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目的:应用双源CT低剂量对比剂肺灌注成像评估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血管内血栓与肺灌注缺损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15例无肺动脉栓塞患者分别行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对比分析其图像质量;20例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低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同时获得肺动脉CTA(CTPA)及肺灌注图像。用CTPA轴位及三维重建图像分析肺动脉内有无血栓以及血栓的部位、数量、形态特征。用双能量肺灌注分析软件判断有无灌注缺损及缺损的部位、范围。统计肺动脉内血栓与肺灌注缺损间的关系。结果: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20例患者中,13例肺灌注图像中出现102个肺叶、肺段或亚段灌注缺损,4例共6个灌注缺损无明确血栓。11例患者CTPA轴位及三维重建图像显示43个血栓,2例CTPA显示5个血栓的患者肺内无灌注缺损。9例同时出现血栓与灌注缺损,肺内75个灌注缺损与栓塞肺动脉供血范围一致,21个灌注缺损(8个肺段、13个亚段)与肺动脉供血范围无关。结论:肺动脉内血栓与肺灌注缺损不一定匹配,综合分析双源CT低剂量对比剂双能量肺灌注图像与CTPA,可以提高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肺灌注的灌注缺陷对肺栓塞诊断及危险分层。  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157例临床疑诊为肺栓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最终120例患者确诊肺栓塞,所有患者均行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DEPI)及肺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CTPA),根据临床生物学标志及影像学改变,将患者分为肺栓塞低危组(n=30)、中危组(n=35)、高危组(n=55)。比较患者肺栓塞数量,肺动脉灌注缺失面积分数、右/左心室短轴最大径比值及心脏生物学标志物。所有患者随访3月并记录结局。  结果  DEPI与CTPA对肺栓塞的诊断相符,诊断符合率为86.1%; CTPA和DEPI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5,特异性为89.20%,敏感度为95.80%,Youden指数为0.85,较CTPA和DEPI单独诊断肺栓塞更好。肺栓塞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的灌注缺损面积、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及右/左心室短轴最大径比值经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DEPI可作为CTPA的诊断肺栓塞的补充,并通过肺动脉灌注缺失面积分数危险分层,是一种新的临床诊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源双能量CT对周围型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PE)并行双源双能量CT肺动脉成像的患者中选择周围型PE患者36例(98个栓子)纳入本研究.运用Syngo.via工作站对双源双能量CT扫描数据进行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和CT双能量Lung Analysis后处理.记录PE的栓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与核素肺灌注显像诊断实验性急性肺栓塞的价值.方法 24只家兔,20只采用股静脉入路注射明胶海绵制成急性肺栓塞模型,另外4只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栓塞后2 h行DEPI及核素肺灌注平面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在肺叶基础上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准确性.比较增强DEPI图像上栓塞区与正常肺实质的CT值和强化值(Overlay值).结果 对照组DEPI图像表现为大致均匀的黄红色伪彩,栓塞后栓塞区肺灌注图像表现为灌注缺损,核素肺灌注显示栓塞区放射性稀疏或缺损;DEPI和肺灌注平面显像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7.50%、95.24%、100%;67.50%、81.25%、64.29%、83.33%.增强后栓塞区和非栓塞区CT值及强化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核素肺灌注显像相比,DEPI诊断实验性急性肺栓塞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西门子第二代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能量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42位临床疑诊肺栓塞行双能量肺血管成像(DE-CTPA)扫描的患者的资料,利用工作站双能量软件Lung PBV(肺灌注)、Lung Vessels(肺血管)进行彩色编码成像。2名胸部影像医师结合DE-CTPA与软件提供的信息做出诊断。结果:根据临床及CT结果,其中32例(76.2%,32/42)存在肺动脉栓塞,28例在CTPA上表现为肺动脉充盈缺损, 4例在CTPA上未见异常征象,而双能量成像上表现为亚段或以下水平灌注或充盈缺损。双能量Lung PBV测得32例48个栓塞肺区CT强化值(35.6±12.1) HU,低于非栓塞区域所测得的CT强化值(44.5±10.6) HU,t=-2.336,P=0.027。结论:双能量Lung PBV与Lung Vessels软件能显示肺栓塞所致的灌注及充盈缺损,结合CTPA能提高肺栓塞的检出率,特别是外周性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25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定量评价急性肺动脉栓塞(APE)患者右心室功能和肺动脉栓塞程度。