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指侧方皮瓣及中厚游离皮片植皮治疗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的疗效。方法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30例,手术“Z”字形彻底松解瘢痕,矫正畸形,克氏针骨膜下固定,中厚皮片打包加压。结果随访3~6个月,植皮全部成活,切口及皮瓣皮缘无坏死,屈曲畸形矫正率均达90%以上,无继发屈曲挛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皮片感觉有部分恢复。结论手指侧方皮瓣及中厚游离皮片植皮是治疗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的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84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2例,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门诊指导性手部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专业康复方法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手关节活动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手指关节总活动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手指关节总活动度(211.07±28.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34±30.15)°(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洗脸、穿衣、梳头、吃饭四项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专业康复方法治疗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手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的原因及有效的整复方法。方法对我科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36例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产生的原因、整复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主要原因是:(1)深Ⅱ度烧伤患者早期未手术植皮、创面愈合后形成瘢痕而导致挛缩畸形;(2)早期手术植皮不足;(3)深度创面早期手术时移植皮片较薄创面愈合后未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4)肉芽创面植皮。畸形通过瘢痕松解植皮、成形等整复手术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手部烧伤早期正确治疗能有效预防挛缩畸形发生,对手烧伤继发挛缩畸形患者及早行整复手术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自1993年以来我们科共手术治疗小儿手部烧伤、电击伤、先天性并指畸形共560例,术后发生指端血运障碍95例,并进行相应预防及处理。男55例,女40例。年龄在1~12岁。烧伤后瘢痕畸形80例(其中单手68例,双手12例),电击伤后瘢痕畸形9例,先天性并指畸形6例。手指发生血管危象多在术后0.5~24h。开始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表现为颜色青紫、肿胀、水泡,继而出现黑紫,局部皮肤温度较低。术后末端出现苍白,表现A供血受阻。指端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①瘢痕切除过程中损伤神经血管,造成静脉回流或A供血障碍;术中缝合过紧影响血运;②手指挛缩过度屈曲克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手术治疗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48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56只手,均予以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治疗效果,并对比术后不同阶段时TAM值、ADL评分、外观满意度评分。结果 48例患者(56只手)手术均成功;出院半年后患者手部形态恢复较好,手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没有发生再次挛缩的症状。与治疗后第1个月时比较,在治疗第6个月时患者TAM值、ADL评分、外观满意度评分均较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手术治疗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效果较好,不仅可以彻底去除瘢痕,更纠正了畸形,保证了手部形态及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瘢痕贴联合弹力压力防治前臂深度烧伤瘢痕增生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前臂深度烧伤患者48例,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19例),分别使用瘢痕贴联合弹力压力治疗和未实施任何治疗。治疗组完成治疗和随访21例,对照组完成随访18例。于治疗后4、12周观察瘢痕增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优良率为90.48%(19/21),对照组为27.78%(5/18);治疗12周后治疗组优良率为95.24%(20/21),对照组为11.11%(2/1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29、28.95,P〈0.05)。结论瘢痕贴联合弹力加压防治前臂深度烧伤瘢痕增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弹力套与硅凝胶贴膜联合应用防治烧伤后瘢痕增生的临床效果观察及临床护理。方法将收集到的116例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8例,观察组采用弹力套与硅凝胶贴膜联合防治,对照组单纯采用弹力套进行防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8周及治疗后12周临床效果,掌握两种方法的护理要点。结果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及瘢痕增生情况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8周及12周,观察组临床症状及瘢痕增生情况明显改善好转,而对照组虽有变化,但改变不明显,两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力套与硅凝胶贴膜联合预防及治疗烧伤后瘢痕增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8.
何洪彬 《河北医药》2009,31(18):2430-2431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加纳米银纱布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烧伤后期残余创面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用纳米银敷料换药)和治疗组20例(用rhEGF加纳米银纱布换药),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创面愈合后的瘢痕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预后瘢痕轻。结论rhEGF加纳米银纱布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能加速残余创面愈合,有效减轻后期瘢痕增生挛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不同的烧伤瘢痕挛缩畸形位置,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100例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治疗效果显著。结论手术治疗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的治疗中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改善形态畸形,解决功能障碍问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小儿手部烧伤后疤痕挛缩畸形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部瘢痕挛缩畸形是小儿烧伤后常见并发症,手术整形仍为主要治疗方法。我院自2007至2009年,共收治小儿烧(烫)伤后瘢痕挛缩畸形36例,畸形基本矫正,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1.
