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研究红细胞对创伤性脑内出血(TICH)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自由落体打击造成大鼠脑外伤,借助鼠脑立体定向仪向伤区脑皮质内注射全血(WB)、溶解红细胞(LRBC)或压积红细胞(PRBC),制作TICH模型。于伤后1、3、5d处死大鼠,取伤区脑组织测含水量及Na 、K 、Ca2 含量,并作病理检查。结果(1)TBI、WB和PRBC3组第3d的脑含水量最高,LRBC组第1d的含水量最高;4组间比较,第1d时LRBC含水量最高,第3d时PRBC和WB组含水量最高。(2)Na 的变化与含水量的变化相一致。结论TICH所形成的脑水肿较单纯脑外伤重。在TICH中,红细胞对早期脑水肿的形成无明显作用,而对迟发性脑水肿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红细胞在脑内血肿后脑水肿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脑内血肿可由脑外伤和自发性脑内出血两种原因引起,血肿周围均有明显的水肿,引起该水肿的确切机制尚未明了。近来研究表明血液成分与该水肿关系密切,其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迟发性水肿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脑内出血使血红素氧合酶活性增强,蛋白过度表达,以分解血红素产生铁、胆红素和一氧化碳,这些分解产物通过不同途径引起细胞损伤和脑水肿;此外,补体通过膜攻击复合物引起红细胞裂解,加重脑水肿;炎症细胞因子与脑内血肿后脑水肿的含水量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含铁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及含水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13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与黄芪多糖治疗组.采用Ⅶ型胶原酶诱导法制作SD大鼠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Ⅶ型胶原酶;黄芪多糖治疗组给予黄芪多糖25 mg/kg腹腔注射,每天1次,直至处死.分别于脑出血后12 h、24 h、2 d、4 d、7 d 5个时间点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测量脑组织含水量和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O-1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脑出血后4 d 血肿周围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 脑出血组与黄芪多糖治疗组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 HO-1 表达以及脑组织含水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均P<0. 01);脑出血后12 h HO-1蛋白即有表达, 2 d 达高峰, 尔后逐渐下降. 黄芪多糖治疗组与脑出血组比较, HO-1表达的变化相同,但各时间点表达均高于脑出血组(P<0.05~0.01);脑组织含水量各时间点均显著降低(P<0.05~0.01);4 d、7 d时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减少(均P<0.01),神经元超微结构病理改变轻.结论 黄芪多糖可促进脑出血后脑组织HO-1的表达, 这可能是其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和脑组织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脑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水平的影响。方法 30只SD健康雄性大鼠,20只大鼠建立老龄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银杏叶组; 检测血清TG、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HO-1水平、动脉硬化指数(Arteriosclerosis index,AI); 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脑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Bcl-2、Bax蛋白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叶组脑动脉斑块面积、新生内膜面积、内膜厚度降低,管腔面积升高(P<0.05); 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叶组TG、HDL-C水平、AI降低,TC、HO-1水平升高(P<0.05); 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叶组24、48、72 h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银杏叶组24 h细胞凋亡率低于48和72 h细胞凋亡率(P<0.05); 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叶组48、72 h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银杏叶组24h细胞增殖率低于48和72 h细胞增殖率(P<0.05); 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叶组Caspase-3、Bax水平降低,Bcl-2水平升高(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改善脑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TG、TC、HO-1水平,并通过下调Caspase-3、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表达来促进脑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脑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银杏内酯、银杏黄酮对脑淋巴引流阻滞(CLB)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脑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8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SAH组、SAH+CLB组、SAH+CLB+生理盐水(NS)组、SAH+CLB+银杏内酯干预组(又分为低剂量、高剂量组)、SAH+CLB+银杏黄酮干预组(又分为低剂量、高剂量组).用结扎颈部淋巴管、摘除淋巴结及注入自体动脉血法制作CLB和SAH大鼠模型.制作CLB模型后24h诱导SAH模型.用RT-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HO-1mRNA的表达.结果 各模型组大鼠脑组织HO-1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其中以SAH+CLB组、NS组表达进一步增强.银杏内酯和银杏黄酮组HO-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H+CLB组、NS组(均P<0.01),其中两高剂量组表达又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均P<0.01),两低剂量组大鼠脑组织HO-1mRNA的表达与SAH+CLB组及N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B可诱导SAH鼠脑组织HO-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银杏内酯和银杏黄酮对之有促进作用,尤以高剂量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红细胞致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HO-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红细胞致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 HO- 1的表达、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法将自体浓缩红细胞注入大鼠脑基底节区制作实验动物模型 ,通过免疫组化、干湿重法 ,观察血肿周围脑组织 HO- 1的表达及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血肿周围脑组织 HO- 1在 6 h即开始表达 ,2 4 h明显增多 ,2 4~ 4 8h达高峰 ,脑组织含水量在 2 4 h无明显变化 ,4 8h有所增加 ,72 h显著增加并达到高峰 ,随后逐步下降。二者成正相关 ( r=0 .773,P<0 .0 5 )。结论  HO- 1的表达在红细胞致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脑出血大鼠脑红蛋白表达与脑含水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内脑红蛋白(Ngb)的表达,探讨其与脑出血后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出血组。