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鹤壁60Co源放射事故受照者的生物剂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估算一例河南鹤壁60Co源放射事故受照者的生物剂量。方法利用临床应急生物剂量指标进行初步估算。受照后33d取血培养,进行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以第一次有丝分裂细胞双着丝粒体加着丝粒环(“双 环”)畸变频率作为进一步生物剂量估算依据。用“双 环”畸变在细胞间的泊松分布情况,检验照射的均匀性。结果根据临床表现粗略估算全身等效剂量为1~2Gy,右手局部皮肤剂量≥20Gy。依据“双 环”畸变频率估算全身等效剂量为1.54Gy,95%可信限下限值为1.32Gy,上限值为1.75Gy。检验证实“双 环”畸变在细胞间的分布大体符合泊松分布。结论综合判断患者受到比较均匀的照射,确诊为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伴急性放射性右手皮肤损伤Ⅳ。。  相似文献   

2.
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是估算放射事故受照者生物剂量的一种可靠方法,国内外已有多例实际应用的报道。本研究室对百余例放射事故受照者用该方法进行了生物剂量估算,都取得了相当满意的结果。淋巴细胞微核作为估算剂量的指标也受到广泛的重视,已有多例用胞质分裂阻断(CB)微核法估算剂量的报告,与染色体畸变分析结果近似。本研究报道了用作者实验室建立的染色体畸变和CB微核的剂量-效应曲线,对2000年四川放射事故中3例受照者生物剂量估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1起工业用铯-137放射事故受照者细胞遗传学指标的变化和辐射损伤情况.方法 常规染色体畸变分析、胞浆分裂阻滞法微核检测.结果 36名受检者中,2人的染色体“双+环”畸变率分别为1.50%和1.00%,估算的受照剂量分别为0.28 (0.13~ 0.43) Gy和0.20(0.09~0.30) Gy;其余34人的染色体“双+环”平均畸变率(0.22%)明显高于自发畸变率(0.01%~0.03%).结论 通过染色体畸变分析可以较准确地估算出生物剂量;本次事故属于过量照射事故.  相似文献   

4.
用胞浆分裂阻微核法 (CBMN)对 3例60 Co源辐射事故受照者进行生物剂量估算。采用常规培养加松胞素B方法制备CBMN标本 ,CBMN以千分数表示。 3例受照者依据CBMN率估算的个体辐射剂量分别为 0 .97Gy(A)、0 .74Gy(B)、和 0 .5 8Gy(C)、,与染色体“双 环”畸变剂量和物理剂量接近 ,与放射损伤的临床诊断亦相符合。CBMN分析是较可靠的生物剂量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某次钴源丢失事故中受照人员健康损害情况。方法应用常规染色体畸变分析技术,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低剂量率离体照射人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曲线进行生物剂量估算。结果2名事故受照人员的“双着丝粒体 着丝粒环”(d ic r)畸变频率明显高于自发频率,其中1人为均匀照射,另1人为不均匀照射,根据“d ic r”估算的受照人员生物剂量分别为0.53 Gy和1.09 Gy。结论本次事故中,2名受照人员已观察到明显的染色体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 2 0 0 0年河南许昌“3 0 6”60 Co辐射事故 1例受照者 (A)和 2 0 0 0年河南开封“6 2 6”辐射事故 1例过量放射性核素内污染致γ射线照射受照者 (B)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CB微核进行分析 ,并估算其生物剂量。 [方法 ]受照者“A”为男性 ,37岁 ,照后 15d取血培养。受照者“B”为女性 ,2 7岁 ,照后 3d取血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CB微核的标本制备采用常规方法 ,双盲法阅片 ,记录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结构畸变数或微核数 ,结果以染色体畸变百分率或微核千分率表示。 [结果 ]“A”的双 环率为 ( 19 5± 2 0 ) % ,估算剂量均值为1 44Gy ,95 %可信限范围为 1 2 7~ 1 6 1Gy ;GB微核率为 ( 15 4 0 0± 12 41)‰ ,估算剂量均值为 1 43Gy ,95 %可信限范围为 1 35~ 1 5 1Gy。“B”的双 环率为 ( 0 6 7± 0 47) % ,估算剂量均值为0 15Gy ,95 %可信限范围为 0 0 6~ 0 2 3Gy ;CB微核率为 ( 2 7 33± 4 2 7)‰ ,估算剂量均值为 0 2 2Gy ,95 %可信限范围为 0 13~0 30Gy。 [结论 ]用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 ,受照者受照剂量的估算结果 ,与临床症状和物理剂量基本一致。对剂量小于 1Gy的照射 ,CB微核剂量高于染色体畸变剂量。在小剂量照射条件下 ,由于自发微核率高、个体差异大、群体  相似文献   

7.
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和常规法对4例^192Ir源事故受照者照后8个月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易位及非稳定性畸变进行检测并根据易位率估算其受照剂量。结果表明,照后8个月,用FISH方法估算的生物剂量与物理剂量基本一致。非稳定性畸变,包括双十环、无着丝粘断片及总畸变率分别为0.13%,0.40%,0.53%,均显著低于照后立即检测的结果。结果提示,应用FISH方法检测易位可用于早先受照得的剂量估算或重建。  相似文献   

