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揭示运动性、感觉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区血流量变化,探讨失语症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004-02/2005-02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经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患者,且第1次发病、有明确的失语征候群、神志清晰、无其他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58例,采用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评定标准判断失语症类型。评定结果为运动性或感觉性失语的患者,对病变可能波及的Broca区、Wernicke区进行磁共振灌注成像分析,主要测量Broca区或Wernicke区的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容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并与对侧镜像区进行对比。结果:58例患者均完成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在纳入的58例脑梗死患者中,经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评定为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12例,Wernicke失语(感觉性失语)21例,其他失语症类型25例。②Broca失语患者左侧Broca区的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较对侧镜像区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Broca区的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容量与对侧镜像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roca区的达峰时间与对侧镜像区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Wernicke失语患者左侧Wernicke区的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容量较对侧镜像区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较对侧镜像区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Wernicke失语患者左侧Wernicke区与对侧镜像区相比存在低灌注的现象。结论: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Wernicke失语(感觉性失语)患者的磁共振灌注成像结果提示失语症患者受累语言功能区的处于低灌注的状态。这可能为失语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失语发病机制探讨:附25例fMRI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运动性失语症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25例伴运动性失语的脑梗死患者,采用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及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分析对病变波及的Broca区进行检测,并与对侧镜像区进行对比。结果 MRS显示,受累语言功能区的N-已酰天门冬氨酸、胆碱的代谢较对侧镜像区降低(P〈0.05);PWI显示,多数患者受累语言功能区的局部脑血容量、局部脑血流量较对侧明显减少(P〈0.01),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较对侧镜像区延长(P〈0.05)。结论 运动性失语症患者急性期语言功能区呈低灌注、低代谢表现,可能是运动性失语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的脑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例确诊感觉性失语的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进行常规MRI及fMRI检查,即进行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波谱(MRS)分析、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分析,明确患者脑内血流量、代谢及联系纤维的特点。结果常规MRI显示左侧额叶及颞叶萎缩;MRS显示左侧颞叶和额叶前部代谢较对侧明显减低;PWI显示左侧颞极及额前部的血流量较对侧减低;DTI显示左Broca区与其他脑区间纤维联系减少,三角区与Wernicke区无纤维联络;左侧Wernicke区通过弓状纤维到达额叶岛盖部的纤维减少;Broca及Wernicke区平均各向异性(FA)值及纤维束较正常人减少。结论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病变部位主要在左侧颞叶、额叶,与对侧相应区域对比呈现低灌注、低代谢状态,Broca区与Wernicke区联系纤维减少。  相似文献   

4.
背景原发性进行性失语临床上是以语言功能进行性下降为惟一或突出特征的痴呆综合征,病程晚期出现认知能力逐渐下降,日常生活能力丧失,但记忆功能相对保存,儿童期语言能力较差和早年累及语言中枢的脑外伤可能是原发性进行性失语发病的危险因素.目的报道1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脑内影像学特点,揭示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常见的病变部位,脑内血流量、代谢及语言功能区之间联系纤维的变化.设计病例报告.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介入科.对象1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男,56岁,高中文化,发病前经商.2004-03-20主因"语言能力进行性下降3年"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3年前患者不能说出日常生活用品的名称,理解能力基本正常,2年前仍可经商,近1年来,患者语言障碍加重,听理解能力逐渐下降,并出现性格改变,生活可自理,记忆力无明显减退.