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脏常见弥漫性疾病的ADC值及DWI上信号强度与相应血供相关性。方法:共110例(19例肝硬化癌变结节、20例肝转移性肿瘤、35例海绵状血管瘤和36例肝囊肿)弥漫性肝占位进行磁共振扫描并计算感兴趣区ADC值、信号强度及增强率。结果:癌变结节与DN及正常肝组织间ADC值相比明显高于后两者,P<0.05。肝囊肿、海绵状血管瘤、肝硬化癌变结节及转移性肝癌在DWI上均为明显高信号。结论:DWI及ADC值对于鉴别弥漫分布的肝脏恶性实质肿块与肝硬化再生结节及良性富水肿块(血管瘤及囊肿)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在弥漫分布的肝硬化再生结节中发现癌变结节,有其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系列分析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肝脏常见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5例肝脏常见局灶性病变(15例肝癌,18例肝血管瘤,12例肝囊肿)行不同b值DWI (b=600 s/mm2,1000 s/mm2,2000 s/mm2),观察病灶DWI信号强度连续变化并计测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肝癌不同b值DWI均表现为高信号,随b值增加,病灶信号强度无显著性改变(P>0.05);肝血管瘤DWI (b=600 s/mm2)表现为高信号,DWI (b=1000 s/mm2,2000 s/mm2)表现为高或等信号,随b值增加,病灶信号强度降低(P<0.05);肝囊肿DWI (b=600)表现为高、等或低信号,DWI (b=1000 s/mm2,2000 s/mm2)表现为低信号,随b值增加,囊肿信号强度降低(P<0.05).随b值增加,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的ADC值均逐渐降低(P<0.05).结论:不同b值DWI系列分析可能鉴别诊断肝脏常见局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3.
肝脏局灶病变血供对表观扩散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目的 研究肝脏局灶病变的血供对病灶表观扩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87例病人 ,共 1 59个肝脏局灶病变 ,采用不同的b值和b值差的扩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DWI)技术对各病灶及肝脏、脾脏及胆囊进行ADC值的测量。结果小b值和b值差所检测到的ADC值受组织或病变内血流灌注的影响 ,海绵状血管瘤的平均ADC值最高 (7 64× 1 0 - 3mm2 /s) ,富血供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明显高于乏血供恶性肿瘤 (分别为 3 47×1 0 - 3mm2 /s和 2 39× 1 0 - 3mm2 /s,t=2 39,P <0 0 1 ) ,肝囊肿的ADC值几乎不受b值和b值差的影响。结论 当利用小b值和小b值差进行DWI时 ,组织或病变的ADC值受血流灌注的影响较大。DWI及ADC值测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脏局灶病变的血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值为150s/mm2和800s/mm2时DWI对肝左叶小病灶检出能力。方法:对35例肝脏左叶小病灶患者(共49个病灶,其中肝细胞癌13个,肝转移瘤16个,肝血管瘤11个,肝囊肿9个)分别行b=150s/mm2和800s/mm2的DWI,比较不同b值下DWI探测小病灶的能力。分别重建施加不同弥散梯度方向时对应的DWI,分析心脏运动对哪个弥散梯度方向的图像影响最重。结果:b=150s/mm2发现全部49个小病灶,b=800s/mm2仅发现17个,可见随着b值升高,DWI探测肝左叶小病灶的能力下降。对于肝左叶而言,心脏运动主要影响上下方向的弥散梯度图像,导致SNR下降,伪影增加。结论:b=150s/mm2时DWI有助于减少心脏运动导致的肝左叶信号强度下降,提高小病灶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双b值DWI对比(b=1000s/mm2,2000s/mm2),研究高b值对亚急性早期脑梗塞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发病时间3~6天30例患者(平均年龄67岁),1.5 MR进行传统MR序列及双b值DWI,然后在工作站上图像后处理。感兴趣区定为病灶中心与对侧正常部位。测量并计算ADC与相对ADC(rADC)。结果:和b=1000s/mm2,DWI(DWIb1000)相比,b=2000s/mm2DWI(DWIb2000)脑灰白质对比度增加,也能发现新病灶,原有病灶更加显著;随着b值增加,正常脑组织和病变的信号强度、ADC均出现降低;不同b值比较下,同侧ADC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侧与对侧平均信号强度、相对信号强度及对侧ADCP<0.005,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DWI对梗塞灶的检测明显优于T2flair,能发现T2flair不明显的病灶,随b值增加,病灶信号对比度增加,能进一步发现新病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b值下,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局灶性肝癌的血供分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或病理证实的31例原发性肝癌和30例转移性肝癌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和DWI扫描,按照增强动脉期的表现分为富血供组(42个病灶)和乏血供组(47个病灶);观察b值分别为50、500s/mm2时的DWI图像特征,并测量病灶的ADC值。