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芪总黄酮(TFA)对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急性期心肌组织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B3病毒感染建立VMC小鼠模型,给予TFA40mg/L灌胃治疗,第14天无痛苦处死全部小鼠并留取心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x43蛋白水平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VMC组小鼠心室肌组织炎症病灶中变性、坏死周围心肌细胞Cx43表达明显减弱,甚至阴性,分布不规则,Cx4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FA组Cx4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MC心肌炎小鼠急性期心肌组织Cx43蛋白表达下降。TFA能明显提高CVB心肌炎小鼠急性期心肌组织Cx43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2.
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自然病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组织病理学观察CVB3感染鼠的自然病程及此过程中IL-2、IL-10的变化。方法对昆明种小鼠采用CVB3腹腔注射染毒后不同时间观察心、肝、脾、肾的病理改变及检测血清中IL-2和IL-10。结果心肌炎小鼠的各脏器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IL-2I、L-10随病程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即接种CVB3后第4天IL-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均值,随着病程的发展IL-2水平呈升高趋势,第9-14天IL-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第10天IL-2水平达高峰,第18天IL-2水平接近正常;随着病程的发展IL-10水平逐渐下降,第9-14天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均值,此时心肌病变程度加重。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类全身感染性疾病,心外器官病变不容忽视,IL-2和IL-10在此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脏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脏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受体(CAR)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VMC模型,将12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病毒组、治疗组和正常组。在感染病毒后第0、3、7、14天,无菌取出小鼠心脏分别用RT-PCR法半定量检测CAR的表达。结果:病毒组的CAR表达高于正常组,CAR表达高峰在柯萨奇病毒3型(CVB3)感染后第7天;黄芪治疗后的CAR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感染CVB3后,心脏组织CAR升高,黄芪可降低CAR的表达,从而减轻CVB3对心肌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柯萨奇B3病毒感染小鼠心肌硫氧还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在柯萨奇B3病毒感染小鼠心肌炎模型中表达的变化,探讨Trx在病毒性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柯萨奇B3病毒感染鼠心肌炎模型,采用光镜检测心肌形态改变,应用RT鄄PCR技术比较接种病毒后不同时间点(7,14,21d)TrxmRNA表达变化。结果7d时心肌病损严重;14d时部分心肌病损开始修复;21d时心肌修复较完全。接种病毒后21d时,硫氧还蛋白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上调(P<0.01),7d和14d时同对照组相比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中,Trx可能被急性炎症刺激素特异地诱导,在疾病的后期TrxmRNA表达上调,促进心肌修复,提示适当剂量的Trx可能对急性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有潜在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原位逆转录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的柯萨奇B3病毒R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柯萨奇B3病毒感染与心肌炎及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原学关系。方法 应用生物素标记的核苷酸直接掺入法 ,建立了原位逆转录PCR反应技术 ,检测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活检标本及正常心肌的尸检标本中的柯萨奇B3病毒。结果 16例病理学及临床诊断为心肌炎患者的心肌组织中 ,7例检测到柯萨奇B3病毒RNA ;14例病理学及临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心肌组织中 ,5例检测到柯萨奇B3病毒RNA ;16例正常心肌标本中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部分心肌炎及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组织中存在柯萨奇B3病毒RNA ,提示柯萨奇B3病毒感染与部分心肌炎及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黄芪甲甙对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心脏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 mRNA表达和蛋白质产生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腹腔无菌注射不含病毒的Eagle's培养基0.1 mL,在腹腔注射病毒培养基30 min后,以生理盐水0.1 mL灌胃,共7 d;病毒性心肌炎对照组,小鼠每只腹腔注射0.1 mL内含1×105TCID50柯萨奇B3病毒的Eagle's培养基,在腹腔注射含病毒的Earle's培养基30 min后,以生理盐水0.1 mL灌胃,共7 d;黄芪甲甙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在腹腔注射病毒30 min后,用黄芪甲甙剂量分别为0.07、0.2和0.6 ms/(kg·d)0.1 mL灌胃,共7 d.14 d后处死全部小鼠并取其心脏.心脏组织一半用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心脏细胞因子mRNA表达.另一半用Western blot测定细胞因子蛋白质生成量.结果 空白对照组上述细胞因子均无明显表达,心肌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 mRNA和蛋白产生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同心肌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黄芪甲甙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 mRNA和蛋白生成均显著下降,而白细胞介素10mRNA和蛋白明显升高.结论 黄芪甲甙明显降低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心脏的致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而升高炎症保护因子白细胞介素10. 相似文献
7.
