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自六十年代初期发现淋巴细胞具有免疫活性以来,对该群细胞的发育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以往研究淋巴细胞发育所用的实验动物主要是禽类和小白鼠。小白鼠代表哺乳类动物,其优点是品系多,而且对许多品系小鼠的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已弄清,因此对小鼠淋巴细胞的胚胎发育已有清楚的了解。近年来,由于单克隆抗体(McAb)的出现和应用,对人类淋巴细胞的胚胎发育又进行了较多的研究。现就人类淋巴细胞胚胎发育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一、B淋巴细胞的胚胎发育 1.B祖细胞或B限制性干细胞早在  相似文献   

2.
免疫磁珠纯化γδT淋巴细胞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γδT淋巴细胞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含量不超过10 % , 而研究γδT淋巴细胞的功能需要大量的γδT淋巴细胞。为此, 采用磁珠(magnetic microbeads)阳性选择(positiveselection) 法分离和纯化γδT淋巴细胞, 纯化可达99% 左右; 同时对富集的γδT淋巴细胞在体外的增殖和细胞毒效应进行观察, 此法快速、有效、纯度高, 对γδT淋巴细胞功能影响较小。为γδT淋巴细胞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3.
免疫系统依赖于一系列的调节机制来控制免疫应答的强度,包括调节性T淋巴细胞、抑制性细胞因子和抑制性膜分子等.近年研究发现,在某些条件下,B淋巴细胞同样可以发挥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同调节性T淋巴细胞相似,调节性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抑制对维持免疫耐受有重要作用.调节性B淋巴细胞通过直接同T淋巴细胞接触或者分泌抑制性的细胞因子来抑制有害的免疫应答.目前调节性B淋巴细胞的研究引起了各国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年已经有许多研究论文和综述发表~([1-4]),现概要介绍其现状和发展近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荧光素标记配体(DF)和流式细胞仪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内的GR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全血法和淋巴细胞分离法制备淋巴细胞,用相同的实验条件和信息处理进行比较,发现二种不同方法制备淋巴细胞对GR测定无明显影响。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阳性率为14.457±5.975。不同性别的GR淋巴细胞阳性率分别为,男性:18.128±6.3;女性11.058±2.984,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近期以单克隆抗体作为分子探针,对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所进行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且对于复杂抗原,如淋巴细胞表面膜的抗原,已有大量的单克隆抗体。我们实验室曾报道了一株抗猪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实验证明,这株单克隆抗体除了结合猪淋巴细胞表面膜蛋白外,还具有抑制猪淋巴细胞和绵羊红细胞形成E玫瑰花作用,当时  相似文献   

6.
淋巴细胞化学发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细胞化学发光(Ly-CL)是淋巴细胞活化的早期事件之一。本文系统阐述了Ly-CL 的细胞学和生物化学基础;Ly-CL 与淋巴细胞活化的关系;归纳总结了Ly-CL 的理论和实际意义。Ly-CL 反映了淋巴细胞活化早期的氧化代谢活性及活性氧自由基的生成,并依赖于胞浆游离Ca~(2+)浓度的增加。Ly-CL 测定法可为研究淋巴细胞分化、活化和巨噬细胞、病毒、药物等对淋巴细胞的作用以及NK 细胞的功能提供一种简便、快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20例初诊未治疗的甲亢患者和20例正常个体的淋巴细胞进行了微核分析,目的在于研究甲亢患者与正常人在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自发微核率间的差异,探讨甲亢与遗传的关系。 通过对照组和病例组各20000个淋巴细胞的微核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自发微核率为0.95±0.76‰,近似于国内其他学者报道范围。病例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自发微核率为2.55±0.36‰,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具有非常显著差异。 此外,本文对甲亢患者自发微核率增高的原因,及其对于代的影响和进一步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供体特异B淋巴细胞同种异体抗体对肾脏同种异体移植的关系,本文作者对55例肾移植受者进行了研究。所有病人分成两组。17例病人(A组)移植前后的血清样本对供者B和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抗体进行了分析;其余38例病人(B组)使用志愿者配组的淋巴细胞对B和T细胞的抗体进行了测定。移植前每个病例使用供者外周血、淋巴结、或脾脏的淋巴细胞和富含T和B的细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淋巴细胞选择性归巢的研究概况,及淋巴细胞归巢至淋巴组织和非淋巴组织等情况,并阐述了淋巴细胞归巢的可能机理。对于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深入研究及炎症时淋巴细胞的渗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蔓越莓水提物对淋巴细胞的作用以及经蔓越莓处理的淋巴细胞对膀胱癌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CCK8细胞活性检测法、BrdU细胞增殖检测法以及细胞杀伤实验等方法研究蔓越莓水提物在体外对淋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和淋巴细胞对膀胱癌细胞的抑制杀伤作用。在此基础上,以UPⅡ-SV40T转基因膀胱癌小鼠为模型,喂养蔓越莓水提物,通过HE染色,Ki67免疫组化及细胞杀伤等试验研究蔓越莓水提物对于淋巴细胞的影响及其对膀胱癌的抑制作用。结果本研究用蔓越莓水提物在体外处理小鼠淋巴细胞,发现蔓越莓水提物可以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并提高淋巴细胞对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体内试验证实,自由摄取含蔓越莓水提物饮水的实验组,小鼠的膀胱质量显著低于普通灭菌水喂养的对照组,同时膀胱癌上皮细胞癌变情况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试验发现,实验组血液和脾脏中自然杀伤细胞比例增大,实验组脾脏淋巴细胞对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蔓越莓水提物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提高机体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在体内抑制膀胱上皮细胞的癌变和肿瘤的生长,可能对膀胱癌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者根据长春新碱和秋水仙碱对未分裂的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是由于生物碱作用于细胞微管这一假说而进行研究。作者使用三种方法进行实验。测微管药物对未分裂的白血病淋巴细胞和正常淋巴细胞的敏感性,试验D_2O对微管的稳定作用,以及确定光秋水仙(lumicolchicine)对白血病淋巴细胞的毒效。取正常人和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病人的淋巴细胞,分别加入微管药物溶液,置37℃条件下培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服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妇女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检测,为评价米非司酮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以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为指标,对68例服用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妇女进行了用药前后的对比研究.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用药前后的微核率分别为0.82‰和0.87‰,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米非司酮对服用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不产生染色体损伤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文摘     
088 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玫瑰花瓣形成试验评价人 T 和 B 淋巴细胞在体外的照射敏感性人的淋巴细胞在体外或体内对照射表现高度敏感。亚致死剂量影响淋巴细胞的分裂和参予免疫学反应的能力,在临床免疫学方面照射已用来抑制免疫应答。淋巴细胞的活性似乎可减轻照射所引起的某些破环。作者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及 E 和 HEAC玫瑰花瓣形成试验来研究在试管内照射对人淋巴细  相似文献   

