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度近视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同步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随机选择屈光状态-6 D以上的高度近视患 者30例57只眼,进行FFA和ICGA同步检查,对比分析其FFA和ICGA检查图像。 结果 57只眼中FFA显示早期背景 荧光减弱25只眼,晚期显示新生血管形成10只眼,漆纹样裂纹形成40只眼;ICGA显示睫状后短动脉8只眼,背景荧光减弱35 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8只眼,漆纹样裂纹形成52只眼。 结论 高度近视眼的FFA和ICGA 检查的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背景荧光减弱,漆纹样裂纹及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FFA 和ICGA 同步检查能更全面地了解高度近视患者眼底视网膜与脉络膜的病理变化,有助于全面地了解病情和指导进一步治疗。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87-89)  相似文献   

2.
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特征。 方法 诊断为渗出型AMD的患者31例(39只眼),年龄50~82岁,视力范围:指数/30cm~0.7,全部完成了眼部检查、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分析和比较FFA和ICGA图像特征。 结果 FFA诊断为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26只眼中,ICGA诊断为典型CNV有15眼,占57.7%。FFA诊断为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不伴CNV)4只眼中,有1只眼ICGA诊断为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伴典型CNV。FFA和ICGA对瘢痕组织诊断的眼数及特性相近。 结论 与FFA相比,ICGA可提高对AMD典型性CNV的诊断率,扩大对AMD的治疗范围。(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76-80)  相似文献   

3.
努力提高眼底血管造影的临床释义水平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眼底血管造影主要包括以荧光素钠为染料、波长 490 nm的蓝色可见光为激发光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以吲哚青绿 (indocyanine green,ICG)为染料、波长 80 5 nm的近红外光为激发光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 angioraphy,ICGA)。 FFA对视网膜血管疾病和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病变显示了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但对脉络膜疾病的观察却难以令人满意 ,而 ICGA则能较好地显示脉络膜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其血循环特征。我国于 70年代开始进行 FFA的研究 ,但…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特征。 方法 用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仪对70例CSC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与ICGA同步检查。 结果 79只眼FFA检查有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渗漏。ICGA检查23只眼的脉络膜血管充盈迟缓;79只患眼有脉络膜血管扩张充血;78只眼的RPE渗漏处有脉络膜血管的通透性增高;27只对侧健眼有同样的改变;19只患眼和6只健眼有RPE脱离;21只眼有RPE的色素脱失、萎缩和/或带状萎缩。 结论 脉络膜血管异常是CSC的基本ICGA特征。(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14-16)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目的探讨脉络膜破裂(choroidal rupture,CR)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 scein angiography,FFA)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同步检查的意义。方法对17例眼挫伤致CR患者的17只患眼进行FFA和ICGA同步检查,并对FFA和ICG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R部位FFA显示为强荧光,ICGA显示为弱荧光;5只眼(29.4%)ICGA显示CR 长度较FFA所显示的长;有6只眼(35.3%)在出血灶内,ICGA显示出FFA不能显示的隐匿CR带。结论ICGA较FFA能更好地确定脉络膜裂伤的范围和程度 ,FFA和ICGA同步检查能全面地了解CR的程度和眼底各组织的病理变化。(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30-32)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吲哚青绿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的特征。 方法 对21例单纯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的21只患眼行FFA与ICGA同步检查。 结果 ①21只眼人工嵴上FFA有透见荧光,ICGA可见脉络膜血管扩张,14只眼有脉络膜充盈缺损;②6只眼裂孔部位巩膜表面冷凝者FFA见局部斑片状荧光素渗漏,ICGA造影晚期局部脉络膜斑片状强荧光;③6只眼裂孔部位光凝者FFA见光凝斑周伴少许荧光素渗漏,ICGA无明显强荧光;④ICGA视盘周围及下方扇形充盈迟缓2只眼,颞下人工嵴后片状充盈迟缓2只眼。 结论 人工嵴上FFA的透见荧光和ICGA的脉络膜血管扩张影像为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主要的FFA和ICGA特征。(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17-19)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在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AMD患者375例742只眼的FFA和ICGA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在所有患者中,萎缩型504只眼(67.9%),渗出型238只眼(32.1%).在同步进行FFA和ICGA检查的渗出型AMD93只眼中,FFA检查发现典型性CNV 14只眼(15.1%),隐匿性CNV 79只眼(84.9%);ICGA检查发现边界清楚的CNV48只眼(51.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7.97,P<0.01).ICGA检查发现CNV的供养血管6只眼(6.5%),均位于中心凹旁或中心凹外.在发现边界清楚CNV的48只眼中,中心凹下CNV29只眼(60.4%),中心凹旁CNV 12只眼(25.0%),中心凹外CNV7只眼(14.6%).结论 与FFA相比,ICGA可以更加准确地显示CNV,发现CNV的供养血管,对AM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更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度近视眼后极部眼底病理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薇  牛改玲  高立新  孙心铨  杨硕  许帮丽  刘颖 《眼科》2003,12(4):209-210,T013
目的: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观察21例高度近视眼底后极部漆裂纹状病变、黄斑出血、Fuchs斑,以探讨高度近视眼底后极部的病理改变。方法:回顾分析21例(42只眼),屈光度为-6D以上的高度近视眼底。均行彩色眼底照相、FFA、ICGA检查。将病例分为黄斑无出血组、黄斑出血组。结果:无出血组29只眼在FFA检查中4只眼有漆裂纹,占13.79%,在ICGA检查中有漆裂纹者9只眼,占31.03%,其中ICGA所见漆裂纹比FFA中数目更多且更长。出血组13只眼中FFA显示有漆裂纹7只眼占53.85%,ICGA显示有漆裂纹9只眼,占69.23%,该组中有1只眼ICGA未发现有脉络膜新生血管膜与漆裂纹。另有3例黄斑出血的对侧眼有眼底后极部萎缩斑或Fucks斑。结论:高度近视眼黄斑出血是病程发展的自然过程,漆裂纹常预示有出血产生的可能。黄斑出血由于脉络膜新生血管向视网膜生长;也可能只有视网膜黄斑部毛细血管出血而非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晚期新生血管膜机化,色素上皮细胞增殖、聚集形成Fuchs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spupillary thermotherapy, TT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确诊的CEC患者的12只患眼进行TTT治疗。采用810 nm半导体激光,光斑0.5~2.0 mm,照射时间55~60 s,能量200~350 mW,对 FFA和ICGA图像所显示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进行照射,照射区未出现颜色变化或呈淡灰色。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FFA和ICGA检查结果。 结果 TTT治疗后0.5~3个月后所有患眼视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提高5行以上者4只眼,占33.3%;3~5行者 5只眼,占41.7%;1~2行者 3只眼,占25.0%。治疗后10只眼行FFA和ICGA复查,其中FFA复查荧光素渗漏消失7只眼,减轻3只眼;ICGA复查CNV消失或明显缩小8只眼,CNV无变化2只眼。 结论 TTT治疗CEC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187-189)  相似文献   

