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60例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气血两虚型)患者用舒心通脉片(丹参、延胡索、黄芪、赤芍、川芎、当归)进行治疗及疗效观察。该药对心绞痛的治疗显效率为66.7%,总有效率为86.7%;心电图改善显效率为25%,总有效率为83.33%;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血流变有明显的改善,其检测指标均好于复方丹参片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心血通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多中心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显效率37.0%,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显效率为34.3%,总有效率为87.9%。两组比较,中医证候相关症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陈祖辉  吴攀创  陈小玲 《中药材》2002,25(10):768-771
目的:客观评价金钱胆通口服液治疗胆石症(且中医辨证属于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并考察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盲法对照试验方法,共观察480例胆石症患者,其中治疗组330例,对照组150例(利胆排石片为对照药)。结果:治疗组胆石症综合疗效总显效率52.4%,总有效率90.8%,中医湿热证证候疗效总显效率80.6%,总有效率98.8%;对照组胆石症综合疗效总显效率28.0%,总有效率80.7%,中医湿热证证候疗效总显效率56.0%,总有效率90.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安全性检测结果表明对心、肝、肾及周围血象无不良影响。结论:金钱胆通口服液治疗中医辨证属于湿热证的胆石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优于阳性对照药利胆排石片。  相似文献   

4.
胸痹心泰胶囊治疗胸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有饮  陈洛川 《新中医》1997,29(3):13-15
应用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治疗胸痹病的经验方胸痹心泰胶囊治疗观察45例胸痹病(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结果显示:临床症状(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6.7%,其中显效率42.2%,心绞痛有效率为86%,其中显效率为44.2%,心电图总有效率为51%,其中效率为17.8%,并通过证发析,发现该药对气(阳)虚型疗效优阴虚型,未发现明显毒作用,认为该药具有益气补虚,除痰活血,标本同治,通补兼施的功效,符合胸痹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强心片治疗胸痹心水证62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丁有钦  张锦廷 《新中医》1998,30(2):15-17
应用强心片治疗胸痹心水证62例,其中属气阴虚证26例,用1号治疗;属气阳证36例用号片治疗。结果显示,症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8.7%,显效率为54.8%;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为88.7%,显效率为27.4%;心衰积分总有效率为72.6%,显效率为51.6%。气阴虚组及气阳虚组的组间疗铲无明显差异,认为强心片对冠心病力衰竭的症状、体片及心功能的改善有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609例缺血中风患者中医综合治疗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研究缺血中风中医综合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1995-1999年连续缺血中风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分析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综合组和非综合组的疗效。结果:609例患者,显效320例,显效率52.5%,总有效576例,总有效率96.4%;接受中医内科辩证并物理治疗的综合组总有效率96.7%,仅接受中医内科辩证治疗的非综合组总有效率88.0%,综合组疗效优于非综合组(P<0.05),且急性期疗效综合组优于非综合组(P<0.05);资料显示,609例患者中,风痰瘀务痹阻脉络证250例(急性期199例),占40.8%。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提高了缺血中风的临床疗效,同时认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是缺血中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证候。  相似文献   

7.
减肥调脂茶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40例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观察,证实减肥调脂茶具有明显的减肥调脂作用。结果表明:试验组(减肥调脂茶)180例,中医证候显效率83.89%,总有效率93.89%;减肥显效率39.44%,总有效率81.66%;调脂显效率51.72%,总有效率82.75%。与对照组(乌龙减肥茶)相比,上述三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调脂茶在降低TC、TG方面优于对照组。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四逆加人参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四逆加人参汤煎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心绞痛发作缓解显效33.3%,改善了46.7,总有效率80%;心电图显效20%,改善了46.7,总有效率66.7%。12导联心电图ST段下总导联数和ST段下降总和均有明显下降。平均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疼痛持续时间及每周硝酸甘油用量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9.
