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维平  臧颖卓  范亚林  李虹 《临床荟萃》2008,23(21):1579-1580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movement disorder,PKMD)是以运动诱发的不自主运动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1]。自1967年首次报道[2]以来,对本病的认识已逐渐深入,但是由于本病少见,且发作期短暂,收集其发作期同步的脑电图(EEG)资料有一定难度。现就我院诊治病  相似文献   

2.
涂良丹 《华西医学》2014,(8):1410-1412
目的提高对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PKD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结果 11例患者经卡马西平、托吡酯等药物治疗,病情均得以控制。9例患者经半年至3年随访,5例能坚持每日正规按时服药,症状无发作或偶有发作且轻微;3例患者间断服药,症状时有发作,发作后服药最初剂量同样能控制症状;1例24岁患者服用近1年后未继续服药,症状未再发作或偶有发作先兆,但能自行控制症状。结论 PKD为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注意同其他发作性疾病的鉴别,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误诊原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收治的16例PKD误诊病例资料。结果 16例起病年龄5~15岁,均因发作性运动障碍就诊,表现为肌张力障碍发作9例,舞蹈样、投掷样动作7例,误诊为癫痫10例、心理障碍3例、抽动症2例、肌张力障碍1例,误诊时间7个月~20年。入我院后经仔细询问病史,结合查体和脑电图等检查结果并排除其他疾病,PRRT2基因检测阳性4例,均明确诊断为PKD,给予卡马西平50 mg每日2次早晚口服,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PKD临床相对罕见,临床医生对其缺乏认识,易被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此病的认识,熟练掌握其诊治方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疗效预后,增加对少见锥体外系疾病的认识。方法:选取门诊PKD病例9例,均进行神经科常规检查以及视频脑电和核磁共振扫描,并对其诱发因素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观察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9例患者中,散发7例,有家族史患者2例。9例病例均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视频脑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卡马西平治疗有效。结论:根据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能够确诊此类发作性运动障碍疾病,小剂量卡马西平治疗有效也是该病的特征之一,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住院及门诊16例PKD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并随诊。结果:16例患者均服用卡马西平,治疗效果好。结论:PKD是发作性运动障碍性疾病四大类型之一,是一种由运动诱发的、短暂的不随意运动,属离子通道病,用抗癫痫药疗效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的临床特征,分析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对延误诊治达7年的PKD 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为20岁男性,因发作性运动障碍7年余就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突然运动诱发的面部、颈部及四肢强直、躯干扭转、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曾先后误诊为癫痫、癔症、焦虑症,给予抗焦虑、镇静等治疗无明显效果。后经详细询问病史、家族史,结合查体及相关医技检查,确诊为PKD。予口服小剂量卡马西平后症状改善并完全缓解,随诊10个月无复发。结论PKD临床表现奇特,易误诊为癫痫、精神心理障碍等发作性疾病,及时诊治预后良好,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吴丹 《临床医学》2003,23(3):18-19
发作性运动源性运动障碍是一种少见的运动诱发的运动异常疾病,临床表现类似于癫痫,但其病因和预后却不相同。现将1999-2002年于我院就诊的11例发作性运动源性运动障碍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9例,女2例;年龄7-23岁,平均10.2  相似文献   

8.
1 引言 发作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dyskinesia)是指突然出现短暂且反复发作的异常运动,而发作间期表现正常的一组发作性神经系统疾病.最早有关该病的描述来自Mount 和 Reback(1940年)报道的1个家系5代多名患者,表现为发作性手足徐动,持续数分钟,1日发作数次.其后Smith和Heersema(1941年)描述了3例无血缘关系,表现为运动诱发的、持续5~10 s的发作性肌张力障碍的病例.  相似文献   

