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microcarcinoma,PMC)临床上诊断比较困难,大多数病例是在甲状腺手术中偶然发现或术后病理检查才发现的。我院自1996年9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6例,男1例,女5例。年龄27~55岁,平均42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2年。单侧甲状腺肿块4例.双侧甲状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不同年代构成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6 1~ 2 0 0 0年间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甲 10 11例状腺恶性肿瘤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不同年代甲状腺恶性肿瘤占同期甲状腺疾病的比率及检出率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不同组织类型甲状腺恶性肿瘤不同年代构成比不同 (P <0 0 5 ) ;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病年龄高峰在 31~ 4 0岁之间 ,滤泡癌男性发病年龄高峰在 5 1~ 6 0岁之间 ,乳头状癌男性发病年龄高峰在 2 1~ 30岁之间。 2 0世纪 90年代女性病人明显增多 (P <0 0 5 )。结论  90年代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病率增多 ,乳头状癌构成比增多 ,滤泡癌构成比减少 ;女性病人明显增多。乳头状癌、滤泡癌男女发病年龄高峰不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高频彩色超声的广泛应用、临床医生的重视以及病理诊断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亚临床期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被发现.本文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8例乳头状微小癌超声声像图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超声特征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甲状腺中心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两年间住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病例共128例.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43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选择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6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26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5.89%(117/326)。年龄在〈45岁、肿瘤直径〉1cm及原发灶浸润包膜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年龄≥45岁、肿瘤直径≤1cm及原发灶未浸润包膜的o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年龄:46.56%比28.72%,P=0.001;肿瘤直径:44.44%比26.45%,P=0.001;包膜浸润:50.00%比33.09%,P=0.020)。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和肿瘤直径〉1cm是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6例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8例并发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4例出现暂时性喉上神经损伤,1例并发急性喉头水肿,无永久性喉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66例(81.60%)获得随访,随访7~67个月(平均31.2个月),有3例发生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结论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选择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是必要的、安全的处理方式,建议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常规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特别是年龄〈45岁和肿瘤直径〉1cm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功能性颈清术的一种改进术式保留颈丛神经颈清术在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作用。方法:多功能保留颈清术治疗3l例(32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乳头状癌28例(29侧),桥本病伴乳头状癌3例。中位年龄37岁。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副神经及耳大神经32例次,枕小神经3l例次,锁骨上皮神经3l例次。结果:所保留的神经功能一般3月内均能恢复,无肿瘤复发。结论:保留颈丛神经颈清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设计合理,兼顾治疗和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特征及肺转移风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收集2005-2016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14岁以下首次行手术治疗并经过术后常规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40例,将有关头颈部恶性肿瘤或淋巴瘤病史、继发性甲状腺癌、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资料不完整的病例排除.40例患儿年龄3 ~ 14岁,其中男12例,女28例.最大肿瘤直径7.5 cm,最小肿瘤直径0.3 cm.肿瘤病灶单发22例,多发18例.肿瘤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33例,无颈部淋巴结转移7例.肿瘤合并肺转移10例,无肺转移30例.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病灶数、手术方式、颈部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及肺转移相关风险因素.结果 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肺转移的阳性率为25.0%(10/40),统计分析发现:肿瘤合并肺转移患儿阳性率在多发病灶数(x2=8.620,P=0.003)、肿瘤直径≥2 cm(x2=5.763,P=0.016)中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示:多病灶数是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肺转移的危险因素(OR:13.058,P=0.028).结论 较高的肺转移率为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对于多病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儿,肺转移风险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合并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华西医院甲状腺外科初治的13例甲状腺髓样癌合并乳头状癌(合并组)和101例甲状腺髓样癌病人(甲状腺髓样癌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组与甲状腺髓样癌组病人的年龄[(45.4±12.5)岁vs.(45.7±14.2)岁]、性别等基础资料以及病灶[最大径(27.3±17.7)mm vs.(25.4±14.8)mm]、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髓样癌合并乳头状癌与单纯甲状腺髓样癌的侵袭性和预后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
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86例桥本氏病,发现同时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10例。男1例,女9例,年龄31~69岁,平均46岁;其中乳头状癌5例,滤泡状癌1例,恶性淋巴瘤3例,肉瘤变1例。术后随访1~5年,存活8例,2例死于其它疾病。作者强调术前甲状腺同位素扫描,主张对桥本氏病合并发结节者应积极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抑癌基因Tat作用蛋白30(TIP30)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30例病理蜡块标本,均来自我院2003~2006年期间临床确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其中男7例,女23例;年龄15~70岁,平均44.7岁;6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局部区域癌变(乳头状),2例有甲状腺包膜浸润;病理证实均未发生远处淋巴结转移及病灶周围甲状腺组织的转移.每例标本均分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肿瘤1~2 cm以远并经病理证实的非癌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TIP30蛋白的表达.用染色指数和平均吸光度值2个指标表示TIP30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TIP30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膜与细胞质中,呈棕黄色颗粒.①染色指数: TIP30蛋白在癌旁组织中有21例(70.0%)呈阳性(积分>2分),9例(30.0%)呈阴性(积分≤2分);在癌组织中其表达减少或缺失,11例(36.7%)呈阳性(积分>2分),19例(63.3%)呈阴性(积分≤2分);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癌组织中TIP30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②TIP30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 初步表明TIP30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减少或缺失,为以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癌10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84年10月至1996年10月手术治疗甲状腺癌100例。其中男26例,女74例。年龄最小者12岁,最大78岁(平均48岁),其中45岁以下35例。病理证实乳头状癌57例,滤泡状癌35例,髓样癌4例,未分化癌4例。术前诊断依据临床表现、B超、同位素、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甲状腺淋巴造影。手术方法:Ⅰ、Ⅱ期癌行患侧甲状腺全切除,峡部切除及对侧大部切除,Ⅲ期癌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有颈淋巴结转移者作淋巴  相似文献   

11.