10.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ICGA对10例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的10只眼进行检查。 结果10只被检查眼中8只眼ICGA能比FFA更清晰显示瘤体的范围大小;10只眼在瘤体显影的1-5秒内均见整个瘤体由不规则脉络膜血管网团组成;10只眼造影晚期均有特征性的“冲洗现象”;9只眼有瘤体周围的扇形脉络膜灌注不良。 结论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ICGA特征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指导激光光凝治疗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81-83)  相似文献   

11.
漆样裂纹性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眼底特征及视力预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不伴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眼底改变特征和视力预后。方法 对37例(38眼)不伴CNV的高度近视黄斑出血患者行眼底彩色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矫正视力的随访观察,其中11例(11眼)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结果84.2%的患眼在出血吸收后于原出血下方可见新的漆样裂纹形成;行ICGA的11只患眼中,7眼(63.6%)于ICGA可透过出血发现呈弱荧光条索的早期漆样裂纹。81.6%的患眼于出血吸收后视力均有明显增进。结论 不伴CNV的高度近视黄斑出血与新漆样裂纹形成相关,建议称之为漆样裂纹性黄斑出血。大部分患眼视力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Purpose:To analysis and evaluate the fundus characteristics and visual prognosis of macular hemorrhage in pathological myopia without choroidal neovasculopathy.Methods:Thirty-seven patients (38 eyes) of pathological myopia with macular hemorrhage and without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 underwent color photograph and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 examinations.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 was also performed on 11 patients (11 eyes). Follow-up ranged from 3 to 21 months.Results :The macular hemorrhage in pathological myopia without CNV demonstrated oval, less than 1PD, without edema and exudation. Lacquer cracks appeared at the site of previous subretinal bleeding in 84.2% of the eyes. The visual acuities were improved in 81.6% of eyes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ICGA revealed linear hypofluorescence in 7 of 11 eyes (63.6%), indicating a ruptured Bruch‘s membrance at the onset of subretinal bleeding.Conclusion : A rupture of choriocapillaris complex and Bruch‘s membrane causes macular hemorrhage of pathological myopia without CNV,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a new lacquer crack.Its prognosis is favorabl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形态学特征、分类和对比分析。

