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基因疗法是通过寡核苷酸链在dsD N A与蛋白质的结合部位形成三链结构来抑制基因的转录,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由于天然寡核苷酸链存在易被核酸酶消化、半衰期短、稳定性差、不易透过细胞膜、以及安全性等问题,制约了反基因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研制出的硫代寡核苷酸链、肽核酸、锁核酸等修饰物使寡核苷酸链的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为反基因疗法的临床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本文就寡核苷酸链在肿瘤及基因疗法中的运用新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根据变形链球菌(以下简称变链菌)GS5ScrA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采用PCR方法对13株变链菌、23株口腔常居菌进行扩增,结果全部变链菌及部分口腔常居菌均出现432bpDNA片段。说明该基因部分序列广泛存在于变链菌及部分口腔常居菌,这为研究口腔细菌的微生态关系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口腔颌面鳞状细胞癌相关基因的筛选与定量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筛选和验证与口腔颌面鳞状细胞癌密切相关的基因,为口腔鳞癌寡核苷酸功能芯片的制作提供可靠的靶标基因。方法 选用近5年口腔鳞癌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方面的文献资料,按标准筛选可能与口腔鳞癌相关的基因,用22对临床配对肿瘤与正常黏膜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验证候选基因的表达情况,结合 内参照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管家基因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在课题组前期筛选到38个口腔鳞癌密切相关基因的基础上,又筛选出8个相关基因,其中富含半胱氨酸酸性分泌蛋白(SPARC)、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PDGF—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E(SERPIN口)、转化生长因子C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基因分别在16个以上肿瘤组织标本中过表达,细胞角蛋白15(CK15)基因在19个肿瘤标本中低表达,且肿瘤与正常黏膜组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周期D1蛋白基因(CCND1)和细胞凋亡相关的抑制蛋白(BIRC3)基因在肿瘤组织中过表达,但与正常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ARC、PDGF—A、SERPIN口、TGF-β、、VEGF—C、CK15是与口腔鳞癌密切相关的基因,可作为口腔颌面鳞癌寡核苷酸功能芯片制作的靶标基因。  相似文献   

4.
涎腺基因疗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是具有内、外分泌功能的腺体,其解剖和生物学特征适合于全身和局部基因疗法.本文对涎腺基因疗法的基因投递、转导基因后生物蛋白分泌途径及调节,涎腺基因疗法的全身和局部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头颈肿瘤发病率较高 ,目前临床治疗仍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这些治疗手段在晚期肿瘤的疗效及延长患者寿命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近 2 0年来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出现了肿瘤的生物疗法。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基因治疗为人类战胜肿瘤带来了新的希望。能否将外源基因导入靶细胞并表达 ,是基因治疗面临的首要问题。Clayman等[1] 首先试验了正常及癌变口腔粘膜转染和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发现局部应用腺病毒并不能将外源基因导入人或鼠的正常粘膜 ,而心内注射却能有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健康仓鼠的口腔粘膜。体外转导效率呈剂量依赖型。 (…  相似文献   

6.
涎腺是具有内、外分泌功能的腺体,其解剖和生物学特征适合于全身和局部基因疗法.本文对涎腺基因疗法的基因投递、转导基因后生物蛋白分泌途径及调节,涎腺基因疗法的全身和局部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p73基因是Kaghad等在1997年克隆得到的一个新基团,因其编码的蛋白质在序列上与p53有较高的同源性,成为p53基因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p7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功能上均与p53相似,且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可抑制肿瘤增殖,诱导凋亡,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抑癌基因。但p73在功能和调控机制上与p53并不完全一致,而且p73在很多肿瘤中的表达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这与经典的抑癌基因也不同。作者就p73基因的研究现状以及在口腔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肿瘤转移是性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肿瘤转移的每一步都是多个基因严密控制的。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陆续发现了一些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和相关基因。不断分离新的转移抑制基因和相关基因并研究其功能是当今肿瘤转移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肿瘤抑制基是一种抑制细胞非正常性增生的基因,P53基因是继RB基因后新确认的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其野生型能抑制细胞的恶性转化,而突变形则与人类许多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已在口腔癌中发现突变型P58蛋白的过量表达及P53基因变和缺失,提示了口腔癌癌变机理研究的新。本文对P53基因及其产物的一般性质、作用机理及其在口腔癌中表达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cl-2与HER-2基因反义寡核苷酸(ASODN)联合转染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的干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成正常对照组、Bcl-2正义干预组、HER-2正义干预组、Bcl-2反义干预组、HER-2 反义干预组、Bcl-2与HER-2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联合干预组,共6组。脂质体转染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电镜观察、 RT-PCR检测,以观察不同条件处理后各组细胞的凋亡、Bcl-2与HER-2基因表达有无差别。结果 Bcl-2与HER-2 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联合干预组,转染后出现凋亡小体和各期凋亡细胞;Bcl-2基因表达下降36%,HER-2基因表达下降51%。联合转染作用优于单反义基因转染作用。结论 Bcl-2与HER-2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联合转染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下调Bcl-2与HER-2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与变链菌基因转化相关的cslA基因在临床分离株中的检出情况。方法 :实验菌株源自前期工作所获得的不同黏附力及合成IG能力的变链菌临床分离株 ,提取全菌DNA并鉴定浓度和纯度 ,PCR扩增cslA基因 ,10g/L琼脂糖电泳观察结果。结果 :6 6株变链菌临床分离株中有 5 2株扩增出cslA基因 ,检出率为 79%。cslA基因的检出率在不同黏附力及合成IG能力的菌株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cslA基因在变链菌临床分离株中的分布较广泛 ;尚不能认为cslA基因在毒力不同的菌株间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2.
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tf是编码变形链球菌的生要毒力因子葡糖基转移酶的基因。本文介绍了近十年来gtf基因的克隆,序列及其与变链致龋性的关系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nm23基因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m23基因作为肿瘤转移抑制因子,在肿瘤发展和转移过程中有重要调节作用。近年来,通过对nm23基因及其蛋白产物NDPK的深入研究揭示,nm23/NDPK以组氨酸依赖性磷酸转移酶活性和丝氨酸自磷酸化为基础,对细胞信号传递系统、微管相关蛋白和基底膜形成微环境的调节,以及nm23-H2的转录激活因子作用和DNA结合特性,是nm23基因调控的基本机理。  相似文献   

