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自微乳在大鼠的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回流装置,UV,HPLC分别测定酚红和染料木素的含量。考察药物浓度、pH、不同肠段及P-糖蛋白( 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对染料木素吸收的影响。结果:染料木素自微乳在药物浓度为0.05~0.5 g·L-1和pH为5.4~7.8时小肠吸收速率常数Ka均无统计差异;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结肠,空肠与其他肠段有统计差异(P<0.05);维拉帕米显著增加染料木素的肠吸收 (P<0.05)。结论:染料木素自微乳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在整个肠段都有吸收,最佳吸收部位在空肠。药物吸收受P-糖蛋白外排影响,而 pH对药物吸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防风提取物对芍药苷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以表观吸收系数(Papp) 为评价指标,研究防风提取物对芍药苷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在吸收最佳的肠段,采用 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不同质量浓度的芍药苷对肠吸收的影响,以及防风提取物、P-糖蛋白(P-gp)抑 制剂(盐酸维拉帕米)、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抑制剂(丙磺舒)和抗生素(诺氟沙星)对芍药苷肠吸收的影 响。结果防风提取物对各肠段芍药苷吸收均有一定促进作用,以回肠最为显著(P<0.01);在回肠段,芍药 苷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20~80 μg·mL-1)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与芍药苷中浓度组比较,防风提取物、盐酸维拉帕米、丙磺舒和诺氟沙星对芍药苷的Ka 和Peff 具有明显影 响(P<0.05,P<0.01)。结论防风提取物对芍药苷肠道吸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芍药苷可能是P-gp 和MRP2 的底物,其吸收机制可能是被动转运。防风提取物促进芍药苷肠道吸收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gp、MRP2 活性及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3.
黄芪甲苷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的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利用HPLC法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分别研究吸收部位、药物浓度、P-糖蛋白抑制剂对黄芪甲苷吸收的影响。结果: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20~80 mg·L-1内,小肠吸收速率常数和表观吸收系数无显著性差异;P-糖蛋白抑制剂对黄芪甲苷的肠吸收影响不大。结论:黄芪甲苷的肠吸收为典型的被动扩散吸收机制。  相似文献   

4.
芍药苷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别考察芍药苷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及不同药物浓度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方法,用HPLC对循环液中的芍药苷进行分析。结果在4.0~40.0 mg·L-1内芍药苷的吸收量与质量浓度成线性关系,Ka值基本保持不变;各肠段的吸收速率无显著性差异,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Ka值分别为(0.019 19±0.004 53),(0.014 54±0.002 33),(0.014 72±0.001 89),(0.014 30±0.003 72)h-1。结论芍药苷在肠道的吸收呈现一级动力学过程,且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芍药苷在整个肠道均有吸收,可以将芍药苷研制成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迷迭香酸在大鼠离体小肠中的吸收机制。方法 Ussing Chamber分析0.5、1、2、4 mg/mL迷迭香酸在肠黏膜中的透过情况,探讨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对该成分肠黏膜透过的影响,以及不同辅料(泊洛沙姆188、聚氧乙烯35蓖麻油、吐温80)对其小肠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 迷迭香酸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的吸收速率与其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r>0.90),加入维拉帕米后吸收提高(P<0.05)。3 mg/mL泊洛沙姆188、3 mg/mL聚氧乙烯35蓖麻油增加迷迭香酸在空肠、回肠中的吸收(P<0.05)。结论 迷迭香酸在大鼠离体小肠中的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其肠黏膜吸收过程受P-糖蛋白转运体影响,泊洛沙姆188、聚氧乙烯35蓖麻油可促进其吸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灯盏乙素-聚乙二醇(PEG)酯在大鼠各肠段吸收动力学特征及不同的药物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对吸收的影响,以探讨PEG修饰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对小分子药物口服吸收的影响规律。方法应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法。结果灯盏乙素-PEG400酯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132 6,0.079 9,0.081 9 h-1;不同浓度的灯盏乙素(30,100,200 mg·L-1)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29 2,0.033 8,0.030 6 h-1;不同浓度的灯盏乙素-PEG400酯(40,130,260 mg·L-1)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157 7,0.162 4,0.170 8 h-1;灯盏乙素,灯盏乙素-PEG200,400,1000酯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33 8,0.154 7,0.162 4,0.068 0 h-1。