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已发现干扰素-β_2在机体免疫中具有很多种活性,其未确定的作用已经揭晓。发现干扰素-β_2以后的7年中,对其在机体内可能具有的作用陷入了某些认识上的混乱。尽管某些研究者发现它可阻止病毒的繁殖,这是干扰素家族成员的标志之一,但其他研究者却没有查到这种抗病毒活性。因此关于干扰素-β_2的功能仍然停留在存疑的阶段。然而去年研究者获悉,几种生物活性只能归功于干扰素-β_2。干扰素-β_2刺激几种不同类  相似文献   

2.
目前所知,人干扰素有3种类型:人白细胞干扰素,即IFN-γ;人成纤维细胞干扰素,即IFN-β;人免疫干扰素或Ⅱ型干扰素,即IFN-α。这3种类型干扰素均具有惊人的高度生物学活性。据估计,少于10个或者只要1个干扰素分子就可以使1个细胞产生抗病毒状态。自然干扰素的产量很低。目前,采用重组DNA技术可以获得高度纯净的大量干扰素蛋白。干扰素基因工程虽只有一年多历史,但已有很大的进展。1979年底Taniguchi第一个成功地克隆出人IFN-β_1cDNA,现在至少有3个其他研究组已经克隆出这类干扰素基因,并可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是脊椎动物细胞基因组在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下所控制产生和分泌的一类细胞功能调节蛋白质。人类干扰素己知有α、β、γ三种类型,均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其中α、β(Ⅰ型)干扰素最重要的是抗病毒性能,而γ(Ⅱ型或免疫)干扰素在抑制细胞生长抗  相似文献   

4.
2 抗乙肝病毒药物 现有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作用于cccDNA以下的复制阶段,如α-干扰素、核苷类似物、氧化苦参碱等。 2.1干扰素治疗乙肝 干扰素主要分为α、β、γ三种,抗肝炎病毒有效的是α和β,它们可结合于同一种细胞,干扰受体的不同侧面位点。作用相似,IFN-β抗病毒作用不如IFN-α,所以已很少使用。关于IFN-α的亚型,已发现有20多种,临床上常用的有IFNα -1b、IFNα-2b、IFNα2a、复合IFNα-Co1,皆为基因产品,白细胞生产的干扰素已被  相似文献   

5.
李德泽  耿桂兰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0):2210-2211
干扰素是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诱生蛋白,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功能.干扰素主要分a、β、γ三类,以干扰素a抗病毒作用最强.重组人干扰素α2α栓是目前第一个抗病毒的阴道局部用药新剂型,是将干扰素直接作用靶细胞,较小剂量就足以导致靶细胞形成抗病毒状态或抑制癌细胞增殖,在临床用于妇科多种病毒性病的治疗中,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是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诱生蛋白 ,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功能。干扰素主要分 a、β、 三类 ,以干扰素 a抗病毒作用最强。重组人干扰素α2α栓是目前第一个抗病毒的阴道局部用药新剂型 ,是将干扰素直接作用靶细胞 ,较小剂量就足以导致靶细胞形成抗病毒状态或抑制癌细胞增殖 ,在临床用于妇科多种病毒性病的治疗中 ,均取得满意的疗效。1 治疗慢性宫颈炎 ,宫颈糜烂慢性宫颈炎感染病毒主要为单纯疱疹病毒和人乳头瘤等病毒 ,重组人干扰素α2α栓可使受到单纯疱疹病毒攻击的Hep- 2细胞不发生病变 ,起到完全抑制病毒的作用 ,可…  相似文献   

7.
陈继美 《微创医学》2004,23(2):221-223
干扰素(Inteifeion EFN)生理活性很强,分为三大类即α、β、γ主要的生物功能有[1]:(1)广谱抗病毒作用,对许多病毒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它是机体受到病毒感染时,免疫细胞通过抗病毒应答反应而产生的一组结构类似、功能相似的低分子糖蛋白。干扰素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抗细胞分裂、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它是一种重要的抗病毒、抗肿瘤治疗药物。干扰素分为两型:Ⅰ型包括α-干扰素和β-干扰素,分别由白细胞及纤维细胞产生;Ⅱ型为γ-干扰素,由T细胞产生。目前在我国广泛使用的主要是α,和α2干扰素,包括α-1b,α-2a和α-2b干扰素。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IFNs)是第一个被深入研究的细胞因子,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抗肿瘤及调节免疫作用,可分为α,β,γ3类,干扰素α和干扰素β又称为Ⅰ型干扰素,γ干扰素又称为Ⅱ型干扰素.  相似文献   

10.
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是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病因。重组α—2β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我科应用重组α—2β干扰素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文60例为我科1997年1月  相似文献   

11.
在心脏上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和β肾上腺素受体(B_1-AR)单独激动时都可以介导正性变力效应,但是β-AR介导的效率和作用都大于α_1-AR。我们曾报道当α_1-AR和β-AR共同激动时,对心脏收缩产生的效应不是各自单独激动时效应的迭加,而是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调节作用,α_1-AR可以抑制β-AR介导的正性变力效应。而且α_1-AR的两种亚型对β-AR的调节作用截然相反。β_1和β_2-AR均可以引起心  相似文献   