8.
染色体畸变分析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应用评价邓文,刘文丽,康德英四川省放射卫生防护所610041用生物学指标估算人体受照剂量即辐射生物剂量计,具有人体受照实录的真实性,它已成为国际上放射卫生防护领域的一个热点发展方向。以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实验条件对双着丝粒染色体自动生物剂量估算结果的影响。方法 不同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遗传工作站自动分析双着丝粒畸变后,用本实验室拟合的"双着丝粒染色体自动分析剂量-效应曲线"进行生物剂量估算。结果 受照血液20℃室温放置50 h、滴片细胞悬液浓度、中期分裂相分散度、染色深浅、重复扫描、遗传工作站扫描灵敏度设置、玻片细胞采集部位均不影响自动生物剂量估算结果(P > 0.05)。结论 双着丝粒染色体自动分析对实验中的一般性影响因素不敏感,有利于该方法在不同实验室间的推广。  相似文献   

10.
调查南京铱-192放射源丢失辐射事故的发生经过和受照人员,估算重点关注的人员物理剂量。采用点源公式估算受照者所处位置剂量率,利用有关参数、因子估算吸收剂量和有效剂量。本事故导致多人受照,其中王某大腿局部剂量高达150Gy,手部剂量14Gy,全身有效剂量约2.5Sv,染色体畸变生物剂量估算为1.3Sv;王妻全身有效剂量约270mSv,其他人员小于40mSv。王某全身和局部受照剂量较大,根据临床表现和生物剂量诊断为急性轻度放射性病;其他人员无明显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几何效率与准直宽度及管电压的关系。方法:使用长杆电离室测量不同准值宽度以及管电压下体模内剂量分布曲线并计算其几何效率。结果:多排螺旋CT的几何效率为11%~68%,其中中心位置的几何效率为11%~49%,边缘4个位置的几何效率为16%~68%,加权几何效率为17%~58%。随准直宽度的增加,几何效率明显增高,而管电压对几何效率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多排螺旋CT几何效率受准直宽度影响较大,因此在实际临床操作中应选择适当的准直宽度进行扫描以减小患者的辐射剂量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肺癌放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共包括15例病理证实且均行放疗的肺癌患者。放疗一个疗程后行CT复查,先对肺部病灶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然后行低剂量CT扫描。低剂量扫描参数为层厚8mm,螺距1.5,管电压120kV,管电流分别降为20、40mA。常规剂量扫描除管电流为120mA外,其余同低剂量扫描。将照片上所有扫描条件遮盖,由二位不知道详细资料的影像科医师对放疗前后病灶特征做出评价。结果15例肺癌中8例为周围型,7例为中央型。两组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对肿瘤放疗前后大小、支气管狭窄、胸膜侵犯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检出率相同,常规剂量组、40mA组检出空洞坏死7例,20mA组检出6例。结论低剂量扫描在明显降低辐射的同时,与常规剂量扫描对肺癌放疗前后特征的检出情况基本相同,可作为临床肺癌放疗随访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BOWMAN BA-100型X射线镀层厚度分析仪为例,研究X射线镀层厚度分析仪外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方法 采用实测和理论计算分析了X射线镀层厚度分析仪外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并采用EGS蒙特卡罗模拟程序给出了X射线镀层厚度分析仪所产生的X射线垂直入射到铝、铁、铜、铅等材料上的散射系数。结果 给出了X射线镀层厚度分析仪外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以及铝、铁、铜、铅对X射线镀层厚度分析仪所产生的X射线的散射系数。结论 在X射线镀层厚度分析仪的辐射安全评估中,除管电压、管电流、靶材料三个关键参数外,X射线准直孔孔径、一次散射介质、散射角、辐射场尺寸等参数也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TDI100表征CT检查所致辐射剂量的准确性。方法使用长杆电离室测量不同准值宽度、螺距以及管电压下体模内剂量分布曲线并计算CT剂量效率。结果 CT剂量效率范围为79%~94%,其中,中心位置的CT剂量效率范围为79%~87%,边缘4个位置的CT剂量效率范围为79%~94%,加权CT剂量效率范围为82%~90%。准直宽度与螺距越大,CT剂量效率越低;CT剂量效率受管电压影响不明显。结论CTDI100与CTDI∞之间存在一定差异,CTDI100、CTDIw表征CT检查所致辐射剂量的准确度随准直宽度和螺距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滦南县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及放射诊疗设备现状,为评价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现状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6)的要求,采用热释光剂量法对滦南县所有医疗卫生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进行监测。结果 滦南县共有放射诊疗单位30家,放射工作人员146人,实际监测人员131人,监测率89.73%。131人的集体年剂量当量为51.97 mSv人,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40 mSv。其中128人年剂量当量低于2 mSv,3人年剂量当量在2~5 mSv之间,占2.29%,年剂量当量值均无超过5 mSv。县级医院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36 mSv,乡镇级医院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44 mSv,牙科门诊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34 mSv,个体诊所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31 mSv。放射工作人员中以普通放射工作人员为主,共计97人,占74.05%,人均年剂量当量0.38 mSv;从事CT人员19人,人均年剂量当量0.50 mSv;从事介入人员9人,人均年剂量当量0.24 mSv;专职牙科人员4人,人均年剂量当量0.34 mSv;放射治疗2人,人均年剂量当量1.04 mSv。