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营卫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对营卫的阐发内容极为丰富,笔者拟从营卫的生理、病理、治则及临床应用方面略述管见。1 营卫的生理1.1 营卫的含义 营卫在《内经》不同的篇章有着不同的含义,如《素问·痹论》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本神》篇曰:“脾藏营”,说明营是水谷化生的精气。《灵枢·营气》篇曰:“精专者,行于经遂,常营无已”,即水谷化生的精气中,精纯的部分,行于经脉之中,经常运转不止。《灵枢·脉度》曰:“脉为营”,指脉是血气运行的管道。《素问·玉机真脏论》曰:“冬脉如营”即冬脉营居于内。《素问·痹论》又曰:“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即卫气是水谷所化生的 相似文献
2.
调和营卫法及其临床应用乔艳华,乔振纲洛阳市第二中医院(471003)营气、卫气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调和营卫法是指导临床治疗的常用法则。然而,什么是调和营卫法?应怎样深入理解和怎样具体运用?现根据笔者对《内经》及《伤寒论》有关内容的学习心得,... 相似文献
3.
正营气行于脉中,化生血液,营养全身。《灵枢·邪客》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卫气行于脉外,御外邪,充肌肤,司开阖。《灵枢·本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两者各司其职而又相互协调,营卫和则正气奋起抗邪,五脏六腑各安其位;营卫失和则外邪入侵,百病始生,治疗则宜从调和营卫入手。1调营和卫安睡眠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嗜睡等病证,《内经》称之为"目 相似文献
4.
调和营卫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和营卫法虽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临床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对营卫学说和调和营卫法继承、总结不足。虽然近几年对营卫学说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开始关注,但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应该把营卫学说放到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内容的高度来进行研究,现阶段的理论研究大多是某一方面的总结或分析,缺少全面系统的总结与阐发;如集中于卫气和失眠、桂枝汤的应用以及卫气营血辨证的研究这几个相对的热点上,深层次的研究比较缺乏。(2)临床研究的病种单一、样本少,大多对某一病或某一证进行研究,且很多是临床报道,报道的验案或病例很少,缺少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营卫学说是一个系统的理论,涉及全身上下五脏六腑,与各科各系统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调和营卫法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应该可以应用到更多的疾病中。(3)未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国家有关部门和中医药临床教育研究机构都在大力提倡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但到现在为止,中医的理论与临床仍无大的突破。营卫学说与西医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出凝血系统等系统具有密切的相似相关性,营卫学说可以成为中西医结合的桥梁,从而为中医理论的现代化找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营卫的生成、分布与循行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⑴明确了营气与卫气的生成源头及组成。即营气之源头在中焦脾胃,其组成包括:水谷之精气和自然之清气;卫气之源头在下焦肾,其组成包括:水谷之精气、自然之清气和肾中之精气。⑵明确提出营气循行有两条路线,分别为经络路线与血脉路线。⑶以取象比类的方法对卫气循行的3种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卫气有2种运行状态,其一为全身散布,由内而外的运行状态;其二为循经运行,昼行于阳,夜行于阴,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的运行模式。⑷以太极阴阳消长变化模型对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进行了重新解读。⑸对于卫气昼行于阳的路线提出主干与分支说,其循行主干是:起于目,沿太阳膀胱经之主干下行至足小趾,然后由小趾入足心,上内踝,走跷脉上行复归于目。主要涉及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一部分)与跷脉。其他循行的阳经均是分支。⑹提出卫气的循行方向存在多向性。另外,除了理论上的认识外,本文还对"避""脉""随"等相关文字对内经原文中的含义进行了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6.
营卫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营卫理论,历代医家论述颇丰,及至当代,反有研之渐少、用之渐远之虞。笔者在临床中,常以《内经》营卫理论为指导,论治相关疑难病症,取效甚佳,兹不揣愚蒙,举隅如次,冀对营卫理论之临床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8.
9.
心系病症治以调和营卫,《难经·第十四难》云:"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心主血脉,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皆与心主血脉有关,故调其营卫可使受损心脏得以恢复。现就营卫的功能、调和营卫的代表方剂及在心系病症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理论研究发现营卫的原始含义是循环之血气,古人为了解释人体气血生化的问题,赋予了“营卫”津液之气,也即血气前身的含义;为了解释人体生理功能和病因病机,古人赋予了“营”以“荣”的意义,从而获得血气的营养功能,又赋予了“卫”卫外固表之功,从与经脉之营伴行的固定模式和路径中拓展开来,承担了阳气、正气的重任;为了更好地将营卫理论用于临床针刺,古人又赋予了营卫表里深浅的含义。理清营卫概念的内涵及其发展有助于中医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桂枝汤由桂枝、杭芍、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物组成.因其配伍巧妙,具有滋阴和阳、调和营卫、增强营卫功能等功效,本方刚柔相济,补散兼施,扶正祛邪,堪称制方典范.此方不仅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且大量用于临床各科之无表证者. 相似文献
13.
14.
从一气周流和营卫气化角度探讨脉象形成的机理,并重点阐述脉诊寒热的定性问题。营卫气化是一元观下的二分法,营升卫降以阳化气、阴成形为特点,形成脉象中可以把握的荣升之势与脉体拘紧之象,此为脉诊寒热定性的关键,是一气寒热迟数未全部显现前重要的鉴别依据,对临床有指导意义。而认证之差别也是寒温学派的分歧所在,故对寒温统一论做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5.
16.
<正>1营卫实质探讨1.1营卫的含义在古汉语中,营卫均有环周、环行之义,常常互释和通用。在中医学中营卫出自《黄帝内经》,仍体现了环周、运行的本义。《灵枢·营卫生会》指出: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表明无论是营还是卫,均以血脉为中心循环全身。 相似文献
17.
调和营卫乃临证常用之法。桂枝、白芍,生姜、大枣乃调和营卫常用之对药,笔者临证根据病情也惯用其他对药调和营卫,应用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