神经系统查体收缩,压130mm Hg,舒张压80mm Hg,神清,言语表达能力差,命名困难,其他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经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制定的失语症评定量表评定为感觉性失语,记忆力及智力评定为正常.方法首先采用普通磁共振检查,以确定患者的病变部位.然后进行功能磁共振检查,主要包括利用磁共振波谱分析测定病变部位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肌酸的代谢率,并与对侧相应区域进行对比;利用磁共振灌注成像进行局部脑血容量、局部脑血流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的测定;利用纤维追踪方法追踪皮质脊髓束,追踪左侧Broca区与Wernicke区之间的联系纤维数量,并与对侧相应区域进行对比.主要观察指标病变部位及对侧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肌酸代谢率的测定;病变部位及对侧的局部脑血容量、局部脑血流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的测定,左侧皮质脊髓束及Broca区与Wernicke区之间的联系纤维数量与对侧相应区域的比较.结果①常规磁共振检查结果左侧颞叶及额叶萎缩,以颞极明显,表现为脑沟、脑裂增宽,皮层变薄,额、颞角增大.②功能磁共振检查结果左侧颞叶和额叶前部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肌酸均较对侧明显降低,左侧颞极及额前部的局部脑血容量、局部脑血流量较对侧降低,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较对侧轻度延长;左侧皮质脊髓束部分各向异性值及追踪到的纤维束较对侧减少,Broca区与Wernicke区之间的联系纤维与对侧相比减少.结论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病变部位主要在左侧颞叶、额叶,与对侧相应区域对比呈现低灌注、低代谢状态,Broca区与Wernicke区联系纤维减少,这些可能为此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语言中枢的低灌注、低代谢与失语症发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揭示的语言功能区血流量及代谢的变化,探讨失语症可能的发病机制,为语言康复训练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10例有明确失语症临床表现。CT或MRI证实为脑卒中的患者进行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中的利手评定标准进行利手评定、西部失语评定标准判断失语症类型,采用Frenehy构音障碍评定标准进行构音障碍的评定,采用普通磁共振确定病变部位,并用功能磁共振对病变可能波及的语言功能区进行磁共振波谱分析及磁共振灌注成像分析,并与对侧相应区域进行对比。结果:10例脑卒中患者利手评定,结果有8例为右利手,2例为左利手,经西部失语评定有5例为运动性失语,4例为感觉性失语,1例为传导性失语,MRI提示病变部位均为左侧大脑半球,MRS均显示语言功能区的N-已酰天门冬氨酸、胆碱、肌酸的代谢较对侧相应区域降低;PWI显示受累语言功能区的局部脑血容量、局部脑血流量较对侧减低,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较对侧延长。结论: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区均呈低灌注、低代谢表现,这可能为失语症的发病机制,在制订语言康复计划时,可适当提高语言功能区的灌注与代谢,促进失语症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背景:原发性进行性失语临床上是以语言功能进行性下降为惟一或突出特征的痴呆综合征,病程晚期出现认知能力逐渐下降,日常生活能力丧失,但记忆功能相对保存,儿童期语言能力较差和早年累及语言中枢的脑外伤可能是原发性进行性失语发病的危险因素。目的:报道1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脑内影像学特点,揭示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常见的病变部位,脑内血流量、代谢及语言功能区之间联系纤维的变化。设计:病例报告。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介入科。对象:1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男,56岁,高中文化,发病前经商。2004-03-20主因“语言能力进行性下降3年”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3年前患者不能说出日常生活用品的名称,理解能力基本正常,2年前仍可经商,近1年来,患者语言障碍加重,听理解能力逐渐下降,并出现性格改变,生活可自理,记忆力无明显减退。神经系统查体:收缩压130mm Hg,舒张压80mm Hg,神清,言语表达能力差,命名困难,其他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经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制定的失语症评定量表评定为感觉性失语,记忆力及智力评定为正常。方法:首先采用普通磁共振检查,以确定患者的病变部位。然后进行功能磁共振检查,主要包括利用磁共振波谱分析测定病变部位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肌酸的代谢率,并与对侧相应区域进行对比;利用磁共振灌注成像进行局部脑血容量、局部脑血流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的测定;利用纤维追踪方法追踪皮质脊髓柬,追踪左侧Broca区与Wernicke区之间的联系纤维数量,并与对侧相应区域进行对比。主要观察指标:病变部位及对侧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肌酸代谢率的测定;病变部位及对侧的局部脑血容量、局部脑血流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的测定,左侧皮质脊髓束及Broca区与Wernicke区之间的联系纤维数量与对侧相应区域的比较。结果:①常规磁共振检查结果:左侧颞叶及额叶萎缩,以颞极明显,表现为脑沟、脑裂增宽,皮层变薄,额、颞角增大。②功能磁共振检查结果:左侧颞叶和额叶前部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肌酸均较对侧明显降低,左侧颞极及额前部的局部脑血容量、局部脑血流量较对侧降低,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较对侧轻度延长;左侧皮质脊髓束部分各向异性值及追踪到的纤维束较对侧减少,Broea区与Wernicke区之间的联系纤维与对侧相比减少。