结果 b值为50s/mm2时,富血供病灶组DWI图像上为均匀稍高或高信号,平均ADC值为(3.56±0.21)×10-3 mm2/s,乏血供病灶组DWI呈均匀稍高信号,平均ADC值为(2.50±0.19)×10-3 mm2/s;同时对12个内部血供不均匀的病灶观察,在DWI图像上病灶内信号呈不均匀改变,b值为50s/mm2时富血供区较乏血供区信号下降更明显。在b=50s/mm2时,富血供病灶与乏血供病灶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t=2.37,P<0.05)。结论依据磁共振DWI图像特点和ADC值测量,MRI对肝脏局灶性肝癌的血供分析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5 T MRI不同b值DWI下的ADC值、e ADC值与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清洁级SD大鼠100只,雄性,体质量180~200 g。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84只,对照组16只,实验组采用硫代乙酰胺(TAA)腹腔定点注射,对照组同期腹腔注射同剂量生理盐水。常规MRI检查后,DWI采用FSE-EPI,按b=300、600 s/mm2分为2组,生成ADC图及e ADC图,并测量相应ADC及e ADC值;根据病理结果将肝损伤分为肝纤维化0期(对照组)、肝纤维化I~Ⅱ期(早期)、肝纤维化Ⅲ~Ⅳ期(晚期)、肝硬化结节期。结果:共59只(实验组47只,对照组12只)大鼠成功行DWI检查。1b=300 s/mm2时,实验组ADC值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期之间及肝硬化结节期与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 ADC值均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结节期与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与肝纤维化晚期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600 s/mm2时,实验组ADC值均低于对照组,肝硬化结节期与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与肝纤维化晚期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结节组e ADC值与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DC值与SD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分级之间呈负相关,b=300 s/mm2时,r=-0.463(P0.05);b=600 s/mm2时,r=-0.606(P0.05)。e ADC值与SD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分级之间呈正相关,b=300 s/mm2时,r=0.504(P0.05);b=600 s/mm2时,r=0.435(P0.05)。结论:ADC值和e ADC值能对肝纤维化、肝硬化进行分级,且有一定的相关性。b=600 s/mm2时,ADC值与肝纤维化、肝硬化分级之间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患者的MRI原始资料,包括不同b值的DWI(b值为100 s/mm2、300 s/mm2、500 s/mm2、800 s/mm2、1000 s/mm2)及常规MRI平扫(T2WI、T1WI)。测量不同b值时肝外胆管癌病灶ADC值,计算病灶与正常肝脏间对比噪声比(CNR),根据HE染色病理图片记录肝外胆管癌细胞密度,并进行分析。结果 DWI对肝外胆管癌病灶的信号显示优于T2WI及T1WI。随着b值的增大,病灶ADC值逐渐降低,病灶与正常肝脏间CNR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时,肝外胆管癌病灶ADC值与细胞密度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b=800 s/mm2时,其相关性最高(r=-0.81,P<0.05)。结论 DWI能较清楚地显示肝外胆管癌病灶,b值为800 s/mm2时最佳,与ADC值测量共同分析,有助于肝外胆管癌病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检测肝血管瘤最有效的DWI技术(b=100,b=600,b=1 000s/mm2)。方法对32例肝血管瘤患者行三个不同b值的DWI检查(b=100,600,1 000s/mm2),对比不同b值下每个病灶和正常肝实质的ADC值,用SPSS软件对数据作方差分析。结果肝血管瘤和正常肝组织在高b值测得的ADC值较低,方差分析显示b=1 000s/mm2图像的肝血管瘤ADC值高于正常肝组织。结论除b=1 000s/mm2外,肝血管瘤的平均ADC值低于正常肝组织,高b值有助于区分肝血管瘤和正常肝组织。  相似文献   

10.
