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DNA与病毒免疫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对568份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用ELISA法检测其HBV免疫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和HBc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约为98.9%;HBsAg、HBcAb和HBe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约为65.4%;HBsAb、HBcAb和HBe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约为13.9%;三组间HBV-DNA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1)。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最高,达92.0%;HBsAg与HBV-DNA的符合率最高,为77.6%。结论:检测HBV-DNA含量结合血清病毒标志物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HBV-DNA定量与HBV-M检测结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HBV-DNA定量检测与HBV血清标志物定性或定量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患者血清中的HBV-DNA,同时运用ELISA法或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HBsAg(+)HBeAg(+)HBcAb(+)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最高为94.62%(176/186),HBsAg(+)HBcAb(+)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42.86%(30/70),HBsAg(+)HBeAb(+)HBcAb(+)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26.17%(56/214),HBsAg(+)HBeAg(+)HBcAb(+)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血清HBV-DNA水平与HBV血清标志物的表现模式有关,HBeAg与HBV-DNA有高度的相关性。HBV-DNA与HBV-M结合能全面了解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也为指导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含量与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ECLI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两种方法同时定量检测262份血清标本中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含量和HBV-DNA载量,并对各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62份血清标本出现了9种血清模式,其中152份HBV-DNA阳性,对HBV-DNA阳性标本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其与HBsAg、HBeAg、HBeAb呈正相关(1=0.207、0.542、0.607,P〈0.05),且在HBeAg阳性组更显著(r=0.425、0.752、0.701,P〈0.01)。152份HBV-DNA阳性中79例HBeAg阴性,其中29例HBV-DNA载量对数值≥5,占HBeAg阴性者的36.7%;25例HBsAg〈2501U/mL,其中12例HBV-DNA载量对数值≥5,占48%。结论HBV血清标志物含量与HBV-DNA载量之I司有相关性,但是单一检查难以对体内HBV感染情况作出准确诊断,需要将HBV血清标志物检测与HBV-DNA载量两者联合检测,以准确判断HBV在体内的存在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荧光定量PCR测定HBV-DNA与HBV.M乙肝标志物阳性者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随机抽住院MBV.M乙肝标志物阳性病人218例标本应用荧光定量PCR测定HBV-DNA,结果发现HBsAg、HBeAg、HBcAb阳性组125例标本中,HBV-DNA阳性115例,占92%;HBsAg、HBeAb、HBcAb阳性组及HBsAg、HBc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65.2%、48.5%。结论 荧光定量PCR与ELISA法相比,可真实反映HBV病毒复制情况及病情变化,对乙肝临床诊断及治疗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BV-DNA载量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五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在768份血清标本中,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98.70%,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66.02%,HBs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43.75%,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10.00%,抗HBs、抗HBc阳性组、抗HBs阳性组及五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全阴组HBV-DNA阳性率为0。结论:不同组的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阳性率不同,HBV-DNA载量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之间存在相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是反映HBV复制的可靠指标,结合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可以帮助临床了解HBV在体内复制的状况,并为临床评价抗HBV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前S1抗原与HBV-DNA和HBeAg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对比分析检测HBV前S1抗原、HBV-DNA和HBeAg在乙型肝炎感染期主要模式组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HBV前S1抗原和乙肝血清标志物“五项”,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对308例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五项”4种模式组即“HBsAg、HBeAg、HBcAb”阳性模式组、“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组、“HBsAg、HBeAg”阳性模式组和“HBsAg、HBcAb”阳性模式组。前S1抗原总阳性率为62.34%(192/308),HBV-DNA总阳性率为78.90%(243/308)。在HBe阳性模式组与HBeAg阴性/抗HBeAb阳性模式组对比,前S1抗原总阳性率分别为71.65%(139/194)和46.49%(53/114),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30,P<0.01)。HBV-DNA阳性组和HBV-DNA阴性组前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4.90%(182/243)和15.38%(10/65),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85,P<0.01)。前S1抗原与HBeAg检测符合率为64.94%,与HBV-DNA检测符合率为76.95%。结论检测HBV前S1抗原阳性率在HBe阳性模式组中明显高于HBeAg阴性/抗HBeAb阳性模式组;前S1抗原与HBV-DNA和HBeAg检测有显著相关性和互补性;前S1抗原可作为检测HBV复制新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不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模式产妇血清及乳汁HBV-DNA的载量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85例血清乙肝指标阳性的产妇,应用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和乳汁中的HBV载量,根据产妇HBV血清标志物模式不同分为4组,分析各组血清与乳汁中HBV-DNA含量的关系.