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爱人同志患幽門癌,虽經中西医长期治疗,終因病入晚期,不幸于一月十八日与世长辞。我們对爱人同志之逝世,感到十分的悲痛和悼念!我們不仅失去了一位誠摯可亲的同志,尤其在我們中医界失去了一位受人尊敬的长者,在我們中医教育事业队伍中失去了一位学識渊博、勤奋好学、誨人不倦的导师,怎能不使我們的心情感到十分的沉痛而深切的悼念呢? 宋爱人同志为我省名医,一生从事于中医事业,亦一生忠实于中医事业。少随父学医,继又从苏州名医顾允若继續深造。由于宋爱人同志,悉心研究中医学术,因此对中医学术的造詣极深。他的一生著述頗丰,除已刊行者有《医径讀本》、《伤寒論讲义》、《春溫伏暑合刊》、《温溫演繹》等著作外,尚有《伤寒論脈学串解》、《伤寒論注释》、《历代名医伤寒医案选》、《翼卢医案》等著作,已基本完成或已有初稿。宋爱人同志待人誠恳,态度和霭可亲,虛怀若谷;工作踏实細致、认真負責;教导弟子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受其教益者颇多,除执教于中医院校外,过去从其受业者即近二十名。爱人同志对待病人則是和顏悅色,耐心細致的观察病情,处方給药,从来不厌其煩,特別对貧病者,寄以莫大同情,尝有施診送药,甚至佐以柴米者。因此备受同志间之尊敬,弟子之爱戴,病家之称颂。  相似文献   

2.
赵允南  张蕾 《河南中医》2004,24(1):22-23
许叔微 (公元 1 0 80 - 1 1 5 4年 ) ,字知可 ,宋代著名医家 ,真州白沙人。著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等。除医案专著《伤寒九十论》外 ,生平医案还散见于《普济本事方》及后世类编整理的《名医类案》与《续名医类案》中。《伤寒九十论》载案 90则 ,其中经方医案6 1则 ,涉及经方 36首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案专著 ,在医案的发展史以及仲景学术的临床应用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开创意义。《普济本事方》是许氏晚年所著的方书 ,载许氏医案5 4则 ,其中经方医案 2 5则 ,所录经方医案 ,考其义理与《伤寒九…  相似文献   

3.
恽铁樵先生(1878~1935年),名树钰,江苏武进人,问业于伤寒名家汪莲石先生,中年以后,始操医业。著有《群經見智录》、《伤寒論研究》、《脉学发微》、《溫病明理》等书共22种。先生对《內經》、《伤寒論》等古典医学著作,钻研頗深。生平重視实践,不尚空谈,主张理論联系实际。在对待祖国医学遗产态度上,主张在繼承的基础上,有批判的接受,并不断吸收新  相似文献   

4.
<正> 现存第一份较完整的病历(诊藉)是淳于意所记录(公元前180年),共25个病例. 见于《史记》. 现存第一部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为春秋战国时人所著,成书不晚于公元82年. 现存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成书不晚于东汉末年. 第一部临床专著《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著)约成书于公元210年. 第一部病因病理专著《诸病源候论》(巢元方著)成书于公元610年. 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王叔和著)成书于公元242年. 第一部舌诊专著《伤寒金镜录》(敖氏著)成书于公元1341年,有36种舌苔并附图. 第一部诊断专著《四诊抉微》(林之翰著),成书于公元1723年.  相似文献   

5.
《四明心法》又名《医家心法》,与《四明医案》同为清·高鼓峰所撰,刊行于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高鼓峰,又名高斗魁,清代康熙朝鄞县(今浙江省鄞县)人,生于明代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卒于清代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高氏为浙中名医,其治学宗《灵》、《素》之旨,博采众说,积毕生之心血,乃成《四明心法》、《四明医案)之书.是书精辟地阐述了诊法、脉义、二十五方论及内、外、妇、儿科常见疾病的辨治,并附有验案。其中疾病部分25篇,医案部分28则。高氏在本书中很少引经据典,重在辑录其学术见解和临床经验体会,从理…  相似文献   

