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表现以及临床检验特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5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进行临床检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 ELISA 肺炎支原体 IgM 抗体检验(MP‐IgM ),被动凝集法检验,以及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细菌培养等各项常规检查。结果 MP‐IgM 检测法和被动凝集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阳性率分别为39.1%和37.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常规检查缺乏特异性。结论对可疑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应进行早期实验室检查并结合影像学及其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及早确诊,M P‐IgM 检测法和被动凝集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血清抗MP-IgM检测方法和被动凝集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的准确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研究组患儿采用被动凝集法,对照组患儿采用血清抗MP-IgM检测方法,对两组患儿的阳性情况及敏感性、特异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26.0%、88.0%、96.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0%、84.0%、90.0%,P<0.05.结论 被动凝集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的准确性较血清抗MP-IgM检测方法高,其更能有效提升患儿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党玉萍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177-177,180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本院120例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呼吸系统表现,其中,肺炎73例(60.8%),呼吸道以外各系统受累47例(39.2%),以心血管系统受累最为多见;MP-IgM在支原体感染临床症状出现后7d左右可被检出,10~30d达高峰,12~16周消失,而胸片无特异性。结论:MP感染除肺部感染外,也可引起其他系统损害,早期诊断可结合临床表现和胸片,确诊依赖MP-IgM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19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被动凝集法测定患儿血清MP-Ig M抗体,并对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毛细支气管炎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率较高,占28.28%。病程相对较长,肺外并发症多,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结论肺炎支原体毛细支气管炎与一般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相似,但病程长且肺外并发症多,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法与血清肺炎支原体被动凝集法在临床中不同时间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6例临床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培养组和被动凝集组各38例。分别于2组患者病程5d内及病程7d后取快速培养组患者的咽拭子做快速培养,取被动凝集组患者的血清做被动凝集,观察并比较不同检测时间内2组患者阳性率。结果病程5d内快速培养组患者阳性率44.74%高于被动凝集组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7d或被动凝集组阳性率97.37%高于快速培养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检测时间,快速培养法与被动凝集法对肺炎支原体的敏感性不同,临床医师应根据时间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6.
小儿支原体肺炎12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8):159-160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对本院儿科确诊为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高发期为秋季(67.5%),高发年龄段为2~3岁(50.4%)。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咳嗽占70.7%,实验室诊断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达到89.4%。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同时对肺外并发症给予相应治疗后,治愈111例(90.2%),显效12例(9.8%)。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检测MP-IgM阳性率高,利于早期诊断,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临床研究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以此来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研究中将采用明胶被动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Ig M抗体。结果 154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检测结果呈阳性者40例(阳性率为25.97%),发病率最高年龄阶段为6~13岁(35.29%);确诊MP感染者中MP-IgM阳性率84.62%,而非确诊MP感染者中MP-IgM阳性率6.96%。结论通过研究显示,MP-IgM抗体检测也有效提高MP感染的确诊率,避免出现误诊、漏诊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快速鉴定培养法在MP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MP快速签定培养法对本院2010年7月~2010年12月47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MP培养,同时用被动凝集法检测患者血清中MP-Ig M抗体。结果 47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咽拭子MP快速签定培养法培养阳性138例,阳性率29.4%。被动凝集法抗体检测阳性98例,阳性率20.9%。快速签定培养法在肺炎支原休的早期诊断中检测的阳性率高于被动凝集法。结论肺炎支原体快速签定培养法快速、准确,优于被动凝集法。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的早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做为临床诊断MP感染的优先试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8年10月~2009年9月在昆明地区确诊为呼吸道感染的953例患儿取静脉血,用被动凝集法检测MP特异性抗体IgM(MP-IgM)。结果 95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的总阳性检出率为18.8%;其中0~4岁年龄组患儿MP-IgM阳性检出率为13.6%,5~7岁年龄组为26.8%,8~13岁年龄组为37.3%。8~13岁年龄组患儿MP-IgM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1~3月MP-IgM的阳性检出率为27.5%,4~6月为15.9%,7~9月为13.7%,10~12月为17.7%,1~3月MP-IgM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月份(P〈0.05)。结论 MP为昆明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冬春季是MP感染的高发季节,学龄期儿童更易感染MP。  相似文献   

10.
