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论述该病例误诊前后检查过程,认为回肠末端克隆氏病小肠造影确诊率较高。方法:经钡灌肠检查,全程钡餐透视检查及小肠造影检查,最后病理证实为克隆氏病。结论:克隆氏病据发生部位不同各有其不同的检查方法,发生于结肠用钡灌肠检查或结肠镜检查。发生于小肠用全程钢餐透视检查或小肠造影检查,用小肠造影检查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材料与方法本组收集我院1989年-2003年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6例小肠克隆氏病进行分析与讨论。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14—63岁,平均42.7岁。临床症状:腹痛13例占81%,腹泻9例占51%,体重减轻6例占37%,缺铁性贫血2例,低蛋白血症1例,恶心、呕吐1例。病史最短1个月,最长5年。  相似文献   

3.
作者试图评价插管钡灌注检查对小肠克隆氏病的诊断价值。36例皆因X线诊断小肠克隆氏病而手术,术中证实诊断正确33例;诊断错误3例,其中1例为恶性类癌,1例为慢性局部缺血,另1例为结肠克隆氏病而小肠正常。  相似文献   

4.
小肠灌肠对美克耳憩室的诊断(附10例手术病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克耳憩室导致消化道出血,每需手术治疗,但术前能为X线检查所确诊者为数不多,成年患者更易于漏诊或误诊。本文报道应用插管法小肠钡剂灌肠发现本病10例,均经手术治疗而得到病理证实。本文讨论时提出:美克耳憩室缺乏特异症状和临床表现,应用插管法作小肠钡剂灌肠,易于显示憩室之囊袋状充盈像。偶尔美克耳憩室可出现多种并发症,憩室之典型X线征象常被隐匿,而其X线表现呈多样化。本病X线诊断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1)  相似文献   

5.
克隆(Crohn)氏病以前认为国内罕见,据统计1949—1981年曾有400多例报道,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医院自1949~1979年,30年的积累仅有60例。我院自1984年开展小肠灌肠造影以来,两年多时间就发现10例,其中8例经手术和病理  相似文献   

6.
克隆氏病又名局限性肠炎或节段性肠炎,是一种胃肠道非特异性慢性肉芽肿性炎性疾病.病因不明,以累及末段回肠为最常见,亦可发生于空肠、盲肠及结肠.少数病例见于十二指肠、胃和食道.临床上以腹痛、腹泻、发热、消瘦、贫血及瘘管形成等为其特点.我院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克隆氏病的病理变化和X线造影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2例克隆氏病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主要X线表现“靶心”或“牛眼”征,“锯齿”征,“卵石”征,“假憩室”征,节段性狭窄,溃疡形成,肠梗阻或瘘道形成,局部肿块形成;结论:根据病变部位、分布特点、病变周围改变及伴随征象结合临床资料可作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55岁。间断性右下腹疼痛、腹泻及便中带血,近1年来加重并伴有尿频、尿急、尿中带有食物残渣等入院。于1989年3月,行消化道造影,诊为“克隆氏病,回肠内多发结石,小肠膀胱瘘”。患者于16年前,即有间断右下腹疼、腹泻、便中带血等症状。查体: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克隆氏病(Crohn‘s)近年在国内各地报导逐渐增多,本病不仅好发于胃肠道,而又可累及所属的淋巴结,肝,肾,眼,关节及皮肤,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术前确诊率仍然较低,鉴别诊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本文结合我院经手术证实的26例克隆氏病的X线诊断问题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小肠克罗恩病的MRI诊断与小肠钡灌肠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肠克罗恩病的MRI表现,并与小肠钡灌肠进行了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1月~2004年5月间临床拟诊克罗恩病的患者共3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小肠钡灌肠和MRI检查。分别计算和测量病变累及的肠段数、肠壁厚度、狭窄点。分辨肠壁信号特点、溃疡、瘘道、脓肿、系膜改变等情况。MRI和小肠钡灌肠的符合率包含了病变肠段和无病变肠段的一致性。结果:MRI和小肠钡灌肠检出病变肠段的符合率为90.8%。采用配对资料卡方检验,χ2=0.364,P>0.05。SE-T1W、SE-T2W、SPIR-T1W、SPIR-T2W发现病变肠段数占MRI总检出肠段数的比率分别为50.0%、100%、48.1%、88.5%。结论:MRI和小肠钡灌肠所显示的病变肠段基本一致,SE-T2W的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一、一般资料 总结我院10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患者17例,男15例,女2例,年龄30—77岁,中位年龄52-8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泻、便血及营养不良表现,病程6个月-4年不等。  相似文献   