方法 选择经256层螺旋CTPA证实的APE患者75例, 年龄25~80岁,平均(59.2±13.3)岁,其中男42例,女33例,采用CT肺动脉栓塞分数(obstruction scores,OS)评价APE程度,根据OS值将患者分为轻(n=18,OS<30%)、中(n=25,OS=30%~50%)和重度(n=32,OS<30%),通过测量CT图像上右心室短轴最大直径(RVd)、左心室短轴最大直径(LVd)、右心室短轴与左心室短轴最大直径比率(RVd/LVd)、主肺动脉(MPA)、奇静脉及上腔静脉(SVC)直径评价右心室功能。同时比较3组右心室功能CT参数。结果 CT肺动脉栓塞程度和心血管参数之间有明显相关性(P<0.01),表现为在中、重度APE患者中RVd、RVd/LVd、主肺动脉直径、奇静脉直径及上腔静脉直径均较轻度APE患者高(P<0.05),而LVd值较轻度APE患者低,同时中度和重度APE患者之间这些参数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CTPA得到的量化CT参数对评价APE患者右心室功能和APE程度是十分有力的工具,APE患者右心室功能障碍和APE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在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经CTPA诊断的8例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CT征像.结果 8例经CTPA确诊的PIE病例,共累及86支肺动脉(51.1%).受累肺动脉位于右肺56支(65.1%),肺段动脉受累58支(67.4%).栓子形态包括完全充盈缺损16支,中心充盈缺损18支,偏心性部分充盈缺损39支,附壁充盈缺损13支.PE的间接征象主要包括肺动脉高压、肺梗死灶形成、胸腔积液和支气管动脉扩张等.结论 螺旋CT进行CTPA检查具有快捷、无创、安全等特点,是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症(FIE)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MSCT pulmonary angiography,MSCTPA)及磁共振肺动脉成像(MR pulmonary angiography,MRPA)对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拟诊为PE的患者,42例采用双源CT行肺动脉成像,观察肺动脉栓子的部位、数目、形态等直接征象,观察肺叶继发改变;8例行1.5T MRPA,其中3例补充行三维增强磁共振肺动脉成像(3D-CE-MRPA)检查,观察肺动脉栓子的特点。结果:42例中,MSCTPA共发现栓子657支,其中段以上栓子481支,包括中心型栓子176支、附壁型259支、完全阻塞型46支。间接征象包括马赛克征、肺梗死、胸腔积液、肺动脉增粗等。8例MRPA共诊断左、右肺动脉栓塞9支,叶肺动脉栓塞19支。非增强MR成像对肺段动脉栓塞诊断受到限制。3例行3D-CE-MRPA的患者中,段及以上及大部亚段肺动脉栓塞显示清楚。结论:MSCTPA能够方便、快捷、清楚地显示肺动脉栓子;MRI平扫可以发现肺叶动脉以上的栓子,肺段动脉栓子部分可见;3D-CE-MRPA可以发现肺段及大部分亚段肺动脉栓子,诊断效能接近CTPA。  相似文献   

9.
目的 肺动脉栓塞(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综合征,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PE的诊断价值,评价PE的CTA表现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PE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由临床和超声检查证实,3例PE由栓子切除手术证实。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将36例患者分为危重组(15例)和非危重组(2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GELightSpeed64层螺旋CT或e-Speed电子束CT行常规扫描及CTA检查,采用轴位图像和多种后处理技术观察肺动脉改变及相关征象。所得图像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观察分析,观察指标主要为PE指数、右心室最大短轴和左心室最大短轴比(RV/LV)、主肺动脉横径(MPA)。结果 36例患者共2070支肺动脉纳入分析。PE的CTA直接征象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或完全阻塞。根据血管内栓子的位置,分为中心型、偏心型、附壁环型和完全阻塞型4种表现形式。其中中心型146支,栓子位于血管中心,栓子周围为高密度对比剂,表现为“环征”或“轨道征”;偏心型185支,栓子位于血管一侧,对侧充盈高密度对比剂;附壁环型115支,栓子附壁位于血管四周,血管中心为高密度对比剂;完全阻塞型302支,栓子完全阻塞血管腔,血管腔截断。36例患者的2070支肺动脉中,共748支显示栓塞,占36.1%。216支肺叶动脉中,75支(34.7%)显示栓塞;720支肺段动脉中,319支(44.3%)显示栓塞;1134支亚段肺动脉中,354支(31.2%)显示栓塞。危重组15例,PE指数为(56.7±11.3)%,中央肺动脉受累39支(43.3%),RV/LV为1.46±0.62。非危重组21例,PE指数为(27.4±9.6)%,中央肺动脉受累36支(28.6%),RV/LV为1.06±0.35,两组指标测量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直观地显示有无PE、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PE指数>40%可作为诊断大面积PE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对急性肺动脉栓塞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16例确诊为 APE患者的 TTE表现 ,与肺动脉造影、肺核素扫描及计算机体层摄影对照。结果 超声直接检出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主干近段血栓者 6例 ,均被 CT或肺动脉造影证实 ,其中超声还直接检出右室内血栓 3例、右房内血栓 1例 ;本组资料具有右心负荷过重超声征象者 12例 (其中包括超声直接检出血栓的 6例 ) ,CT或核素肺灌注 /通气扫描提示为双肺多发性大面积栓塞 ;TTE检查大致正常者 4例 ,但核素肺灌注 /通气扫描或者 CT均提示为肺段或亚段栓塞。