张莉  张东生  任燕  孙西浚  程流泉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2):2052-2054,2057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ADC值在肝硬化再生结(RN)、癌前病变(DN)、早癌及原发性小肝癌(SHCC)的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 采用ADC值测定结合容积采集技术LAVA动态扫描,在228例肝硬化患者中,再生结节性(RN)患者121例,DN结节9例,原发性肝癌98例,其中小肝癌(SHCC)及早期小癌(ESHCC)21例;正常组90例;测定ADC值的演变过程.结果 本研究鉴别诊断RN结节、DN结节、HCC的检出率分别为45.15%、3.36%、36.57%,其中SHCC及ESHCC的检出率7.84%.测定RN结节的ADC值为(2.0±0.22)×10-3 mm2/s、DN结节的ADC值为(1.50±0.27)×10-3 mm2/s,演变为SHCC或ESHCC时其ADC值下降为(1.17±0.19)× 10-3 mm2/s.结论 随着肝硬化-再生结节-癌前结节-肝癌的病理演变过程,其ADC值呈逐渐下降趋势,各组ADC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WI技术可以对肝硬化各个阶段病变进行较为准确可信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卵巢良、恶性病变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17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良、恶性病灶的影像资料,测量b值=50、400、800 s/mm2 时良、恶性病变软组织成分的信号强度, 比较对比噪声比(CNR)和ADC值,分析不同囊性成分常规图像、DWI特征及ADC值均值.结果 显示病变最佳b值=800 s/mm2.恶性病变软组织成分b值=800 s/mm2对比噪声比(CNR)高于良性病变,ADC值低于良性病变.ADC值可以预测但不能确定囊性成分性质.结论 结合常规MRI,DWI有助于卵巢良、恶性小病灶显示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b值对MR扩散加权成像(DWI)时腹部实质性器官和肝脏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29例研究对象行DWI检查,包括正常对照组17例,恶性病变组12例(肝细胞癌6例,胆管细胞癌2例,转移癌4例)。对每例受试者分别采用2种扫描方案行DWI扫描,方案A采用b值为0、500和1000s/mm2,方案B采用b值为0、200和400s/mm2。测量并比较两种方案DWI扫描时腹部各器官及肝脏病灶的ADC值。结果:采用A方案时正常肝脏的ADC值为(1.50±0.11)×10-3mm2/s,采用B方案时为(1.13±0.19)×10-3mm2/s,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t=6.058,P<0.001)。采用这2种扫描方案其它器官的ADC值测量结果:脾脏分别为(0.94±0.08)×10-3mm2/s和(0.86±0.08)×10-3mm2/s,胰腺分别为(1.43±0.13)×10-3mm2/s和(1.36±0.15)×10-3mm2/s,肾皮质分别为(2.19±0.15)×10-3mm2/s和(2.21±0.19)×10-3mm2/s,肝内恶性病灶分别为(1.11±0.14)×10-3mm2/s和(1.02±0.13)×10-3mm2/s;除肾皮质外,脾脏、胰腺和肝脏病灶的两次ADC值测量结果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b值差大时的测量结果均明显高于b值差小者。结论:DWI成像时b值的不同会影响ADC值的测量结果,大b值差时的测量结果较小b值差时更准确且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特别是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2010年8月至201 1年5月的55例患者(34例为肿瘤患者怀疑有肝脏转移,21例CT、B超等影像学检查拟诊肝脏占位性病变无法进行定性诊断)行MR常规序列及DWI,共发现92个病灶(25个原发性肝癌,27个肝转移瘤,3个肝胆管细胞癌,2个肝硬化结节,2个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7个肝血管瘤,26个肝囊肿).通过分析肝脏病灶信号强度随b值不同的变化及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大小(平均数±标准差)等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特别是不典型肿瘤性病变的良恶性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以病理结果或随访结果为标准计算其敏感性及特异性. 结果 MR DWI上,b=50 s/mm2、500s/mm2及b= 50 s/mm2、1000 s/mm2 时,良性病变的信号衰减程度高于恶性病变,即b为50 s/mm2、1000 s/mm2时,恶性病变为高信号,而良性病变呈相对等信号或低信号,良恶性病灶信号强度差异明显.恶性病变的ADC值(b值为50 s/mm2、1000 s/mm2时计算)[ (0.845 ±0.0110)×10-3mm2/s,n=55]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的ADC值(b值为50 s/mm2、1000 s/mm2时计算)[ (2.230 ±0.0497)×10-3mm2/s,n=37],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905,P<0.01),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6.36%和83.78%.