方法:对入选的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患者61例101眼均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验光确定屈光度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用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入选者需在同一天内行散瞳眼底检查、OCT及FFA检查,必要时行眼底联合造影(FFA&ICGA)。分析不同类型的OCT及FFA形态学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探讨其与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及中心凹厚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FFA分类的漆样裂纹型在OCT分类的1型中所占比例为57.14%,显著高于新生血管型和黄斑萎缩型(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分类的黄斑萎缩型在OCT分类的2型中所占的比例为67.80%,显著高于漆样裂纹型(18.64%)和新生血管型(1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 3型均属于FFA分类的黄斑萎缩型。OCT 1型的屈光度、眼轴长度明显低于2型和3型,而最佳矫正视力和中心凹厚度则明显高于2型和3型。FFA的漆样裂纹型与新生血管型在屈光度及眼轴长度上虽无明显差异,但后者的BCVA及中心凹厚度显著低于前者(P<0.05)。漆样裂纹型及新生血管型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均显著低于黄斑萎缩型,最佳矫正视力则明显高于黄斑萎缩型(P<0.05)。

结论: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OCT和FFA形态学特征密切相关,结合OCT和FFA的图像特征对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形态学改变进行对比分析,不仅有助于明确病变的性质,提高我们对疾病发病机制及预后转归的认识,更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Wen F  Wu D  Wu L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4):267-9, 18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及眼底变化特征。方法对35例(37只眼)眼底有黄斑出血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眼底彩色照像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其中8只眼行靛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nangiography,ICGA)。结果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表现:(1)视网膜下新生血管(subretinalneovascularization,SRNV)形成导致的黄斑出血(23只眼),ICGA显示的SRNV较FFA清晰;(2)无SRNV的黄斑出血(14只眼),在出血下或边缘有漆样裂纹显露者9只眼;对其中6只眼进行了随访,发现其黄斑出血是由于出血下或其边缘有脉络膜毛细血管和Bruch膜的破裂致新的漆样裂纹形成的缘故。结论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原因除常见的SRNV形成外,还有尚不伴SRNV的黄斑出血。FFA结合ICGA能更早期、准确地确定引起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这两种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黄斑出血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影像特征。

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2016-06/2020-12确诊为病理性近视黄斑出血患者100例108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眼均行验光、眼轴、彩色眼底照相、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及OCT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漆样裂纹性黄斑出血和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性黄斑出血,所有患者OCTA检查随访3mo以上。

结果:漆样裂纹性黄斑出血40例42眼,OCTA检查可见出血处脉络膜毛细血管反射被遮挡; 出血吸收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图暴露出完整的漆样裂纹形态,呈线状或星状,联合B-scan图像可见色素上皮层(RPE)反射不连续、脉络膜变薄及后方声影。在所有漆样裂纹性黄斑出血吸收后,OCTA随访模式发现原出血下方仅2眼(4.8%)未见漆样裂纹,漆样裂纹呈线状有28眼(66.7%),呈星状有12眼(28.6%)。随访过程中还发现有8例8眼(19.0%)再次复发漆样裂纹性黄斑出血,4例4眼(9.5%)患者继发CNV性黄斑出血。CNV性黄斑出血60例66眼,OCTA检查可见出血处脉络膜毛细血管反射被遮挡,外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图可见出血周围CNV形态,联合B-scan图像可见CNV突破RPE层,内部血流信号丰富; 行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CNV病灶面积减小。在所有CNV性黄斑出血灶周围,OCTA发现48眼(72.7%)周围可见漆样裂纹,其中漆样裂纹呈线状有28眼(42.4%),漆样裂纹呈星状有20眼(30.3%)。