结论灯盏乙素经PEG化后,口服吸收明显增加,但随着PEG片断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其PEG化物的吸收相应减少;灯盏乙素-PEG酯在十二指肠吸收较好;药物浓度对吸收速率常数无影响,药物在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安石榴苷的肠吸收特性. 方法: 采用离体外翻肠囊法考察石榴皮多酚中安石榴苷在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不同质量浓度(153.34,301.70 mg·L-1)下、不同时间点(0,30,60,90,120 min)的肠吸收特性,采用 HPLC法[YMC-Triart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 甲醇-0.1%磷酸]测定样品浓度. 结果: 随着药液中安石榴苷浓度的上升,肠吸收速率常数(Ka)也随之增加;安石榴苷在各个肠段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低浓度时,吸收速率常数回肠>结肠>空肠>十二指肠,高浓度时,空肠>结肠>回肠>十二指肠;各肠段累积吸收量均随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高浓度时,安石榴苷在二十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累积吸收量分别为(0.60±0.10),(0.64±0.59),(0.71±0.13),(0.73±0.11) μg·cm-2. 结论: 安石榴苷在大鼠肠道内不存在特殊的“吸收窗”, 其吸收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及P-gp对马钱苷肠吸收机制的影响规律。方法:将大鼠分为10组:马钱苷高、中、低剂量组(0.1,0.025,0.0125 mg.mL-1);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组(0.013 mg.mL-1);pH6,7,8组(0.013 mg.mL-1);诱导剂利福平组(0.0125 mg.mL-1)。采用大鼠在体循环灌流法,应用HPLC测定肠吸收循环液中马钱苷的浓度,UV法测定肠吸收循环液中即时酚红浓度。结果:马钱苷在0.0125~0.1 mg.mL-1,其吸收量与药物浓度呈线性关系,且各浓度吸收速率基本不变;pH对马钱苷吸收没有显著影响;各个肠段的吸收速率及吸收量顺序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此外,P-gp诱导剂利福平对马钱苷的吸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马钱苷在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推断为被动扩散;具有特定的吸收部位,宜制成胃肠道滞留型定位释药系统;马钱苷为P-gp底物,可以通过与P-gp抑制剂合用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9.
李娜  陈西敬  吴磊  卢杨  何焱  苏云明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2908-2909
目的 研究甘草酸对芍药苷大鼠肠吸收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研究芍药苷的肠吸收,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肠黏膜内外两侧的芍药苷浓度.结果 芍药苷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均有吸收,甘草酸几乎抑制芍药苷在各个肠段的吸收.结论 甘草酸能减少大鼠肠吸收,机理可能是促进了芍药苷的外排或者促进了芍药苷在大鼠体内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
尼群地平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尼群地平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实验装置,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分别测定酚红和尼群地平的含量。结果 尼群地平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61 2,0.047 7,0.041 1,0.035 8 h-1;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不同药物浓度5,10,15 μg·mL-1时分别为0.101 1,0.108 6,0.108 5 h-1;不同pH值6.4,6.9,7.4,7.9时分别为0.101 0,0.118 5,0.108 6,0.141 7 h-1;增溶剂聚山梨酯80浓度0.3%,0.5%,1.0%时分别为0.107 8,0.108 6,0.102 3 h-1。结论 不同的药物浓度、pH值和聚山梨酯80的浓度对尼群地平在大鼠全肠道的吸收无显著影响,药物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尼群地平在各肠道均有较好的吸收,提示适于制备日服一次的缓释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1.
SEMAC快速发现白芍吸收成分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基于肠吸收技术以快速发现白芍吸收成分群的方法,为选择白芍质量控制指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收集3个质量浓度白芍提取物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肠囊液样品,用HPLC进行检测分析,并计算其有效成分芍药内醋苷、芍药苷的累计吸收量.结果:白芍中5种主要成分均可进人肠囊,在45 min后能全部检测到;不同质量浓度白芍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在各肠段均为线性吸收,R2均大于0.9,符合零级吸收速率;芍药内醋苷和芍药苷在空肠、回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随着白芍提取物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符合被动吸收.结论:基于肠吸收的质量评价指标选择方法(SEMAC)可以用于白芍吸收成分群的研究.肠囊对药物成分吸收有选择性,回肠与空肠相比可更多、更快地给出吸收成分信息,选择肠外翻60min的样品检测白芍吸收成分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2.