经比较,放射治疗与其他放射工种的人均年剂量当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县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表明放射职业环境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河北省某医院2015—2019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剂量水平及动态变化情况,从而评价放射性工作防护情况及放射管理措施的效果,为加强放射人员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现行GBZ 128标准,采集2015—2019年所有放射工作人员连续五年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数据,比较不同年份及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岗位)间人均年有效剂量的动态变化和差异水平。结果 2015—2019年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16 mSv/a、0.08 mSv/a、1.25 mSv/a、0.72 mSv/a和0.37 mSv/a,均小于5 mSv/a,低于医院的管理目标值和国家标准的要求;不同年份间比较2017年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岗位间比较介入放射(2E)和核医学(2C)人均年有效剂量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院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处于较低水平,应继续保持现有的放射防护管理和措施;介入放射与核医学放射人员个人剂量较高,是放射防护管理的重点监护对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了解河北省多排探测器CT(MDCT)扫描患者辐射剂量现状,为做好患者剂量控制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 17589-2011、GBZ 165-2005规定的方法,对该省MDCT患者头颅、胸部、腹部、腰椎等典型部位的辐射剂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有12台设备头颅CD加权剂量指数(CTDIW)超过了50 mGy,占总数的13.3%。腹部的最大CTDIW超过了诊断参考水平近2倍。各部位CTDIW最大和最小值相差很大,腰椎相差近20倍。头颅的剂量长度乘积(DLP)最高达1 455 mGy/cm,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研究数据的2.8倍,是欧洲MDCT诊断参考水平的4.3倍。64排及以上机型剂量指数整体比16排要低。在其他扫描条件不变时,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随m As变化呈正比,随电压增加而增大,随准直宽度的增大而减小,随螺距的增大呈反比下降。结论应按辐射防护正当化和最优化的原则,加强MDCT患者辐射剂量控制及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PET/CT中CT自动管电流模式下受检者有效剂量与管电流阈值及噪声指数的关系,为确定最优化采集条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用GE Discovery ST-16型和Discovery Elite型PET/CT,使用RS-550型仿真人体模型获得PET/CT中CT所致受检者有效剂量。两机型采用相同采集条件,即管电压120 kV,螺距为1.375,转速0.8 s/转,噪声指数(NI)8-30,间隔为2,自动管电流低限均为30 mA,高限为200~350mA,间隔为50 mA。模拟临床PET/CT的头颈部和体部分段扫描方式对仿真人体模型进行扫描。记录各种采集条件下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CT)。结果 采用相同采集条件,CT扫描所致有效剂量随噪声指数增大而降低,且曲线随自动管电流高限的增加而陡峭;Discovery Elite型扫描CT所致受检者全身有效剂量低于Discovery ST-16型。结论 对确定的受检者,PET/CT中CT所致有效剂量随扫描条件不同有较大差异。可以根据不同临床需求,选择最优化采集方案,从而尽可能降低受检者的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和掌握本溪市医疗系统近五年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情况及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人均年剂量当量的差别。方法 以2011-2015年我市医疗系统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检测结果为研究对象,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期间我市医疗系统从事放射工作的总人数为2093人,总有效剂量为698.06 mSv,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334 mSv/a。通过对不同类别的医院进行人均年剂量当量的比较得出:县区医疗机构 > 企业医疗机构 > 私营医疗机构 > 市直医疗机构 > 乡镇医疗机构。结论 我市医疗系放射工作人员,其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均在国家标准的限值以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使用不同参数对水模进行CT扫描,探讨不同参数与辐射剂量的相关性。方法:螺距:0.526和1.375,管电流分组选择:20、40、60、80、100、140、180、220、250、300 m A,分别对水模进行扫描,对所有图像进行测量,记录CT值与CT值标准差(SD),分别记录CT机自动计算出来的单次容积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对水模的CT值和CT值标准差进行方差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螺距0.516∶1约在220 m A相交,相交后,噪声、信噪比曲线走行变缓,略变直;螺距1.375∶1在220 m A后,随着管电流的增加,噪声曲线走行变缓,信噪比增加不多。同等管电流下,螺距大,噪声值大。螺距1.375∶1的图像颗粒感较大,螺距0.516∶1图像较为细腻。结论:2组螺距0.516和1.375,扫描同一范围时,螺距小,采集图像时间较长,辐射剂量也较大;相反,螺距大,图像采集时间短,辐射剂量较小,但是密度分辨率低于小螺距,相同管电流下,图像质量的目测评分也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