎病毒(HDV)作为载体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性的锤头状核酶所构建的重组体,在细胞体系及转染动物模型中对HBV基因表达和复制的影响.方法:将HDV-核酶重组体和HBV的共表达质粒转染Huh-7细胞以分析HDV-核酶重组体对HBV基因表达的影响;用小鼠尾静脉快速注射法将共表达质粒转染到小鼠体内,检测重组体在动物体内对HBV基因表达和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转染细胞中,重组体对HBsAg的抑制与HDV重组位点和核酶靶位都有关;水压法注射的质粒在小鼠肝内得到表达,与对照相比重组HDV-核酶可有效抑制在肝和血清中HBV的基因表达以及复制,与细胞中的结果一致.结论:此项体内实验为进一步构建治疗性重组HDV病毒,发现靶向性抗病毒基因治疗手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RNA干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区为靶位,构建表达小干扰RNA(siRNA)的质粒载体pSilencer3.1-Hlhygro,体外观察siRNA抗HBV的效果。方法 以HepG2 2.2.15细胞为靶细胞,利用脂质体Metafectene与表达siRNA的质粒载体pSilencer3.1-Hlhygro共转染,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上清液中D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C-mRNA。结果 成功构建了表达siRNA的转录质粒载体,两条siRNA均可抑制HBV的复制,而且与siRNA浓度成正相关。结论 靶向HBV核心区的siRNA能抑制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3.
丁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5,(9):112-112
丁型肝炎病毒基因组RNA包埋锤头状核酶的活性研究——李晓娟等(广东深圳市东湖医院、深圳市肝病研究所518020):《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5,19(1):12-15[目的:探讨用丁型肝炎病毒(HDV)基因组来包埋HBV靶向性核酶对核酶体内外活性产生的影响。方法:用和HBV靶基因体外转录产物在不同反应条件下温育对HDV-核酶重组体的体外切割活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体内的持续感染、复制和基因表达是急、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嗜酒明显影响乙型肝炎的预后,使其易于重型化、慢性化,且肝癌发生率升高。嗜酒与HBV感染对肝脏损伤有协同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对HBV转基因小鼠的乙醇干预,探讨它对HBV复制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以利于对乙型肝炎及酒精相关性肝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DNA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及丁型肝炎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分别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丁型肝炎病毒(HDV)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多对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打印制备成芯片,并用限制性显示(RD)技术标记样品,探索此方法制备基因芯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商陆抗病毒蛋白(pokeweed antiviral protein,PAP)是从美洲商陆种子或叶子中提取的一种碱性蛋白,具有抑制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HIV等多种病毒复制的作用。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天然PAP种子体外直接作用于HepG2.2.15细胞,显示有较强的抗HBV作用,但在高剂量时对细胞有一定毒性。本研究旨在探讨PAP真核表达质粒体外对HBV的抑制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10-23脱氧核酶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在细胞水平上探讨10-23脱氧核酶(10—23DRz)成为新型乙型肝炎基因治疗药物的可能性。方法设计合成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ayw1亚型前C/C区的2031位点的1023DRz,并对其进行硫代磷酸化修饰,同时针对该位点设计一条未硫代化修饰的10—23DRz,经脂质体转染HePG22.2.15细胞(简称2.2.15细胞)中观察其对HBV基因表达的抑制效应。结果修饰与未修饰的1023DRz作用于2.2.15细胞后均可显著抑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表达,最高抑制率分别可达93.75%和90.26%,有效抑制持续时间可达96h,修饰后的脱氧核酶在细胞内对HBsAg和HBeAg表达的抑制作用时间长于未修饰的DRz,其抑制率的最高值低于未修饰的DRz,但两者明显高于作为对照的反义脱氧寡核苷酸。对2.2.15细胞内HBVDNA复制无明显影响,未见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结论经过硫代化修饰的1023DRz和未修饰的l023DRz在2.2.15细胞模型中能高效阻断HBVDNA的表达,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高效的基因治疗剂。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亚群相对数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肝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相对数量与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和肝脏病理炎症损伤程度问的关系。方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DC亚群。结果血清HBV DNA<106拷贝/ml慢乙肝患者外周血DC2相对数量显著高于HBV DNA≥106拷贝/ml患者和健康者(P<0.05),而后两组间DC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述三组中DC1相对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DC亚群相对数与患者临床型别和肝内炎症损伤程度无关。结论外周血DC2亚群的升高与慢乙肝患者体内HBV低水平复制相关,提示DC2 可能在抑制HBV复制中发挥作用;外周血DC亚群相对数与肝组织炎症程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D)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CHB患者体内病毒复制状况以及肝纤维化进程在临床倍受重视。目前认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细胞的增殖和发育、转化和分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时也是重要的肝纤维化递质,在肝硬化的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和降解主要由TGF-β1调控。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轻度CHB体内HBV DNA不同复制状况时,肝组织中TGF-β1表达所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Ⅰ、Ⅳ型胶原表达及分泌的影响。方法将含有大鼠IL—10基因的腺病毒载体通过尾静脉转染四氯化碳肝损伤大鼠,用离体肝脏胶原酶灌注、消化以及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SC,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SC的Ⅰ、Ⅳ型胶原mRNA 表达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SC培养上清液中的Ⅰ、Ⅳ型胶原水平,用van Gieson染色检测胶原纤维在肝组织中的沉积情况。结果转染含IL—10基因腺病毒组HSC的Ⅰ、Ⅳ型胶原mRNA表达和分泌明显低于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van Gieson染色结果也显示胶原合成量明显少于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IL-10可以抑制HSC表达与分泌Ⅰ、Ⅳ型胶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