结论 DWI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特别是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肿瘤性病变具有较大诊断价值,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特别是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的55例患者(34例为肿瘤患者怀疑有肝脏转移,21例CT、B超等影像学检查拟诊肝脏占位性病变无法进行定性诊断)行MR常规序列及DWI,共发现92个病灶(25个原发性肝癌,27个肝转移瘤,3个肝胆管细胞癌,2个肝硬化结节,2个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7个肝血管瘤,26个肝囊肿)。通过分析肝脏病灶信号强度随b值不同的变化及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大小(平均数±标准差)等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特别是不典型肿瘤性病变的良恶性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以病理结果或随访结果为标准计算其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MR DWI上,b=50 s/mm2、500s/mm2及b=50 s/mm2、1000 s/mm2时,良性病变的信号衰减程度高于恶性病变,即b为50 s/mm2、1000 s/mm2时,恶性病变为高信号,而良性病变呈相对等信号或低信号,良恶性病灶信号强度差异明显。恶性病变的ADC值(b值为50 s/mm2、1000 s/mm2时计算)[(0.845±0.0110)×10-3mm2/s,n=55]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的ADC值(b值为50 s/mm2、1000 s/mm2时计算)[(2.230±0.0497)×10-3mm2/s,n=37],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905,P<0.01),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6.36%和83.78%。结论 DWI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特别是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肿瘤性病变具有较大诊断价值,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肝单纯性囊肿和包虫囊肿特别是完全液化的肝包虫囊肿的价值。资料与方法20例囊性包虫病患者22个病灶,肝脏单纯囊肿9例10个病灶,均行b值500和1000 s/mm2的MRDWI序列扫描。结果b值500和1000 s/mm2的病灶ADC值以及病灶和周围肝实质的信号强度率均有显著性差异,肝脏单纯囊肿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明显高于肝包虫囊肿,肝脏包虫囊肿的信号强度率明显高于肝脏单纯囊肿(P值<0.05)。结论肝脏MR DWI有助于鉴别肝脏单纯囊肿和肝脏囊性包虫囊肿。  相似文献   

16.
扩散加权成像与MRI动态增强检测小乳腺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动态对比增强MR成像(DCE MRI)对小乳腺癌的检出敏感性,并评价DW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48例共70个乳腺小病灶(最大径≤2 cm)被纳入研究对象,其中恶性病灶45个,良性25个.所有患者均行DWI和DCE MRI,DCEMRI采用快速小角度激发(FLASH)序列,绘制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DWI采用回波平面成像(EPI)序列加用全局自动校准部分并行采集(GRAPPA)技术,取2个扩散敏感因子(b)值(800、1000 s/mm2)行横断面扫描,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2种检查方法 的诊断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DCE MRI正确诊断了40个小乳腺癌及19个良性小病灶,TIC显示小乳腺癌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9%(40/45)及87.0%(40/46).DWI中,在2种b值(800、1000 s/mm2)条件下小乳腺癌平均ADC值分别为(1.153±0.192)×10-3和(1.079±0.186)×10-3 mm2/s,而良性小病灶的平均ADC值为(1.473±0.252)×10-3和(1.419±0.255)×10-3 mm2/s;同组患者在2种b值条件下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良恶性2组小病灶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值取1000 s/mm2 时,根据DWI信号结合ADC值测量结果 可以正确诊断39个小乳腺癌及19个良性小病灶,其对小乳腺癌检出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均为86.7%(39/45).DWI与DCEMRI的诊断结果 有很好的一致性,DWI联合DCE MRI可以提高检出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达93.3%(42/45))及91.3%(42/46).结论 DWI对小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ADC值的测量可以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疾病定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患者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和T2WI平扫、DWI(选用b值为800和1000 s/mm2)及动态增强(DCE).