14.
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的概念是由Ehrlich首先提出来的。细胞系选择学说也涉及了这个概念。1961年,Moiler首次证明,淋巴细胞表面具有抗原受体,但当时对之进行详细研究的时机尚未成熟。直到1970年,Raff等才开始对淋巴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Ig)进行深入的研究。此后不久,就发表了第一批关于淋巴细胞膜Ig的生物化学研究资料。这些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5.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异常的患者体外检查细胞免疫降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鉴定人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OKT_4)和细胞毒性/抑制(OKT_3)亚群的单克隆抗体,近年来不仅被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的免疫调节,而且被用于研究细胞群的免疫调节。但对免疫缺陷病患者的血液中OKT_4和OKT_3阳性淋巴细胞二者的比例和体外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尚少。作者检查了60名不同程度免疫缺陷病患者和20名健康人周围血液中单个核细胞对同种异体细胞(MLC)和PHA的增殖反应。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OKT_4和OKT_3淋巴细胞亚群。检查结果:正常对照组OKT_4阳性淋巴细胞范围为42—65%,百分率为56.0±5.3%(平均±1SD);OKT_3阳性淋巴细胞范围为15—42%,百分率为28.6±5.9%;  相似文献   

16.
SCE频率分析是研究环境诱变剂和致癌剂引起人类遗传物质损伤的有效手段。本文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为指标,研究了香烟烟雾水溶物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的影响。结果表明香烟烟雾水溶物引起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数的增加,证明香烟烟雾水溶物具有诱发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脐血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的特点,供临床脐血移植参考。本文工作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的方法对成人外周血、脐血及低温冻存(-196℃)3小时后的脐血进行了研究,比较了脐血与成人外周血和脐血低温冻存前后淋巴细胞免疫原性(?)对异体抗原反应性的区别。以20份外周血和20份冻存前后的脐血淋巴细胞分别与作为刺激细胞的10份“O”  相似文献   

18.
淋巴细胞回家(Iymphocyte homing)是关于循环淋巴细胞回至淋巴器官的一个现象。近年来,对淋巴细胞回家的研究,有许多突破性进展,这对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研究,无疑是很重要的。 本文将从三方面介绍其主要内容:(1)回家受体(homing receptor)和居住素(addressin),主要涉及同回家有关的粘附分子;(2)  相似文献   

19.
淋巴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EC)是它们从血液迁移进入血管外组织的关键之一。我们利用主动脉内膜制备(Hautchen)技术和免疫荧光标记法初步研究了猪血浆非特异性免疫抑制蛋白(PNIP)对淋巴细胞粘附主动脉EC的影响,结果表明,PNIP不仅能抑制淋巴细胞的丝裂原反应而且也能够显著地抑制血液、胸腺或肠系膜淋巴结(MLN)淋巴细胞粘附主动脉EC。研究还发现,粘附细胞中膜表面免疫球蛋白IgG阳性(SmIgG~ )B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下降。这些结果提示血浆免疫抑制蛋白能够抑制淋巴细胞对EC的粘附,从而可能影响炎症,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分析淋巴细胞表面IL-2R 和TfR 表达等研究了1.25-(OH)_2D_3对人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25-(OH)_2D_3对PHA 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IC_(50)为19.1nmol/L 外源性IL-2可部分逆转这种作用;低浓度的1,25-(OH)_2D_3能显著增强MLR 诱导的细胞增殖;在由PHA 和MLR 诱导的淋巴细胞表面IL-2R 和TfR 表达中,对TfR 的表达呈抑制作用,对IL-2R 的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