黄芪甲甙对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黄芪甲甙对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抗氧化作用。方法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5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腹腔无菌注射不含病毒的Eagle’s培养基0.1 mL,在腹腔注射病毒培养基30 min后,以生理盐水0.1 mL灌胃,共7d;病毒性心肌炎对照组小鼠每只腹腔注射0.1 mL内含1×102TCID50柯萨奇B3病毒的Eagle’s培养基,在腹腔注射含病毒的Eagle’s培养基30 min后,以生理盐水0.1 mL灌胃,共7 d;黄芪甲甙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在腹腔注射病毒30 min后,用黄芪甲甙剂量分别为0.07、0.2、0.6 g/(kg.d)0.1 mL灌胃,共7 d。观察小鼠生存数;心肌病变积分;心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mRNA水平表达。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病毒性心肌炎对照组小鼠的生存数明显下降,心肌病变积分明显升高(3.23±0.83,P<0.01);与病毒性心肌炎对照组比较,黄芪甲甙高剂量干预组可明显提高小鼠的生存数(P<0.01),心肌病变积分明显下降(1.86±0.59比3.23±0.83,P<0.01);(2)与病毒性心肌炎对照组比较,黄芪甲甙高剂量干预组心肌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呈增高趋势,心肌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9.73±8.02比9.99±2.71,P<0.05)、过氧化氢酶(6.35±2.33比1.36±0.87,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65.71±4.93比40.15±6.03,P<0.01)活力明显增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mRNA水平表达明显增高(0.43±0.11比0.32±0.01,P<0.01)。但黄芪甲甙低、中剂量干预组,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使心肌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mRNA表达水平增加,有一定的量效关系,但与病毒性心肌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甲甙通过增加心肌抗氧化酶活力,对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抗柯注射液对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持续感染干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 (VMC)、扩张型心肌病 (DCM )中病毒持续感染与中药干预作用。方法 :①通过急慢性VMC动物模型 ,用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测脾脏白细胞 (WBC)中以及心肌匀浆中的柯萨奇B病毒核糖核酸 (CBV RNA) ,观察其病毒持续状态 ,以明确病毒持续感染与DCM的意义 ;②观察苦参中抗柯萨奇B病毒的有效成分 (SFA)干预价值。结果 :在急性VMC模型中 ,10mg·kg-1·d-1、15mg·kg-1·d-1、2 0mg·kg-1·d-1SFA分别能清除CBV RNA达 6 7.5 8%、77.0 0 %及 92 .88%。在慢性 (2 70d)VMC动物模型脾脏WBC及心肌匀浆中定量检测的结果均证明有持续感染的存在。用 2 0mg·kg-1·d-1SFA治疗后 ,在心肌匀浆中CBV RNA的清除率为 92 .77% ,脾脏中CBV RNA的清除率为 89.0 4 %。结论 :DCM与病毒持续感染有关 ,SFA能清除CBV RNA ,其清除率与剂量有关 ,并见明显减少病变心肌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柯萨奇-腺病毒受体在小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柯萨奇 腺病毒受体 (CAR)在不同年龄、性别小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 ,半定量分析胚胎期 18d ,生后 1d ,4、8、12周雄性小鼠及 4周雌性小鼠心肌组织中的CAR含量。结果 :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示胚胎期 18dCAR表达最高 ,生后 1d(新生鼠 )及 4周龄 (幼年鼠 )表达量依次降低 ,8周龄 (成年鼠 )基本不表达 (P <0 .0 5 ) ,12周龄 (老年鼠 )低表达 ,与 8周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并且 ,4周龄雄性小鼠和雌性小鼠相比 ,CAR表达量雄性高于雌性 (P <0 .0 1) ,Western Blot ting结果示CAR表达变化趋势与免疫组化结果相一致。 结论 :小鼠心肌组织中CAR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时序性 ,而且性别对CAR的表达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相关基因,并对这些基因的功能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将8 464条小鼠PCR产物按微聚阵排列点样于化学涂层的载玻片上,制成基因芯片;用柯萨奇B3 (CVB3)病毒感染BALBc小鼠,在感染后的第4、8、21天,分别将正常和病毒性心肌炎心肌中mRNA逆转录,合成荧光分子(cy3/cy5)掺入的cDNA链制备表达谱探针,芯片杂交和严格洗片后,用ScanArray3000荧光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利用计算机分析病毒性心肌炎心肌与正常心肌中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酶基因(PIM-3)、血管形成因子基因(Ang)-1、组织相容性基因-2的表达,并对获得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小鼠在CVB3感染后的第4、8、21天,心肌中分别发现了1 684、284、98条差异表达基因:PIM-3、Ang-1、组织相容性基因-2的表达被持续抑制。