结果:65例患者共发现68处病灶,其中恶性肿瘤37个,良性病灶31个,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b值为800 和1000 s/mm2时,ADC值大小排列顺序均为恶性肿瘤<良性病灶<正常腺体<囊肿.在这两种b值下,正常腺体、良性病灶及恶性肿瘤的ADC值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同一类型组织的ADC值也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正常腺体和恶性肿瘤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值为800 s/mm2、ADC值为0.734×10-3~0.760×10-3s/mm2时,以及b值为1000 s/mm2,ADC值为0.724×10-3~0.752×10-3s/mm2时,DWI对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均可达到90%.结论:DWI在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中有较大优势,B值在800和1000 s/mm2之间时,DWI能够较好地鉴别各类病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技术测定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与正常对照组及相应病理对照来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同时分析其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分别对44例肝纤维化患者、49例肝硬化患者及46名正常对照者利用DWI(b=500s/mm2)技术进行ADC值测定,并与病理改变及CT灌注参数作对照研究。结果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ADC值降低;对照组、S2、S3组ADC值逐渐降低;Child-PughA、B、C分级组中ADC值无差别;肝纤维化不同分级与Child-PughA、B、C分级组中S3组ADC值降低而ChildC组ADC升高;对照组及肝纤维化组ADC值均与CT灌注参数间无相关性;肝硬化组ADC值与CT灌注参数(BV、BF)正相关。结论b值为500s/mm2时可显示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ADC值降低,肝硬化患者ADC值较肝纤维化患者ADC值升高与肝血流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膀胱癌诊断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膀胱癌占位患者行DWI及常规MR序列扫描.比较不同b值下膀胱病灶的ADC值及图像效果;分析DWI与常规序列显示膀胱病灶能力的差异;比较膀胱病灶与周围组织ADC值有无差异.结果 b值取700 s/mm2时膀胱病灶平均ADC值显著高于1500 s/mm2的ADC值.DWI发现膀胱病灶的准确率为98.1%,常规MR序列为96.2%.b值取1500 s/mm2时膀胱癌平均ADC值(0.75±0.12)×10-3mm2/s,显著低于膀胱炎(1.39±0.13)×10-3mm2/s、病灶周围正常膀胱壁(1.42±0.07)×10-3mm2/s、尿液(2.69±0.13)×10-3mm2/s(P<0.05).结论 DWI及ADC值对膀胱癌的诊断评估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是对常规MR检查有意义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0T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诊断价值并对b值使用进行优化。方法:34例患者共20个良性和16个恶性乳腺病灶纳入研究,同期20例正常乳腺受检者列为对照组。采用3.0T MR行乳腺DWI成像检查,b值分别取0,750 s/mm2,1000 s/mm2,1250 s/mm2。比较不同b值DWI图像质量,测量病灶的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同b值时DWI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F=3.02,P=0.0516>0.05)。b=750 s/mm2时病灶的CNR明显优于b=1000s/mm2及1250s/mm2时(P值为0.004及0.000),而b=1000s/mm2与1250s/mm2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800>0.05)。相同b值时,正常乳腺组织的平均ADC值>乳腺良性病变>乳腺恶性病变(P均=0.000)。以各b值恶性病变平均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限作为界定乳腺癌ADC的阈值,则b=750 s/mm2、1000 s/mm2、1250s/mm2时,ADC阈值分别为1.33×10-3mm2/s、1.25×10-3mm2/s、1.16×10-3mm2/s。以上述阈值判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81.25%、87.5%、85.71%,81.25%、77.5%、78.57%及81.25%、82.5%、82.14%。三个b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1925>0.05)。结论:乳腺的3.0T DWI中,以b=750s/mm2时病灶CNR最高,值得推荐应用。应用DW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时,需要结合ADC值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