结论: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病变部位主要在左侧颞叶、额叶,与对侧相应区域对比呈现低灌注、低代谢状态,Broca区与Wernicke区联系纤维减少,这些可能为此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上类似运动性和感觉性的传导性失语发病机制。方法分别选择7例类似运动性失语和7例感觉性失语症的传导性失语患者以及1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扩散张量成像分析研究Broca区、Wernicke区及弓状纤维束,并测量三者的各向异性(FA)值,分别比较健康志愿者与传导性失语患者双侧大脑半球的FA值;采用扩散张量成像纤维追踪的方式,比较Broca区、Wernicke区的纤维结构。结果 在健康志愿者中,左侧大脑半球各项FA值大于右侧(P<0.05);在类似运动性失语症的传导性失语患者中,左侧Broca区以及弓状纤维束前部的FA值小于右侧镜像区(P<0.05);在类似感觉性失语的传导性失语患者中,左侧Wernicke区以及弓状纤维后部的FA值小于右侧镜像区(P<0.05),Broca区的FA值与正常健康志愿者相似。结论除弓状纤维束受损外,皮层的病变同样可以引起传导性失语。如果病变部位靠近Broca区且弓状纤维束的前部受损,则临床症状类似于运动性失语症;靠近Wernicke区且弓状纤维束的后部受损,则类似于感觉性失语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中枢的激活特点。方法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对15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及15例正常中老年志愿者行组块设计的词语联想任务fMRI检查。采用SPM2软件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经组内和组间分析获得两组激活图及组问的差异图,观察有统计学意义的体素所在的脑区。结果最终10例患者符合实验要求并纳入研究,选取10if0年龄、性别相匹配正常男性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词语联想任务脑激活区主要包括Broca区及其镜像区、辅助运动区、左侧岛叶前部等脑区。患者组脑激活区主要包括左侧额中回、左顶下小叶、右侧额下回、辅助运动区等脑区。对照组激活高于患者组的脑区为左侧额下回后部;未见患者组激活高于对照组的脑区。结论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左侧额下回后部(Broca区)激活程度减低或消失,运动性语言中枢的损伤导致了失语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rs-fMRI)研究脑卒中后Broca失语(BA)患者双侧额下回与全脑功能连接的时间变异性,并比较维、汉语失语症的差异。 方法 纳入维、汉语BA患者30例(患者组)和维、汉语健康者30例(健康组)。采集rs-fMRI图像,经影像数据预处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后,将患者组分为维语患者组(9例)和汉语患者组(12例),将健康组分为维语健康组(13例)和汉语健康组(15例)。进行动态功能连接(dFC)的计算,使用双因素协方差分析获得语种与失语存在交互作用的脑区,并对维、汉语BA患者dFC异常的脑区与语言行为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双侧额下回与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右侧中央后回dFC的时间变异性存在交互作用。维语患者组左侧额下回(Broca区)与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dFC的时间变异性低于维语健康组和汉语患者组(P<0.05),右侧额下回(Broca镜像区)与右侧中央后回dFC的时间变异性低于维语健康组和汉语患者组(P<0.05);汉语患者组Broca镜像区与右侧中央后回dFC的时间变异性高于汉语健康组和维语患者组(P<0.05)。维语患者组Broca区与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dFC的时间变异性,与口语表达中的流畅度、系列语言、阅读理解中的填空、书写中的系列书写呈正相关(P<0.05)。 结论 静息态下维、汉语BA患者双侧额下回dFC的时间变异性存在差异,其中Broca区与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dFC的时间变异性降低,对于维语BA患者语言功能受损的识别可能有提示作用,而Broca镜像区与右侧中央后回dFC的时间变异性增强可能是汉语BA患者语言网络重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机制。方法:应用3T MR扫描仪对6例脑卒中患者失语后及康复后分别进行两次图片命名任务的BOLD fMRI扫描。实验采用组块设计方案,利用SPM5软件的总体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 GLM)进行后处理产生激活脑区图像。并对所有患者在发病后与康复后的脑内激活分布、大小、强度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在失语后左侧大脑半球语言相关脑区激活部分出现激活,其中3例右侧Broca’s镜像区出现激活。而在康复后所有患者的左侧大脑半球语言相关脑区激活增多,激活强度增加,其中左侧Broca’s区均出现激活,右侧Broca’s镜像区激活减弱。结论:失语后优势半球丧失功能的语言区移至对侧镜像区和优势半球未受累语言区的功能重组这两种机制都参与了语言功能恢复的过程,近期以右侧半球为主,远期左侧半球发挥更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CT脑灌注成像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诊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下缺血半暗带(IP)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规律,总结其影像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35例发病时间1-24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CT、脑灌注成像(CTPI)和4-14天复查CT确定IP的范围,定量分析IP区脑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并与梗死中心区及对侧镜像区灌注参数对比。