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味痰辨治     
疾是脏腑病理变化的产物,临床所见的咳。喘、哮等都与疾有关,痰阻气道,为其主要病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隔上病痰满咳嗽吐”。所以在治疗上当以祛疾为主,痰除则气道通而咳喘止,而痰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痰饮)篇指出:“痰有虚实不可不辨。……虚实二字,全以元气为言,凡可攻者便是实痰,不可攻者便是虚痰。但察其形气病气俱属有余者即实痰也,……但察其形气病气本无有余者皆虚痰也”。痰不仅有虚实之别,尚因患病脏腑之不同,而有甜、腥、咸之异,临床须辨证施治,方收良效。现举例如下。1甜痰张某,女,4…  相似文献   

2.
王志英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分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急性发作期以降气平喘、祛风化痰为治疗大法,同时重视痰夹瘀血致哮,针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注重辨证结合辨病,善用虫类药祛风化痰,认为急性发作期虚实夹杂,发作期未必尽攻实;对于缓解期一般分为3型治疗:肺肾气虚、寒痰内伏;肺肾阴虚、痰热内蕴;脾肾两虚、风痰内阻;以"平时未必皆虚,亦非全恃扶正"为治疗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3.
魏文浩 《河北中医》2003,25(11):811-813
姜良铎教授业医 30余载 ,学验俱丰。临床擅治疑难杂症 ,尤其治疗呼吸热病独具匠心 ,其对哮证辨治有一套成功的经验。笔者有幸聆听姜师教诲 ,目睹其临床用药之灵验 ,疗效之显著 ,颇受启迪。现从姜老哮证辨证论治和关键用药等方面介绍经验如下。1 辨证论治哮证 ,古代称之为“喘鸣”、“呷嗽”、“鼻句喘”。近似现代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姜老认为其病发作期病位在肺 ,缓解期病位在脾、肾二脏。发作期多为邪气盛实 ,病势较重的阶段 ,痰鸣气喘 ,张口抬肩 ,摇身撷肚 ,胸闷窒塞 ,面色青黯 ,不能平卧 ;缓解期为正虚邪恋 ,病情相对静止的阶段 ,痰鸣气…  相似文献   

4.
介绍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哮喘病的临床经验.从中医整体观出发提出了“重视脏腑相关的整体治疗”原则,指出痰哮重在治脾以杜痰源,虚哮主在治肾以清痰本;发作期邪实者以治肺为要,缓解期正虚者则当调补脾肾,且尤应以补肾为要着.自拟平喘固本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运用藏象学说辨治哮喘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侍诊,研读周老医案及中医经典文献进行总结。结果:周老善于运用藏象学说辨治哮喘病,提出了"重视脏腑相关的整体治疗"原则,指出:痰哮重在治脾以杜痰源,虚哮主在治肾以清痰本;发作期邪实者以治肺为要,缓解期正虚者则当调补脾肾,且尤应以补肾为要。结论:中医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柏正平教授分期论治哮病经验.柏教授认为哮病发生的病因病机颇为复杂,其病因与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关系密切,而病机则责之于肺、脾、肾三脏,病理因素责之于风、痰、虚三端,故柏教授辨证论治哮病多从"风、痰、虚"三端和"肺、脾、肾"三脏入手,将临床分为发作期与缓解期.发作期责之于风痰,治宜祛风解痉、化痰平喘,常以舒喘汤加减治之;缓解期责之于肺、脾、肾虚,治宜健脾化痰、补益肺肾,常以补肺益肾膏化裁治之;且将活血化痰之法贯穿治疗始终,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哮喘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哮喘又称哮证,亦称哮吼,从临床特点看,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哮必兼喘,但喘不一定兼哮。临床必须注意哮与喘当分则分,当合则合,不必拘泥一说。张景岳说:“气喘之病,最为危候,治失其要,鲜不误人。欲辨之者亦惟二证而已。所谓二证者,一曰实喘,一曰虚喘也。此二证相反,不可混也。然则何以辨之?盖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景岳全书·喘促》)。  相似文献   

8.
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关于呕吐的辨治,论述颇详,读之很受启发。今不揣愚陋,略撰心得如下: 一、病机辨寒热虚实,治疗分温清补泻呕吐虽属胃气上逆,但其病机有寒热虚实之异,因此治有温清补泻之别。诚如《直指方》所说,呕吐“有胃寒,有胃热,有痰水,有宿食,有脓血,有气攻。”景岳亦云:“呕吐一症,最当详辨虚实,实者有邪,去其邪则愈,虚者无邪,则全由胃气之虚也。”可谓言之中的。  相似文献   

9.
朱良春教授对支气管扩张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强调病机之重,在于辨清虚、实,虚有肺肾阴虚、气阴两虚、肺脾两虚之不同,实有痰热、痰湿、痰浊、肝火之别,但以痰热居多,后期、迁延期可见痰浊为主,也常见虚实夹杂。治疗之要,在于分发作期、缓解期,发作期治疗重点是痰热,缓解期治疗以补肺益肾、益气养阴为主。用药之别,在于清化宣肃补。  相似文献   

10.
贾海燕 《光明中医》2012,27(4):658-659
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哮证”范畴,病机既有痰涎壅肺,气道不利,又有肺脾肾三脏的亏损,李国勤主任在临证时注重辨证论治,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当清化肃肺,病久发时虚实夹杂者,应补虚祛实,平时应补益肺脾肾.同时结合对症与辨病治疗,遣方用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哮证护理应注意把握发作期和缓解期的不同特点,辨证施护.1 发作期护理哮证发作期为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不节、情志刺激、劳倦等诱因,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本期以邪实为主,护理应注意攻邪治标,祛痰利气.  相似文献   

