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杜剑峰  黄颖强 《广东医学》2005,26(6):841-842
目的了解广东东莞地区中老年人群血胆固醇水平及其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烟酒嗜好、饮食习惯等的相关关系。方法对东莞地区无明显心血管疾病的45岁以上的中老年健康人群952例进行体格检查、血脂水平测定,所得资料用方差分析与逐步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52例45岁以上中老年人血清胆固醇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女性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高于男性(P<0.05);70岁以上老人HDL-C水平高于其他年龄组。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显著影响TC水平的个体因素为年龄、性别,影响LDL-C的因素为年龄、性别和体质指数(BMI),影响HDL-C水平的因素为年龄、饮酒、BMI。结论无明确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群血压与体质指数、血清胆固醇水平均在正常范围,注意控制高胆固醇血症可使中老年人保持健康。  相似文献   

2.
影响儿童血压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研究儿童血压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长沙市 495名健康儿童的血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儿童血压随年龄增大而升高 ;收缩压与年龄、父母高血压病史、祖父母高血压病史、饮用全脂牛奶、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清TC ,LDL C及血糖呈正相关 ,与运动时间、HDL C TC呈负相关 ;舒张压与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糖、血清TC ,LDL C呈正相关 ;与HDL C TC呈负相关。对收缩压作用显著的因素是体重、年龄、血清TC和血糖水平 ;对舒张压作用显著的因素是体重、年龄、血清TC和LDL C水平。结论 :控制体重增长过快 ,改善饮食习惯 ,加强锻炼 ,控制血清TC ,LDL C ,血糖水平 ,对于预防儿童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部分成人体重指数与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深圳市部分男女干部的血脂随体重指数(BMI)变化的特点。方法 在常规健康检查的教师和公务员检查BMI、年龄、性别、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和TC/HDL-C比值。结果 ①超重组TC,HDL-C,TG和TC/HDL-C比值异常率显著高于非超重组;②男性肥胖组TC显著高于体重过低组和体重正常组,女性肥胖前期组和肥胖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均显著高于体重过低和体重正常组,男女各BMI组之间的HDL-C,TC/HDL-C及T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③标准偏回归系数显示,BMI对TG,HDL-C和TC/HDL-C比值(除女性TG,TC/HDL-C比值外)的影响最大。结论 BMI增加伴随的血脂紊乱主要是TG,TC/HDL-C比值升高和HDL-C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心肌梗死 (MI)患者与健康者血脂水平。方法 测定 16 8例MI患者 (A组 )和 16 5例健康者 (B组 )空腹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载脂蛋白A -I(ApoA1)、载脂蛋白B10 0 (ApoB10 0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 (LDL—C)水平。结果 A组与B组比较 :TC、TG、ApoA、ApoB10 0 、HDL—C及LDL—C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心肌梗死与血脂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瘦素和血脂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清瘦素、血脂水平变化及其关系。 方法 用ELISA、蛋白酶法测定5 6例妊高征患者产前、产后血清瘦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 C)、低密度脂蛋白(LDL 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 ;2 5例相同孕周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 结果 (1)妊高征组体重指数(BMI)、血压和血清尿素氮、尿酸、肌酐、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5 )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 5 ) ;(2 )妊高征组TC、TG、LDL C/HDL C、ApoB、瘦素高于对照组,HDL C、ApoA/Apo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或P <0 .0 1) ;轻、中、重度妊高征血清TC、LDL C、ApoB、瘦素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或P <0 .0 1) ;(3)血清瘦素与BMI无显著相关性,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血清瘦素与TC、TG、ApoB呈正相关;(4)妊高征患者产后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 结论 妊高征患者存在一定程度脂代谢变化;瘦素可能通过影响血脂代谢而参与妊高征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并建立昌都地区不同年龄的血脂四项的正常参考值,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方法对昌都地区7500名体检健康人群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测定。结果昌都地区人群血脂水平整体明显升高,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及藏、汉族间均有不同程度差异。男女两组比较,男性高于女性(P〈0.01);藏族高于汉族(P〈0.05)。中老年人群组血脂水平整体偏高。结论昌都地区人群血脂水平与平原地区人群比较明显高,且不同年龄、性别和民族的血脂值范围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营养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脂代谢和体重指数的影响。方法115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营养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干预前后血脂和体重指数的变化。