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芪蛭胶囊对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芪蛭胶囊口服,21d为1个疗程,测定患者Hcy、hs—CRP治疗前后的变化,以NIHSS表评价神经缺损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Hcy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均〈0.05),但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2组治疗后hs—CRP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NIHSS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蛄论芪蛭胶囊能降低脑梗死患者的Hcy水平,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脉地仙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60例确诊UA肾阳亏虚证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口服通脉地仙丸12g,3次/天,疗程30天;对照组30例,口服麝香保心丸,2次/粒,3次/天,疗程30天。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Hcy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hs—CRP、Hcy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其中治疗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脉地仙丸具有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作用,预防血栓形成,这可能是其治疗UA肾阳亏虚证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1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除基础治疗外,给予尤瑞克林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55例仅给予基础治疗,疗程均为14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NIHSS、MRS评分,检测血清hs—CRP水平,监测用药期间血压变化,并于发病后90d随访MR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血清hs—CRP均降低(P〈0.05),且尤瑞克林组下降更加显著(P〈0.05),血压无明显波动(P〉0.05);90d随访发现,治疗组的90dMRS评分较对照组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尤瑞克林可安全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并显著降低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脑舒通胶囊对高血压痛伴高脂血痴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高血压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心脑舒通联合辛伐他汀滴丸)50例和对照组(辛伐他汀滴丸)50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比较两坦血脂及hs—CRP的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纽TC、TG、LDL-C、hs—CRP比对照纽明显减低(P〈0.05),HDL—C明显增高(P〈0.05)。结论心脑舒通可明显降低高血压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降低血浆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5.
刘琼 《亚太传统医药》2013,(11):121-122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1例冠状动脉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单支病31例(SVD组)和多支病变20例(MVD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三组患者的血清hs—CRP、血脂、血糖(FBS)水平,比较各组各指标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VD组和MVD组的hs—CRP、TC和TG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MVD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较SVD组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TC、TG、hs—CRP水平是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是预测冠脉病变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6.
胡玲波 《中医药研究》2012,(9):1132-1133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68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治疗组加服血脂康胶囊治疗12周,检测两组患者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N-(LDL—c)和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O.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脂康不仅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有调节作用,且可以降低血清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6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165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急性期和恢复期hs—CRP含量并作比较;分析血清hs—CRP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脑梗死病灶大小、死亡率,以及与患者血压、血脂、血糖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与阪复期hs—CRP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s—CRP含量分别与NIHSS评分、脑梗死病灶大小、死亡率呈正相关(P〈0.0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hs-CRP含量变化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并与血糖、血脂、血压等血管性危险因子相关,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肾化瘀通络法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的影响。方法: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治疗组35例,2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包括糖尿病(DM)饮食、控制血糖血压、优质蛋白饮食、限制水钠摄入及抗凝治疗等。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中药,用益肾化瘀通络法治疗。2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胆固醇(TC)等血糖血脂指标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2组FBS、HbA1c、TG、HDL—C、TC等血糖血脂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hs—CRP较治疗前改善明显,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肾化瘀通络法结合西医常规疗法能够有效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并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恩必普(NBP)对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恩必普200mg,每日4次1:2服。第14天、第21天、第28天时评定两组总疗效,采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thel指数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别在确诊后24h内和治疗7d、14d、28d时测定血清hs—CRP,另选40名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清hs-CRP为正常组。结果治疗组14d、21d、28d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NIHS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纽治疗后7d、14d、28d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Bathel指数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组、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d、14d后,治疗组hs—CRP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恩必普可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早期应用恩必普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减轻炎症反应,对改善脑梗死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疏风解痉方辨证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4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额尔敦-乌日勒联合血栓通对脑梗死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筛选84例脑梗死住院患者,按门诊号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治疗组44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用注射用胞磷胆碱钠0.5 g与血栓通450 mg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0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续给药14 d;阿司匹林300 mg,每日顿服,2 d后改为100 mg每日顿服。