陈彦  周蕾  辛然  王晋艳  贾晓斌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3):2012-2016
目的:多途径比较单体芍药苷与提取物中芍药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差异。方法:采用大鼠肠灌流模型同时收集肠灌流液、胆汁及血浆样品,结合肠道酶共孵育试验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多途径综合分析比较单体芍药苷与提取物中芍药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差异。结果:相同浓度下,不同肠段芍药提取物中芍药苷在大鼠肠道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均高于单体芍药苷,尤其是在空肠及回肠肠段(P<0.05),但单体芍药苷及提取物中芍药苷在4个肠段的Peff*均较小(Peff*<0.5),单体芍药苷的Peff*在0.209~0.290,提取物中芍药苷的Peff*在0.252~0.333;提取物及单体的胆汁样品、血浆样品及肠道酶共孵育样品中均未检测到芍药苷及其代谢产物。结论:和单体芍药苷相比提取物中芍药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有明显提高,表明提取物中可能存在其他促吸收成分,但由于芍药苷总体吸收较差,这种影响在短时间(1~3 h)内并未能提高吸收入血及胆汁中芍药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枳实白芍提取物配伍主成分的肠吸收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然  陈彦  王晋艳  贾晓斌  谭晓斌 《中成药》2011,33(5):791-795
目的 以枳实和白芍中主要活性成分柚皮苷和芍药苷为指标,考察枳实提取物和白芍提取物配伍后这两种成分在大鼠肠道中的吸收情况.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枳实白芍提取物配伍后柚皮苷和芍药苷在肠道吸收的变化量.结果 枳实提取物中柚皮苷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率分别为6.18%、5.47%、4.64%、5.12%,白芍提取物中芍药苷在上述四个肠段的吸收率分别为8.08%、7.42%、7.13%、6.66%.结论 枳实白芍配伍后柚皮苷和芍药苷与单独提取的提取物相比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异绿原酸A在大鼠肠道吸收特性。方法:以酚红为标示物,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异绿原酸A 3个质量浓度组(18,58,100 mg·L-1)在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的吸收情况。结果:异绿原酸A在低、中、高3个浓度下,在十二指肠段、空肠、回肠与结肠段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在(0.69~6.64)×10-5cm·s-1内,且随浓度增加,有上升趋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回肠的Peff显著大于其他肠段,由此可推断回肠段是异绿原酸A的最佳吸收部位。结论:异绿原酸A在考察浓度范围内,吸收无自身浓度抑制作用,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有特殊的吸收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负载羟基喜树碱(HCPT)的制备工艺及负载物(HCPT-MWCNTs-COOH)的肠吸收特性.方法:比较球磨法、超声法与振荡法的吸附量差异,选择最优负载法;负载物采用FIR,紫外光谱进行表征,通过HPLC测定其含量;采用离体外翻肠囊模型研究负载物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HPLC测定样品质量浓度,计算吸收速率常数(Ka).结果:冷冻球磨法负载量最高(12.5 mg·g-1);紫外、红外图谱变化表明碳纳米管负载了HCPT;肠吸收试验表明随HCPT质量浓度上升,肠吸收速率常数呈线性增加;高质量浓度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Ka分别为150.9,92.7,148.9,183.0 ng·cm-2·h-1,在各个肠段的Ka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负载物中HCPT溶解性增加并保护了内酯环,提高了肠透过速率;在小肠中为被动扩散吸收.  相似文献   

16.
外翻肠囊法研究芍药苷脂质液晶纳米粒肠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芍药苷脂质液晶纳米粒(Pae-LLCN)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并与芍药苷(Pae)溶液进行比较,该试验采用离体肠外翻模型进行肠吸收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ae的含量,研究Pae-LLCN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状况,并考察不同质量浓度对肠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Pae-LLCN与Pae在不同浓度不同肠段均有吸收,且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提示其可能为被动吸收;Pae-LLCN各肠段的累积吸收量Q和吸收速率常数Ka均高于Pae(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Pae-LLCN与Pae在整个大鼠小肠均有吸收,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吸收;LLCN能显著改善Pae的肠吸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心通胶囊在小肠中的吸收特性.方法:应用外翻肠囊法制备肠吸收液,UPLC检测不同肠段中化学成分含量,比较脑心通胶囊中化学成分在各肠段的吸收情况;绘制时间-累积吸收曲线,观察累积吸收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阿魏酸、丹酚酸B、芍药苷在回肠和空肠后段的累积吸收浓度高于空肠前段和中段;阿魏酸、芍药苷、丹酚酸B、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3h内吸收均未达到饱和状态.结论:阿魏酸、芍药苷、丹酚酸B、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全肠段吸收,阿魏酸、芍药苷、丹酚酸B可能存在部位特异性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