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发现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干内血栓直接提示肺动脉栓塞 ,或根据右心负荷过重表现并结合临床表现间接提示肺栓塞的可能 ,但对肺段或亚段栓塞者超声不能作出或排除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前后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及CT肺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 CTP)参数变化,探讨二者在老年肺栓塞溶栓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老年肺栓塞患者45例,均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肝素行溶栓治疗。分别于溶栓治疗前及溶栓治疗后1个月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通过Vitrea工作站获得CTPA、CTP图像。比较溶栓治疗前后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度噪声比、信噪比;比较溶栓治疗前后CTPA、CTP图像检出栓子数目、部位、类型,CTPA图像下肺栓塞评分、肺栓塞指数、右心室/左心室横径比,CTP图像下肺灌注缺损评分、肺灌注缺损指数。45例患者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愈组14例,有效组24例,无效组7例,比较3组栓子数目改善指数、肺栓塞评分改善指数、肺栓塞指数改善指数、右心室/左心室横径比改善指数、肺灌注缺损评分改善指数及肺灌注缺损指数改善指数。结果溶栓治疗前后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度噪声比、信噪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双源CT (dual source CT,DSCT)诊断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检查中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21年4月于邳州东大医院进行检查的PE病患70例,均接受DSCT检查。记录病患的肺动脉显示栓塞支数及PE征象情况。结果:70例病患的检查诊断数据中,DSCT图像上共显示4 161支肺动脉,其中1199支(28.82%)显示栓塞,按从高到低依此排序肺动脉显示栓塞支数为:亚段肺动脉499支(21.22%)、段肺动脉486支(38.85%)、叶肺动脉146支(41.95%)、左/右肺动脉54支(38.57%)及肺动脉干14支(20.00%);1199支PE征象中充盈缺损表现形式按从高到低依此排序为:中心型充盈缺损610支(50.88%)、完全闭塞277支(23.10%)、偏心型充盈缺损207支(17.26%)、附壁血栓105支(8.76%);其他间接征象占比分别为:马赛克征13例(1.08%)、肺动脉高压9例(0.75%)、肺梗死5例(0.42%)、胸腔积液5例(0.42%)。结论:DSCT诊断在PE检查中有着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心脏超声与CT肺动脉成像(CTPA)在肺动脉高压(PH)右心功能及肺血管压力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心脏超声和CTPA检测42例PH患者的右心功能和肺血管结构,分析其相关性;比较不同程度PH患者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室面积变化率(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移位(TAPSE)及右室心肌功能Tei指数(RV Tei)。结果 CTPA测得PH患者右房横径、右房上下径、右室基底段内径、右室前壁厚度、右室横径与心脏横径的比值均高于心脏超声检测结果(均P0.05);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均相关(r=0.381、0.434、0.416、0.546、0.486,均P0.05)。CTPA测得PH患者肺动脉主干内径、主肺动脉内径与升主动脉内径的比值(rPA)均高于心脏超声检测结果(均P0.05),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均相关(r=0.453、0.422,均P0.05)。不同程度PH患者RVEF、RVFAC及RV Tei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脏超声和CTPA均可有效检测PH患者右心功能和肺血管压力,但心脏超声还能直接检测患者肺动脉压力,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心血管参数评价急性肺栓塞(APE)严重性的价值。方法:APE患者分为严重APE组(28例)和非严重APE组(47例)两组。根据CT肺动脉内栓子阻塞部位和程度计算CT阻塞指数;测量右室短轴最大径、左室短轴最大径、右室与左室短轴最大径比、右室壁厚、主肺动脉直径及上腔静脉直径;观察室间隔是否左突。评价严重APE组和非严重APE组之间的CT心血管参数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严重APE组与非严重组的CT心血管参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指标包括:阻塞指数、右室短轴最大径、左室短轴最大径、右室与左室短轴最大径比、右室壁厚、主肺动脉直径及室间隔位置。结论:综合分析APE患者的CT心血管参数变化,有助于判断APE患者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128层CT肺血管成像(CTPA)在急性肺动脉栓塞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于我院行CTPA检查并被诊断为肺栓塞的6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CT肺动脉阻塞指数Mastora评分将参与研究的患者分为轻度、中度与重度三组。在CT横断面上测量患者的奇静脉(AV)直径、主肺动脉(MPA)、上腔静脉(SVC)、左心室(LV)与右心室(RV)的最大断轴直径以及升主动脉(AA),之后分别计算出主肺动脉直径(MPAd)与升主动脉直径(AAd)、右心室最大短轴直径(RVd)与左心室最大短轴直径(LVd)之间的比值,同时观察冠状静脉(CV)、下腔静脉(IVC)、AV与肝静脉(HV)的对比剂返流状况。