<正> 手指的掌侧皮肤烧伤后发生瘢痕挛缩,手指不能伸直。如果换药包扎不当,还会酿成指间粘连,形成类似并指的畸形。我们于1986年用推移皮瓣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患者男性18岁,农民。于幼年时,右手各指掌侧被开水烫伤,瘢痕挛缩,除大拇指烧伤较轻,尚能正常活动外,其余各指均呈半握拳状,不能伸直。2、3、4、5指之掌指关节的掌面横纹被牵向前移1cm,致使2、3、4、5手指看起来明显变“短”。2~3指间、3~4指间及4~5指间的近侧指节相互粘连,似并指状,故2、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皮瓣修复治疗在手以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3月~2016年5月某院收治的80例手以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实施腹股沟皮瓣瘢痕修复及股前外侧皮瓣瘢痕修复治疗,观察术后两组临床效果(以皮瓣存活率、皮瓣断蒂时间、皮瓣感染率评价)及3个月后复发率。结果:实验组皮瓣存活率95.00%、皮瓣感染率2.50%、术后3个月复发率7.50%较对照组明显高、低、低,皮瓣断蒂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瓣修复治疗在手以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治疗中不仅有较高皮瓣存活率,皮瓣断蒂时间短,且术后皮瓣感染率及复发率低,其中腹股沟皮瓣修复术较股外侧皮瓣修复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自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我们应用局部外固定方法预防烧伤后手指瘢痕挛缩畸形3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2~61岁,左手10例,右手26例,深Ⅱ度烧伤31例,Ⅲ度烧伤5例,手术植皮7例,未植皮29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小儿鹅口疮提供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观察匹多莫德与制霉菌素的联用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2013年收治的鹅口疮小儿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涂抹制霉菌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匹多莫德口服溶液,3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后3、6个月进行随访,了解鹅口疮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痊愈1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28例(93.3%);对照组患儿痊愈1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27例(90.0%)。观察组3个月无复发,6个月时复发3例,总复发3例(10.0%);对照组3个月复发4例,6个月复发7例,总复发11例(36.7%)。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应用制霉菌素治疗鹅口疮和匹多莫德与制霉菌素联用治疗的疗效相当,但是单纯应用制霉菌素治疗的复发率较高,临床上治疗鹅口疮应该首选匹多莫德与制霉菌素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老年深Ⅱ度烧伤患者选择早期整形手术治疗后对创面愈合后瘢痕挛缩畸形以及关节功能障碍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66例老年深Ⅱ度烧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研究治疗方法期间,对照组(33例):在患者创面愈合后选择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3例):在患者创面愈合后选择常规疗法+早期整形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最终依据两组老年深Ⅱ度烧伤患者瘢痕挛缩畸形情况与关节功能障碍情况展开疗效评价,对评价结果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老年深Ⅱ度烧伤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9.37%)对比,观察组(98.41%)获得明显提升(P<0.05)。结论临床医师对于老年深Ⅱ度烧伤患者选择早期整形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通过改善患者的瘢痕挛缩畸形情况与关节功能障碍情况,提升老年患者的整形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手部烧伤后畸形很常见,占全身各部位之首.西北部分省区存在着"锅连炕"的生活习惯,儿童烧伤较常见.由于地区生活水平滞后,卫生常识缺乏,加之基层医院治疗不及时,方法不正确,儿童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发生率较高<[1]>.我科自1997年6月~2004年6月对136例儿童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进行整形修复,术后功能及外观恢复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手部烧伤后畸形很常见,占全身各部位之首.西北部分省区存在着"锅连炕"的生活习惯,儿童烧伤较常见.由于地区生活水平滞后,卫生常识缺乏,加之基层医院治疗不及时,方法不正确,儿童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发生率较高<[1]>.我科自1997年6月~2004年6月对136例儿童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进行整形修复,术后功能及外观恢复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手部烧伤后整形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48例手部烧伤愈合后出现手背瘢痕挛缩患者,对其进行整形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经整形治疗后,患者中有优39例,良3例,可2例,差1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手背烧伤存在瘢痕挛缩时需按照瘢痕挛缩程度应用合理切除术或肌腱松解联合皮瓣覆盖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在烧伤患者瘢痕挛缩畸形预防中的效果.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25例烧伤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后,给予早期功能锻炼,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愈20例29只手,显效4例6只手,有效1例1只手.24例患者手部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手部功能基本恢复;1例患者因未按照医生的指导坚持功能锻炼,瘢痕挛缩畸形形成.结论 烧伤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瘢痕挛缩畸形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探讨针刀治疗跗骨窦高压的临床疗效。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科接受治疗的符合要求的跗骨窦高压患者为观察对象,共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配合推拿治疗。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VAS评分,统计优良率,并对患者进行2年以上随访,统计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治疗后24个月的复发率。(1)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2组治疗后6个月内均未出现复发,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治疗后24个月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针刀治疗跗骨窦高压症相比于常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减轻疼痛,并且疗效稳定,中远期复发率低,可做为跗骨窦高压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