分化良好型甲状腺癌 (WDTC)少见 ,其发生率为每年约 2 0万~ 5 0 0万例 ,其中 85 %~ 90 %为乳头状癌 ,其 10~ 2 0年生存率为 95 % ,预后较好。中国香港玛丽皇后医院于 196 4~ 1999年共收治 70 0例 WDTC,其中 34例患者年龄≤ 2 1岁 ,重点分析这组病例的特征。(一 )一般统计 全组中 ,男 7例 ,女 2 7例 ,中位值年龄 19岁 (10~ 2 1岁 ) ,均无头颈部放射史。33例表现为一甲状腺孤立结节 ,1例出现颈淋巴结肿大而其甲状腺病灶隐匿。 2例有声音嘶哑 ,由于一侧喉返神经受侵所致 ;2例已有肺转移。病理示乳头状癌 2 8例、滤泡型癌 6例 ,其大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分子p300/CB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22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300/CBP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 p300/CBP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但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复发均无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远处转移是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本研究显示p300/CBP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但没有发现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Ji Q  Wu Y  Zhu Y  Wang Y  Zhang R  Luo Z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8):564-566
目的:探索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方法:在随机的14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进行前瞻性的调查共发现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有7个家族17例患者,其中14例患者为本院手术,3例外院手术,17例患者病例均经本院病理科证实,占同期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9.65%(14/145),结果:本组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45岁,原发灶大小0.8-2.8cm,平均1.7cm,单侧9例,双侧8例(47.5%);3个家族同时有3例患病(42.8%);有4个家族的成员患有甲状良性肿瘤和非肿瘤性甲状腺疾病,17例患者中伴有结节性甲状腺肿的10例,全甲状腺切除8例,腺叶加峡部切除9例,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的6例,14例有不同区域的淋巴结转移,占82.3%,(14/17)。结论: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占甲状腺乳头状癌10%左右,双侧病变近50%,淋巴结转移率高,处理基本同于散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但是,患病家族成员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意义。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7月期间128例行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颈淋巴结转移率为35.94%(46/128)。年龄〈45岁、原发病灶直径〉1cm、包膜或腺外侵犯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颈淋巴结转移率均明显高于年龄≥45岁、原发病灶直径≤1cm、无包膜或腺外侵犯者(P〈0.05)。术后22例(17.19%)患者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3例(2.34%)患者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术后随访14~32个月(平均23.4个月),2例患者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结论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是一种必要、安全且有效的术式,且应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来实施。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外科1960~1982年共收治甲状腺癌接受再次手术者85例。现结合随访结果对再次手术的有关问题和术式选择进行讨论。临床资料与随访结果一、一般资料:全组85例,大部分是因初次手术不当转来本院追加手术和在外院手术后复发者。男24例,女61例。年龄15~66岁。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52例,乳头状癌与滤泡癌混合型7例,滤泡癌23例,髓样癌3例。全部病例经过5~25年随访,再次手术后5年生存率87%(74/85),10年生存率84%(37/44)。20年生存率71.4%(5/7)。二、甲状腺癌初次手术不当而追加手术者49例。初次手术包括甲状腺肿瘤局部摘除32例,甲状腺次全切除6例,一侧腺叶切除11例。病理类型:乳头状癌38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无颈侧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研究本院收治的无颈侧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2例患者中,男35例,女97例.年龄18~62岁,中位年龄34.2岁.病理类型均为乳头状癌.所有患者均行包括中央组淋巴清除在内的患侧叶甲状腺和峡部一体切除的甲状腺癌根治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率为4.5%(6/132),除外肿物侵犯神经引起的损伤,由手术分离造成的损伤率为1.6%(2/128).Ⅵ区淋巴结转移81例,转移率61.4%. 结论无颈侧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其甲状腺一侧腺叶+峡部+同侧Ⅵ区淋巴脂肪组织应归为一体切除,颈段喉返神经的游离是保证连续整块切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08年3月接受手术并进行淋巴结切除的38例(44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不包含因复发手术的病例),回顾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38例(44侧)患者中,颈淋巴结的转移率为57.89%,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47.37%)为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1.58%)中66.67%同时伴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冈素为年龄<45岁和肿瘤侵犯被膜,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颈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常见情况,尤其是中央区淋巴结;建议有甲状腺被膜侵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应常规清扫中央区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CR7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表达情况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1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34例直径>1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3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12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对侧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CR7的表达情况。结果 CCR7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及直径>1 cm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均为10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CR7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7%和33.3%,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R7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侵犯甲状腺被膜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 CCR7的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和直径>1 cm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均呈高表达,两者可能具有相同的生物学特性,两者均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均需要进行颈淋巴结(中央区)清扫。  相似文献   

19.
直径小于10 mm的甲状腺癌称为小病灶甲状腺癌。对1965~1987年间的867例小病灶甲状腺癌随访,其中男性103例,女性764例,病人平均年龄43岁。平均随访154个月,最长随访354个月。867例的手术前诊断分别为: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39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大伴甲状腺机能亢进22例;甲状腺单发结节13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93例;甲状腺囊肿18例;慢性甲状腺炎28例;小病灶甲状腺癌76例。手术后组织学诊断;乳头状癌733例;滤泡状癌36例;滤泡状癌乳头状变84例;其它类型甲状腺癌14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混合性髓样-乳头状癌(MMPTC)与甲状腺髓样癌合并乳头状癌(MTC-PTC)两类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0年间收治的3例MMPTC和9例MTC-PTC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者在临床病理及诊治方面的异同。结果:3例MMPTC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59岁,均为髓样癌与微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