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75,自引:4,他引:75  
目的总结采用彻底清除病灶和植骨消灭死腔,通过坚强内固定矫正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自1996年10月至2002年7月共手术治疗脊柱结核152例,结核病灶位于颈椎15例、胸椎67例、胸腰段17例、腰椎53例,病灶范围1~3个椎体,无跳跃病灶。手术方法:(1)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钢板内固定;(2)经肋横突切除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3)后方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椎弓根内固定;(4)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固定。术后配戴支具3~5个月,抗结核药物治疗6~9个月。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观察。结果(1)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前后路联合手术平均术时4.5h,术中平均出血650ml;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平均术时3.5h,术中平均出血450ml;其余两种手术平均术时3.0h,术中平均出血350ml。(2)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前后路联合手术创伤较大,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次之。手术并发症有大血管破裂1例,暂时性窦道形成5例,内固定器松动和断裂3例。(3)临床疗效:患者术后1~2周症状基本缓解并下床行走,术后6~8周日常生活基本自理,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患者结核病灶全部治愈。结论有效应用抗结核药物是脊柱结核手术成功的前提,坚强内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植骨融合。抗结核药物和病灶彻底清除是内固定安全植人的前提。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应该是病灶清除、减压矫形、植骨融合和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2.
前路器械固定在脊柱结核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在脊柱结核中应用前路器械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对34例前路病灶清除和内固定的脊柱结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例,女21例。颈椎结核4例,胸椎结核13例,腰椎结核17例(包括胸腰段)。全部病例均进行术前和术后抗痨化疗。术中经前路彻底清除病灶,椎管减压,椎体间自体骨植骨,前路器械固定。结果:平均随访2.6年,死亡2例,失访4例,其余病例内固定物没有失效,椎体间植骨全部融合,脊柱后凸畸形矫正良好,切口无感染,没有结核复发的病例。结论:在脊柱结核中应用前路器械固定可有效矫正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并为脊柱提供即刻稳定性,促进病灶愈合和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胸腔镜技术在胸、腰椎前路手术的适应证、操作要点以及单肺或双肺通气麻醉的选择。方法 对5例结核病人行胸腔镜下结核病灶清除术,其中2例同时行自体髂骨植骨术,1例以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植入;对3例爆裂性骨折截瘫及1例L1陈旧性爆裂骨折并马尾综合征病人进行脊髓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结果 全部病例都得到随访,术后切口一期愈合,X光、CT检查也都显示病灶清除彻底,脊髓减压充分,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位置良好。结论 胸椎、上腰椎结核或骨折,不论是否并发脊髓、马尾神经压迫的病例,均适宜在胸腔镜辅助下进行病灶清除、脊髓减压、脊柱前路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4.
胸腔镜下胸腰段疾病的前路手术及内固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回顾胸腔镜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结核和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评价胸腔镜技术在脊柱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2例接受胸腔镜下前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操作技术、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胸腰椎骨折8例;结核3例;椎间盘突出症l例。平均手术时间210min,平均出血量600ml,平均住院时间12d。1例结核患者因严重骨质疏松而放弃内固定,仅作病灶清除植骨术。所有患者随访3—10个月,神经功能恢复与普通开胸前路手术近似,骨折复位良好,植骨块和内固定未发现移位,活动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胸腔镜下脊柱前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及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为胸腰椎前路手术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5.
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附82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经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2例胸腰椎骨折病例,并分析前路手术的优缺点、适应证及手术入路,内固定的选择。结果所有病例脊髓均获有效减压,经平均31个月的随访,发现植骨融合良好,未有脊柱后凸畸形及钢板螺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伤椎高度平均恢复96%,术后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5°恢复到5°。Frankel分级恢复一级者59例,恢复二级者10例,恢复三级者2例,无变化者11例。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是集直视下直接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一次完成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椎结核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8例腰骶椎结核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6~39岁。病变部位:L131例,L452例,L5~S11例,L342例,L352例。术前按Frankal分级:D级5例,E级3例。四联抗痨治疗后,采用Ⅰ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结核治愈率、植骨融合、畸形矫正和神经恢复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病例切口均Ⅰ期愈合,神经功能恢复为E级,所有植骨块均骨性愈合,局部无复发,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无移动、吸收。无后突畸形发生。结论:Ⅰ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融合术能有效清除病灶、矫正后突畸形、早期重建脊柱稳定性及促进椎体间植骨的融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方法2003年2月至2011年2月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23例,应用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经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体结核,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分析植骨融合及术后畸形矫正效果。结果经14~54个月随访,脊髓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融合满意,无内固定失败和脊柱结核病灶复发。结论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经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具有脊柱后凸侧弯畸形易于矫正、前路结核病灶减压彻底、内固定远离病灶等优点,是治疗脊柱胸腰段结核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其缺点是手术创伤较大、时间较长、操作相对繁杂。  相似文献   

8.
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脊柱结核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先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并矫正脊柱畸形,再经前路胸、腹膜外行病灶清除,减压并植骨.结果 本组11例,随访3月-18月,平均14月,术后1-2周症状基本缓解,6-8周日常活动基本自理,术后6月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患者结核病灶全部治愈.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加植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是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理想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9.