结论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可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PIM-3、Ang-1、组织相容性基因-2的差异表达可能与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比较普伐他汀不同剂量干预组和模型对照组小鼠的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r43)及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的表达水平,探讨普伐他汀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及其心律失常的作用,不同剂量疗效的差别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雄性4周龄Balb/c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组、普伐他汀40 mg·kg-1·d-1组、普伐他汀80 mg·kg-1·d-1组[以上3组均予以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空白对照组和毒性实验组(以上2组均予以Eagle's 液腹腔注射).接种病毒当天(第O天),即开始给药.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毒性实验组用药同普伐他汀80 mg·kg-1·d-1组,持续2周.第14天处死存活鼠.ELISA、实时定量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x43、IFN-γ和IL-10改变.结果 模型对照组Cx43 mRNA明显少于普伐他汀40 mg·kg-1·d-1组和普伐他汀80 mg·kg-1·d-1组(1.000±0.127比1.320±0.096和1.550±0.126,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基本一致(0.16±0.06比4.55±0.73和5.21±0.42,P均<0.01).普伐他汀40 mg·kg-1·d-1组、普伐他汀80 mg·kg-1·d-1组IL-10 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1.810±0.029和2.140±0.032比1.000±0.031,P均<0.05),而IFN-γ mRNA 模型对照组则高于普伐他汀40 mg·kg-1·d-1组、普伐他汀80 mg·kg-1·d-1组(1.000±0.061比0.603±0.063和0.333±0.071,P均<0.01),血清IFN-γ、IL-10蛋白水平的改变与其核酸水平的改变基本一致.结论 普伐他汀对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定的疗效.普伐他汀能减轻Cx43基因及蛋白表达的降低,维持IFN-γ、IL-10基因的平衡表达,表明它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平衡和维持缝隙连接蛋白的正常表达发挥抗病毒性心肌炎及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ADAMTS-1与小鼠急、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ADAMTS-1(adisintegrinandmetalloproteasewitIlthrombospondintype1motifs)在急、慢性柯萨奇病毒取(CVB,)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以CVB,单次感染或重复增量感染Balb/c小鼠分别建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n=20)及慢性病毒性心肌炎(n=25)模型,同期小鼠腹腔无菌注射等剂量不含病毒的EMEM液作为各自正常对照组(n均=10)。以苦味酸天狼猩红行心肌胶原组织特异性染色,并运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心肌组织中的胶原容积积分(CVF,%)。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ADAMTS。1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两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中CVF显著增加,并以慢性组更为显著(P〈0.01)。急、慢性病毒性心肌炎组ADAMTS-1mRNA分别比其对照组明显高,尤以慢性组更为显著(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ADAMTS-1在心肌组织细胞胞浆内表达,各实验组小鼠心肌组织中ADAMTS-1mRNA的表达与CVF呈正相关。结论ADAMTS-1在急、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组织中呈进行性增加并与胶原增生密切相关,表明ADAMTS-1可能通过调节胶原代谢参与了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缺血时连接蛋白43迅速降解的非均一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连接蛋白43(Cx43)含量和分布的改变。方法:20只犬随机分为4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分别为0、1、3、6h的急性心肌缺血,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和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缺血心肌Cx43含量和分布的改变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急性心肌缺血1h,Cx43像素密度较对照组减少22.2%(P<0.01),3h减少40.0%(P<0.01),6h减少53.8%(P<0.01)。对照组心肌细胞端对端连接处Cx43含量约为侧对侧连接处的1.36倍,缺血6h后,侧对侧连接处Cx43含量反而为端对端连接处的1.6倍。对照组各层心肌细胞Cx43含量无显差异,缺血后,中间层心肌Cx43含量较其他层心肌Cx43含量下降更明显,差异有显性(P<0.05或P<0.01)。结论:急性心肌缺血时Cx43迅速降解,分布模式也发生明显的改变,各层心肌Cx43的降解程度明显不均一。 相似文献
14.
