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前弹力层下角膜原位磨镶术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干眼的不同。方法准分子激光治疗976例(976眼),其中SBK560例(眼)LASIK416例(眼),测量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染色(FS)、BUT、SchirmerⅠ(SIt),干眼主观问卷调查,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SBK组LASIK组术后各时间的裸眼视力和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3,P=0.436)。FS术后1个月,3个月SBK组优于LASIK组差异明显(P值分别为0.039,0.012)。BUT术后1周,1个月SBK组占优势(P值分别为0.016,0.042)。手术后两组SIt值与手术前及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干眼主观症状中异物感和视疲劳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涩感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前弹力层下角膜原位磨镶术(SBK)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屈光不正的方法,在术后干眼恢复上要比传统LASIK治疗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肾上腺素对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术中应用肾上腺素的合理浓度。方法选取2013年1至6月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随机分为3组,每组30眼,分别于灌注液中加入0.1 ml、0.2 ml及0.5 ml肾上腺素,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于术前及术后1周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检查。结果3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3组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494±177;286)/mm 2,(2428±177;353)/mm 2,(2380±177;375)/mm 2,六角形细胞比例分别为(49±177;13)/mm 2,(45±177;13)/mm 2,(43±177;14)/mm 2。3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术前减少,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组间比较,随加入肾上腺素浓度增加,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逐渐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对手术损伤及肾上腺素毒性损害的耐受性降低,在有效维持术中瞳孔散大状态的同时,选用浓度较低的肾上腺素,以减少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平行散光轴的3.2mm切口是否可以减少角膜散光。方法收集老年性白内障313眼,术中在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向上做3.2mm切口(使切口与角膜散光轴平行),记录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术前不同的散光程度,按散光低中高,深入分组探讨。结果313眼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较术前平均减少了约0.0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7,P=0.003);但其中术前角膜散光较小的102眼(角膜散光〈0.5D)平均只减少了约0.01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5,P=-0.223)。结论3.2mm平行角膜散光轴切口能够减少角膜散光,但在术前角膜散光较小的情况下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LASEK)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100例分为两组,共200眼,治疗组行LASEK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对照组行LASEK手术,主要结果包括眼部刺激症状、上皮愈合时间、术后视力及术后haze情况。结果术前治疗组平均等效球镜(SE)为(-5.85±1.72)D,对照组平均等效球镜为(-5.89±1.63)D。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为(1.04±0.05)D,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为(1.04±0.04)D。两组刺激症状大多数发生在手术后第1天,第2天好转,第3天基本消失,治疗组有31眼为Ⅱ~Ⅲ级刺激症状,对照组有35眼为Ⅱ~Ⅲ级刺激症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P>0.05);两组角膜上皮完全愈合时间为4~7 d,4~7 d摘镜时,治疗组有92眼(92.3%)角膜上皮愈合良好,对照组有96眼(95.8%)角膜上皮愈合良好,其治疗组平均为(4.90±0.84)d,对照组平均为(5.10±0.82)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6,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的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3、5.94,P<0.05)。两组术后在1、3、6个月haze≥0.5级的发生上有明显差异,治疗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6、11.91、17.41,P<0.05)。结论 MMC联合LASEK是治疗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和机械刀辅助的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术后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在宣城市中心医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病人11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S-LASIK的54例病人(54只眼)和行SBK术的58例病人(58只眼),其中每例病人随机数字表法选择1只眼。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利用眼前节全景仪(Pentacam HR)测量病人角膜前表面的高阶像差(主要包括总的高阶像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及球差),高阶像差的描述采用Zernike多项式表示。结果 FS-LASIK组和SBK组术前病人在年龄、等效球镜度数(SE)、角膜前表面各高阶像差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LASIK组术后3个月的角膜前表面总的高阶像差和球差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水平及垂直彗差较术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58和0.325)。