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多家长已经认识到。挫折是孩子的一生必须经受的课题,没有挫折和痛苦,孩子就很难体会到幸福和快乐的滋味。为了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挫折教育”近年来正在逐渐兴起。但提到挫折教育,许多年轻父母便感到茫然:不知道该给孩子制造什么样的挫折?不知道怎样掌握挫折的强度?有的更不知道面对挫折时怎样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2.
翠儿 《青春期健康》2013,(11):31-31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作为家长,我们逐渐意识到.素质教育对于孩子以后的工作生活越来越重要.但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教育根深蒂固.大部分的家长还是较重视对孩子的知识培训.却忽视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学习的关键不只是在学好知识本身,而是要培养孩子的一种自我学习、独立处事的能力。如果对孩子过于溺爱、照顾太多.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没有主动性估计学习也不会好。因此适当放手.让孩子在挫折中自省自悟.也是一种教育.而且这种教育是与学习生活相辅相成、终身受用。  相似文献   

3.
男儿有泪不轻弹.但不等于说男性遇到心理刺激反应小。他们遇到悲伤之事、遭受挫折等,往往更需要爱人给予情感支持.在这种特殊时刻常以性爱来宣泄心中的郁闷。这虽然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反应.但必须把握“度”和相应的技巧。  相似文献   

4.
裴继平 《家庭医学》2005,(18):14-15
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好学校学习,期待子女考上名牌大学。有的父母不惜花重金安排孩子学习音乐.美术、书法.英语等等,导致很多孩子疲于学习。讨厌学习.甚至憎恨学习,最终不但使很多家长的“宏伟计划”没有实现。而且还可能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们愉快地学习呢?  相似文献   

5.
一个周末的下午,孩子的班主任给许丽打电话,让她无论如何到学校去一下。当许丽满腹狐疑地到学校后才得知,孩子几次考试都没有考好,特别是最近一次数学考试更糟糕。许丽不解地说:“孩子不是考了88分吗?”老师苦笑着说:“你的孩子数学只考了68分,全班倒数第三!”老师还对许丽夫妻颇有些不满:“我们几次让孩子带信给你们,孩子说你生病住院,说他爸爸出差。我有些怀疑,住院出差怎么会好几个月呢?是不是你们在故意回避我们?”晚上,夫妻俩对孩子“审讯”后才得知,孩子这几次考试成绩不好,按惯例是要遭受皮肉之苦的。于是,他对卷  相似文献   

6.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并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能打击学生的骄傲情绪,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因此,对现今的青少年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尤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工作之余,我经常听到学生的家长抱怨:“为了孩子,我什么都放弃了,出国深造、升职提薪.甚至包括我的事业,可孩子为什么还是不理解家长的苦心呢?”“老师,您知道吗?为了孩子,我甚至在学校附近买了房子,就是为了给他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可孩子却偏要住宿,说要体验集体生活。”“为了孩子,我……”  相似文献   

8.
一位高考没有达到自己预期分数的小伙子,一时想不通,吃了农药"百草枯",幸好抢救及时才捡回一条命;一位初二女生,因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被父母骂,因而离家出走……在现代生活中,这样的事并非个别现象,在让人痛心的同时,不得不让人反思,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人生之路鲜有康庄大道,都是从坎坷和磨难中走过的。可以说,挫折是人生历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任何人都很难躲过它的"眷顾"和"垂青"。作为父母,都想让自己孩子走上平坦大道,在人生之路上不遭受一点挫折和苦难。  相似文献   

9.
“最开心的就是放假的前一天.最悲剧的就是开学的前一天。”这是很大一部分即将结束暑假生活开始上学的青少年学生心理活动的真实反映。假期过后.许多小孩儿不想回到学校.还有的对新学期的临近感到极度害怕,出现了厌学、抑郁等症状.这种心理疾病被称为”开学恐惧症“。每次长假之后很多孩子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开学恐惧症”.如果不妥当解决好孩子的心理问题.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一些坏习惯,最大的危害是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影响孩子将来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在生活目标实现过程中因遇到困难而无法实现时.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挫折感。儿童在遭受挫折后,由于每个人对挫折的耐受力不同,其心理反应是有差异的。有些儿童因耐挫力差及意志力薄弱,往往会产生焦虑、自卑,对自身丧失信心。因此,只有提高儿童对挫折的耐受力,才能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时  相似文献   

