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手术室护理人员是锐器伤、血源性病原体等职业接触高发人群,由于日常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工作紧张,日常接触中可能存在侥幸心理而忽略了自我防护,导致职业接触事件发生率高于其他科室[1]。因此,加强职业接触风险管理是预防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接触的首要措施。近年来,多种管理或干预模式应用于职业接触风险管理中,其中,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是一种以团队为基础的系统性、前瞻性评估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内镜中心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分析,研究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对策,并形成前瞻、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方法: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经验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评估内镜中心医院感染风险,发现可能引发医院感染暴发的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风险控制措施,科学评价改进效果.结果:分析发现内镜中心管理中的5个失效模式,制定措施,经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手术室电外科设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11月,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通过设立HFMEA小组对手术室电外科设备的使用风险控制实施管理,小组由科室20名护士组成,通过对设备潜在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并计算失效模式危急值(RPN),最终比较HFMEA实施前、后的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普通外科手术手术室的护理情况和60名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在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对手术室进行常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在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对手术室进行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方式,将使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相似文献
5.
《社区医学杂志》2016,(20)
目的观察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手术室器械回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手术室器械护士15名于2015年3月成立FMEA小组,均接受FMEA系统培训。回顾分析过去两年内影响手术器械回收的原因,查找潜在失效模式及风险因素,计算潜在失效模式计算危机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采用RPN对器械回收三步流程进行评价。比较FMEA实施前后器械回收失效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施FMEA前居前十位失效模式的RPN,实施FMEA后均显著降低。FMEA实施前后器械损坏率(1.51‰、0.16‰)、器械缺失率(3.16‰、0.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FMEA可分析手术器械回收失效的原因,采取有效改进措施改善器械回收质量。 相似文献
6.
7.
《现代养生》2017,(14)
目的:为了分析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50例患者,根据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患者。对照组使用手术室的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前提下实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67%,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在手术室护理工作当中,不但可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同时还可以将护理满意度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于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选取138例我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日期的奇偶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69)与安全自查组(n=69).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为参照组患者予以基础风险管理,为安全自查组患者予以安全隐患自查模式.统计两组... 相似文献
9.
《现代养生》2021,(18)
目的探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全面融入到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医院行手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年龄均衡可比的原则结合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基础护理风险管理工作,观察组患者融入安全隐患自查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水平、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全面开展后,工作人员的护理水平均得到有效提升,且患者满意度均较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护理记录错误、操作失误、准备失误等情况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实行安全隐患自查模式,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患者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良好规避了风险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此次研究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84例手术患者作为主要分析对象,选取时间为:2020年6月-2021年1月,使用对比分析方法,以观察组和对照组为本研究小组名称,分别将84例患者分入2组,分别使用常规风险管理、安全隐患自查模式管理,记录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等.结果:运用安全隐患自查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86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6月实施分级管理模式,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实施分级管理模式前(2017年1—5月)、后(2017年6—12月)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业务知识考核情况、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6.98%)低于实施前(1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操作技术评分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自身满意度(90.70%)高于实施前(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水平,改善其对自身的满意度,优化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减少护理缺陷的效果。方法将2003年1月-2005年12月3947例产妇设为I组(对照组),2006年1月-2008年12月4780例产妇设为Ⅱ组(观察组)。回顾性分析过去6年产房工作中52例护理缺陷的原因,比较2006年1月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前后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产妇难产率及满意度。结果Ⅱ组护理缺陷发生率、难产率较I组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满意度较I组升高(P〈0.05)。结论产房应用风险管理可明显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产妇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张向兵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7,8(6):32-35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手术部?正在建设过程中或已经投入使用的手术部有哪些不足之处?本文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总结洁净手术部建设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前提下,降低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综合有效措施.方法 使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的方法,分析引起清洁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和不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因,根据影响级别制定相应的对策并落实持续改进措施.结果 干预前后手术部位感染率均为0,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下降61.52%,24 h内停用抗菌药物的构成比上升34.37%,抗菌药物品种规范符合构成比上升74.60%.结论 落实感染控制措施,持续地监测反馈和教育培训,可以降低清洁手术预防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品管圈在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模式中的应用.方法 由9人组成品管圈,分析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运作中器械管理所存在问题,找出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措施.结果 2010年7-12月比1-6月手术器械管理不良事件下降了7例.结论 将品管圈应用到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提高了科室人员的团队精神,在工作上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充分发挥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2017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施以临床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以风险管理,然后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及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偏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因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改进型故障模式影响与危害性分析(FEMCA)方法对麻醉机氧气支路中部分故障进行分析,用以优化原有的FEMA分析中出现的故障综合评分重合等情况,以提高麻醉机的使用安全。方法:根根据FMECA的要求,构建设备故障因素集和评价因素集模型,并对其因素评价矩阵进行判定,采用层析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确定设备故障因素集权重和危害度水平判断,通过反向模糊处理将故障因素危害程度进行数据排序。结果:根据建立的模型对医院麻醉机分析后,得到了故障模式相对应的影响力风险优先数(RPN)中故障严重程度(S)、故障发生频率(O)、故障可检测度(D)3个因素的权重及其赋值,并确定了麻醉机氧气支路故障因素危害程度的数值。结论:利用改进型FEMCA方法分析麻醉机故障,可构建新型故障危害度水平数据排序,最终优化更换配件周期和维修检查频率,有效提高麻醉机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