结果:35例发病时间〈6h的患者CTPI显示IP区,10例发病时间6-24h的患者CTPI像显示IP区,半暗带脑血流量,达峰时间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脑血容量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CTPI图像灰阶呈深浅阶梯样分布特点。结论:CT脑灌注成像能够灵敏判断IP的存在,为临床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的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应用脑磁图(MEG)研究探讨慢性恢复期Broca失语症患者图片命名语言加工的半球偏侧特征。 方法:选取未经言语训练的慢性恢复期Broca失语症患者及与其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右利手健康成人各5例,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脑磁图(MEG)检测语言加工过程的神经活动。采用偏侧指数(LI)确定语言加工过程总体及特定感兴趣区(ROIs)的偏侧优势,选取LI≤-0.1表示右侧优势;LI≥0.1表示左侧优势。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语言加工全过程实验组总体ROIs呈右偏侧优势,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语言加工子过程,实验组在275—400ms、400—600ms、600—800ms时间窗内总体ROIs呈右偏侧优势,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具体ROIs水平,实验组Broca区、Wernicke区、缘上回、前运动区在既定的语言加工子过程中呈右偏侧优势,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Broca失语患者图片命名语言加工过程呈右偏侧优势,右偏侧优势具有时间窗和脑区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研究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任务下脑区的激活特征,探讨运动性失语的发生机制。 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运动性失语患者9例设为病例组,接受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及图片命名任务状态下BOLD-fMRI检查。采用SPM8软件对fMRI数据进行图像预处理及统计分析,并与年龄相近的健康成人组作对比,分析两组间激活脑区的差异。 结果健康成人组激活脑区一致性较好,均为视觉、语言、认知相关脑区,包括双侧额下回、颞上回、岛叶、基底核;左侧额上回、额中回、中央前回、丘脑、颞中回(P<0.005)。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激活脑区差异较大,可见如下特点:①所有患者左侧或/和右侧视觉处理有关皮质区(额中回、颞中回、舌回、梭状回等)均有激活;②左侧半球激活体积较对照组健康人明显较少(P<0.01);③左侧额下回(Broca′s区)、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Broca镜像区)等与语言相关的脑区仅有部分激活,且激活较对照组健康人减弱;④右侧颞上回、双侧顶上小叶、左侧颞下回等脑区较对照组健康人激活增强(P<0.05)。 结论语言表达过程可能与多个相关脑区组成的网络有关,右侧半球参与了正常语言的产生过程。脑卒中后失语是由于病变通过直接破坏语言功能区或远隔效应所致,左侧半球多个脑区及右侧额下回(Broca镜像区)激活减弱,右侧半球部分脑区激活相对增强。右侧额下回在失语后不同的时期中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言语训练对失语症患者的言语功能和脑内相关功能区局部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脑损伤并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言语康复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言语康复组患者同时给予以Schuell刺激法为主的言语训练。治疗前、后采用汉语失语成套试验(ABC)评估患者的言语功能,于患者人组后第20天并且习惯言语训练后,应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仪(SPECT)检测其脑内相关功能区的血流量(rCBF),分别于言语训练前和训练结束后各检测1次。结果言语康复组患者经过6周正规的言语训练后,ABC法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与人组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SPECT扫描时,所有患者的原病灶区、Broca区、Wernicke区、左基底核区等均存在局部放射性减低,言语康复组患者经1次30~45min的言语训练后,原病灶区以及右侧大脑半球的病灶镜像区、额叶、颢叶、小脑等的rGBF值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言语训练可改善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的言语功能,增加其脑内与言语相关功能区的rCBF。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恢复期Broca失语患者图命名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5例左侧额叶或基底核区脑卒中恢复期Broca失语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式,对患者分别进行左侧Broca区阳极、阴极、伪刺激tDCS,同时对患者进行图片命名检查,记录正确率,每次间隔时间≥24h。 结果在左侧Broca区实行tDCS阳极刺激、阴极刺激和伪刺激时,患者的图命名平均正确数分别为13.13、9.80和10.15。与阴极刺激和伪刺激下的平均正确数比较,左侧Broca区tDCS阳极刺激可以显著提高脑卒中恢复期Broca失语患者的图命名能力(P<0.05)。 结论左侧Broca区tDCS阳极刺激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恢复期Broca失语症患者的图命名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tDCS阳极刺激增强了左侧Broca区皮质的兴奋性,提示左侧Broca区及其周围区对于脑卒中恢复期Broca失语症患者的语言恢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9例分别实施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检测,分析平扫及灌注成像表现,对比缺血区与脑血流参数与其对侧相应区域灌注参数,进行脑内动脉、颈段血管造影图像的重建。