结论:OCTA在病理性近视黄斑出血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快捷无创是其最大优势,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图可清晰观察到出血灶、漆样裂纹及CNV的形态及位置,随访模式能够帮助直观了解病情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眼底血管造影直接判断分型,及时帮助临床选择正确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采用半导体810nm红外激光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高度近视合并CNV患者15例15眼进行治疗.治疗后每月复查1次,随访1~3 mo.随访时检查视力、眼底出血和渗出吸收、CNV闭合情况.结果:15眼治疗后均无即刻视力下降或其他不适.末诊时与初诊视力相比,73.3%无变化,26.7%增加.所有病灶渗漏减少或消失,出血基本吸收,CNV部分闭塞并纤维化.OCT检查激光后CNV厚度变薄.有3例患者3眼脉络膜萎缩灶扩大,2例2眼病灶瘢痕化.结论:TTT对治疗高度近视合并CNV有一定效果,但存在病灶疤痕化及脉络膜萎缩灶较治疗前扩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眼底血管造影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图像特征的异同。 方法 回顾分析34例(36只眼)典型性CNV患者的FFA和ICGA检查资料,并将FFA与ICG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FFA显示典型性CNV的早期形态,在15只AMD患眼中有3只眼呈绒团状或车辐状轮廓,占20%;7只病理性近视患眼中有5只眼呈绒团状,占71.4%;14只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有9只眼呈绒团状,占64.3%。36只典型性CNV患眼,ICGA显示清楚的CNV20只眼,占55.6%;ICGA显示欠清楚的CNV15只眼,占41.6%;ICGA未能发现CNV的1只眼,占2.8%;ICGA可显示FFA不能显示的滋养血管6只眼,占16.7%。 结论 典型性CNV的FFA早期形态,AMD中多呈不规则形,而病理性近视和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以绒团状居多。ICGA显示典型性CNV的轮廓边界不如FFA清楚,但可发现FFA显示不出的滋养血管。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217-219)  相似文献   

18.
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的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图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AMD)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比较的图像特征。方法 对52例65眼渗出型AMD患者进行了眼底彩色照相、FFA和ICGA检查。结果 渗出型AMD的65眼中,ICGA诊断为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有33跟.占50.8%,FFA诊惭为典型性CNV有8眼,占11.6%;FFA诊断为隐匿性CNV的35眼中,ICGA诊断为边界清楚或久清楚的斑状CNV有22眼;合并黄斑出血39眼中,FFA不能发现的CNV而ICGA能发现共5眼;FFA诊断为痕痕染色的7眼中,有2眼有ICGA中发现CNV;ICGA发现CNV的供养血管(feeding vessel)有3眼。结论 ICGA比FFA发现CNV诊断率高,准确地显示黄斑出血所掩盖的CNV,ICCA有助丁发现CNV的供养血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病理性近视(PM)黄斑出血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病理性近视黄斑出血28例(31只眼)进行FFA、ICGA及OCT检查,并对比分析其检查图像。结果单纯型出血15只眼(48.4%),FFA表现:出血部位遮蔽荧光,其中8只眼(53.5%)可见漆样裂纹透见荧光;ICGA表现:造影期间出血部位为淡的低荧光,晚期均可见漆样裂纹性条状低荧光;OCT表现:9只眼(60%)在神经上皮层下和4只眼(26.7%)在色素上皮(RPE)下可见中高反射光团,周围神经上皮无水肿增厚,其下脉络膜光带连续,其中2只眼(13.3%)OCT无明显改变;新生血管(CNV)型出血16只眼(51.6%),FFA表现:14只眼(87.5%)为典型性CNV,2只眼(12.5%)为隐匿性CNV;ICGA表现:14只眼(87.5%)为焦点状CNV,无明显染料渗漏,2只眼(12.5%)未见CNV改变;OCT表现:14只眼(87.5%)为RPE光带断裂,RPE上梭形或类圆形中、高反射光团,2只眼(12.5%)为RPE层断裂伴不规则增厚中高反射信号,神经上皮层均增厚水肿。结论病理性近视黄斑出血分为单纯型和新生血管型,新生血管多表现为典型CNV,不同类型的出血其FFA、ICGA、OCT的改变各具特征,合理选择检查方法可提高诊断率,节省费用。  相似文献   

20.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吲哚青绿造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 angiography,ICGA)特点。方法:应用海德堡造影系统HRA2对24例24眼CEC患者进行荧光素、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并对ICGA与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EC患者24眼FFA均证实为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ICGA早期,24例CEC可见边界清晰的网状CNV。5例见CNV周围局限性脉络膜血管扩张。ICGA晚期可见CNV处染料渗漏或染色。20眼ICGA早期可见宽窄不一的暗环包绕CNV,4眼未见暗环。ICGA晚期,24眼CNV周围均可见暗环。1例患者光动力(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后2mo,因视力继续下降复查ICGA,可见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吻合(retinal-choroidal anastomosis,RCA)。结论:由HRA2进行的ICGA对CEC的CNV的结构、边界、局部脉络膜静脉的改变、RCA的显示优于FF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