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现代医学称“面神经麻痹”,是常见病、多发病,尤以春秋两季为甚。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电针加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十分明显,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面瘫属于祖国医学的“卒口僻”、“口眼斜”、“嘴风”、“吊线风”等,现代医学分为周围性、中怄性两种。临床上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多见。笔者从1989年2月至2005年2月采用补阳还五物汤合牵正散口服,并外用自拟面瘫搽剂外涂。治疗中后期周围性面瘫42倒,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8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神经炎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中医称之为“口眼蜗斜”、“口蜗”、“口僻”等。运用针刺方法治疗面瘫已被众人共识,自1997年以来,我们对83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面瘫”祖国医学称为“口眼歪斜”“口僻”,现代医学称之为“面神经麻痹”(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以针药并用治疗面瘫,其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症,祖国医学称为“口眼歪斜”、“面瘫”。治疗面瘫的主法较多,但有些病人疗效甚微。3年来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面瘫,俗称“口眼瞩斜”,现代医学称“面神经麻痹”,是常见病、多发病,尤以春秋两季为甚。主要症状:口歪斜,鼻唇沟变浅,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额、鼓腮、蹙眉、噘嘴,露齿时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弦细。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针灸加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十分明显,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吴刚 《中国乡村医生》2006,22(22):47-47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现代医学称“面神经麻痹”,是常见病、多发病,尤以春秋两季为甚。主要症状:口歪斜,鼻唇沟变浅,眼睑不能下合。不能皱额、鼓腮、蹙眉、噘嘴,露齿时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弦细。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针灸加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十分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周围神经性疾病,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于祖国医学“中经络”、“类中风”等范畴;多由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人中经络,气血痹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临床上采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肯定。本文就近10年来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采用针灸、穴位注射配合TDP(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面八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周围型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5例,分别在西医常规治疗上给予“面八针”和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依据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2%,治疗组有效率为95.6%,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面八针”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能够提高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而有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覃燕  邓冬梅 《广西医学》2005,27(8):1266-1267
面神经炎,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叫“面瘫”,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属中医“中风-中经络”的范畴。其急性期(发病1星期)病理改变为面神经周围炎症、水肿脱髓鞘改变。起病突然,以口眼歪斜,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额纹消失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加针灸的方法治疗21例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敏 《右江医学》1995,23(2):79-79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5例疗效观察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院针灸科王敏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称“面瘫”“口眼斜”,属中风症的中经络,笔者从1986年以来采用针与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取得较好的效果。一、一般资料本组45例中,男26人,女19人。年龄...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63例翟军北京市怀柔县第一医院(101400)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俗称“口眼歪斜”。笔者运用郑氏针法,配合艾灸治疗63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63例患者中,年龄最大61岁,最小7岁。其中男性27例,女性36例。病程最长...  相似文献   

14.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为“口眼涡斜”,又称“口僻”,属“中风”范畴,为临床常见病之一,临床有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之分,本篇12例均为周围性面瘫,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笔者自1987年以来,运用穴位针刺加TDP局部照射治疗获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杨骏运用“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辨症论治”三条治则治疗周围性面瘫。其将周围性面瘫分为风寒外袭证、风热侵袭证、风痰阻络证、气血亏虚证4种证型,对于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患者,常浅刺、少刺;对于恢复期或者后遗症期患者,则选用滞针提拉刺法、透刺、健侧平衡对刺等方法,并辅以闪罐、电针等治疗。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瘫即面神经炎,又称Bell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作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瘫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将周围性面瘫分为3个阶段,采取分期论治,获得较佳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刺加神灯照射治疗面瘫100例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周嘉,马长林周围面神经麻痹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祖国医学称其为“口眼歪斜”或“口僻”属“中风”范畴,笔者1985年以来,采用电针加神针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资料完整...  相似文献   

18.
针灸加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晋东南卫校(046000)闫记灵附院中医科俞伟周围性面瘫,即颜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为“口眼歪斜”,是以患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眼不能闭合,口角被拉向健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近年来我们用针灸加闪罐的方法治疗30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采用发展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对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96.7%,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周围性面瘫的针刺治疗时机进行了临床观察。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54名,根据其开始针刺时间及治愈率作出如下结论;早期进行针刺治疗可缩短治愈时间,提高治愈率,不必拘泥于“面瘫早期不宜针刺治疗”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