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及对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都采用非甾体抗炎药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8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38例,有效3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5.0%.但是出现40例不良反应患者,其中心血管不良反应12例(30.0%).临床表现是白细胞下降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且药物品种使用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结论: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提高治疗效果,但是可导致心血管不良反应,且与使用药物种类次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 atoid arthritis,RA )是一种难以治愈的慢性疾病 ,临床上主要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物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 atory drugs,NSAIDs)对症治疗 ,以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痛苦。本文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方法 ,分析和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 -效果 ,以期为 RA患者临床用药提供合理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收集 1999年 3~ 10月在上海市仁济医院、长海医院、长征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病例 10 6例。年龄 19~70岁。排除 [1 ] 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 (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或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及在治疗开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比较三种老年并溃疡史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药物治疗方案的经济效果。方法从2005年5月1日至2005年11月1日对97例老年并溃疡史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口服3种不同药物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三种方案治疗老年并溃疡史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成本分别为231、228.57、34.68元;有效率分别为87.5%、88.2%、61.3%。每获得1个单位效果,3种方案所需花费的成本分别为2.64、2.59、0.57元。在方案C的效果基础上,每获得1个单位效果,方案A、B所花费的成本分别为7.49、7.20元。结论方案C为成本最低的方案,但有效率不如其他方案,不良反应率高于其他方案;方案B有效率有较大提高,不良反应率较低,B方案为最佳的治疗方案;A方案因每天仅需服用1粒药物,所以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炎症性疾病,能引起关节破坏、早期致残。传统RA治疗采用金字塔式治疗方案,在塔底先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然后逐渐进展到塔尖的所谓的控制病情药(DMARD)。NSAIDs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疼痛和炎症,虽然起效快,但它们对疾病本身影响小,不能阻止关节破坏和器官损害进展,而且长期使  相似文献   

6.
1 非甾体抗炎药 (NSAID)通过抑制环氧酶 (COX)的活性 ,以减少花生四烯酸代谢为前列腺素 ,达到控制关节肿痛的目的 ,其疗效在服用后短期内即可出现 ,是治疗本病不可缺少的、非特异性的对症治疗的药物。但对致病的免疫反应无影响 ,因而不能防止病情的进展和骨关节破坏的发生。这类药物包括许多品种 ,如双氯芬酸、保太松、奈普生、消炎痛等 ,它们结构不同 ,药代动力学亦不尽相同 ,剂量用法亦各相异 ,但有以下的共同特点 :①在治疗本病时以口服为主 ;②除个别外都属酸类化合物 ;③由于胃前列腺素的合成也受到抑制 ,因此在服用后出现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50例发生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甾体抗炎药不但有胃肠道、肝脏、肾脏、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还有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以及过敏反应等。结论非甾体抗炎药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并存,在使用过程中临床医生应严加关注,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非甾体抗炎药联合氨基葡萄糖及关节镜手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单纯膝关节镜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非甾体抗炎药联合氨基葡萄糖及关节镜手术治疗,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6周、12周、24周Lysholm评分分别为(84.9±4.9)分、(87.5±4.6)分、(91.2±5.1)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优良率32例(88.9%),显著高于对照组23例(63.9%),χ2=6.237,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727,P>0.05。结论:非甾体抗炎药联合氨基葡萄糖及关节镜手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较佳,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较优,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9.
