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无硅油或气体等眼内填充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牵拉性视网膜脱离(DTRD)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未行硅油或气体填充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不合并手术前或手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DTRD患者104例112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中,合并虹膜新生血管(INV)者6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者1只眼;合并黄斑区视网膜脱离者50只眼,未合并黄斑区视网膜脱离者62只眼。采用标准三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后均未使用硅油或惰性气体、空气填充,只保留手术中灌注液。15只眼手术中联合行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随访12~6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9个月。结果手术后2个月以内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随访期末,107只眼视网膜1次手术复位,占95.54%。79只眼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占70.53%,14 只眼视力保持不变,占12.50%,19眼视力下降,占16.97%。合并黄斑区视网膜脱离眼,手术后33只眼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占6600%,未合并黄斑区视网膜脱离眼,手术后46只眼视力提高,占74.1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 P=0.34)。7只眼存在INV,占6.25%,其中5只眼为手术后新发,未出现新增NVG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前合并INV是手术后INV的危险因子(OR=10.15),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是保护性因子(OR分别为0.09、0.06)。未行白内障手术眼中,未发现明显晶状体混浊加重。结论不用硅油或气体填充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未合并视网膜裂孔的DTRD即可获得较好的长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陶勇  姜燕荣  黎晓新 《眼科新进展》2008,28(2):119-121,124
目的 研究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后采用不同眼内填充物的效果.方法 对451例(536眼)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的PDR连续性病例从视力预后、视网膜复位、虹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白内障形成、玻璃体再出血的角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主要依据术前或术中是否出现视网膜裂孔来选择眼内填充物,总的视网膜在位率92.54%;保留灌注液患者显示出更好的视力提高率(76.24%)和视网膜复位率(92.00%),低的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率(2.78%)和白内障发生率(8.11%),保留灌注液和填充其他填充物总视网膜复位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5),保留灌注液、填充气体、填充硅油的术后玻璃体再出血均以少量为主,以填充气体组的再出血率最低(10.14%).结论 术前或术中是否合并视网膜裂孔是PDR病例玻璃体手术选择眼内填充物的重要因素,PDR Ⅵ期并不是选择眼内填充物的指征,提高手术技巧、减少术中医源性裂孔形成可以减少硅油或气体的使用,以避免二次手术硅油取出和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11例(11眼)。其中10眼行闭合式三通道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扣带术和眼内视网膜光凝,另1眼未做巩膜扣带。6眼手术中采用全氟化碳液(重水)-硅油置换,硅油眼内填充;5眼为气体-液体交换,硅油填充。结果 11眼手术后视网膜均完全复位。随访观察中视网膜复位良好,2眼已取出硅油。但其中1眼取出油后又发生了视网膜脱离,并出现新裂孔,又做了硅油填充术。2眼发生继发性青光眼,2眼发生了并发性白内障,其中1眼已做了白内障手术。未发生全氟化碳液(重水)眼内残留或角膜变性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巩膜扣带、硅油眼内填充、视网膜激光光凝能有效治疗有巨大裂孔的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复杂视网膜脱离眼硅油取出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RRD)的影响因素及发生原因.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择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的连续患者455例458只眼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中根据眼内情况酌情行重水、剥膜、视网膜切开或部分切割、眼内激光光凝或冷冻、气液交换或直接油液交换等操作.对伴多发裂孔、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增生及牵拉病变较严重者行环扎手术98只眼.手术完毕时玻璃体腔内填充硅油.硅油取出手术中眼底检查发现有需处理的视网膜前膜者,行切断、剥膜或切除及360°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等操作,手术中发现裂孔或可疑裂孔者行眼内激光光凝或冷冻治疗.硅油取出手术后1周内及随诊期间均采用与手术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等检查.依据硅油取出手术后有无RRD将患眼分为复位组、再脱离组,分别为419、39只眼.