11.
遭受挫折怎么办文/姚扶有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里,随时都可能遭受挫折。一般情况下,一个人遭受挫折之后,无论挫折情境是由客观外在因素还是内在因素造成的,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精神压力和负面情绪。生活中的经验告诉我们:人在遇到挫折之后,在生理上会引起血...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幼儿由于家长的溺爱,普遍任性、心理脆弱.这是转型期的社会环境与传统的子女观、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相互作用形成的.所以在生活中给孩子一点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挫折教育”不能等同于“吃苦教育”、 “失败体验”.  相似文献   

13.
曾经是学校有名的优秀生尤嘉(化名),现在却成为了父母眼中的“问题”孩子。尤嘉成绩好、老实听话,其父母为此倍受他人尊重。而他母亲认为孩子是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与其父亲毫不相干(在她眼里,丈夫既没有经济能力,又不会教育儿子)。为让儿子拥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干脆让那个“没用”的丈夫不要回家。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化的跌打滚爬中,肯定会遇到诸多不顺利、挫折,甚至是社会冷脸,但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自我煎熬和拔节,孩子在人格发展、思维发展、道德发展、情商发展方面,就能得到更为和谐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藏起一半爱     
我家有一对双胞胎儿子,这俩孩子从上小学第三天起.我就再也没有接送过.无论严冬还是酷暑都是如此。孩子上二年级的那一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路上已结冰,很滑,十分难走。早晨上学出门的时候.小儿子看到自己的同学都有人送.就对我说:“爸爸,你送送我们吧,我怕摔跤。”说实话,那一刻,看着孩子期盼的眼神,我的心软了,但一想到孩子今后要面临那么多的风雨。我把爱心悄悄地收起了一半。狠狠心对他们说:“学校离家不远.你们完全可以自己去啊。路上小心一点,相互帮助就行了。”  相似文献   

16.
何谓“维生素N”?美国心理学家罗博士把拒绝、否定孩子的某些要求,即英语中的NO——“不”称为“维生素N”。不少家长对独生子女的爱总是“有求必应”、“百依百顺”。他们认为,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是给孩子“面子”,不伤害其自尊心,失望和挫折不利于孩子自尊的培养。其实,这些观点都是很错误的。殊不知,缺乏“维生素N”的孩子,会有许多难以预料的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方法 对哈尔滨在校大中专学生880人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个性特征和学前生活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对恐怖因子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个性特征偏内向、情绪不稳定组中在家中长大的学生,其恐怖因子得分比在托儿所或幼儿园长大的学生高,差异有显性(P<0.01);而其他组两种学前生活环境的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无显性(P>0.05)。个性特征和是否遭受挫折及其交互作用对青年学生的强迫症状、抑郁、恐怖、精神病性、焦虑5个因子得分均比未遭受挫折高,差异有显性(P<0.01);而其他组学生遭受严重挫折与否,SCL-90各因子得分的差异无显性(P>0.05)。结论 个性特征偏内向、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受生活环境的影响较大,抵御不良心理刺激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8.
李红芹 《家庭健康》2005,(12):26-27
一天上午,笔者的好朋友甘松带着她五岁的宝贝女儿来诊室找笔者,“孩子从她奶奶家回来后,就不爱吃饭.会不会有什么毛病?”“多长时间了?”笔者问,“两天了。”笔者仔细看孩子,精神头还可以,似乎没什么异常,只是脸色不如以前那样白里透红。问孩子有何不舒服的地方?孩子摇摇头嚷示没有。笔者又问:“孩子.你伸出舌头叫阿姨看一下好吗?”孩子伸出舌头,笔者一看,舌面上有很厚的白苔,很黏腻的样子。  相似文献   

19.
不良情绪与"围城高血压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中,城内许多苏联人面对德军兵临城下,一夜之间患了高血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城高血压病”。社会心理环境中的天灾人祸、遭受失败挫折、歧视虐待和生活坎坷,都属于损害健  相似文献   

20.
人们把遇到挫折称为“碰钉子”。有人说,现在的孩子生活得太安逸、太顺利,应该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增加一些“钉子”,让这些“温室里的花朵”长大后能够经受得住风雨。这就是目前大力提倡的挫折教育,让孩子在“钉子”的陪伴下健康快乐地成长。以下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