结果 A组(HBsAg、HBeAg、HBcAb均为阳性)乙肝大三阳产妇血清和乳汁HBV-DNA阳性率为分别为94.1%和69.4%,明显高于其他模式(P<0.01),且其病毒载量也显著高于其他组;B组(HBsAg、HBeAg为阳性)产妇血清和乳汁HBV-DNA阳性率为分别为90.9%和61.5%,明显高于C组(HBsAg、HBeAb、HBcAb为阳性)和D组(HBsAg、HBcAb为阳性),P<0.01,且其病毒载量也显著高于C组和D组.结论 产妇血清中HBV-DNA水平的高低与乳汁中HBV-DNA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联合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DNA(HBV-DNA)与血清免疫标志物的关系。方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O-PCR)检测血清样本中HBV—D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结果A组(大三阳)、B组(小三阳)、C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阳性]、D组(HBsAg、抗-HBc阳性)阳性率分别为97.3%、57.8%、100%、54.3%,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HBV-DNA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DNA与乙肝血清标志物乙肝两对半(HBV-M)联合检测,能更准确地反映HBV复制情况,更有助于临床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al, HBV)脱氧核糖核酸(DNA)含量与HBV免疫标志物(HBVM)和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含量,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定量检测五种HBVM(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用速率法监测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以了解乙肝患者肝功能的损害程度。结果 HBsAg、HBeAg、HBcAb阳性患者HBV-DNA阳性率要明显高于HBsAg、HBeAb、HBcAb阳性患者(P<0.01)及HBsAg、HBcAb阳性患者(P<0.05);HBeAg 与HBV-DNA拷贝数呈明显的正相关(r=0.474,P<0.05);HBV-DNA载量与ALT、AST含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前者r=0.286,P<0.05;后者r=0.296,P<0.05)。结论 血清中HBV-DNA含量与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以及肝细胞损害程度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应对血清乙肝免疫标志物、ALT、AST和HBV-DNA含量联合检测,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预后及指导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FQ-PCR)法对351例乙肝患者血清样本进行血清标志物及HBV—DNA含量检测。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组(1组)和“HBsAg(+)、HBeAg(+)”组(2组)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和含量最高。“HBsAg(+)、乙肝e抗体(HBeAb)(+)、HBcAb(+)”组(3组)、“HBsAg(+)、HBeAb(+)”组(4组)、“HBsAg(+)、HBcAb(+)”组(5组)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HBcAb(+)、HBeAb(+)”组(6组)血清中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31.4%,8.3%,23.7%和4.5%。结论: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率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存在状态相关,定量检测HBV—DNA能真实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对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血清 HBV-DNA 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汁酸(TBA)与 HBV 感染模式的关系以评价 HBV 感染性。方法对308例患者采用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血清 HBV-DNA,用 ELISA 方法检测血清乙肝标记物,用连续监测法检测血清 ALT,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 TBA。结果大三阳(HBsAg、HBeAg、HBcAb 阳性者)、小三阳(HBsAg、HBeAb、HBcAb 阳性者)和1,5(HBsAg、HBcAb)阳性3种感染模式间 HBV-DNA 水平和血清 ALT 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部分 HBeAg 阴性患者体内仍存在活跃的病毒复制;在 HBeAg 阴性患者中 HBV-DNA 拷贝数与血清 ALT 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3种感染模式间血清 TBA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 HBV-DNA 水平和 ALT 活性与不同 HBV 感染模式存在相关性,它们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HBV 复制及传染性强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肝病毒(HBV)标志物感染类型、HBV-DNA含量及其与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关系。方法:对8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进行HBV标志物、HBV-DNA及AFP含量的检测。结果:8l例患者中HBV标志物阳性74例,感染率91.36%,感染类型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为主,占51.85%,HBV标志物阳性组AFP升高与HBV标志物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7,P〈0.05);HBV-DNA阳性52例,HBV-DNA阳性组AFP升高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2,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与HBV感染有关,对HBsAg,HBeAb,HBcAb持续阳性者要高度重视,AFP水平受HBV感染的影响;HBV-DNA阴性者,需临床结合AFP值和影像学检查来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HBV血清标志物(HBVM)与前S1抗原、HBVDNA检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前S1抗原。采用PCR法检测HBV—DNA。结果306例HBsAg(+)、HBeAg(+)、Hbc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91.2%。HBVI)NA阳性率为94.4%;158例HBsAg(+)、HBeAB(+)、HBc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32.9%,HBV—DNABIt性率为31.6%;57例HBsAb(+)、HBeAB(+)、HBc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3.5%,HBV—DNA阳性率为5.3%;21例HBsAg(+)、HBeAg(+)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100.0%,HBV~DNA阳性率为100.0%;124例HBsAg(+)、HBc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41.9%,HBuI)NA阳性率为29.0%(P〈0.05);87例HBsAb(+)、HBc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1.2%,HBV—DNA阳性率为1.2%;32例HBeAb(+)、HBc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9.4%,HBVDNA阳性率为3.1%(P〈0.05);92例HBc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1.1%,HBV-DNA阳性率为1.1%;103例正常人组中二者均未检出。