SBK组术后3个月角膜前表面总的高阶像差、球差(P<0.001)及垂直彗差(P=0.001)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水平彗差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8)。FS-LASIK组和SBK组在术后3个月时的总的高阶像差、水平慧差及球差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87、0.373和0.063),然而两组之间的垂直彗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S-LASIK:(-0.03±0.48) μm,SBK:(-0.21±0.42) μm;P=0.030]。结论 FS-LASIK术组与SBK术组在角膜前表面的总高阶像差、水平慧差和球差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FS-LASIK术后3个月的角膜前表面垂直彗差显著低于SBK组,可能表明在对称性、偏中心、倾斜等方面,飞秒激光制瓣优于机械板层角膜刀制瓣。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巩膜睫状体激光光凝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10例(10眼)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患者采用经巩膜睫状体激光光凝术降眼压治疗。随访并记录手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视力、眼部症状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未用药时平均眼压(40.3±4.61) mm Hg,平均随访时间(14±5.3)月。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分别为(17.3±3.85)mm Hg、(16.4±4.39)mm Hg、(15.2±3.09)mm Hg和(15.3±3.35)mm Hg,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术后视力提高者3眼、无变化者7眼。术前所有患者的眼部胀痛等不适症状术后均缓解,随访中未发现眼球萎缩等并发症。结论经巩膜睫状体激光光凝术安全有效,可作为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患者降眼压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孙斌  何娟  代琴  王娜娜 《中国药业》2013,(23):73-74
目的 观察透明质酸钠滴眼液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患者干眼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LASIK患者1 344例(共2 688只眼)分为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进行角膜荧光素染色,记录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量(Schirmer Ⅰ试验)和主观干眼症状调查.观察用与不用透明质酸钠滴眼液患者干眼症状与体征的差异.结果 术后各时间段,观察组干眼症状均较对照组轻;术后1周时,观察组的SchirmerⅠ值较对照组高;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大于对照组.结论 透明质酸钠滴眼液能有效缓解LASIK术后患者的干眼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眼表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0例64眼,观察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主观干燥异物感、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nner I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uptime,BUT)、角膜荧光染色及跟表虎红染色试验,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天、1周、1个月术眼有明显干燥异物感、角膜荧光染色;眼表虎红染色试验较术前有明显增多;SIT明显减少,术前04.67±10.35)mm,术后一周(12.45±6.34)mm;BUT明显缩短,术前(10.56±4.56)s,术后~周(5.35±2.54)s(P〈0.05);术后3~6个月术后干燥异物感,角膜荧光染色、虎红染色、SIT及BUT恢复到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眼表具有一定的影响,在短期内影响泪膜功能,导致干眼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应用于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的近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92眼),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眼科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1周视力恢复至≥5.0、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视力≥5.0者比例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4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采用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角膜缘干细胞和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角膜缘干细胞和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350例(450眼)翼状胬肉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60例(200眼)行角膜缘干细胞和结膜移植,对照组190例(250眼)行单纯胬肉切除,观察两组术后1周,2周,4周,8周,16周视力,结膜疤痕,睑球粘连,胬肉复发的情况。结果:术后复发率治疗组4%(8眼),对照组30%(75眼)(P<0.01),睑球粘连发生率治疗组6.5%(13眼),对照组20%(50眼)(P<0.05),结膜疤痕发生率治疗组10%(20眼),对照组28%(70眼)(P<0.05),治疗组45%(90 眼)视力提高,对照组35%(88眼)视力提高(P>0.05),结论:角膜缘干细胞和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低,并发症少,不影响视力恢复,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对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后降低并发症(Sub-Bowman-Keratomileusis简称SBK)的作用[1]。方法对139例患者(278只眼)行SBK手术后使用软性角膜接触镜观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9例患者(278只眼)其中136例患者(273只眼)术后无并发症发生。1例(2只眼)的角膜瓣发生发生移位、1例(1只眼)发生卷边、1例(2只眼)发生角膜瓣皱折。结论 SBK手术后常规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防止角膜瓣移位[2],改善患者疼痛不适,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了显著的作用,患者视力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2.