12.
总结王烈治疗儿童哮喘的临证经验。根据病机特点,将儿童哮喘分为发作期、缓解期及稳定期进行辨治。认为发作期以风、瘀实邪为主,治当祛风活血以止哮,予平哮汤加减,佐以止哮平喘之品;缓解期以正虚邪恋为主,予泻肺降气以定喘、补脾强肾以化痰,常用泻肺方、化痰方加减;稳定期则以肾元不足、痰气内伏为主,予益气除痰以固本,选固防汤加减。  相似文献   

13.
刘谟梧治疗小儿哮喘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刘谟梧医师治疗小儿哮喘疗效颇佳 ,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治疗强调调畅气机与祛痰对哮喘的病因 ,刘师素来推崇《证治汇补》的三因论 :“内有壅塞之气 ,外有非时之感 ,膈有胶固之痰 ,三者相合 ,闭损气道 ,搏击有声 ,发为哮证。”认为“哮有夙根”,含意有二 :一为体内有痰饮内伏 ,二为肺、脾、肾禀赋不足 ,肺虚卫外不固 ,脾虚湿痰内生 ,肾虚不能温化水湿 ,所以易受外邪引动 ,内生伏痰易现。气郁、气逆为病机之关键 ,伏痰无气不动 ,风火无气不煽。治疗哮喘时不能截然将发作期与缓解期分开 ,而应根据本虚与标实的主次关系分别有所侧重 ,抓住…  相似文献   

14.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疾鸣气喘,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是临床常见的肺系疾患,尤多见于少儿及年老体弱患者,且易缠绵反复。顾维超主任中医师乃江苏省名中医,从事内科临床三十余年,善治疑难重症,兹将顾师治疗哮喘的经验介绍如下。1虚实有别,详辨两端 顾师认为,哮喘发作之由总属邪实正虚。然在病发的某一阶段,有以邪实为主,有以正虚为主,或则虚实兼杂。治之首当详辨虚实两端,实者多因痰浊内蕴、气机郁滞、瘀阻心肺,虚者当从肺、心、脾、肾、气亏虚论治。1.1痰浊内蕴多为久有宿痰,感邪而动,壅阻气道,致肺气失…  相似文献   

15.
哮喘临床以呼吸急促,喉间痰鸣为特点。属于哮、喘病范畴,二者《医学正传》指出:“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言”。由哮必兼喘,故一般习称哮喘,而喘来必兼哮。历代医家在实践中对其发病及治疗积累了宝贵经验,迄今为后人所用。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云:“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证治汇补·哮病》云:“哮为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可见其病主要是内有伏痰被外邪所动,致肺气壅滞、痰气交阻而成。又如清·叶桂提出本病“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揭示了肺肾二脏司呼吸主摄纳功能失  相似文献   

16.
哮证《中医内科学自学考试大纲》对本证的要求是:1.明确哮证的含义,2.理解哮证以痰为主的病理因素,3.明确哮证的标本虚实;4.掌握发作期与缓解期的证治。一、哮证的含义哮证是一种反复突然发作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呼  相似文献   

17.
儿童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患,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明·戴元礼在《秘传证治要诀·卷六哮喘》中指出因有“宿根”,一般认为哮喘系邪实正虚,发作时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元代的朱丹溪就提出过“未发以扶正气为主”的缓解期治疗原则,后世基本以此为准则,不少医家认为,治疗哮喘其难不在止哮而在防哮,治哮必防哮,因此哮喘缓解期的治疗尤其重要.现笔者对近10年儿童哮喘缓解期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罗淑君 《光明中医》2002,17(3):38-39
哮以声响言 ,喉中如水鸡声者 ,此肺中有痰 ,阻塞气道也。清·李用粹《证治汇补·哮病》曰 :“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 ,因内有壅塞之气 ,外有非时之感 ,膈有胶固之痰 ,三者相合 ,闭拒气道 ,搏击有声 ,发为哮病。”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虽有“咳而上逆 ,喉中有水鸡声 ,射干麻黄汤主之。”之说。但临证治哮 ,未发时多以扶正为主 ,既发则以攻邪为主。扶正者 ,须辩阴阳 ,阴虚者补其阴 ,阳虚者补其阳 ;攻邪者 ,须分微甚 ,或散其风 ,或温其寒 ,或清其痰火。近代名医姜春华论哮喘云 :“前人对哮证之治疗与预防有谓‘平时治…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的辨治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咯痰、气喘,属于中医学“肺胀”、“痰饮”、“咳喘”等病证范畴。主病之脏在肺,可累及脾、肾和心,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寒热错杂,病机病证特点为“肺虚痰瘀”。病初多为肺气郁滞,生痰、停饮、血瘀,久则肺虚气不化津而致痰饮内生,气虚无以运血而致络脉瘀阻,虚实互为因果,痰瘀兼夹同病,多脏交互影响。而标实与本虚,痰饮与血瘀,脏腑之主次,则又因人因时而异,且变动不拘。由于本病多为发作与缓解交替,发作期偏于标实,多属感受外邪诱发;缓解期偏于本虚,多属脏气不足。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应予分别处理,但还当注意两者的相关性。现就急性发作期的辨治要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明辨虚实,治分急缓:一般而言。儿童以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多属实证。而缓解期多属虚证,故其治疗无非虚实两端。正如古人所云:“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姜先生认为:哮喘证有寒热虚实不同,治之先后方法各异,虚实中夹寒热,寒热中有虚实,治喘需分寒热虚实,辨证论治,治病求本,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挫其势。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故急性发作期以祛邪治标,缓解期则以补虚治本以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