自1899年阿司匹林问世以来,已有100 余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用于临床,它们已成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以及各种轻到中度疼痛的一线用药,其中不少已成为非处方药。非甾体抗炎药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2004年的罗非昔布以及塞来昔布事件,使人们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了整个非甾体抗炎药。如何正确地认识非甾体抗炎药?导报将连续两期邀请专家就非甾体抗炎药的发展、用药安全以及如何选择非甾体抗炎药进行讨论,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0.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具有抗炎、镇痛和退热功效的一大类药物,广泛应用于风湿性疾病如骨性关节炎(OA)、类风湿关节炎(RA)等慢性关节炎的治疗,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这样命名是为了把它们与具有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和非麻醉性阿片类镇痛剂区别开来。目前,全世界每天约有3000万关节炎患者服用NSAIDs,在我国最保守估计每年至少有500万OA患者和420万RA患者在服用NSAIDs。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关节炎支原体(Mar)的感染状况。方法: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法对本院2001年1月—2002年9月72例RA患者的咽拭子、睑结膜拭子、尿道拭子以及血液和关节液标本中的Mar核酸进行检测,并测定阳性株的DNA序列。结果:在48例咽拭子、37例睑结膜拭子、19例尿道拭子以及48例血液标本和26例关节液标本中,各检出1例阳性株,阳性率分别为2.1%、2.7%、5.3%、2.1%和3.8%。上述5例Mar nPCR阳性株的DNA序列与国际典型株完全一致。结论:RA患者体内存在Mar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32例RA患者(RA组)和15例正常者(对照组)的血清骨钙素水平,同时测定红细胞沉降率和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RA患者的血清骨钙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1±2.3)与(8.3±1.7)μg/L,P〈0.001];两组中女性患者〈50岁者的血清骨钙素水平分别与同组中≥50岁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血清骨钙素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碱性磷酸酶和病程间均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RA组中女性患者〈50岁者的血清骨钙素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之间有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RA患者的成骨细胞活性下降,且骨转换率降低;血清骨钙素与红细胞沉降率、磷性碱酸酶及疾病病程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铁调素(Hepc)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8月—2014年2月接受治疗的RA患者72例作为病例组,选取正常体检人群5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以Hepc的血清水平(5.86 ng/ml)为界限将RA组分为正常亚组和升高亚组。比较2组受试者的炎性因子、血红蛋白(Hb)、Hepc水平和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并探讨RA患者血清Hepc水平与患者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RA组患者的CRP、TNF-α、IL-6、Hb和Hepc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45、3.293、3.910、2.874,8.572,P均<0.01);Hepc正常亚组患者的DAS28评分、IL-6水平均显著低于Hepc升高亚组(t=3.142、4.420,P均<0.01);RA组患者的Hepc水平与DAS28、类风湿因子(RF)、IL-6水平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288,P<0.01;r=0.271,P=0.01;r=0.301,P=0.02)。结论 Hepc与RA患者的机体炎性状况、疾病活动程度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非化脓性增生性滑膜炎为主的对称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初会影响小关节,逐渐发展为大关节,最后影响皮肤、眼睛、心脏、肾脏和肺部.RA发病机制特殊,目前虽诊疗手段繁多,却暂无完美诊疗手段.现有的用于治疗RA的药物诸如甲氨蝶呤类慢性抗风湿类药物(DMARDs)、类固醇(GC)、非类固醇消炎药(NSA...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托珠单抗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2月于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医院香蜜湖风湿病分院诊治的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7例,按2颐1的比例分为两组,实验组38例,对照组19例。试验组给予托珠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每4周静脉滴注1次托珠单抗8 mg/kg,联合甲氨蝶呤10 mg每周口服;对照组同等剂量的甲氨蝶呤,治疗12周。试验组及对照组均在治疗后第1、12周评价疗效。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价指标ACR 20、ACR 50。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第1周达到ACR 20为80.6豫,ACR 50为77.8豫,分别均高于对照组的36.9豫和15.8豫,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0.01)。同样,治疗12周后,试验组ACR 20为92.1豫,ACR 50为86.1豫,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9豫和31.6豫,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0.01)。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0.01)。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症状较轻,对症治疗好转。结论托珠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纯甲氨蝶呤治疗,且起效快,疗效较持久,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特征为异常的滑膜增生伴血管翳形成、软骨和骨的侵蚀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目前RA确切发病机制未明,环境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RA的发病。低氧微环境是RA重要的病理特点,炎症滑膜组织的高代谢需求和滑膜的快速增生共同导致了RA关节内低氧状态。研究表明,低氧通过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调控的一系列转录因子的活化促进RA的疾病进展[1]。HIF可通过促进RA滑膜细胞(RA 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RA-FLS)增殖和侵袭、调节炎性细胞因子分泌、诱导血管生成及软骨破坏参与RA的发病和病情进展[2-4]。鉴于低氧在RA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HIF与RA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及对类风湿关节炎转归的影响,提高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9年1月至2003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有随访记录的3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治疗初期即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的227例患者分为糖皮质激素治疗组(89例)和非糖皮质激素治疗组(138例),比较两组患者疾病临床缓解和远期关节X线变化的差异,比较糖皮质激素治疗组中不同剂量间的近期、远期疗效及不同疗程的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6 .5%、66 .0% (P<0. 05),起效时间分别为(3 5±1 6)、(5 4±1 9)周(P<0 .05);糖皮质激素治疗组中不同剂量间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不同疗程的远期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对于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能较快、明显地改善疾病活动程度,但未见对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有控制作用。不同初始治疗剂量及疗程对近期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和控制其骨破坏未见差异。  相似文献   

18.