毛德荣 《中国基层医药》2014,(23):3586-3588
目的:比较两种小切口手术治疗糖尿病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76眼),对照组50例(73眼)。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治疗。比较两组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角膜水肿和术后散光。结果两组手术前不同视力段眼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7,P>0.05);两组术后3 d不同视力段眼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P>0.05);两组术后1个月不同视力段眼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928,P>0.05)。对照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369±261)个/mm^2,观察组为(2403±277)个/mm^2;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7,P>0.05),对照组术后3 d和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1635±189)个/mm^2和(1706±196)个/mm^2,观察组分别为(1931±207)个/mm^2和(1982±203)个/mm^2。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2.726、2.460,均P<0.05)。两组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分别为35.6%,51.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60,P<0.05)。两组术后散光的发生率分别为42.5%,26.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210,P<0.05)。结论两种小切口手术各有优缺点,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LASEK术后角膜上皮瓣活性雾状角膜混浊(haze)发生的影响,前瞻性选取50例(100眼)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患者术前等效球镜值(spherical equivalent,SE)为-1.37D~-6.00D,平均-4.09±2.12D;术眼按度数分为A、B两个组,轻度近视(<-3.00D)40眼为A组,中度近视60眼(-3.00D~-6.00D)为B组。按照乙醇作用时间不同,将A组再分为A_1(15s)、A_2(25s)组各20眼;将B组再分为B_1(15s)、B_2(25s)组各30眼。随访12个月,观察并分别比较不同乙醇作用时间组术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 acuity,UCVA)、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及haze程度。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UCVA,A_1组明显高于A_2组,B_1组明显高于B_2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角膜荧光素染色比较,A_2组评分高于A_1组,B_2组评分高于B_1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比较,A_1组比A_2组恢复快,B_1组比B_2组恢复快,差异有显著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硅油填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变。方法对87例(87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术,术中根据情况行晶状体切除/晶状体超声乳化,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角膜内皮镜检查。结果有晶状体眼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个时期角膜内皮细胞数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晶状体组患者术后较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数明显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延长有下降趋势。结论在视网膜复位的前提下,硅油应尽早取出,尤其是硅油直接接触角膜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水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观察286例(305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患者,术后1d、7d、1个月角膜水肿情况,分析其原因并归类。结果术后第一天角膜水肿189眼(61.97%),术后第7天角膜水肿48眼(15.74%),术后1个月角膜水肿1眼(0.32%)。引起角膜水肿的原因有:内切口太靠前138眼(73.02%)、年龄65岁以上者占110只眼(58.20%)、灌注压太大,操作时间太长25眼(13.23%)、术中后弹力层撕脱3眼(1.59%)、术后眼压升高9眼(4.76%)等。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水肿的原因有:年龄较大;切口靠前、核较硬、较大娩核困难;灌注压力过高,抽吸时间过长;术前角膜已有损伤;术中后弹力层撕脱;术后暂时性高眼压等。抗炎、增加角膜营养可促进角膜水肿吸收。  相似文献   

16.
