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之一。虽然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条件改善 ,由寒冷损伤所致的硬肿症明显减少[1 ] ,但由于早产、窒息、缺氧、感染等因素引起的仍有相当的发病率。重症者常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肺出血 ,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为了迅速控制硬肿发展 ,降低死亡率 ,我们对新生儿硬肿症采取早期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1996~ 1999年我院住院新生儿硬肿症 83例 ,诊断标准依据《实用新生儿学》。随机分成治疗组 42例 ,对照组 41例。治疗组男 2 2例 ,女 2 0例。足月… 相似文献
2.
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对47例新生儿心力衰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多巴酚丁胺按3~7μg·kg-1·min-1持续静脉滴注,一般维持12~24h,不超过72h。结果:治疗6h,心率由(169·3±9·9)次/min降至(143·7±10·4)次/min(P<0·01),呼吸频率由(63·8±5·0)次/min降至(60·3±6·6)次/min(P<0·05);治疗24h,肝肿大(右锁骨中线处肝下缘至肋下缘距离)由(2·9±0·4)cm缩小至(2·6±0·3)cm(P<0·05);尿量逐渐增加。治愈42例,占89·3%;死亡3例,放弃治疗2例,共占10·7%。结论: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心力衰竭疗效良好,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剂量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早期辅佐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早期治疗新生儿吸人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新生儿吸人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另外其中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相同小剂量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持续静脉滴注,滴入速度均为2~3ug/ (kg·min),输液泵持续静脉滴入,时间2d,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及疗效,并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4%,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呼吸急促症状消失以及肺部炎症吸收的有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90±14.84)h,(70.66±18 .75)h,(265.78±25.76)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O.01).[结论]小剂量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早期辅佐治疗新生儿吸人性肺炎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可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7月期间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窒息患儿240例,其中肾损害13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组(n=70)。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尿素氮和肌酐的表达变化,统计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该院新生儿窒息肾损害的发生率为54.5%。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血尿素氮和肌酐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血尿素氮和肌酐的减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结论: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佐治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确诊为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吸氧、纠正酸中毒,鲁米那和甘露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佐以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观察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和症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4%,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佐治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增加心及脑灌流量,改善微循环,改善因窒息而损伤的脑、心、肾等脏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多巴酚丁胺是以兴奋β_1受体为主的正性肌力药物,可明显增加心肌收缩力,明显提高心排量、心脏指数及左室射血分数,在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应用常取得满意效果。但治疗中常出现副作用,应密切观察与护理。我们对1992年6月至1995年11月收住院的18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加用多巴酚丁胺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多巴酚丁胺是一种以兴奋心脏β_1受体为主的正性肌力性药物,在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常选用。但在临床应用中,可出现一些副作用,故应密切观察护理,可取得满意疗效。1993~1994年我科应用该药治疗25例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32~70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肺心病并心衰患者施治期间,观察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药物应用后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1月~2017年03月收治的62例肺心病并心衰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本次研究收治的肺心病并心衰患者分组,通过数字奇偶法完成;对照组:开展肺心病并心衰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综合疗法;观察组:开展肺心病并心衰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常规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药物;对肺心病并心衰病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肺心病并心衰患者病情治疗总有效率(64.52%)比较,观察组肺心病并心衰患者(93.55%)获得显著提高(P<0.05).