脑出血组和假手术组动物在模型建立后1、6、24、48、72h5个时间点各随机分为5个亚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注入生理盐水),用干湿重法测定脑出血后脑含水量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脑组织内Ngb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或正常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1h时血肿周围脑组织内Ngb表达开始增高(P〈0.05),24h时脑含水量开始升高(P〈0.05),二者均在48h时达到高峰并持续至72h(P〈0.01)。结论:脑出血后脑组织内Ngb表达上调。脑出血后Ngb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在时间上不完全同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对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10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创伤组(n=48)和预处理组(n=48)。创伤组按照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预处理组给予缺氧预处理后,同法造模。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伤后1 h、4 h、8 h、12 h和1 d、3 d、7 d、14 d挫伤周围脑组织HIF-1α、HO-1表达变化。结果创伤组与对照组比较,HIF-1α和HO-1在伤后4 h、8 h、12 h和1、3 d表达上调(P〈0.05)。预处理组与创伤组比较,HIF-1α和HO-1在伤后1 h逐渐上调,伤后4 h、8 h、12 h和1、3 d表达显著上调,直至伤后7 d(P〈0.05)。结论缺氧预处理可增加颅脑损伤后挫伤区周围脑组织HIF-1α的表达,进而促进HO-1 m RNA及蛋白表达。其机制可能是缺氧预处理提高颅脑损伤对缺氧的适应性,减轻挫伤周围脑组织氧自由基对神经细胞伤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溶解红细胞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A组:生理盐水组,利用立体定向仪向大鼠右侧尾状核注入生理盐水50μl;B组:自体全血组,大鼠右侧尾状核注射自体全血50μl;C组:溶解红细胞组,大鼠右侧尾状核注射自体溶解红细胞50μl。用干湿重法、比色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脑损伤程度及脑水肿程度。结果溶解红细胞组脑含水量:(82·3±1·84)%高于生理盐水组(77·5±1·55)%(P<0·05);溶解红细胞组脑伊文斯兰含量:(13·86±1·38)μg/g、HO-l染色阳性细胞数(17·88±5·30)个,均高于生理盐水组(4·43±0·86)μg/g、(0·38±0·52)个和自体全血组(11·76±1·15)μg/g、(9·75±2·82)个(P<0·05)。结论溶解红细胞在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相同时间内溶解红细胞造成的脑水肿大于自体全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发生机制及铁络合剂的作用。方法将0.3ml自体血和0.3ml自体血 100mg去铁胺分别注入兔的两侧额叶,测定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水含量。结果自体血注射后4h开始出现水肿,72h达高峰;去铁胺可减轻其水肿程度。结论红细胞在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铁络合剂可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  相似文献   

12.
红细胞在实验性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红细胞在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向大鼠尾状核分别注入浓缩红细胞(PRBC)、溶解红细胞(LRBC)及不同浓度的大鼠血红蛋白(Hb),并比较鼠脑不同部位脑水肿形成的特点。结果红细胞对脑水肿的影响要在脑出血后第3d,其水肿的严重程度与Hb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红细胞对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影响主要在脑出血后第3d,可能与红细胞溶解释放血红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大鼠脑出血后脑血流和脑水分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研究大鼠脑出血后局部脑血流量(rCBF)与脑水分变化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用立体定向法自体血回注建立大鼠脑尾状核出血模型,分别在24h内不同时限用氢清除法测定rCBF,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分含量,发现出血后10min同侧rCBF即下降,1h达最低水平,出血量大时对侧半球也有明显下降;双侧脑水分含量均明显增加,其高峰期晚于rCBF的下降。说明脑出血后迅速出现广泛的低灌注和脑水肿  相似文献   

14.
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TNF-α、ICAM-1的表达和脑水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TNF-α、ICAM-1在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建立中等 量大鼠自体尾动脉血脑出血模型(50μl),于脑出血后6h、24h、48h、72h处死大鼠,进行脑含水量测定,并于脑出血后3h、 6h、12h、24h、48h、72h、7d处死大鼠,进行TNF-α、IGAM-1的免疫组化染色,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大鼠脑出血 后脑水肿于48h达到高峰;大鼠脑组织表达TNF-α也于48h达到高峰,高于假手术组,分别为58.4±6.19和2±1.12,P <0.01;ICAM-1表达72h达高峰,与假手术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7.8±0.84和0.8±0.84,P<0.01。结论: TNF-α、ICAM-1在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表达的高峰与脑水肿高峰存在时间上的相关性,提示高表达的TNF-α、ICAM- 1可能参与了脑水肿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无创性脑电阻抗测定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200名健康志愿者和78例脑出血患者的脑电阻抗扰动系数及其动态变化,通过多媒体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头颅CT上血肿和血肿周围水肿的体积,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健康志愿者左、右大脑半球扰动系数分别为(7.98±0.95)和(8.02±0.71),基本对称(P>0.05).性别、年龄及3~6 h连续检测前后对其无明显影响(P>0.05).②脑出血患者的总体检测阳性率为73.1%.血肿位于基底节区时阳性率最高(83.3%),病灶体积大于20 ml者阳性率(80.0%~88.9%)明显高于体积小于20 ml者(48.1%).③脑出血患者血肿侧扰动系数由低于血肿对侧至逐渐升高并超过血肿对侧,这个"交叉"时间平均为起病后(19.67±11.52)h,在该时间点后血肿周围水肿体积较前明显增大(P<0.05),同时扰动系数亦明显升高(P<0.01).④起病24h内的血肿侧扰动系数变化与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组织水肿体积无相关关系(P>0.05);而病后3 d的血肿侧扰动系数变化与血肿周围组织水肿体积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5977,P<0.01).结论 脑电阻抗测定可较敏感地反映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变化,扰动系数越高,则提示脑水肿越重.病灶位于基底节区时检测阳性率最高.该方法为临床上进行动态、床旁连续无创性脑水肿监测提供了新的有意义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血红素氧合酶-1与脑出血的继发性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性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1],且脑出血后患者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因此,探讨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对于改善脑出血病情及预后是十分必要的。大量研究表明自发性脑出血后造成的脑损伤存在多种机制[2]:早期血肿机械占位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