结果营养干预组患者干预2个月后体重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上升(P〈0.05);而且,干预后BMI、血清TC和LDL—c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善将有效纠正高脂血症患者的肥胖和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 2型糖尿病 (DM)患者易并发冠心病 (CHD)的高危因素。方法 :将已确诊为 2型DM的 6 8例患者 ,根据其是否并发CHD分为 2组 ,其中单纯DM 38例 ,DM并发CHD 30例。 2组病例均了解性别、年龄、体重、病程及吸烟状况 ,计算体重指数 (BMI) ,并检测血压 (SBp ,DBp)、血糖 (FBG ,PBG)、胰岛素 (FINS ,PINS)、糖化血红蛋白 (GHbA1c)、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和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结果 :① 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BMI、TC比较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②吸烟率、Bp、BG、INS、GHbA1c、TG、LDL c、HOMA IR及UAER ,DM并发CHD组明显高于单纯DM组 (P <0 .0 5或P <0 .0 1)。③HDL cDM并发CHD组明显低于单纯DM组 (P <0 .0 1)。结论 :Bp、BG、INS、TG、LDL C及HOMA IR及 2 4hUAER异常增高是 2型DM并发CHD的高危因素 ,应予以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临沂市成年人肥胖症血脂水平及脂蛋白三联征合并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取多级抽样法抽取 30岁以上的临沂城镇居民 1883人 ,分别检测TCH、TG、HDL C、HDL2 C、HDL3 C、LDL C、VLDL C ;从BMI≥ 2 7者及BMI <2 5者中分别抽取 2 0 3、2 11人检测空腹、餐后1、2h血糖及血清胰岛素 (Ins) ,并对其脂蛋白三联征 (ALP)合并代谢综合征者进行比较。结果 BMI≥ 2 5组的TCH、TG、LDL C、VLDL C显著高于BMI <2 5组 (P <0 .0 5或P <0 .0 1) ;HDL C、HDL2 C、HDL3 C显著低于BMI <2 5组 (P <0 .0 5或P <0 .0 1)。BMI与TCH、TG、LDL C、VLDL C呈显著正相关 ,与HDL C、HDL2 C、HDL3 C无相关 (均P >0 .0 5 )。BMI≥ 2 7组空腹、餐后 1、2h血糖和胰岛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ALP合并代谢综合征BMI≥2 7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肥胖症血清TCH、TG、LDL C、VLDL C显著增高 ,BMI与TCH、TG、LDL C、VLDL C呈显著正相关 ;ALP合并代谢综合征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尿微量清蛋白(ALB)的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正常高值血压患者110例,对照组为同期体检健康者87例,用ELISA 法分别测定血清hs-CRP、ALB;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体重指数(BMI)。结果正常高值血压组血清hs-CRP、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hs-CRP 与ALB呈正相关(P〈001,r=047),TC、TG、BMI、FBG 、LDL均与二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清hs-CRP、ALB水平明显升高, 提示机体已存在炎症反应。TC、TG、BMI、FBG 、LDL均是炎症反应的相关因素,雌激素可能对女性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chang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risk factors for a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general practice. DESIGN AND SETTING: A 4-year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using extracted data from an active Division of General Practice diabetes register in Australia. PARTICIPANTS: 628 patients (297 female; 331 male) with type 2 diabete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diabetes program of the Southern Highlands Division of General Practice and for whom evaluation data were recorded each year from 2002 to 2005. MAIN OUTCOME MEASURES: Changes in the following CVD risk factors over time: body mass index (BMI), serum lipid levels (total cholesterol [TC],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total triglycerides [TG]),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BP), and glycated haemoglobin (HbA(1c)) level. RESULTS: After adjusting for age, sex, duration and clustering, there wa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serum lipid levels (TC and LDL-C; P < 0.05) over time;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BP, HbA(1c) level or BMI. Older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ly worse systolic BP, but significantly better BMI and lipid levels than younger patients. Longer duration of diabetes was associated with worse systolic BP and HbA(1c) level, but better HDL-C level. People with higher BMI were likely to have worse systolic BP, and HDL-C and HbA(1c) levels, but better TC level than those with lower BMI. CONCLUSIONS: Improving BP, HbA(1c) level and BMI may be more difficult than improving lipid levels. There is a need for more intensive and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the total risk of CVD.  相似文献   

12.