结论:临床在开展肺心病并心衰疾病治疗工作期间,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药物的联合应用,对于肺心病并心衰疾病的系列合并症状可以加以显著缓解,从而提高肺心病并心衰患者的预后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新生儿病房,多巴胺作为儿科血管活性药物,具有改善周围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加速心率、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等作用。多巴胺是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休克、重症肺炎、心力衰竭、寒冷损伤综合征等疾病的常用药。但由于多巴胺用时维持时间长,药物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强,血管局部反应大,新生儿皮肤嫩弱等因素,易引起静脉穿刺局部皮肤苍白、淤斑,甚至坏死等组织损害。从而引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产儿静脉输注脂肪乳外渗时安全、高效、舒适的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静脉输注脂肪乳外渗的早产儿按发生外渗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输液脂肪乳外渗常规处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外涂喜辽妥,对照组予50%硫酸镁湿热敷,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在早产儿静脉输注脂肪乳外渗后疼痛缓解、肿胀消退时间及治愈效果。结果两组局部皮肤损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局部疼痛缓解及肿胀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局部皮肤损伤治疗有效率达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输注脂肪乳外渗时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外涂喜辽妥的护理方法安全、高效,患儿舒适,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脑出血患者并发胃肠功能衰竭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总结66例脑出血患者并发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生率。结果 60岁以上患者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62.5%,高于60岁以下组。而且病情重。结论老年脑出血患者并发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高,应注意防治。除原发病外,密切观察胃肠功能变化,适时应用胃动力药物和胃肠减压。注意胃肠功能衰竭时上消化道出血的"三高"、"三低"征象;重视抗休克时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和输血的基本原则。预防和及时处理胃肠功能衰竭,是防治老年脑出血病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静脉渗出的护理.方法 对9例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静脉渗出者在无局部封闭下采用0.1%~0.2%利凡诺湿热敷.结果 7例早发现早处理,效果理想,2例因没及时处理,效果不理想.结论 一旦发生多巴酚丁胺、多巴酚丁胺静脉渗出,务必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减少或缓解静脉滴注酚妥拉明所致副作用的方法,达到安全用药。方法:对我院近2年施行的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早期均采用酚妥拉明静脉滴注的分析总结。结果:本组有4例在首次用药后出现明显的心率增快,3例出现恶心、气促、全身不适等副作用而停止用药。结论:采取正确的给药方法,在输注过程中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才能减少或缓解酚妥拉明所致的副作用,保证药物顺利安全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注射用头孢他啶(Ceftazidime for Injection) 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大肠埃希菌、肺炎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有高度抗菌活性.此药物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较少等优点.但此药可引起皮疹、哮喘、药热和过敏性休克等过敏反应.现将我科抢救1例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他啶针发生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脑膜脑炎是一组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软脑膜和脑实质弥漫性炎性综合症,主要表现发热、头痛和脑膜刺激征,是临床最常见的无菌性脑膜脑炎.癫痫持续状态是内科常见的急症,若不及时治疗可因高热、循环衰竭或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损伤导致永久性脑损害,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我院于2006年5月23日收治一名病毒性脑膜脑炎、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病情复杂.经过84天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引起部分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较常见并危及生命的严重心脏疾病,其早期病死率最高.对于心肌梗死的治疗,除了传统的扩冠治疗外,随着新一代溶栓药物的研制,通过静脉溶栓再通技术,极大地缩短了心肌缺血的时间,最大限度地保护并恢复心肌的正常功能,且静脉溶栓治疗其方法简便易行,费用低廉,疗效确切显著,是大多数医院采用的主要干预手段.而溶栓治疗的获益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密切相关,溶栓越早,挽救的心肌就越多[1].缩短病人至入院和入院至溶栓开始的时间是提高溶栓获益的重要措施.我院2003~2008年收治AMI患者31例,进行急诊溶栓,取得良好效果,现将静脉溶栓的护理配合及其并发症的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多巴胺引起新生儿尿潴留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应用多巴胺过程中的病情进行观察,及时采用手法按摩加TDP红外线灯进行物理诱导法排尿,在施行物理诱导法排尿时注重患儿的身心护理,并通过增加营养以预防感染.结果 本例患儿尿潴留症状解除.结论 采用手法按摩加TDP红外线灯理疗是较有效的物理诱导排尿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消除术后疼痛就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及家属的关注,特别是在手外科医院,病人主要是以手或手指创伤为主,俗话说十指痛归心,所以术后镇痛就更加显得至关重要。静脉镇痛泵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术后镇痛方法,2011年1月~2012年2月我科术后使用静脉镇痛泵的患者有520例,静脉镇痛泵使病人度过了最初的疼痛时期,但也带来了一些护理方面的困扰,如静脉留置针堵塞,不良反应的发生,骶尾部压红等。在实践中我们通过不断的摸索,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并及时成功抢救了2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