赖江峰 《中国医药科学》2013,(22):187-188,190
目的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效果,为进一步提高翼状胬肉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74例,74眼,入选病例中应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38例,设立为研究组,其余36例行生物羊膜移植术,设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裸眼视力及术后随访其复发率、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组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复发率2.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3周其裸眼视力均分别较术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患者术后3周其裸眼视力改善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具有愈合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 Acrysof Toric 人工晶体(Acrysof 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在白内障患者中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其旋转稳定性。方法收集术前存在规则角膜散光且散光≥1.5D 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5例(57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植入 Toric IOL。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 d、2周、3月、6月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角膜散光、术后残余散光、IOL 旋转度。结果术后6个月53只患眼 UCVA≥0.5,30只患眼 UCVA≥0.8,BCVA≥0.8者达50只眼。术前角膜散光平均为(2.87±1.06)D,术后1 d、2周、3月、6月残余散光分别为(0.76±0.40)、(0.75±0.38)、(0.77±0.39)、(0.79±0.40)D。与术后1 d 比较,术后2周、3月、6月 Toric IOL 在囊袋里旋转的度数分别为(0.84±0.73)°、(1.18±0.87)°、(1.46±0.95)°。结论Acrysof Toric 人工晶体可以使白内障患者获得良好的裸眼远视力,减少术后残余散光,并且具有良好的囊袋内旋转稳定性,预测性较强,用于矫正白内障术前角膜散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不同斜视矫正手术对角膜形态及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2019-2022年于我院行斜视矫正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选取斜视矫正手术患者84例159眼,按斜视类型分为3组:共同性外斜组(52例,97眼)行外直肌后徙术,外斜V征组(19例,38眼)行外直肌后徙及下斜肌减弱术,共同性内斜组(13例,24眼)行内直肌后徙术。观察斜视患者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1周以及术后1个月角膜顶点3 mm、5 mm、7 mm范围角膜曲率值,采用SPSS 23.0版本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排除不能定期复查的患者及有眼科手术史的患者。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眼科医师在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治疗。结果 共同性外斜组,角膜顶点3 mm范围内,术后1 d角膜曲率K1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 <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K1较术前均无明显差异(P> 0.05),角膜顶点5 mm、7 mm范围内,术后K1较术前均无显著差异(P> 0.05),角膜顶点3 mm、5 mm、7 mm范围内,术后角膜曲率K2较术前均无明显差异(P> 0.05)。外斜组,角膜顶点3 mm、5 mm、7 mm范围内,术后K1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0.2g/L丝裂霉素C于巩膜上5min,术后角膜内皮密度的变化。方法从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共计43例患者纳入研究(18男、25女),所有患者均接受巩膜暴露法翼状胬肉切除术,术中进行到胬肉头颈部切除后,给予0.2g/L丝裂霉素C于巩膜上5min,然后给予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术前、术后患眼角膜中央进行内皮计数,取3次平均值。结果在丝裂霉素C应用组,术前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254±128)cells/mm2,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1775±63)cells/mm2、(1707±41)cells/mm2、(1780±72)cells/mm2。各时间点和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对照组术前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352±118)cells/mm2,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2345±120)cells/mm2、(2260±162)cells/mm2、(2230±144)cells/mm2。各时间点和术前比较没有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没有观察到药物副作用和手术并发症。结论巩膜暴露法翼状胬肉切除术中,给予0.2g/L丝裂霉素C于巩膜上5min,对术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有一定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丝裂霉素C的不同浓度和持续时间,找到该药物最佳治疗效果和最小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葛兰心宁软胶囊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入院行PCI术的100例NSTE—ACS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葛兰心宁软胶囊4粒(0.58g/粒),3次/d,2组疗程均1个月。于PCI术前空腹12h和术后1个月抽血检测患者血脂、NO和内皮素1水平;PCI术前和术后1个月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与PCI术前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血脂水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用药1个月后观察组TG、TC、LDL—C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CI术后1个月内皮素1较术前降低[对照组:(66±10)ng/L比(74±18)ng/L,观察组:(61±15)ng/L比(75±24)ng/L,P〈0.05],NO较术前增加[对照组:(101±8)μmol/L比(79±8)μmol/L,观察组:(131±7)μmol/L比(79±11)μmol/L,P〈0.05],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PCI术后1个月的FMD较术前升高[(8.6±1.4)%比(5.8±2.2)%,(9.0±1.3)%比(5.8±2.1)%,P〈0.05],观察组FMD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NSTE—ACS患者PCI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兰心宁软胶囊能进一步改善内皮功能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