6.
柯琴,字韵伯,号似峰,浙江慈溪人。约生于公元1162年,卒年不详。柯氏先时好为古文辞,又工于诗,博学多闻,后因不得志于时,遂栖息虞山(今江苏省常熟县),弃举业而矢志于歧黄之学,为儒而兼医之士。柯氏究心于仲景之书有年,著有《伤寒论注》四卷,《伤寒论翼》二卷,《伤寒附翼》二卷,合称《伤寒来苏集》.发仲景之精微,破诸家之偏见,堪为历代研究、注疏《伤寒论》中的佼佼者.本文仅就《伤寒论翼》作一简介,以窥柯氏研究《伤寒论》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柯琴,字韵伯,号似峰,清朝名医,原籍浙江慈溪丈亭人(今属余姚市),后迁居虞山(今江苏常熟县)。孙介夫在《伤寒论翼》序中述:"吾乡似峰先生,儒者也,好为古文辞,又工于诗,惜其贫不能自振,行其道于通都大国,而栖息于虞山之邑,又不敢以医自鸣,所以鲜有知之者。"柯琴对于《黄帝内经》《伤寒论》均有深入研究,见解不同流俗。著有《内经合璧》,惜已亡佚。传有《伤寒论注》四卷、《伤寒论翼》二卷、《伤寒附翼》二卷,合称《伤寒来苏集》[1]。  相似文献   

8.
昆山南星瀆王氏,世代业医,擅治伤寒溫病,先父慰伯医名更著,前于《上海中医药杂志》(1962年11期)已将平日治病經验作了介紹,茲再选录其部分医案,以供同道参考,并希批評教正。  相似文献   

9.
<正> 《续名医类案》是我国现存最大部的中医医案专著。是清代浙江钱塘魏之琇继明·江瓘《名医类案》之后,选录明清名医医案为主,并收明以前《名医类案》未曾收录的部分医案编篡而成。是书取材广泛,涉及古代名医三百零八人,古医书和其它文、史、哲著作二百九十六种,卷帙浩繁,逾百万字。内容包括内、外、妇、儿、五官、针灸、伤寒、温病等类病证,凡三百四十五门,五千二百五十四条医案和医论。魏氏不拘门户之见,兼收并存不同学术观点的案例,以病名  相似文献   

10.
按《湿热論》(或称《湿热条辨》)与《溫热論》(或称《温証論治》)二书,已成为我国医学“溫病学說”两大內容,除《溫热論》大家公认为叶天士的精辟論点和有代表性的創作外,至于《湿热論》究为誰的作品,到目前为止,尚未得有正确的結論。王孟英将《湿热論》采入《溫热經緯》,标为“薛生白湿热論篇”,下附按語謂“此篇始见于舒松摩《医师秘笈》后,云是薛作,章氏(虛谷)从而  相似文献   

11.
《伤寒論》是以辨証施治的方法,闡述多种外感病发展变化規律及其具体治疗方法的一部临床医籍。六經分証是《伤寒論》理論的核心。六經病理不明,不仅无法全面而系統地解释《伤寒論》的各項条文与正确地解决历史上遺留下来的伤寒学派和溫病学派在若干理論問題上的分歧,更重要的是影响我們正确地运用六經分証的理論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2.
<正> 陈尧道,字素中,明末清初(公元十七世纪,1609——1683年后)陕西三原人。陈氏幼为诸生,继而习医,上溯内、难,下迄来兹。无论《甲乙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典籍,以至孙思邈、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张景岳等著述,无不博极研讨,融会贯通。他尝谓:“医称司命,药同用兵,若不读书,是以医戏耳!”陈氏毕生业医,医术精湛,深得当地群众的信任和爱戴。被认为是有清以来关中名医之首。陈尧道毕生忙于诊务,至晚年斯潜心著述,既知其著作有:《伤寒辨证》、《痘科辨证》、《疹科辨证》、《医学心得》(书稿失传)等数种。其中《伤寒辨证》一书,撰于公元1678年,首刊于公元1679  相似文献   