9.
发作性运动诱导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发作性运动诱导性运动障碍(PKC)的临床特征,并评定抗癫药物的疗效。方法:记录并分析31例PKC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脑电图和影像学改变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平均起病年龄为16.8岁,10-20岁为起病高峰;最常见的发作诱因是突然运动起动(92%);发作时间均不超过1min;发作时表现为肌张力障碍(83.9%)、舞蹈样动作(16.1%)、口面部异常动作及其他(16.2%);71%发作频繁,超过1次/天;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大多正常;小剂量抗癫药物治疗后50%-77.3%发作完全控制。结论:PKC是神经科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抗癫药物效果良好,应注意与癫鉴别,同时其与癫的相关性需要深入的临床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paroxysmal kinegenic dystonia,PKD)[1]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肌张力障碍,多表现为由运动触发,反复发作性舞蹈样运动或手足徐动症.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男,14岁.因发作性肢体无力、乱动10 d于2008-07-12人院治疗.患者为足月顺产,无核黄疸病史.无外伤史,既往体健.无家族癫痫和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11.
赵燕  何蕴  荆宏建 《临床荟萃》2007,22(5):362-362
例1,男,16岁,发作性四肢强直,抖动12年.既往体健.患者4岁时发病,于起跑时及坐位站立时出现,情绪紧张时诱发,表现为头向右侧转动,继而身体向右侧转动,并双上肢伸直上举,无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持续10秒至1分钟,每日发作数次,发作间期无异常.在当地医院诊为癫痫,给予苯妥英钠口服,症状一度缓解,自行停药后,症状再次出现,曾多次省市医院查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多次查脑电图及24小时脑电监测均无异常发现,肝、肾、心脏、血脂、颈部超声、同型半胱氨酸等检查正常,后给予口服卡马西平(商品名:得理多)0.1 g 每日2次,症状未再发作.一般查体:体温、呼吸、血压、脉搏、心肺、腹部体检无异常,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利,智力正常,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适中,腱反射对称适中,病理征(-),深浅感觉及共济检查正常,脑膜刺激征(-).诉其舅舅有与该患者类似症状.入院后行视频脑电及24小时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未见异常.头颅MRI:未见异常.给以得理多0.1 g,每日2次口服后症状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2.
李惠  黄德嘉 《华西医学》1996,11(4):430-432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发作2例报告李惠黄德嘉章茂顺曾焕琼王世蓉初宁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心内科本文报告2例患者于施行永久人工心脏起搏时,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发作,对其发生原因及处理进行初步探讨,以供同行参考。我院自1983年7月~19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联合多导同步表面肌电(VEEG+SEMG)检测对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的辅助诊断及与癫痫发作鉴别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96例以发作性运动异常就诊的患者行VEEG+SEMG检查,根据其临床发作特点设计肌电安装部位、选择不同的诱发试验和刺激。对其中监测到临床发作的42例患者的视频资料、脑电和肌电表现进行分析比较,观察指标包括发作的诱因、临床症状、脑电发作间期及发作期改变、发作时同步肌电改变等。 结果42例患者中符合PKD诊断25例、符合癫痫诊断17例。25例PKD患者共监测到81次运动诱发下的运动障碍发作,PKD发作时均无意识障碍,以肢体强直(70.37%)、舞蹈手足徐动(16.05%)较多见;突然运动、改变体位(76.54%)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其VEEG+SEMG表现:发作间期脑电25例中的3例可见散在尖波,所有PKD发作时的同步VEEG均未见痫性放电,同步SEMG为不规则的肌电暴发,其波形特点取决于肌肉收缩形式,持续时间为5~110 s。17例癫痫患者共监测到48次癫痫发作,包括6例癫痫患者强直发作19次、7例肌阵挛发作23次、3例局限运动发作5次、1例失张力发作1次;其VEEG+SEMG表现: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均有癫痫样放电,同步SEMG的表现取决于癫痫发作类型而有不同的肌电暴发。通过对临床表现并结合电生理结果分析,PKD鉴别于癫痫性发作(特别是强直发作和局限运动发作)的要点是其发作可以被运动和体位改变等诱因主动诱发、发作时无意识障碍、发作时脑电图无癫痫样放电等。 结论VEEG+SEMG检测能对临床辅助诊断PKD及PKD与癫痫发作鉴别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医学》1973,(2)
运动引起癫痫发作的病例在国内尚无报导,国外文献已有报告者约10余例。这类癫痫发作的特点是常在突然运动时产生,特别是在休息后开始运动时产生,发作时间短,痉挛可波及全身,最常见者是局限在一侧肢体,呈扭转痉挛。有时可有感觉先兆,但无意识障碍。有些病例有短时间的意识混乱。体检时,  相似文献   

15.
病例报告林××,女,61岁,住院号:361085。因反复乏力伴纳差14年,诊断为“肝硬化”收入院。体检:慢性病容,面色稍灰暗,神志清晰,全身皮肤及巩膜未见黄染,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腹移动性浊音征阴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1克,红细胞381万;白细胞4103,中性60%,淋巴40%;网织红细胞0.6%;尿常规(-);粪常规(-);尿胆原(-),尿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正常,脑絮(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甲胎蛋白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60岁,退休工人,因三叉神经节炎入院。既往冠心病史,但无心绞痛发作。入院后口服卡马西平0.1g4/日。服药6日疼痛缓解,但服药期间发生频繁心绞痛发作。心电图呈心肌缺血性改变,口含硝酸甘  相似文献   

17.
男,53岁,住院号17098,患者因反复咳嗽,气喘15年症状加剧2天于1990年12月1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5年内常反复咳嗽,气喘发作,每次发作以气喘为主,发作时不能平卧呈端坐呼吸,面色苍白,大汗淋滴,曾诊断“支气管哮喘”多次住院,平时常服氨茶碱控制症状,以往无应用VitK_3史。入院前2天因未服药而气喘发作,且逐渐加剧而再次入院。入院体检:T37.5℃,P110次/分,R46次/分,BP 18/12kPa,神清,端坐呼吸,面色苍白,口唇指甲轻度紫绀,皮肤湿冷,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双肺布满哮鸣音,心率110次,律整,无杂音。入院诊断支气  相似文献   

18.
发作性运动障碍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萍玲 《护理学报》2005,12(6):56-57
对本院诊治的15例发作性运动障碍患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的分型、诱因、与癫痫区别及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后本组95%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能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坚持服药。随访1~2年,本组15例患临床症状完全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临床资料:女性,59岁,干部.10年前于行走时发生晕倒,急诊时测血压为85/55 mm Hg,经对症治疗后好转.以后常于行走时发生晕倒.3年前病情加重,每行走10余米远时即诱发晕倒,而以轮椅代步.每次晕倒时均无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长期按心血管疾病诊治但不能控制行走时晕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16岁,因反复发作性局部肢体抽动3年,加重3个月于2008年7月5日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局部肢体抽动,久坐位站起时最易发生,自觉站起时有一股气自双足向上发展,随即僵直,伴有双眼右侧凝视,头部右偏,数秒缓解,发作时意识清楚,不伴四肢强直和(或)抽搐、小便失禁。病程中数次于跑步时发作而跌倒。入院前3个月起发作频率增加,每日发作十余次,而且发作前有下肢发麻和不适感,但是发作形式无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