结论前S1抗原与HBV-DNA、HBsAg、HBeAg阳性呈高度相关,在防治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乙肝患者血清学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探讨3项检测指标在乙肝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 007例标本采用连续监测速率法检测血清中的AL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IFMA)检测HBV-M。结果 HBV-DNA100IU/mL的患者为1 098例(54.71%),其中,HBV-M检测Ⅰ组[HBsAg阳性(+),HBeAg阳性(+),HBcAb阳性(+)]和Ⅱ组[HBsAg阳性(+),HBeAg阳性(+)]的HBV-DNA阳性率、ALT阳性率明显高于Ⅲ组[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Ⅳ组[HBsAg阳性(+),HBcAb阳性(+)]和Ⅴ组[HBsAg阳性(+),HBeAb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为阳性的患者中,HBV-DNA含量与ALT水平成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HBV-M、HBV-DNA载量和ALT水平,能全面了解HBV感染、复制以及传染性状态。在判断病情转归、肝功能损害情况和疗效观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抗体同时阳性少见模式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HBsAg与抗-HBs共存的不同模式, 与HBV DNA、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HBV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HBV DNA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结果 83例HBsAg与抗-HBs共存的患者中,HBsAg(+)HBsAb(+) HBeAg(+)HBcAb(+),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与HBsAg(+)HBsAb(+)HBeAb(+)HBcAb(+)三组HBV-DNA 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9,P<0.05).HBV-DNA阳性组肝功能5项指标与对应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将HBV-DNA含量与肝功能5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P均大于0.05. 结论 HBV-M、HBV-DNA、肝功能反映疾病的不同方面,对于乙肝患者来讲三者结合能全面了解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肝损伤的程度,对诊断、治疗及疗效判断都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乳汁中HBV-DNA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产妇乳汁中HBV携带情况,并探讨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根据检测血清HBeAg是否阳性将378例HBV携带产妇分为HBeAg(+)组171例和HBeAg(-)组20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产妇分娩前血清HBV标志物(HBsAg、HBeAg、HBsAb、HBeAb、HBcAb),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产妇乳汁HBV-DNA。并与50例HBV标志物均阴性的健康产妇作对照。结果378例HBV携带产妇乳汁HBV-DNA阳性率为55.8%,明显高于对照组0.0%(P〈0.01)。HBeAg(+)组乳汁HBV-DNA阳性率为76.0%,明显高于HBeAg(-)组39.1%(P〈0.01)。结论对HBV标志物阳性产妇,除对新生儿加强免疫外,还应对其乳汁中的HBV-DNA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sAg阳性的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与HBV-DNA和体液免疫的关系。方法:选择63例HBsAg阳性患者其血清中检出同一种抗原抗体同时存在(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或 HBeAg与HBeAb同时阳性),以HBeAg是否阳性为标准分为2组:HBeAg阳性组(n=26)与HBeAg阴性组(n=37)。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IA)定量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HBV-DNA含量;采用Olympus AU6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 、IgM)和补体(C3、C4)。结果:63例HBsAg阳性的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表现为5种模式,以HBsAg(+) HBsAb(+)HBeAb(+)HBcAb(+)模式检出率最高,占52.38%(33/63);各少见模式均不同程度地检出HBV-DNA;HBeAg阳性组HBV-DNA、IgG、IgM和C4与HBeAg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和C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慢性HBV感染过程中,血清出现抗原与抗体共存这一个特殊阶段,虽然有HBsAb的出现,但并不意味着HBV-DNA停止复制或传染性消失;不同血清学模式,其HBV复制和体液免疫水平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五项标志物定量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用1235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和FQ-PCR方法分别检测526例乙型肝炎患者和4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中乙肝五项标志物及HBV-DNA的含量。结果 HbsAg、HbeAg两项阳性,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HBsAg、HBeAg、HBeAb、HBcAb四项阳性,HBsAg、HBeAb、HBcAb三项阳性,HBsAb、HBeAb、HBcAb三项阳性的标本。其中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100%、93.16%、92.1%、39.2%、9.09%。结论 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和FQ-PCR方法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传染性的判断、抗病毒药物的疗效观察在临床上有非常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免疫标志物与HBV-DNA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判断标准。方法用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标志物,并与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相比较。结果在HBsAg、HBeAg、HBcAb均阳性组,HBsAg、HBeAb、HBcAb均阳性组,HBsAb阳性组,全阴组中,FQ-PCR检出率分别为100%、54.05%、35%和20%。结论提示FQ-PCR可以检测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状态,结合乙肝病毒的血清标志物检测,对乙肝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观察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免疫标志物与HBV-DNA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判断标准.方法用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标志物,并与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相比较. 结果在HBsAg、HBeAg、HBcAb均阳性组,HBsAg、HBeAb、HBcAb均阳性组,HBsAb阳性组,全阴组中,FQ-PCR检出率分别为100%、54.05%、35%和20%. 结论提示FQ-PCR可以检测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状态,结合乙肝病毒的血清标志物检测,对乙肝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观察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