14.
c-myc反义寡核苷酸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myc基因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人工合成与c-myc基因第二外显子翻译起始区序列互补的寡核苷酸,处理培养的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应用MTT比色法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c-myc反义寡核苷酸能抑制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浓度  相似文献   

15.
neu基因是从鼠神经胶质母细胞瘤中纯化的,相当于人的C-erbB-2基因。neu基因的扩增与表达和乳腺及消化道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有关。本文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52例8种唾液腺肿瘤中neu基因产物的表达与分布。结果发现,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乳头状囊腺癌、腺癌中表达较高,而基底细胞腺瘤、腺样囊性癌则表达较低。从阳性部位看,细胞膜阳性病例中,恶性肿瘤占67%;细胞浆阳性病例中,恶性肿瘤占32%。因此,唾液腺肿瘤中,neu基因的表达在恶性肿瘤中以细胞膜阳性为主,在良性肿瘤中以细胞浆阳性为主。  相似文献   

16.
FHIT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HIT基因是在1996年被Ohta从人染色体3p14.2分离出来的一个新的侯选抑癌基因,该基因在多种肿瘤中都有异常改变。据国外文献报道在头颈部肿瘤中也存在FHIT基因的异常转录本,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关的研究报道。我们将人正常FHIT基因全长cDNA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为进一步探讨FHIT基因在头颈部肿瘤中的作用做准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扩增变形链球菌表面抗原Ⅰ/Ⅱ基因片段,并作特异性鉴定。方法:根据其结构基因spaP序列设计1对寡核苷酸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了其中长1017bp的片段。结果:所设计的引物能从6株变形链球菌标准株和部分口腔常居菌中扩增出大小一致的DNA片段,结论:该基因部分序列广泛存在于变形链球菌和部分口腔常居菌,为研究口腔细菌的微生态关系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将变链菌NG8ScrA基因432bp扩增片段纯化后,采用随机引物法标记成DNA探针,与13株变链菌相应的扩增产物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均出现杂交信号。进一步采用不对称PCR法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序列一致。表明PCR扩增产物特异性好,ScrA基因在变链菌及部分口腔常居菌间存在广泛同源性。  相似文献   

19.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肿瘤转移的每一步都是多个基因严密控制的。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陆续发现了一些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和相关基因。不断分离新的转移抑制基因和相关基因并研究其功能是当今肿瘤转移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变形链球菌AI-2活性测定及luxS基因同源重组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构建用于转化变形链球菌的luxS基因缺失的同源重组克隆载体。方法利用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BB170作为报告菌株,对变形链球菌在不同生长时期诱导生物发光的能力进行测定,然后分别PCR扩增变链菌luxS基因上下游片段及质粒PJT10的红霉素抗性基因片段,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基因片段依次双酶切后连接人载体pUC19,构建luxS基因缺失的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经筛选后,抽提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结果变链菌国际标准株可诱导哈氏弧菌BB170的生物发光现象,提示变链菌中存在AI-2数量感应通路。构建的重组质粒pUCluxKO经PstI-BamHI双酶切,产物电泳在大约1000bp和5000bp处各见一条特异条带;经BamHI—KpnI双酶切,产物电泳在大约1500bp和4500bp处各见一条特异条带;经KpnI—EcoRI双酶切后,产物电泳在大约1000bp和5000bp处各见一条特异条带。结论变链菌luxS基因同源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为进一步通过同源重组法构建变链菌luxS基因缺陷株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