胸腔镜技术在胸椎、上腰椎前路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胸椎、上腰椎前路手术应用胸腔镜技术的可行性. 方法 5例胸、腰椎结核(T6~L2)行胸腔镜下结核病灶清除、植骨或非植骨术;3例椎体爆裂性骨折合并截瘫(T10~T12)及1例陈旧性椎体爆裂骨折合并马尾综合征(L1)行胸腔镜下脊髓减压、植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1例T3~4椎间盘突出伴脊髓压迫症行胸腔镜下减压融合术. 结果全部病例切口Ⅰ期愈合,CT或MRI显示病灶清除彻底,脊髓充分减压,除1例骨折复位、固定后仍有轻度成角畸形外,均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位置良好. 结论胸椎、上腰椎疾患,不论是否并发脊髓、马尾神经压迫,都适宜在胸腔镜辅助下进行病灶清除术,必要时还可进行脊髓减压、脊柱前路植骨、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伴后凸畸形与截瘫的疗效。方法:1996年~2002年4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伴后凸畸形与截瘫62例,观察术后植骨融合、畸形矫正、截瘫恢复及结核病灶愈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2年2个月,56例患者获访,平均融合时间为3.6个月。骨性融合率100%。在胸段、胸腰段及腰段后凸畸形分别平均纠正29°、15°及9°,随访时无矫正度丢失;伴截瘫者11例,Frankel神经功能平均恢复2级;本组脊柱结核均治愈。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融合时间短,畸形矫正效果好,减压彻底,有利于截瘫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简单有效的胎兔外科手术方法,使术后成活率达到80%以上。方法在胎兔创伤愈合的研究中,采用在硫喷妥钠静脉麻醉下将胎兔胎体后1/2置于宫外或在宫内手术的方法;用37℃左右的生理盐水补充术中丢失的羊水;严密缝合羊膜。结果手术后胎兔的成活率达到90%,胎兔发育正常。结论此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2.
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胎软骨移植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胎软骨在整形外科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切取死胎儿的四肢及肋软骨,经低温保护剂进行超低温冷冻-80℃,保存于-196℃的液氮中。经复温处理后应用于临床38例。其中鞍鼻畸形24例,外耳缺损4例,唇裂继发畸形6例,颏成形4例。结果经3年6个月随访。除2例外耳再造术后出现变形外,其余病例均无吸收、变形、免疫排斥反应,外形较为满意。结论同种异体胎儿软骨在整形外科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研究我院整形外科患者抗生素的应用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整形外科医院1997~1998 年840 例1 014 人次手术病案,统计分析应用抗生素的状况。结果 1 006 人次应用抗生素(99-21 % ),其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 003 人次( 占应用抗生素人次的99-70% ),治疗性应用抗生素3 例(0-30% ),联合用药71 例。抗生素种类以β内酰胺类为主(86-63% ) 。静脉注射601 例(55-39 %) 。结论 存在滥用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现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未遵循原则,用药时间及途径不合理,联合用药无指征等。初步提出整形外科抗生素应用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随机化对照研究,评价热凝切割刀应用于剖腹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上腹部手术患者90 例,随机均分为3 组。A组为热凝切割组,B组为高频电刀切割组,C组为普通手术刀切割组。从切皮至进腹为止,采用止血效果、肌肉颤动、组织炭化、术中焦糊气味及烟雾、刀片粘结组织、切口愈合、脂肪液化等指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A组止血和切口愈合时间与B 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 .05),肌肉颤动、组织炭化、组织焦化烟雾污染、皮下脂肪液化等项指标则显著优于B 组( P<0.01),且止血功能优于C组(P< 0.01) ,其手术创缘较B组和C 组整齐。结论 热凝切割术能够明显提高进腹手术质量,减少手术创伤,促进腹部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对胆道手术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糖尿病对胆道手术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立严格的病例对照,比较了54例糖尿病人和非糖尿病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糖尿病大大增加了胆道病人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但对对术后病死率没有影响。结论高血糖是术后高并发症发生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肝海绵状血管瘤捆扎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总结和分析捆扎疗法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总结了14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病例,术中对瘤体地完整缝扎,术后97例随访1-19年,分组评定疗效。结果 显著疗效病例占65.9%,有效病例占12.5%,无效或暂无变化病例占21.6%,结论 捆扎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确为一种简便易行,损伤小,安全和病人恢复快,疗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双吻合器技术在结直肠吻合尤其是低位结直肠吻合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5年5月至2002年5月间共计236例直肠癌应用双吻合器技术行结直肠吻合的经验。结果:全组术中直肠闭合和结直肠的吻合过程均顺利。术后发生吻合口瘘8例(3.3%),吻合口狭窄7例(2.5%),伤口感染2例(0.8%),无手术死亡。结论:双吻合器技术能帮助外科医生顺利完成以往手法缝合不易或难以完成的低位结直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8.
下腰痛患者后路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分析下腰痛患者后路手术并发症出现的原因,探讨防治办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1988~1998年6月间采用后路手术治疗下腰痛,即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或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7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9%,早期(术后2周以内)并发症18例,晚期并发症15例,但无一例并发神经根损伤。结论:除了术中操作技能外,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及时观察、早期功能锻炼,都有利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设计一种全新的治疗胃粘膜或粘膜下病变的腹腔镜手术方法。方法 三个穿刺套管均通过腹壁及胃壁穿刺置入胃腔,在胃腔内采用腹腔镜器械通过监视器图像进行手术。结果 8例中,6例早期胃癌,1例粘膜下平滑肌瘤,1例巨大息肉,均未出现并发症,亦无中转开腹。结论 对于纤维胃镜无法治疗的胃粘膜或粘膜下病变,采用腹腔镜胃腔内手术其方法简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血乳酸对胃肠道术后重症病人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估胃肠道术后重症病人血乳酸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5年12月至1996年12月胃肠道术后进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44例病人的血乳酸变化。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病人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两组病人APACHEⅡ评分无差别。26例存活病人血乳酸24小时内均达到正常。死亡组病人起始的血乳酸浓度明显高于存活组,而且持续时间较大,在48小时内亦不能恢复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