结果:患者的肺动脉阻塞指数越大,CT横断面的RVd就越大,LVd就越小,RVd与LVd的比值则越大;AV与SVC越扩张,IVC、AV、CV、HV对比剂返流就愈加明显,MPAd与AAd的比值就越大。结论:在急性肺栓塞严重程度的诊断中,科应用128层CT肺血管成像进行辅助诊断,以此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及预判严重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通市通州区平潮中心卫生院疑诊肺动脉栓塞做过CTPA的患者43例,针对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检查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病情划分为危险组(20例)和非危险组(23例)。结果:危险组患者CTPA栓塞指数与肺段以上中央肺动脉受累比例高于非危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危险组患者横轴位肺动脉主干直径、肺动脉主干直径与升主动脉直径比值显著高于非危险组(P <0.05)。结论:针对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采用CTPA检查,能够实现对患者肺动脉栓塞状况的直观判断,并快速预判肺栓塞严重程度,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综合征,也是临床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肺栓塞的诊断方法有螺旋CT、放射性核素肺通气/血流灌注(V/Q)显像、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肺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螺旋CT中的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肺动脉栓塞指数(pulmonary artery obstruction index,PAOI)是通过螺旋CT的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进行计算的一种临床指标。本文就PAOI与APE危险分层,PaO2,PaCO2,P(A-a)O2,SaO2,RVd/LVd,MPAd,SVCd,肺动脉高压,D-二聚体等的相关性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光谱CT肺动脉成像(SCTPA)定性诊断肺动脉栓塞(PE)和定量评估肺组织灌注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临床诊断PE患者的CTPA资料,观察常规CTPA及SCTPA后处理图像,后者包括40 keV虚拟单能量图(VMI40 keV)、碘密度图(IDI)与有效原子序数(Z-eff)图的融合图及电子密度图(EDI);记录2种图像中肺段动脉、肺亚段及以下动脉内的栓子数量和位置,对比其中相应肺灌注缺损区与对侧相应正常肺实质区常规CT值、碘密度(ID)、Z-eff及电子密度(ED)的差异;针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sCTPA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区分PE肺灌注缺损区与正常肺实质的效能。结果 37例中,仅以常规CTPA检出37个栓子,其中26个位于肺段动脉、11 个位于肺亚段及以下动脉;之后结合SCTPA后处理图像额外检出1个肺段动脉和2个肺亚段以下动脉内栓子。全部40个栓子对应肺灌注缺损区常规CT值高于、ID及Z-eff均低于对侧正常肺实质区(P均<0.01),而ED与正常肺实质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以常规CT值区分肺灌注缺损区与正常肺实质区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42.50%及87.50%,以ID及Z-eff区分的敏感度分别为95.00%、97.50%,特异度均为100%。ID及Z-eff的AUC均为0.99,均高于常规CT值(0.65,Z=5.56、5.53,P均<0.01),而 ID与Z-eff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1,P=0.48)。结论 利用SCTPA可提高PE检出率及定量评估肺组织灌注;根据ID及Z-eff可有效区分肺灌注缺损区与正常肺实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层CT肺动脉成像(MSCTP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已确诊为PE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对CTPA检查进行5、2.5、1.25、0.625 mm薄层重建,包括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23例患者以胸痛、呼吸困难及咯血发生率最高,CTPA均检出栓塞灶,其中右肺5级以上动脉栓塞灶69个,左肺5级以上动脉栓塞灶59,病变累及肺动脉主干3个,左右肺动脉及叶动脉61个,栓塞率37.9%,肺段及肺亚段动脉64个,栓塞率17.9%,1.25mm与0.625 mm组病灶检出率相近似.1.25 mm与2.5 mm组及5 mm组栓塞率有差异,其中在2~3级PE检出率中,χ2=10.032 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4~5级PE检出率中,χ2=6.0644,P<0.05,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层以上的螺旋CT能够准确显示PE的部位、累及范围,可作为诊断PE最主要的检查方法和确诊依据:1.25 mm薄层MIP图像后处理技术是检出PE的最佳技术.  相似文献   

20.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中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lism,PTE)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通常所称PE即指PTE.因肺栓塞发病率、病死率及误诊率高,而成为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