12.
小肠管腔细长,且相互重叠,常规消化道钡餐检查不易观察病变,影响病变的显示,而目前内窥镜检查,亦不能提供有效帮助。近年来,国内有学者提出,应用直接插管法,经导管注入钡气双重对比造影,对此,我们做了一些尝试,经临床验证,认为此法行之有效,诊断明确,特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检查前1天,每天饮水不少于800ml,进流质或半流质,前1天晚餐后,饮20%甘露100ml,检查当日禁饮水、禁食。1.1X线检查方法:检查剂浓度为20%~45%,含CMC0.25%的硫酸钡悬液,剂量为800~1400ml。1.2插管技术: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D)的CT小肠造影(CTE)特征,探讨CTE在C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经临床、影像学、肠镜、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为克罗恩病的患者66例(研究组),所有患者皆符合WHO关于CD的诊断标准;选择2007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行CTE检查,临床及影像学诊断胃肠道系统无明显病变且排除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硬化、心功能衰竭、精神病以及碘过敏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每一病灶的部位、肠壁厚度、肠壁增厚模式、肠腔狭窄、肠管直径、强化特点、并发症及周围脏器受累情况,并结合MDCT重建图像作出诊断.CT值及肠壁厚度均测量2次取平均值.数据分析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克罗恩病最常见的病变部位为回肠(80.3%),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是肠壁增厚(95.5%).CTE检查除了能显示肠壁增厚及肠腔狭窄外,还可清晰显示病变肠管周围的并发症,包括肠系膜水肿及增厚、肠系膜淋巴结增生、蜂窝织炎、腹腔脓肿、窦道和窦管形成.66.7%患者可见梳征,有梳征的患者多为A型或B型肠壁增厚(65.9%),而无梳征患者多为C型或D型肠壁增厚(78.9%)(P<0.01),提示梳征与疾病活动度相关.结论: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的诊断、活动性判断及并发症诊断具有独到的优越性,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同时还应结合临床症状、肠镜检查以及传统的钡剂小肠造影以正确、完整诊断CD.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MR注气小肠灌肠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注气小肠灌肠检查(MR enteroclysis)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16例临床怀疑小肠非急性炎症性疾病且无肠梗阻的患者接受了MR注气小肠灌肠检查。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17岁,症状主要为腹痛10例,血便或黑便4例,腹泻2例,病程最长7年,最短1周。MR检查前先将小肠导管经鼻插入十二指肠远端,经导管注入空气1000 ml左右以扩张小肠,然后经静脉注入山莨菪碱20mg以抑制肠蠕动,采用37.2%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12ml行直接增强扫描,扫描序列包括带脂肪抑制的冠状面和横断面T1WISE序列和快速扰相位梯度回波(fas tspoiledg radient echo,FSPGR)序列。将MRI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诊断对照,以评价MR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正常小肠5例,Crohn病6例,回肠间质瘤2例,淋巴瘤、肠结核和易激综合征各1例。MR注气小肠灌肠的正常小肠在T1WI肠腔为无信号,肠壁在肠腔气体和周围充气肠管的衬托下显示为中等信号,肠壁厚度为1~3mm,肠腔直径为17~28mm;Crohn病表现为节段性肠壁增厚,强化增加,肠腔狭窄,肠管外可形成炎性肿块或瘘管;肠结核侵及回肠末段、盲肠及升结肠近端,肠壁明显增厚,强化增加,盲、升结肠近端短缩。间质瘤为等T1、长T2信号的圆形肿块,强化显著。1例术后复发的回肠淋巴瘤表现为肠壁增厚,强化增加,但无肠腔狭窄,1例易激综合征为小肠功能紊乱,其形态及信号正常。MR注气小肠灌肠将1例以肿块为突出表现的Crohn病误诊为淋巴瘤,1例易激综合征诊断为正常小肠,其余14例结合临床资料,MRI均做出正确诊断。MRI对小肠器质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3%。结论 MR注气小肠灌肠是诊断小肠器质性疾病,尤其是Crohn病和肿瘤的敏感的检查方法,能清楚显示小肠Crohn病的病变范围和肠管外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CT小肠造影对活动性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CT小肠造影(CT enterography,CTE)检查对活动性克罗恩病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确诊克罗恩病患者。男性4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3.5岁。所有病例行小肠CTE检查。扫描范围从膈顶至盆腔。由2位不知道病理结果的放射科医生共同观察确定有无病变,病灶部位,累积肠段数目,肠壁厚度,肠壁强化,肠腔狭窄,肠外淋巴结,肠系膜水肿及血管改变,肠外炎症,瘘管及瘘道等,判断病变是否具有活动性。并将CTE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比较。结果:58例克罗恩病以回肠末端为最常见受累部位(54/58),小肠单独受累(48/58),小肠-结肠受累(10/58)。肠壁增厚(51/58)。累积肠段数目(107段)、肠壁厚度(3.2~21.5)mm,动脉期肠壁强化(56.2~89.4)HU静脉期(87.6~103.8)HU、肠腔狭窄(55/58)、肠外淋巴结(32/58)、肠系膜水肿及血管改变(50/58)、肠外炎症、瘘管及瘘道等(3/58)。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证实的活动期患者51例,稳定期患者7例。2位医生诊断活动性克罗恩病阳性48例,3例稳定期病例误认为活动期。CTE诊断克罗恩病活动期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8/51)、(40%,2/5)、(96%,48/50)、(38%,3/8)。结论:CT小肠造影对活动期克罗恩病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确诊还应结合临床及肠镜检查。CT小肠造影对早期克罗恩病诊断作用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9.
小肠的解剖与生理特点,常给X线检查带来某些不利因素,故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末,Pesqura就提出应用导管插入十二指肠注入钡剂作小肠X线检查,但因受当时的技术和物质条件的限制,这一工作未能得到进一步开展,1974年Sellink发表了有关的研究报告,插管法小肠钡剂灌肠X线检查(以下简称SBE)的优点才得以确认并逐步得到推广应用,我们自1981年5月至1985年1月,对临床上疑有小肠疾病患者108人作了115次SBE,现作初步报告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断小肠出血(附16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动脉造影征象,提高小肠出血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 1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包括腹腔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结果 10例发现阳性征象,经手术及病理证实。2例空肠良好溃疡,3例小肠憩室,1例绒癌小肠转移,2例小肠血管畸形,2例小肠平滑肌肉瘤。4例同时进行介入治疗。结论 选择性动脉造影对诊断小肠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