吴水莲 《江西医药》2005,40(9):536-538
目的总结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与诊治经验.方法对2001年5月~2004年5月在我科住院肺炎中MP-IgM阳性(诊断为支原体肺炎)358例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资料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本组患儿全部临床治愈.结论肺炎支原体所致呼吸道感染用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现状。方法 检索国内有关文献。结果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有三个方面 :①临床症状体征的具体表现 ;②胸部X光线检查 ;③实验室检查项目 :血清冷凝集试验 ;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 (主要检测IgM) ;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PCR Mp DNA)检测肺炎支原体。药物治疗均采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除常规检查项目 ,血清学检查已成为必要而确切的标准。红霉素因疗效肯定 ,价格低廉仍作为首选药物。但红霉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特别是引起胃肠道反应较多 ,患者耐受性差。阿奇霉素以其优良的体内药物动力学特点 ,优良的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等优势 ,可作为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较佳选择。但因价格较贵 ,仍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冯帅  陈波  李芳君  尹晓文 《安徽医药》2017,21(5):844-846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哮喘的关系,为儿童哮喘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8例哮喘发作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组儿童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比较其感染MP-IgM的阳性率,并分析哮喘患儿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118例哮喘发作患儿中,由呼吸道感染因素、过敏因素、运动因素、其他因素诱发的分别为89例(75.4%)、14例(11.9%)、9例(7.6%)、6例(5.1%);呼吸道感染因素诱发中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MP感染诱发的分别为26例(29.3%)、19例(21.3%)、44例(49.4%);118份哮喘患儿血清学标本中,MP-IgM 阳性血清标本44份,阳性率为37.3%;哮喘儿童性别比较,女性患儿MP-IgM阳性率高于男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2,P=0.041);不同年龄段MP-IgM阳性率比较,学龄前期哮喘患儿MP感染阳性率最高,为48.4%,高于婴幼儿组和学龄期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2,P=0.032);具有特应性体质的哮喘患儿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不具有特应性体质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7,P=0.019).结论 MP感染是儿童哮喘发作的重要诱发因素,MP感染诱发哮喘与性别、年龄及宿主的特应质体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被动凝集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在肺炎支原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A法和IFA法分别对236例笔者所在医院儿科疑似MP感染的初诊患者进行血清抗-MP抗体的测定。结果 236例患儿中,用PA法检测阳性94例(阳性率39.8%),IFA法测定阳性125例(阳性率53.0%),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P<0.05)。结论 PA法和IFA法均对MP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MP感染确诊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被动凝集法(PA)、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胶体金法(GICT)联合检测对儿童肺炎支原体(MP) 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进行MP抗体检测的患儿617例,以临床诊断为判断标准,分为MP感染组(345例)和 非MP感染组(272例)。所有患儿均经PA检测MP总抗体,经IFA和GICT检测MP-IgM抗体。分析PA、IFA和GICT 这3种方法单独检测及两两联合检测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对MP感染的诊断价 值,分析PA联合IFA检测2组患儿抗体情况。结果 MP感染组PA检测MP总抗体、IFA和GICT检测MP-IgM抗体的 阳性率较非MP感染组高(P<0.01)。PA检测MP总抗体的阳性检出率高于IFA和GICT检测MP-IgM抗体的阳性检 出率(P<0.01)。PA联合IFA与临床诊断为中度一致(Kappa值=0.41,P<0.05)。3种方法单独检测和两两组合检测 中PA联合IFA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总符合率、阴性预测值最高,阴性似然比最低。GICT单独检测特异度最高。 IFA 单独检测阳性预测值和阳性似然比最高。当 MP-IgM 抗体阳性时,MP 感染组 23.44% 的患儿总抗体滴度<1︰ 160,非MP感染组47.22%的患儿总抗体滴度≥1︰160。当MP-IgM抗体阴性时,MP感染组91.91%的患儿MP总抗体 滴度≥1︰160,非MP感染组有73.50%的患儿总抗体滴度<1︰160。结论 PA和IFA联合检测可为临床诊断儿童MP 感染提供更客观、准确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5.