结果:本组经头颅平扫显示有早期脑梗死征象者41例,无灌注异常区域28例。经CT脑灌注成像检查显示,患者脑梗死区的血流量、脑血容量均明显低于对侧镜像区,其中梗死区域对侧镜像区的血流量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而脑血容量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脑梗死区的对比剂峰值时间与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均明显长于对侧镜像区(均P 0. 01);血管造影图重建结果显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37例,单侧大脑动脉狭窄16例,左侧大脑动脉闭塞11例,左侧颈内动脉闭塞5例。结论:CT脑灌注可准确并及时反应患者脑部缺血程度、缺血位置,并预测其半暗带,而脑部血管造影可反映其病变血管位置、病变程度,联合应用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检测法有助于早期、准确诊断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探测急性脑梗塞后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CD)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4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PW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信息,以健侧脑组织为对照,分析幕上脑梗塞的DWI病变体积及对侧小脑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及平均通过时间(MTT)的变化。结果:CCD阳性的患者较CCD阴性的患者幕上脑梗塞DWI病变体积显著升高(P<0.05);CCD阳性患者,对侧小脑的CBF较镜像侧显著性降低(P<0.05),TTP较镜像侧显著性延长(P<0.05),而CBV及MTT与镜像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WI可用于研究幕上脑梗塞后对侧小脑CCD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背景: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和纤维素成像技术是惟一能在活体上进行白质纤维结构分析的方法.目的:通过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观察Broca失语症时语言功能区及其纤维结构的变化.设计、时间和地点:对比观察临床实验,于2003-11/2005-02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完成.对象:选择不同程度Broca失语症患者30例,女9例,男21例,年龄17~63岁.经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心理研究室汉语失语成套测验确诊失语症,以不同亚项测试作出失语症分类诊断.方法:应用3T超高场强磁共振扫描仪及工作站对患者完成全脑的数据采集和处理.选定Brodmann 45、44区和22区、39区及右侧半球相应脑区为语言功能区,脑内与语言功能区密切相关的主要联合、连合纤维束为纤维追踪的兴趣区,分别进行神经纤维束的追踪显示.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从语言功能区发出的神经纤维束的走行、分布及其与其它脑区间的联系和病理情况下的改变,并与文献资料中的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30例Broca失语症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Broca失语症患者的左侧45区和44区纤维束及其平均各向异性阈值少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83 65,-5.300 55,P<0.05).②Broca区向下穿行的纤维束中断或移位,与弓状纤维束前部的联系松散或分离,到中央前回及额叶内侧面的纤维减少.③Broca失语症的弓状纤维束的改变主要是前端的纤维束完整性破坏和纤维束移位所致Broca区与弓状纤维束的分离,左侧弓状束的纤维束数量和平均各向异性阈值也均少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Broca区皮质及其纤维环路结构的损伤均可导致Broca失语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分析卒中后失语症语言功能区白质的改变。方法Broca失语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17例,均为右利手,运用DTI对比研究Broca区白质纤维及FA值、DCavg值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左侧Broca区纤维数大于右侧镜像区,左右半球FA值及DCavg值无显著差异。病例组左侧Broca区FA值及纤维数小于正常对照组左侧Broca区,但DCavg值无显著差异。结论正常右利手Broca区白质纤维有左半球优势,但弥散参数无左半球优势。Broca失语患者左侧Broca区FA值降低,纤维数减少,但DCavg值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非流畅性失语患者大脑在图片命名过程中神经网络活动特征及与受损语言功能的关系.方法:非流畅性失语患者及年龄、性别、学历相匹配的健康成年人各5例,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评估受试者的言语功能,应用脑磁图(MEG)对受试者图片命名过程中大脑语言加工活动进行检测.结果:比较两组受试者在图片命名过程中相关大脑感兴趣区域(ROIs)在不同时间窗内的激活强度后发现:在图片命名的400-600ms时间窗内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左脑Broca区的激活强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右脑的Broca同源区、Wemicke同源区、顶下小叶激活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右Broca同源区的激活强度与患者的失语商(AQ)正相关(r=0.886,n=5,P=-0.045).结论:慢性非流畅性失语患者存在右脑神经网络活动广泛上调,这种泛化在言语输出准备时期最为明显,提示与受损后大脑自发低水平的言语代偿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