陆强益  洪文 《新中医》2011,(10):12-13
目的:观察温胆汤加味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为痰浊闭阻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温胆汤加味。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均为90.00%,对照组均为76.67%。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3.33%,对照组为56.67%,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心绞痛缓解及心电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温胆汤加味合西药治疗痰浊闭阻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郑剑薇 《四川中医》2002,20(3):40-4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5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为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8.9%,有效26.7%,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显效率25%,有效43.75%,总有效率68.7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刘建吉 《光明中医》2021,36(2):246-247
目的探讨加味温胆汤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恢复期的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划分的方法将86例于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接受治疗的痰瘀阻络型中风恢复期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加味温胆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确加味温胆汤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0%和74.42%,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痰瘀阻络型中风恢复期患者采用加味温胆汤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方 《中医药研究》2010,(8):895-897
目的观察加味红龙夏海汤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兼有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尼莫地平胶囊,1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及中医证候等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降压疗效相近(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各中医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红龙夏海汤对于肝阳上亢兼有痰瘀型的高血压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温胆汤治疗痰热瘀血证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中医科门诊及病房住院的痰热瘀血证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在冠心病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黛力新,每次1片,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味温胆汤,方药组成:半夏9g,黄连6g,丹参10g,郁金10g,竹茹6g,枳实9g,陈皮10 g,茯苓10 g,甘草6 g,生姜3片,大枣3个。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生活质量评价中治疗组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程度、疾病的认识5个维度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总有效率71.4%(P<0.05)。结论痰热瘀血证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同时加用加味温胆汤,可减轻患者血清炎症反应,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及焦虑抑郁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疏肝化瘀汤治疗肝郁肾虚-痰凝血瘀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60例肝郁肾虚-痰凝血瘀型乳腺增生病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使用乳康软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使用疏肝化瘀汤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肿块大小积分和乳房疼痛积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肿块大小积分和乳房疼痛积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疏肝化瘀汤治疗肝郁肾虚-痰凝血瘀型乳腺增生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肿块大小积分和乳房疼痛积分,从而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化痰逐瘀解毒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观察化痰逐瘀解毒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口服化痰逐瘀解毒汤煎剂;对照组40例,口服独活寄生汤煎剂。2组均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1 ̄3个疗程统计学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化痰逐瘀解毒汤治疗强真性脊柱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选择104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方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血清sICAM-1、ET、NO水平,比较两组硝酸甘油停减率、心电图改善情况、中医症候疗效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瘀证中医症状评分、血清sICAM-1、ET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 观察组硝酸甘油停减率比对照组高(88.46%与69.23%,P<0.05); 两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相近(P>0.05); 两组治疗后血清NO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 观察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0.38%与75.00%,P<0.05);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联合常规方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提高硝酸甘油停减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涤痰通脉汤治疗痰瘀互结型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2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两组均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予盐酸文拉法辛治疗,治疗组另予用涤痰通脉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HDRS评分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1%和80.56%;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77.78%;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HD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HD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口干,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涤痰通脉汤治疗痰瘀互结型卒中后抑郁相对盐酸文拉法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针刺和温胆汤加减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安全性指标(血肝/肾功能指标)、中医证候评分、中医证候疗效、血脂指标和相关临床指标(心绞痛发作频次、发作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安全性指标(血肝/肾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次、发作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予针刺联合温胆汤加减治疗可改善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证候,提高中医证候疗效,改善血脂,减少心绞痛发作频次、发作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且无肝肾损伤,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7,(1):54-55
中医药治疗阵发性房颤效果良好,对于持续性房颤也能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认为心脏的阴阳气血虚衰失调是心房纤颤的基础病因。在阴阳气血亏虚基础上产生阳亢、火旺、痰湿痰热等是扰及心脉的重要病理因素。心身劳累、夜间睡眠差以及失眠、体位改变、情绪激动、胃气上逆、便秘等都是房颤的诱发因素。临床辨证可分为阴虚火旺证,用当归六黄汤和酸枣仁汤加减;气阴两虚证,用炙甘草汤和黄芪生脉散加减;痰热扰心证,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此外,针对诱因调理也可避免或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基于“从肝论治”法使用中药四桑饮治疗血脂异常痰瘀阻遏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血脂异常痰瘀阻遏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四桑饮颗粒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片10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 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00%,对照组的80.00%; 治疗后,两组患者证候积分变化、LDL-C、TC、TG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对照组不良反应观察率为8.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从肝论治”法,运用全国名中医杨震经验方四桑饮治疗血脂异常痰瘀阻遏证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