12.
张霞 《肝博士》2007,(1):27-29
干扰素(IFN)是人体受到异种核酸(包括病毒)刺激而产生的一类低分子量的糖蛋白。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及抗增殖等多种生物学效应。据其产生的细胞来源不同,分为人白细胞干扰素(IFNα)、人纤维母细胞干扰素(IFNβ)和人免疫细胞干扰素(IFNγ)。其中IFNα与IFNβ主要与抗病毒作用相关。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的大多为DNA基因重组的产物:rIFNα-2b、rIFNα-2a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体外评价几种国产干扰素联合阿霉素的抗骨肉瘤活性及其协同效应。方法采用MTT比色法,体外对比检测阿霉素及几种国内临床常用重组干扰素(rhIFNα2a、rhIFNα1b、rhIFNα1c、rhIFNβ和rhIFNγ)的抗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分别将几种干扰素与阿霉素联合用药,对比检测其抗骨肉瘤的协同作用。结果rhIFNα2a为5×104IU/L、rhIFNα1b为3.75×105IU/L、thIFNalc为1.25×105IU/L、rhIFNβ为5×105IU/L时,细胞生长抑制率均达到50%:rhIFNγ对0S732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rhIFNα1c与ADM合用时有明显的协同增强效应。结论rhIFNα2a、rhIFNa1b、rhIFNβ、rhIFNαlc对骨肉瘤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以rhIFNα2a和rhIFNα1c作用最为明显;上述4种IFNs与阿霉素合用均呈协同增强效应;rhIFNγ在体外对骨肉瘤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IFN)是一组体内存在的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是人体细胞或动物细胞在病毒或干扰素诱导剂作用下产生的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的低分子量糖蛋白。WN分为α、β和γ3类。产品有人白细胞干扰素(α-干扰素,IFN-2),人纤维母细胞干扰素(γ-干扰素,WN-γ)。由动物制取的干扰素尚不能用于临床。IFN除有抗病毒作用外,还有增强免疫或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诱生蛋白,它的作用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三大类作用。目前用于临床的人干扰素(HuIFN)主要有α(HuIFN-α)和β(H  相似文献   

16.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 (Interfer on)、核苷类似物和免疫调节剂 (如胸腺肽α1 )。1 1 干扰素 (IFN) :干扰素是一种糖蛋白。抗病毒机理是IFN与细胞膜特异性受体结合 ,在细胞内产生抗病毒蛋白 ,通过激活核苷酸内切酶 ,使病毒单链RNA和mRNA降解 ,抑制病毒合成。其作用位点是HBVRNA水平。此外 ,IFN又能增强免疫功能 ,如NK细胞活性 ,和增加HLA抗原表达 ,而HLA是NK细胞和TC细胞的靶抗原 ,因而可使免疫力增强。IFN分α、β和γ 3大类 ,用于抗H…  相似文献   

17.
<正> 干扰素最初是作为抗病毒物质被发现的,后来才知道它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干扰索所具有的种族特异性,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近几年来,随着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和遗传工程技术的开发,干扰素的批量生产已成为可能,其临床应用也引超人们日益密切的关注。用于临床的干扰素分3型。α型和β型干扰素有不同的抗原性,但其生物学性质类似,而γ型干扰素具有比α型和β型强10倍到数百倍的抑制免疫、抑制细胞生长的活性,因而具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另外,若将3型干扰素并用,其抗病毒和肿瘤作用比单独用3型中的任何一型都强。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在于抗病毒治疗。近年来对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已有很大的发展,目前首选的抗病毒药物之一是α干扰素。α干扰素是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署(FDA)最早批准的用于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迄今在临床上已经使用了20多年,已用于大量病人的治疗,是国际公认的治疗慢性乙肝的首选抗病毒药物,并且目前仍是惟一被认可对慢性乙肝有明确的长期疗效的药物。1α干扰素的治疗作用α干扰素主要有四大生物学作用,即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和抗肝纤维化作用。用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促进乙肝…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两条样本回归线合并的条件,提出除文献给出的条件外,满足①β_1≠0,β_2≠0;②β_1=β_2;③求出具有公共的总体斜率估计值之后,α_1=α_2。两条样本回归线也可合并。  相似文献   

20.
中枢5-羟色胺[1a、2]和内源性吗啡样物质[3、4]已被证明是加强针刺镇痛的二个重要因素;而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神经递质,从迄今所获得的资料看,倾向于认为中枢NE对抗针刺镇痛[5、6],但也有报告认为其作用不肯定[2],或相反有加强针刺镇痛的作用[7]。这与脑内NE和受体作用的复杂性有关。鉴于脑内NE可作用于α、β等不同的受体,中枢NE通过α受体对抗针效[8、9],通过β受体加强针效[8、10]。但β受体又分为β_1受体和β_2受体;目前关于中枢β_1、β_2受体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我们选用β_2受体激动剂氨哮素(Clenbuterol,简称CL)从外周和中枢两方面观察其对电针镇痛的影响,并对β_2受体的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