低硒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低硒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低硒和常硒合成饲料喂养 5周龄BALB/C雄性小鼠 5周后 ,经腹腔接种柯萨奇B3m病毒 (CVB3m) 10 3 TCD50 0 .1ml,建立小鼠心肌炎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PRM164 0。通过此模型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法 )测定心肌凋亡细胞 ,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凋亡相关基因C -myc、Bcl -2及相关因子TGF -β1的表达。结果 光镜下低硒病毒组 (Ⅰ组 ) ,常硒病毒组 (Ⅱ组 )病变检出率分别为 75 %和 3 5 % ,常硒对照组 (Ⅲ组 )为 0 ,经 χ2 检验Ⅰ组显著高于Ⅱ组 (P <0 .0 5 )。对低硒及常硒病毒组的心肌采用TUNEL法检测发现凋亡细胞 ,Ⅰ组小鼠心肌中有凋亡者占 75 % ,Ⅱ组有凋亡者占 5 5 % ,Ⅲ组未见凋亡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 ,Ⅰ组鼠心肌中可见C -myc和TGF -β1的阳性表达 ,分布区域与TUNEL法标记的凋亡细胞一致。Ⅲ组心肌中可见BCL -2基因表达产物 ,而Ⅰ、Ⅱ组中很少见。结论 本实验结果提示低硒能促进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 ,并能促进C -myc、TGF -β1的表达 ,抑制BCL -2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时连接蛋白的变化,了解连接蛋白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方法Balb/c4周龄雄性小鼠2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20只)和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予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建立小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在接种病毒后第14天处死所有存活小鼠,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组织中connexin43(Cx43)、connexin40(Cx40)和connexin45(Cx45)基因水平及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心肌HE染色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和心肌坏死等炎症改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x43和Cx45mRNA表达明显减少(分别为0.11±0.02vs0.34±0.05,0.21±0.02vs0.41±0.06)。Cx40mRNA表达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三者蛋白水平的变化与基因水平变化相一致。结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中connexin43和connexin45表达明显减少,上述连接蛋白的变化与病毒性心肌炎致心律失常的潜在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正常大鼠的心肌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大量表达(平均灰度值230±5),分布在相邻细胞的连接处和闰盘部位。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Cx43表达明显减少(平均灰度值193±4)(P<0·01),且分布紊乱。这可能相关于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发病。 相似文献
17.
犬右室流出道快速起搏后急性期缝隙连接蛋白43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快速心室流出道起搏制作犬急性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VT)模型,观察心室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含量和分布的改变。方法20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VT组。将刺激电极放置右室流出道心外膜,对照组不予快速起搏,VT组以180次/分频率行快速起搏模拟VT,起搏120min后开胸取流出道间隔部的左室侧和右室侧心肌组织,用Western blot检测Cx43的含量,用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Cx43的分布。结果VT组左室侧和右室侧心肌组织Cx43含量较对照组心肌组织明显降低,端端分布减少(左、右室侧荧光斑面积分别为0.45±0.09μm2/μm3 vs 2.29±0.21μm2/μm3;0.26±0.12μm2/μm3 vs 1.46±0.25μm2/μm3;P均<0.01),侧侧分布相对增加,以细胞间端端连接减少为主,二者均呈现不均一分布。结论快速右室流出道起搏可致右室流出道心肌Cx43的重构。 相似文献
18.
Statins reduce connexin40 and connexin43 expression in atherosclerotic aorta of rabbit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ng LH Chen JZ Sun YL Zhang FR Zhu JH Hu SJ Wang D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5,100(3):238-475
BACKGROUND: Gap junction protein connexin43 (Cx43) expression was enhanced in proliferating smooth muscle cells (SMCs) in the neointima of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s (statins) can reduce Cx43 expression in vivo and in vitro. Connexin40 (Cx40) is also a very important connexin in SMCs of arterial wall. METHODS: We observed the expression of Cx40 and Cx43 in a rabbit model of a high-cholesterol diet and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lovastatin (10 mg.kg-1.d-1, 2 weeks) or fluvastatin (10 mg.kg-1.d-1, 2 weeks) on these changes by the methods of western blotting, RT-PCR,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RESULTS: There was abundant expression of Cx40 mRNA and protein in SMCs of rabbit aorta. Besides Cx43, Cx40 expression was also obviously upregulated in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Treatment with statins reduced the over-expression of Cx43 and Cx40 in atherosclerotic lesion. Cx40 and Cx43 gap junction quantity from each of the arteries obtained at the different drug treatment levels reveal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Neointimal SMCs had abundant, large gap junctions, whereas normal SMCs had smaller, less frequent junctions. Statins also normalized the enlarged gap junctions.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provide novel in vivo evidence for the key role of gap junctions in atherogenesis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 in antiatherogenic effect of statins. 相似文献
19.
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脏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 :研究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VMC)对心脏组织白细胞介素 2 (IL 2 )mRNA、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mRNA及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治疗VMC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 :6 0只小鼠随机分成 4组 ,其中黄芪治疗组以黄芪口服液灌胃 ,0 .2ml/次 ,2次 /d ,共 10d。采用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所有存活小鼠心脏组织中细胞因子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病毒对照组比较 ,应用黄芪治疗后 ,VMC小鼠心脏组织中IL 2mRNA与TNF αmRNA表达下降 (P <0 .0 5 ) ,而IL 10mRNA表达则升高 (P <0 .0 5 )。结论 :黄芪通过改变细胞因子在心脏组织的表达而发挥其治疗VMC的有益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