老年男性血清睾酮、雌二醇对脂代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老年男性性激素与血脂的关系。方法检测620例我国老年男性血清睾酮(T)、雌二醇(E2)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分析。结果低HDL-C组的T和E2均数均低于正常组,高TG组的T和E2均数均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T与E2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与TG呈非常显著性负相关、与HDL-C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E2与TG呈显著性负相关,与HDL-C呈显著性正相关;校正T因素后E2与TG、HDL-C不再显示相关,却与TC、LDL-C呈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则仅显示T与HDL-C显著性正相关、与TG显著性负相关,而E2与TG、HDL-C则无相关性。结论老年男性内源性睾酮和雌二醇均是脂质代谢的有益因子,雄激素水平降低可能加速脂代谢异常相关的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成年男性血清尿酸(UA)水平与血脂各组分及部分比值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4~8月男性体检者1164例,按年龄、尿酸水平分组,其中652例为随机样本,512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并计算sdLDL-C/HDL-C、TC/HDL-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性血清UA、sdLDL-C水平及sdLDL-C/HDL-C与TC、TG、HDL-C、LDL-C、sdLDL-C、TC/HDL-C在置信度(双侧)为0.01时均显著相关;成年男性血清UA水平分布:20~40岁为361.00μmol/L(330.75~394.00μmol/L);41~60岁为355.00μmol/L(319.00~395.00μmol/L);61~80岁为367.00μmol/L(323.00~406.00μmol/L);高UA组血清各项指标分布:TC为4.6700 mmol/L(4.2100~5.3700 mmol/L),TG为1.6800 mmol/L(1.2400~2.4800 mmol/L),HDL-C为1.0600 mmol/L(0.9200~1.2200 mmol/L),LDL-C为2.6700 mmol/L(2.2300~3.1200 mmol/L),sdLDL-C为0.9700 mmol/L(0.6900~1.2900 mmol/L),TC/HDL-C为4.4537(3.7958~5.0617),sdLDL-C/HDL-C为0.9058(0.6438~1.2113);高U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TC、TG、HDL-C、LDL-C、sdLDL-C、sdLDL-C/HDL-C、TC/H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20~40岁人群血清UA、HDL-C、TG、sdLDL-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年男性血清尿酸水平与血脂水平密切相关;20~40岁男性总体血清尿酸及血脂水平已显著偏离正常水平;sdLDL-C/HDL-C对评价体内血脂代谢情况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西巴马县长寿区与非长寿区老年人群的血脂水平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广西巴马县长寿区和非长寿区分别抽取337名和189名60岁以上健康居民进行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对血脂异常检出率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巴马长寿区老年人群血清TC、HDL-C水平明显高于非长寿区老年人群(P<0.01),而TG、LDL-C水平与非长寿区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寿区老年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非长寿区人群(P<0.01)。性别、血压和腰围是巴马长寿区老年人群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每周食用玉米次数与长寿区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率呈负相关。而性别、体重指数是巴马非长寿区老年人群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巴马长寿区和非长寿区老年人群的血脂谱、血脂异常检出率及其危险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他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肥胖与非肥胖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95例男性分为肥胖糖尿病组30例,非肥胖糖尿病组35例,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各组血清睾酮、雌二醇,并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两糖尿病组睾酮、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下降,雌二醇、雌二醇/睾酮、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升高;肥胖糖尿病组与非肥胖糖尿病组比较睾酮下降,体质量指数、雌二醇/睾酮、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升高。相关分析显示,睾酮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相关;雌二醇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相关。结论性激素水平异常与男性2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等代谢紊乱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刘春苗  周艳辉  陈杨 《海南医学》2016,(17):2765-276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β-淀粉样蛋白(β-AP)水平与脑内微出血(CMB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有无CMBs将患者分为CMBs组47例和非CMBs组53例。