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氧化应激与心房颤动时的心房结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具有自身进展性,主要由于房颤时心房发生电、结构和功能重构,而心房结构重构又在促进房颤发作并持续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最新研究证实,房颤时心房肌的氧化应激产物增加、氧化还原基因表达失衡以及线粒体DNA存在氧化损伤,表明了房颤时心房肌存在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可能在房颤时心房结构重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近研究提示,一些具抗氧化作用的药物可能通过防止心房重构,减少房颤发生。  相似文献   

2.
收缩重构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时心房重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收缩重构可导致血流淤滞,增加血栓形成、栓塞及脑卒中的风险,甚至在转复后出现新发血栓。房颤收缩重构的可能机制包括胞浆内Ca2+超载及L-Ca2+电流(Ical)下调、心房组织微细结构破坏及去分化改变、房颤时心房肌收缩相关蛋白重构等。房颤终止后心房重构可发生逆转,包括电生理重构、组织重构、收缩重构等方面。房颤转复后的逆重构现象从另一侧面验证了“房颤诱发房颤”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本身可引起心房发生结构重构,有利于房颤的维持。房颤时心房肌局部醛固酮水平升高,引起钙超载,参与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此是引起心房肌间质纤维化、肌原纤维溶解和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房颤心房结构重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一、心房颤动的病理生理改变 1.心房结构重构:电重构、收缩重构和结构重构被认为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特点,而结构重构被认为是房颤维持的主要因素.研究显示,心房间质纤维化导致的心房传导障碍是房颤发生、维持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分子水平,房颤患者血管紧张素Ⅱ、转化生长因子-β1、炎症与氧化应激对细胞外基质失调和心房纤维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IK1电流密度及其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和正常窦性心律患者(窦律组)右心耳单个心房肌细胞内向整流钾通道电流(IK1)密度的变化及其亚基Kir2.1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用常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了8例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患者和12例窦律患者急性酶分离法分离的右心耳单个心房肌细胞IK1的变化;用半定量一步法RT-PCR技术检测了19例房颤患者和18例窦律患者右心耳组织内向整流钾通道亚基Kir2.1 mRNA的表达.结果房颤组患者右心耳单个心房肌细胞IK1电流密度在电位水平更负时比窦律组明显升高,且电流升高只发生在静息电位水平更负的细胞,平均静息膜电位分别为(-78.95±4.67)mV和(-70.22±11.08)mV,P>0.05;超级化至-100 mV时IK1电流密度分别为(-9.59±2.47)pA/pF(n=15个细胞)和(-5.58±2.52)pA/pF(n=26个细胞),P<.01.Kir2.1 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升高了47.81%,为0.50±0.16与0.34±0.09,P<0.05.结论Kir2.1 mRNA表达升高可能是IK1电流升高的分子基础,IK1电流升高及其基因表达上调是房颤离子重构的机制之一,在房颤电重构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房颤心房肌离子通道重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通道重构是参与房颤发生和维持的重要因素,对于房颤时心房离子通道改变的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解释房颤电重构的机制.文中概括介绍了不同类型离子通道在房颤中的变化及参与房颤电重构的机制,以期在一定程度上阐明离子通道功能变化在房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房颤使心房发生电重构及结构重构,然而心房重构发生的同时也加重房颤的发生及维持。有多项研究证实,氧化应激产物如活性氧能够影响房颤时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而房颤本身又使心房肌的氧化应激产物增加。房颤时心房氧化应激作用的机制可能与离子通道功能失调、NADPH氧化酶途径及线粒体损伤等有关。在一些近期的研究中也发现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药物如他汀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断剂可能通过防止心房重构,减少房颤发生。  相似文献   

8.
房颤心房肌离子通道重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通道重构是参与房颤发生和维持的重要因素,对于房颤时心房离子通道改变的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解释房颤电重构的机制.文中概括介绍了不同类型离子通道在房颤中的变化及参与房颤电重构的机制,以期在一定程度上阐明离子通道功能变化在房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心房结构重构是心房颤动(房颤)发生和赖以维持的关键环节.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和环状RNA等非编码RNA在促进房颤心房结构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分析非编码RNA促进心房结构重构、导致房颤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并可为寻找房颤防治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房颤)复律后左房机械功能异常,其后将房颤恢复窦性心律时出现一过性的左心房和左心耳机械功能的异常称为心房顿抑,发生率约为38%~80%。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心房顿抑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更易形成心耳血栓及房颤复发。近年研究提示,造成心房顿抑的原因与房颤后的心房重构有关。房颤诱导心房发生重构包括电重构、结构重构及缝隙连接重构。缝隙连接重构与心房电重构、结构重构均有关联,参与房颤的发生与持续,可能是心房顿抑发生的原因之一。本文就心房顿抑及与房颤后心房重构的关系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模型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替米沙坦对其干预作用。方法30只新西兰纯种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非给药模型组和给药模型组。用快速心房起搏法建立兔房颤模型,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房颤形成8 h后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非给药模型组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有明显变化,如心肌细胞肌原纤维排列紊乱、线粒体肿胀、细胞器明显减少、细胞染色质凝集类似凋亡改变等,而给药模型组变化较轻。结论房颤时心房肌的组织细胞学会发生重构,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可拮抗房颤时的组织细胞重构。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房颤)复律后左房机械功能异常,其后将房颤恢复窦性心律时出现一过性的左心房和左心耳机械功能的异常称为心房顿抑,发生率约为38%~80%.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心房顿抑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更易形成心耳血栓及房颤复发.近年研究提示,造成心房顿抑的原因与房颤后的心房重构有关.房颤诱导心房发生重构包括电重构、结构重构及缝隙连接重构.缝隙连接重构与心房电重构、结构重构均有关联,参与房颤的发生与持续,可能是心房顿抑发生的原因之一.本文就心房顿抑及与房颤后心房重构的关系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心房肌钙转运调控蛋白和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lpain1)的mRNA表达,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肌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以及心功能下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在房颤发生、维持中的作用。方法采集风心病窦性心律组患者12例和房颤组患者16例的右心耳组织,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心房肌钙转运调控蛋白和calpain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房颤组L-型电压依赖钙通道a1c亚基(LVDCCa1c)、肌浆网Ca2+-ATP酶、兰尼碱受体(RYR2)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均为P<0.01),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1)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房颤组心房肌calpain1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且与LVDCCa1c的mRNA表达呈负相关(r=-0.583,P<0.05)。结论房颤患者心房肌钙转运调控蛋白和calpain1转录水平调控失衡可能是心房肌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以及心功能下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14.
<正>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可导致脑卒中和心力衰竭。随着房颤发作的持续,心房电生理特征和结构发生一系列改变即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心房重构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主要机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在调节心血管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参与许多病理生理过程。近几年的研究显示RAAS参与房颤心房的解剖及电  相似文献   

