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郑氏家传"金钩钓鱼"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临床治愈20例,占52.6%;好转16例,占42.1%;无效2例,占5.3%。总有效率94.7%。  相似文献   

2.
朱永军  韩振国 《光明中医》2013,28(6):1185+1207
"三部六病"学术是我国首批名老中医刘绍武(1907-2004)先生创立的全新的中医学术流派。其"协调疗法"是对和法的补充和发展,在治疗乳腺增生方面疗效确切。通过对近年来185例门诊病例的统计分析,治愈89例,占48%;显效78例,占42%;好转14例,占8%;无效4例,占2%。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脾豁痰、和阳熄风"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方法:对3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以"健脾豁痰、和阳熄风"法中药口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2疗程。结果:临床控制7例,占23.33%;显效16例,占53.33%;有效6例,占20%;无效1例,占3.33%;总有效率96.67%。结论:"健脾豁痰、和阳熄风"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男性不孕症病因与体质关系,总结现代中医诊治思路。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不育男性160例,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进行体质辨识及统计分析,总结现代中医诊治思路。结果:入选患者中平和体制患者8例,约占总例数5.00%;单一偏颇体质患者11例,约占总例数6.88%;混合偏颇体质141例,约占总例数88.12%;阳虚体质5例,约占总例数3.13%;气虚体质49例,约占总例数30.63%;阴虚体质53例,约占总例数33.13%;湿热体质116例,约占总例数72.50%;痰湿体质36例,约占总例数22.50%;血瘀体质41例,约占总例数25.63%;气郁体质42例,约占总例数26.25%。结论:不育男性体质中以混合偏颇体质为主,体质分型中湿热、阴虚及气虚居于前三位;男性不育中医诊治应对"辨病"和"辨体质"双管齐下;在原发病有效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祛湿,健脾清热及疏肝化瘀等中医体质干预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生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润肺生津汤"治疗肺燥伤津型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肺燥伤津型咳嗽患者予"润肺生津汤"治疗2~10天,观察咳嗽的缓解程度、兼症的好转情况等。结果:200例患者痊愈122例,占61%;显效62例,占31%;有效10例,占5%;无效6例,占3%;总有效率97%。结论:"润肺生津汤"治疗肺燥伤津型咳嗽疗效良好,无不良反应,便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陈坤 《河南中医》2011,31(4):387-388
目的:观察"四动"、"五步"法结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予以"四动"、"五步"法结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观察疗效.结果:60例中,优40例,占67%;良12例,占20%;可6例,占10%;差2例,占3%.结论:"四动"、"五步"法结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临床...  相似文献   

7.
五经牵正法治疗面瘫后遗症6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五经牵正法治疗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主要用拇指沿"五经"方向双侧同时施术,用直推法、旋推法和一指禅推法交替治疗;结果:60例病人中痊愈48例,占80%;显效6例,占10%;好转4例,占7%;无效2例,占3%。结论:本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900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1  
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9005例,经3~5疗程(每疗程10天)观察,痊愈5337例,占59.27%,显效2085例,占23.15%,好转1453例,占16.14%,无效40例,占0.44%,死亡9例,占1.0%,总有效率为98.56%.并对临床实验室有关指标进行了观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耳穴"眼点"刺络放血治疗针眼临床疗效.方法:用一次性皮试针头"眼点"放血治疗该病48例.结果:1次治愈26例,占54.17%;2次治愈18例,占37.5%;3次治愈4例,占8.3%;总有效率99.97%.结论:"眼点"放血治疗针眼确有简便价廉,疗效迅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髓会穴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确诊患者采用"髓会穴组"(风府、大椎、双侧天柱、双侧风池、双侧完骨、双侧颈4、5夹脊)[1]常规针刺。1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26例,占43.33%;显效28例,占46.67%;有效5例,占8.33%;无效1例,占1.67%;总有效率为98.33%。结论:针刺"髓会穴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李晓成 《光明中医》2010,25(5):780-781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为主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同时注重"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结果112例患者优94例,占83.9%;良9例,占8.0%;可5例,占4.5%;差4例,占3.6%;总有效率占92.0%。结论Colles骨折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同时注重上述十六字原则,疗效确切,并有利于减少骨折晚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管氏肾病四联疗法"(隔药饼灸、穴位注射、耳针、中药汤剂联合)治疗肾衰患者797例,有治疗前后化验指标对比者322例,其中,临床治愈31例,占9.6%;肾功能显著改善127例,占39.4%;肾功能稳定107例,占33.2%;无效57例,占17.7%;总有效率82.2%,显效率49.1%。再次论证了肾衰能治愈,肾单位可以再生,并对"管氏肾病四联疗法"进行了疗效分析,根据国外的机理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管氏肾病四联疗法"的科学性及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药排石方对泌尿系结石的疗效,探讨中医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有效方法。方法:以"中药排石方"为基础,辨证施治。结果:46例患者在30d疗程内,治愈27例,占58.7%;好转17例,占37%;无效2例(肾下极结石),占4.3%。总有效率为95.7%。结论:"中药排石方"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学生颈椎病高危因素,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145例以表格形式进行颈椎功能评价及颈椎常规摄片。共发放"颈椎功能评价表"145份,回收145份,其中有效130份,无效15份。结果大学生自觉颈椎功能减退的105例,占80.77%,正常的25例,占19.23%。颈椎X线摄片130例,确诊颈椎病1例,占0.77%;颈椎功能性改变37例,占28.46%;颈椎增生68例,占52.31%;颈椎失稳2例,占1.54%;正常22例,占16.92%。结论大学生颈椎病的发生与急、慢性劳损,外伤,不良行为等高危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运用局部温针灸结合循经剌本经输穴治疗"风湿性膝关节炎"49例观察。结果表明:治愈40例,占77.55%;有效9例,占22.4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说明该疗法确有明显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彝药"我思"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6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彝药"我思"(病情严重者兼以外敷)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痊愈40例,占66.67%;显效13例,占21.67%;有效4例,占6.67%;无效3例,占5.00%;总有效率达95.00%,且复发性小;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尿酸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彝药"我思"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抗炎、消肿、镇痛等临床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0例,针刺手法急性期采用"毛刺法",静止期采用"透刺法",恢复期采用"透刺法"、"补法"。结果痊愈32例,占91%;显效3例,占8.6%;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刺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安全方便,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胛缝"穴配合常规针刺治疗肩胛肋骨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肩胛肋骨综合征患者均给予针刺"胛缝"穴配合常规针刺治疗,每日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1d,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32例患者中,痊愈14例,占43.75%;显效10例,占31.25%;好转6例,占18.75%;无效2例,占6.25%,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针刺"胛缝"穴配合常规针刺治疗肩胛肋骨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安神穴组"结合腹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安神穴组":神府[1]、四神聪、神庭、神门;腹针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采用0.3 x 40 mm毫针常规针刺。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休息1天,再行下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50例患者中,治愈14例,占28%;显效25例,占50%;有效10例,占20%;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为98%。结论:针刺"安神穴组"结合腹针治疗失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肠癖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肠癖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运用中医中药特色自拟"肠癖汤"通过保留灌肠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120例患者中,治愈101例,占84.17%;好转16例,占13.33%;无效3例,占2.50%。总有效率97.50%。结论:肠癖汤具有组成简单、无副作用、疗效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