另选择同期在本院神经内科门诊体检的健康人群65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检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β-AP等指标,并对CMBs患者血脂、血清β-AP水平与年龄、CMBs、CMBs严重程度、B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MBs组患者的TC、TG、LDL-C、β-AP水平均高于非CMBs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CMBs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Bs组患者的HDL-C水平为(1.22±0.42) mmol/L,均低于非CMBs组和对照组的(1.52±0.45) mmol/L和(1.71±0.51) mmol/L,非CMBs组HDL-C水平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MBs严重程度加重,血清TC、TG、LDL-C、β-AP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随着CMBs严重程度加重,血清HDL-C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血清TC、TG、LDL-C、β-AP水平与CMBs、CMBs严重程度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HDL-C水平与CMBs、CMBs严重程度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血脂、β-AP在CMBs患者血清中存在异常表达,其与CMBs发病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良性乳腺疾病病人和浸润性乳腺癌病人之间及激素受体(HR)阳性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病人之间的血脂水平差异,分析血脂水平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初诊为浸润性乳腺癌的100例病人为观察组,其中HR阳性50例,HER-2阳性50例;另外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与其一般资料相匹配的100例良性乳腺疾病病人作为对照组,检验所有对象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析血脂代谢水平与浸润性乳腺癌之间的关系,同时进一步探讨HR阳性乳腺癌病人和HER-2阳性乳腺癌病人之间的血脂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按是否绝经分层分析发现,除LDL-C水平外,其他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ER-2阳性乳腺癌病人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HR阳性乳腺癌病人(P < 0.05),HDL-C水平明显低于HR阳性乳腺癌(P < 0.05)。结论女性血脂水平和乳腺癌患病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高TC、TG、LDL-C和低HDL-C水平可能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分子分型存在着一定关系,提示脂质分析是乳腺癌分子分型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州市4263例体检者的血脂水平。方法对广州市4263例40岁以上人员,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分析其结果。结果总胆固醇(TC)异常率为25.4%(1082/4263),甘油三酯(TG)升高率为33.7%(1437/426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率为22.5%(961/426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率为29.5%(1259/4263)。TC、LDL-C水平以及异常率与年龄有关,随年龄增大而升高;40~岁组与其它年龄组间血脂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的TC、HDL-C、LDL-C水平及其异常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人群血脂水平异常与年龄、性别有关,提示该人群应改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沈阳市区中老年人群血脂水平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贵新  高红  邵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7):1037-1039,1042
目的调查沈阳部分职业人群血脂现状及血脂异常流行分布.方法以沈阳市政府机关、科教卫生、企事业单位中老年人群3 919例为观察对象,测定血脂项目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甘油三脂(TG).结果本组人群血脂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高,TC和LDL-C 5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TG 6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HDL-C各年龄组均高于男性;高TC血症多于高TG血症.血脂异常者中年男女为45.1%及41.0%,老年男女为50.7%及62.5%.结论沈阳中老年人群血脂异常者较为普遍,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明显增高,防治血脂异常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绵阳地区2008~2012年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血脂指标,为心血管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体检者空腹血样,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析血脂水平在男女之间的差异、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及5年血脂异常率及变化趋势。结果绵阳地区中老年人血脂水平表现为,①性别方面:TC、HDL—C水平女性高于男性,TG、LDL—C水平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年龄方面:TC、LDL—C水平在50~〈60岁年龄组最高,TG水平在40~〈50岁年龄组最高,HDL—C水平在40~49岁年龄组中最低;③异常率及变化趋势:Tc水平异常率最高,HDL—C水平异常率最低。2008~2012年血脂水平总体先升高后下降,但2012年水平仍高于2008年。结论绵阳地区中老年人血脂水平和异常率较高,血脂异常的早期预防、干预工作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