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祖国医学自《黄帝内经》问世,即已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迄唐宋之前,医学理论发展缓慢。这一阶段的医学内容,主要是以《内经》。的理论为最高指导思想,不断地总结临床经验,以及整理古代的医学文献,因此虽然也有象《伤寒杂病论》、《脉经》、《甲乙经》等内容丰富、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总结性著作产生,但理论上则一仍其旧,没有突出的变化。金元时代,我国医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金元四大家之首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论》的学术思想。方法:运用分析、比较、总结的方法,对原著的文献进行研究。并以《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论》中转筋、霍乱、带下等病的论述为例,探讨其学术思想。结果与结论:刈完素著述中以《素问玄机原病式》最广为人知,其文以采五运六气为纲,《内经》原文以冠其首,诠释自意于后,特别重视热证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6.
干燥综合征是一个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燥痹"范畴。中医认为本病致病因素为燥邪。通过重温《素问玄机原病式》,燥邪致病特点与干燥综合征口眼干燥等主要症状极为相似,故治疗强调退风散热、活血养液、润燥通气。 相似文献
7.
《素问玄机原病式》一书,发挥《内经》病机学说,弥补了原“病机十九条”过于简略之不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内经》理论,特别是首倡“六气皆从火化”之说;关于“相火”的论述,则为后世相火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还总结了温热病的治疗原则,对后世温病学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热论学术观点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运六气学说是《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的重要内容,“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是其主要论点。如中风病因病机论、老年人阴虚阳实论等皆与火热有关,并提出了“降心火、益肾水”的论点,为温热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吴红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5):83-84
<正>综观历代名医,均是熟谙经典、勤于临证、创立新说者。如金元大家刘完素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自述法之与术,悉出《内经》之玄机。笔者有幸参加了甘肃省卫生厅组织的学经典培训班,颇感必要。 相似文献
13.
14.
仲景针对脾胃气机升降失常,以升清、降浊恢复脾胃气机为主旨,开辛开苦降、寒温并用之先河。刘完素以玄府学说从微观领域继承、发展仲景重视脾胃气机的思想。刘完素认为脾胃本气为湿,维系脾胃运化功能与水、火即脾胃阳气和阴液之过与不及密切相关,而玄府闭塞、气机升降失常为脾胃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火之过与不及,导致水火关系的失衡,临床有脾胃湿盛证、胃寒虚冷证、肠胃热盛证、肠胃燥热证等不同见证。刘完素继承仲景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思路,从微观的玄府着眼,以温药、辛热、辛苦寒药等以宣散玄府,开通郁结,使气机条畅,同时分别以温补、燥湿、寒凉、寒润施治,发展了仲景脾胃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5.
刘完素火热论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热论是刘完素学术思想的主线,它源于《内经》,承于仲景。通过对其"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两个方面进行论述,阐明了刘完素的火热论实际上是火郁论,即阳气怫壅闭郁。所以其寒凉药物的使用是与宣畅气机的药物一起使用的。而这正是其作为寒凉派的代表人物,使用寒凉药物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6.
刘完素及其针灸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完素,字守真(公元1110~1200年),金代河间人(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后人尊为“河间先生”。他自幼聪慧,自二十五岁开始研究《内经》。正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所说:“余二十有五,志在《内经》,日夜不辍”[1]。正因如此,刘氏在医学上造诣颇深。... 相似文献
17.
18.
口腔中味觉异常是一种主观感觉,如口淡、口甜、口酸、口苦、口辣、口咸、舌麻等。《素问玄机原病式》谓:“肝热则口酸,心热则口苦,脾热则口甘,肺热则口辛,肾热则口咸,或口淡者,胃热也。”《素问·奇病论》谓:“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此五气之溢也,名日脾瘅。…‘有病口苦……病名为可?何以得之?……病名为胆瘅。 相似文献
19.
刘完素玄府气液理论与消渴病治疗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刘完素玄府气液理论,认为刘完素所论玄府为广义概念,人体普遍存在,生理上贵开通,忌闭阖,玄府一旦郁闭,为多种疾病产生的根源。该理论对消渴病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从视神经疾病的病名规范化、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疗效评价等方面探析李志英教授诊治视神经疾病的学术思想。李志英教授认为视神经疾病的诊断命名要根据其发病特点,结合患者自觉症状,严格把握定义和诊断要点;气滞血瘀或气虚血瘀而致的目之玄府闭塞是视神经疾病的基本病机,其辨证施治以活血通窍、开启玄府为主要方式,分期辨证治疗;急性期的视神经疾病治疗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可结合现代医学眼科疾病的检查手段与现代医学实验检测指标,以拓展中医治疗视神经疾病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李志英教授对视神经疾病的诊治形成了较系统的中医理论体系,其学术思想值得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