15.
已有证据表明,心房重构尤其是心肌间质重构在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作为细胞外基质代谢调节因素之一的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teinase,ADAM)/整合素(Integrin)系统的作用不容忽视。探讨持续性房颤时ADAM 15/Integrin β1是否参与了心房重构及对其影响程度,为深入研究房颤重构机制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探讨房颤与心房肌细胞重构的关系。方法:38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换瓣术者,其中窦性心律者13例(A组)、阵发性房颤及房颤持续时间<6个月者8例(B组)、房颤持续时间>6个月者17例(C组)。外科手术时取3组病人右心耳组织少许,利用TUNEL法观察心房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房颤患者(B、C组)心房肌细胞凋亡指数比窦性心律者(A组)显著增高,分别为44.53%±11.08%,67.96%±16.09%对19.68%±15.36%,P均<0.05;凋亡指数与房颤持续时间成正相关。结论:心房肌细胞重构可能在房颤的发生或维持中起重要作用,是慢性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心房收缩功能延迟恢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目前仍未清楚。心房电重构理论的提出为研完房颤的发生开辟了一个新领城。本文就近年来对心房快速除板所致的心房肌电生理重构、L-型钙电流的改变。L-型钙通道的分子重构。细胞内Ca^2 超负荷以及它们在房颤发生、发展和维持中的作用的研完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前有多种方法可调节自主神经与心脏之间的复杂联系,然而不同的方法可能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有着不同的影响。研究证实,迷走神经刺激对房颤的影响呈强度依赖性,高强度刺激诱发房颤的发生,而低强度刺激可有效抑制心房重构,从而抑制房颤的发生。脊神经刺激和低强度颈动脉窦刺激均可抑制心脏内在神经,通过调节心脏内、外神经活性达到抑制房颤的作用。星状神经节消融与阻滞可逆转心房电重构并同时降低房颤发生率。肾去交感神经不仅抑制心房结构重构和电重构,而且降低局部甚至全身交感神经活性,减少房颤诱发并缩短房颤持续时间。正中神经刺激可抑制心房电重构与炎性因子水平,可能通过胆碱能抗炎通路发挥抗房颤效应。  相似文献   

19.
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细胞超快速激活钾电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风湿性心脏病 (RHD)慢性心房颤动 (房颤 )使心房肌细胞膜超快速激活钾电流 (IKur)的变化 ,探讨离子通道改变在房颤时心房电重构 (AER)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 2 3例RHD患者(房颤组 12例 ,窦性心律组 11例 )心房肌标本 ,采用急性酶解法 ,将组织块分解以获得游离的心房肌细胞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 ,记录两组患者心房肌细胞膜IKur电流 ,并对比分析两组的电流 电压曲线以及稳态激活和失活的动力学特性。结果 在钳制电位 + 10mV~ + 50mV时 ,房颤组IKur密度明显低于窦性心律组 (P <0 0 5) ;其中 ,除极化至 + 50mV时 ,密度分别为 (4 92± 1 48)pA/pF(n =19个细胞 )和 (9 3 1± 1 44) pA /pF(n =2 1个细胞 ,P <0 0 1)。房颤组右心房细胞IKur的激活最大电导较窦性心律组明显降低 ,分别为 (2 75± 0 55)nS(n =2 1个细胞 )和 (4 74± 0 63 )nS(n =2 1个细胞 ,P <0 0 1)。房颤组在 + 50mV时的失活率为 56% ,低于窦性心律组 (P <0 0 5) ,而两组的稳态激活和失活特征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现有数据显示 ,IKur密度的改变可能是慢性房颤时AER中多种离子通道重构的重要机制之一 ,可能与房颤时心肌细胞的传导性、不应期等改变有关 ,与房颤发生和持续的关系和潜在的治疗性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心房结构重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慧  张薇  张运 《中国循环杂志》2003,18(4):319-320
心房结构重构在心房颤动 (房颤 )的发生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而阐明其发生机制将对房颤的预防和治疗带来新的契机。本文就现阶段针对心房结构重构的分子发生机制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