治疗组同时加用额尔敦-乌日勒,每天早晨1次,每次口服3 g,连续给药14 d;观察指标主要包括:血脂相关指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与病例组相比),患者血清Hcy,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NIHSS等相关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血清Hcy,UA,TC,TG,LDL-C,Hs-CRP,NIHSS等相关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额尔敦-乌日勒联合应用血栓通可以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的炎性反应水平,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有效改善脑神经功能,同时其也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进而降低患者继发梗死或病情加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调脂柔脉颗粒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除常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2周、阿司匹林长期口服外,治疗组加服调脂柔脉颗粒,对照组加服辛伐他汀片,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TG、TC、LDL-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脂柔脉颗粒可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代谢,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发病48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6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灸治疗,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结果:治疗14 d后,针灸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针灸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恢复有确切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脑病科的脑梗死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分别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分,根据所得数据分析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但观察组分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所升高(P0.05),但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治疗前,NIHSS评分中意识、凝视、视野、面瘫、上下肢运动、语言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评分有所下降(P0.05),但观察组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TC、TG、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值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数值在治疗后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与西药联合治疗有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同时降低患者的血脂并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血脂的变化。方法:全面收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文献,比较中西医结合疗法与纯西医疗法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59篇合格文献中11篇观察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9篇观察了高密度脂蛋白,6篇观察了低密度脂蛋白。Meta-分析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纯西医治疗组比较,总胆固醇加权均数差为-0.28mmol/L,95%CI为(-0.48,-0.09)mmol/L,高密度脂蛋白加权均数差为0.18mmol/L,95%CI为(0.05,0.30)mmol/L,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低密度脂蛋白加权均数差为0.01mmol/L,95%CI为(-0.14,0.15)mmol/L,甘油三酯加权均数差为-0.15mmol/L,95%可CI为(-0.32,0.01)mmol/L,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经敏感性分析显示以上结果稳定可靠。结论:现有的有限证据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糖尿病性脑梗死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限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糖尿病性脑梗死血脂的调节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血清尿酸(SU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急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脑梗死组,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标准按严重程度分成轻型(NIHSS评分0~3分)组、中型(NIHSS评分4~15分)组、重型(NIHSS评分15分以上)组;选取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81例作为对照组。测量所有受检者血压,并抽取晨起空腹6h以上静脉血送同一机构测定SUA、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析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各指标差异性,比较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SUA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SUA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各指标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SBP、DBP、SUA、GLU、TC、TG、Apo B、FIB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Apo A1、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SUA水平分别为(476.47±47.16)μmol/L、(347.90±91.15)μmol/L、(250.69±75.66)μmol/L,重度组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中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UA水平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呈正相关(r=0.637,P<0.05)。在调整其他影响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10.430,95%CI(1.305,83.366),P<0.05]。结论SUA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急性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直接影响急性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塞软瘫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塞软瘫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肌张力达到Ashworth量表II级所需时间,以及NIHSS、B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肌张力达到Ashworth量表II级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NIHSS、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显著缩短脑梗塞软瘫期,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肾活血汤配合头皮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CRP、UA、FIB等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急性脑梗死常规处理,并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服中药温肾活血汤,并配合头皮针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尿酸、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尿酸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肾活血汤配合头皮针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治愈、好转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刘晓花 《西部中医药》2013,(10):117-119
目的:对比分析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脑梗死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身体健康状况采用中药、针灸等中医康复护理。记录患者入院后第2、15天时肢体活动程度、认知能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院第2天时对2组患者的肢体活动程度、认知能力恢复的情况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入院后第15天,比较2组患者肢体活动程度、认知能力的恢复程度,其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药、针灸等中医康复护理运用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可以改善其肢体活动程度,提高其认知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网络功能连接及CD62P、CD63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6例患者接受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接受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大脑网络功能连接情况、血小板表面.-颗粒膜糖蛋白(CD62p)与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表达情况,并测定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患侧中枢-小脑功能连接系数明显减小(P<0.05),患侧中枢-对侧中央前回功能连接系数明显增大(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CD62P与CD63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大脑网络功能连接情况改善方面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血小板CD62P与CD63表达,利于平衡机体血脂水平,增进临床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