陈小凤  肖水平  张卫 《安徽医药》2011,15(4):480-481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提高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男46例,女46例,平均年龄(7.1±3)岁。主要临床表现:中高热72例(78%);咳嗽69例(75%);气喘6例(6%);其中3例咳嗽伴尿蛋白及尿红细胞阳性,2例发热伴心动过速,偶发房性早博,房室传导阻滞及尿常规异常;以肺外表现来就诊7例(7.6%),4例以尿常规异常就诊,3例以躯干多形性红斑就诊;肺部出现阳性体征28例(30%),胸片异常92例(100%);治疗时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加激素等,疗程2~4周。随访情况:92例病例出院后均随访2~6月,2例出现肺部后遗症,余均痊愈。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重症患儿有必要联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少部分患儿可出现严重后遗症,要重视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的关系,综合血清学试验结果,探讨以大环内酯序贯疗法为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270例慢性咳嗽儿童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抗体进行比较,将130例MP—IgM阳性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大环内酯序贯疗法,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0%、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MP—IgM总转阴率分别为95.5%、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感染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治疗为主的疗法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宁波某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交叉感染的情况,为儿童呼吸道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入院用日本富士被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为阳性患儿337例,同时用郑州安图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抗体IgM(INFA)、乙型流感病毒抗体IgM(INFB)、嗜肺军团菌抗体IgM(LP)、副流感病毒1、2、3型抗体IgM(PIV)、腺病毒抗体IgM(ADV)、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IgM (RSV)、肺炎衣原体抗体IgM (Cpn).结果 337例MP-IgM阳性患儿混合感染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比率为60.5% (204/337).其中混合感染一种病原体比率为37.4%(126/337),以INFB为主;混合感染两种病原体比率为16.9%(57/337),以INFB+ADV和INFB+PIV为主;混合感染三种及以上病原体比率为6.2% (21/337),以INFB+ PIV+ADV为主,混合感染均以24岁为主.结论 本地区MP患儿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交叉感染率相对较高,并以MP+INFB模式为主,应对此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效价冷凝集素对血常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影响及消除方法。方法通过临床病例分析、红细胞ABO血型鉴定、血清抗体筛选、抗体鉴定、冷凝集素效价测定等血型血清学检测来查找配血困难原因。结果高效价冷凝集素常造成一些常规检验项目失真,最常见的影响就是对血常规,血型鉴定,尤其是对交叉配血的干扰。与自身红细胞发生明显凝集,使血型鉴定出现失误,并干扰交叉配血,因错误输血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红细胞破坏,引发严重的临床症状。结论高效价冷凝集素干扰交叉配血时,应选择有价值的鉴别试验,如复核血型、自身对照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聚凝胺法交叉配血试验等进行多方面排除、鉴定,以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分布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38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肺炎支原体(MP)IgM,统计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MP阳性率及MP感染患儿年龄、性别及季节性分布。结果 3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阳性148例,MP阳性率为38.95%;其中女患儿阳性率44.86%高于男患儿3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患儿中,学龄前组患儿阳性率最高为58.54%,婴儿组患儿阳性率最低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夏季MP阳性率高于秋冬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月份检出阳性率最高,为58.53%。结论 MP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呼吸道感染患儿MP感染女性多于男性、以学龄前患儿多见、好发于春夏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