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联合运动疗法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64例AIS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推拿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平衡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FMA和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30/32),高于对照组的75.00%(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针刺推拿联合运动疗法可提高AIS偏瘫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优于单纯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疏经通督推拿治疗联合背屈踝足矫形器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121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Bobath技术为主的治疗,佩戴踝足矫形器;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疏经通督推拿治疗,佩戴踝足矫形器,2组患者均进行8周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躯干下肢运动功能评分、10m最大步行速度(MWS)、步态时间-空间参数及时相参数,以及步行过程中膝关节屈伸角度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2组患者观察指标的变化,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 疏经通督推拿联合背屈踝足矫形器可以纠正膝过伸,改善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行推拿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发育治疗技术(Bobath技术)为主要治疗技术;观察组患者在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推拿,治疗时间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躯干、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L)、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FMA-L及MWS方面相比较,治疗前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L、MWS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推拿能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明振  岳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915-1916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现代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按统一标准入选的49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观察组进行推拿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只做推拿,疗程达到3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和ADL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入组时,上肢、手、下肢的运动功能及ADL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P<0.01,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有特别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推拿配合现代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ADL的影响明显高于单纯的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5.
符鲲  宋涛 《当代医学》2013,(31):142-143
目的探讨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上肢偏瘫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午10月--2012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患者均合并上肢偏瘫,全部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对照组息者仅给予上肢强制运动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康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诒疗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FMA评分[(53.46±12.97)分、(3846±13.14)】及Barthel评分[(67.25±14.33)分、(48.52±13.86)分】均较康复治疗前[EMA(28.59±11.24)分、(28.71±11.45)分;B&rthel(36.52±12.05)分、(37.03±13.20)分】升高,但研究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康复运动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偏瘫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8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4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通窍活血汤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陕西省榆林市中医医院收治136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三组。汤药组(45例)以常规治疗+通窍活血汤治疗,针灸组(45例)以常规治疗+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联合组(46例)以常规治疗+通窍活血汤+通督调神针法治疗,14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三组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指标、治疗安全性。 结果 治疗后,三组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汤药组、针灸组(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汤药组、针刺组(P<0.05)。治疗后,三组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微管相关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汤药组、针灸组(P<0.05)。治疗期间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窍活血汤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效果显著,能改善中医证候,改善神经功能指标,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张芳芳  周磊  朱慧姗 《北京医学》2021,43(6):525-529
目的研究运动想象联合康复机器人在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待病情稳定后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后行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运动想象疗法,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 scale, FMA-UE)、Carroll手功能评定量表(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test, UEFT)、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异,对比两组治疗后Brunnstrom分期的差异,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上肢三角肌、肱三头肌、前臂伸肌肌群的上肢肌电积分(integrated electromyogram, iEMG)值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FMA-UE、UEFT评分和Barthel指数分别为(18.74±4.24)分、(44.34±5.09)分、(38...  相似文献   

9.
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外伤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外伤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 6 4例颅脑外伤合并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32例。两组病人治疗均从术后第 3周开始 ,疗程 6周。治疗组采用心理、认知、作业治疗及促进技术疗法 ;对照组采用促进技术疗法。采用Fugl -Meyer运动评分 (FMA)和Barthel指数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评价。结果 经FMA、Barthel指数评价 :治疗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治疗后治疗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外伤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风偏瘫是脑血管意外所致偏身运动障碍的常见后遗症,以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舌强语蹇等为主症.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本研究采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55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早期应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8例予常规治疗及康复疗法;实验组2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予早期应用运动疗法.10周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等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Fugl-Mayer)评分均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运动功能Fugl-Mayer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在常规的治疗方式上加用早期应用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稳定患者的早期病情,显著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偏瘫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早期应用运动疗法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加速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进程,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推拿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44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其中22例给与推拿治疗(推拿组),22例给与推拿联合下肢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组)。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FMA量表)、平衡能力(BBS量表)、步行能力(FAC量表)、日常生活自主活动能力(MBI量表)。 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和推拿组FMA、BB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联合组优于推拿组(P<0.05)。治疗后第4、6、8周联合组FAC、MBI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联合组优于推拿组(P<0.05)。 结论在推拿治疗基础上开展下肢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郝照辉 《当代医学》2022,28(4):133-135
目的 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Fugl-Me...  相似文献   

14.
吴发荣 《中国现代医生》2014,(10):102-104,107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3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患者6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7%,治疗组治疗后LSIA、QH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为(85.32±6.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2±7.63)分,治疗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为(72.27±8.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9±8.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针灸治疗可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案的构建进行研究,为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训练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干预组以循证医学为手段,以训练修复理论为指导构建专门的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案并组织实施,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调查问卷评定两组患者的自主训练依从性。结果 康复训练实施8周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提高,但干预组两项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的调查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案的构建为临床提供了精准、系统化的脑卒中康复管理策略,有利于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最终有助于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疾病,大部分脑卒中患者经过治疗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卒中后患者由于下肢活动能力降低,必然会经历步态障碍阶段,恢复行走能力往往是患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主要的康复目标.随着康复医学技术的发展,下肢机器人也更多地运用于步行功能的康复中.本文将对下肢康复机器人及其在步行功能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72-75
目的 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2016 年11 月~2018 年11 月收治的83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piInfo 2000 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 例与观察组42 例。对照组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2 周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简式Fugl-Meyer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10 m 步行最大速度及改良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评分。结果 FMA-LE 情况及10 m 步行最大速度:治疗前,两组患者FMA-L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LE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10 m 步行最大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AC 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FAC 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AC 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Ashworth 痉挛评定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 痉挛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下肢康复机器人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痉挛程度,操作简单,临床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时间为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FMA下肢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ADL评分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前各临床评价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周后,2组的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FMA下肢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FMA下肢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可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针刺、推拿分别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疗效及Ashworth、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针刺组(40例)、推拿组(30例)和康复组(30例)。其中康复组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针刺组给予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推拿组给予康复训练联合推拿治疗。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上、下肢Ashworth、ADL和NDS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  针刺组总有效率(92.50%,37/40)高于康复组(63.33%, 19/30,χ2=10.513,P<0.05);但康复组与推拿组(86.67%, 26/30)、推拿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3组患者上、下肢Ashworth评分、ADL评分及N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62、0.118、0.025、0.002,均P>0.05);相较于治疗前,3组治疗后上、下肢Ashworth及NDS评分均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升高,且康复组、推拿组、针刺组依次更优(F=16.303、21.294、18.291、36.720,均P<0.05)。  结论  针刺和推拿分别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效果较好,且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疗效更佳,可有效缓解肢体痉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