13.
一贯煎考     
<正> 一贯煎是治疗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而致胁痛、胃痛的常用方。为清代著名医家魏之琇(又名玉璜、别号柳州)所创。在已出版的教科书和有关论述中,对于一贯煎的来源,均认为是《柳州医话》。笔者查证了一贯煎的出处,发现本方始见于《续名医类案》(公元1770年)魏之琇对高鼓峰、呂东庄之胃痛治疗经验的按语中,《续名医类案》是魏之琇为续补明代江瓘的《名医类案》而撰辑的。本书补辑和增辑了历代名家医案。分345门,包括伤寒、温病、疫病,以及内、外、妇、儿、五官科等  相似文献   

14.
祝味菊医案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味菊先生,原为四川名医,后因避乱,从成都迁申悬壶,以精研仲景学说而开创新学理蜚声遐迩。曾在上海独辟蹊径,另树一帜,以大倡温热,屡起重证而闻名。故冯伯贤编《医案选粹》时,将其列为上海名医之一。先生曾历任中国医学院实习导师及新中国医学院研究院院长等职,生前深受陆渊雷、章次公等名贤之推崇。其著作有《伤寒质难》《伤寒新义》《伤寒方解》《诊断提纲》《脉学举偶》《祝氏医学丛书十种》等,惜流传不广。冯氏之《医案选粹》选先生医案,用药入细,风格独特,现选议二则,借以窥其学术思想之一斑。外感医案一则  相似文献   

15.
吴有性,字又可,明末江苏吴县人,居太湖(震泽)中洞庭山。崇祯辛巳(公元1641年),南北直隶(河北)、山东、浙江等地大疫,当时医家用伤寒法论治无效。吴氏推究病源,参稽医案,辨明伤寒与温疫的不同,大胆打破常规,跳出伤寒圈子,著成《温疫论》,成为祖国医学论治时疫的第一部专书。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对于人体生理病理診断是有其系統的理論作为認識疾病与治疗疾病之根据的。营卫就是基本理論之一,营卫在中医学术上的意义至关重要,伤寒論的六經与溫病学說中的营卫气血同样都是热性病的辨証綱領,而且它同样发源于內經,溫病学說的营卫气血是在伤寒論六經辨証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把病机之由浅入深分別成为四个症候群,从而制定四个治疗原則,茲仅就营卫問題把个人理解和学习体会述后。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心典》辨治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怡,字在泾(不详-公元1749),江苏吴县鹤山人,清代著名医家,号鹤年、拙吾,晚号饲鹤山人”。怡父有田千亩,至怡中落。贫甚,鬻字于佛寺。但聪明好学,能诗善文,性格沉静,淡于名利。自幼习医,毕生博览群书,猎取众长,造诣精深,凡治病悉本仲景,屡获奇效,他尊经法古,但其食古能化,不拘泥于古说,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体会,灵活变通。其著书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注释医学经典著作,包括《金匮要略心典》(以下简称《心典》)、《伤寒贯珠集》、《医学读书记》;第二类是通过临床实践记录下来的医案医话,如《静香楼医案》、《金匮翼》。  相似文献   

18.
一、《金匱》的源流及其与《伤寒論》的关系《金匱要略》和《伤寒論》齐名,都是汉代张仲景的杰出著作,其实仲景在《伤寒論自序》(原名《伤寒卒病論集》)里仅說:“为伤寒杂病論合十六卷”,并沒有提到著《金匮》的話。但現行《伤寒論》不仅无杂病,卷数亦只有十卷,这是什  相似文献   

19.
近代已故名医章次公先生(公元1903~1959年),对祖国医药学造诣精深。所著的《药物学》、《诊余抄》及后门人整理出版的《章次公医案》,是先生“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之大成,特别对中风的理论、防治、方药方面有独到之建树。  相似文献   

20.
卢棣 《陕西中医》2013,(10):1419-1420
<正>《心太平轩医案》为医案类著作,一卷本,清代徐锦撰。徐锦,名奉直,讳锦,字炳南,号淡安,长州(今江苏苏州)人[1]。据徐锦之曾孙徐康在《心太平轩医案》后序中载"先大父同治四年捐馆舍",即徐锦于公元1824年去世。《心太平轩医案》有"道光元年(1821年)表侄石砚耕患伏邪……况淡安先生予所心服"的记载,由此说明,其成书应在道光2年-3年(1822182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