Song D  Liu B  Li P  Bi LQ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3):3049-3053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手关节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从而评价其在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对比及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分析符合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ACR/EULAR)诊断标准的25例RA患者双手X线片、MRI及临床特点.结果 25例RA患者在MRI扫描中均显示异常征象,而其中16例患者的X线平片未见异常,18例早期RA患者中有12例未出现X线平片改变.无论患者病程<1年还是>1年,MRI骨侵蚀在抗CCP抗体阳性与阴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F-IgG阳性组出现滑膜炎的患者明显多于阴性组(P<0.05).血清RF-IgA浓度与骨髓水肿呈正相关(r=0.561,P<0.05).在早期患者中,RF-IgM阳性组出现滑膜炎的患者明显多于阴性组(P<0.01).VAS评分与骨髓水肿评分呈正相关(r=0.562,P<0.01).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MRI积液关节的数目呈正相关(r=0.457,P<0.05).结论 MRI对于早期RA的诊断价值要远远大于X线平片.早期RA的MRI改变最常见于腕关节.抗CCP抗体阳性时MRI更易出现骨侵蚀,RF-IgG阳性时MRI更易出现滑膜炎.MRI骨髓水肿评分是VAS评分的重要影响因素.CRP水平可反映有关节腔积液的关节数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脂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活动期RA患者(活动组)40例、非活动期RA患者(非活动组)36例与健康对照组30例,同时对受试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_1(ApoA_1)、载脂蛋白B(ApoB)及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进行检测。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RA患者HDLC、ApoA_1显著降低(P<0.01),ESR、CRP、RF升高(P<0.01),且活动组较非活动组变化更明显(P均<0.01),而TC、TG、LDL-C、ApoB 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ApoA_1与CRP、ESR、RF均呈显著负相关(r=-0.634、r=-0.901、r=-0.485,r=-0.625、r=-0.520、r=-0.236,P<0.05或P<0.01);TC、TG、LDL—C、ApoB与疾病活动性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活动期RA患者体内HDL-C、ApoA_1显著降低,这种变化与RA病情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汉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人白细胞抗原DR抗原β链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Yuan G  Shi G  Li Z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3):172-174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抗原(HLA)DR抗原中同源表位与我国汉族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汉族人群中100名健康者和35例RA患者的DR抗原β链进行了分析。结果DR4频率在正常对照组为24.0%,在RA患者为51.4%(P<0.01,RR=3.3)。含有QKRAA或QRRAA同源表位的DR抗原阳性率在正常对照组为30.0%,在RA组为65.7%(P<0.01),在DR4+正常对照组为75.0%,及在DR4+RA组为100.0%(P<0.05)。在DR抗原的QKRAA和V85、G86中有0~1个氨基酸被取代的个体中,RA占48.8%,有2~3个氨基酸被取代者为16.7%。结论DR4与我国汉族RA相关;DR抗原中QKRAA或QRRAA同源表位及V85、G86序列可能与RA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