对患者年龄、眼轴长度、玻璃体切割手术前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眼压、硅油取出手术前LogMAR BCVA和眼压、视网膜裂孔数目、硅油填充时间、随访时间、硅油取出手术后眼压和视力以及玻璃体切割手术和硅油取出手术中相关因素进行记录.统计年龄、性别、高度近视、巨大裂孔、下方裂孔、黄斑裂孔、无晶状体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 C3级及以上、既往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史、360°预防性激光光凝、联合环扎、角膜穿刺取硅油与硅油取出手术后发生RRD的关系.计算年龄<40岁、性别等因素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将高度近视眼、联合巩膜环扎及经角膜穿刺硅油取出纳入多元回归方程.结果 硅油取出手术后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86±0.63,复位组、再脱离组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82±0.59、0.99±0.70,两组平均LogMAR 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59,P>0.05).复位组和再脱离组高度近视眼分别为116、22只眼,分别占为27.7%、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84,P<0.01).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联合环扎手术患者中发生RRD 3只眼,占3.1%,未行环扎手术患者发生RRD 36只眼,占10.0%,两者RR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761,P<0.05).手术后RRD的发生率与手术前PVR程度、既往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史、无晶状体眼以及预防性视网膜激光光凝等因素均无关性(1.626、1.699、1.986、0.709,95%CI:0.836~3.162、0.832~3.658、0.921~4.279、0.268~1.875,P>0.05).与高度近视、联合环扎有相关性(OR=3.380、0.284,95%CI:1.733~6.595、0.086~0.944,P<0.05).通过角膜穿刺取硅油的风险无统计学意义(OR=2.119,95%CI:1.043~4.306,P>0.05).硅油取出手术后RRD的发生率为8.5%,其中35.9%源于新裂孔的形成,5.1%源于PVR,69.2%与新裂孔相关,51.3%与PVR相关.结论 高度近视眼是硅油取出手术后发生RRD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巩膜环扎手术是硅油取出手术后发生RRD的保护性因素.对于行玻璃体切割及硅油填充手术后视网膜稳定复位眼而言,硅油取出手术后发生RRD的主要原因是新裂孔的形成.PVR可能是RRD后的继发改变.  相似文献   

5.
玻璃体切除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彭超  王立  陈惠莉  沈小军  周琳  黄欢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0):2122-2123
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65眼经过玻璃体切除、剥膜、眼内光凝、硅油或C3F8填充术的晚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mo~1a,观察视力、眼压、视网膜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患者65眼均顺利完成玻璃体手术,32眼眼内填充硅油,8眼填充C3F8,25眼平衡盐液填充。术后视力手动者2眼,数指~0.05者18眼,>0.05~0.1者28眼,>0.1~0.3者12眼,>0.3者5眼,42眼视力提高。7眼视网膜裂孔,8眼有局限性纤维增生膜残留,5眼视网膜脱离,18眼眼压升高,12眼再发玻璃体出血,36眼术后补充光凝治疗1~3次。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激光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硅油填充对于眼内出血有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重硅油作为眼内填充剂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标准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Oxane HD填充术治疗PDR患者29例(29眼),观察重硅油填充期术眼的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重硅油填充期平均为109 d,19例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其余患者视力无提高,无术后视力下降患者.1例患者出现重硅油填充后视网膜脱离,其余患者视网膜均平伏,2例患者术后玻璃体再出血.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高眼压、葡萄膜炎、晶状体混浊、硅油乳化、黄斑前膜形成等.结论 重硅油Oxane HD作为眼内填充物可以有效安全地治疗PDR.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硅油取出手术前行预防性周边部360°视网膜激光光凝对硅油取出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影响。方法对181例行硅油取出手术的各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激光光凝组88例于硅油取出手术前行预防性周边部360°视网膜激光光凝;对照组93例硅油取出手术前未行预防性视网膜激光光凝。观察2组患者硅油取出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发生时间、原因及激光光凝的并发症。结果硅油眼内填充时间为4~72周,平均硅油填充时间(13.7±2.4)周。硅油取出手术后20例患者发生视网膜再脱离,其中,激光光凝组5例,占激光光凝组患者的5.7%;对照组15例,占对照组患者的16.1%。两组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视网膜再脱离患者中,再脱离发生时间≤手术后3 d者10例,4~7 d者6例,8~14 d者3例,手术后2个月者1例。11例为锯齿缘区或激光光凝区之后有被硅油暂时性封闭的遗漏小裂孔,或激光光凝、冷凝作用不足导致的原裂孔手术后重新开放;1例为预防性激光光凝手术后激光斑因受附近增生膜牵拉形成的裂孔;7例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或残留玻璃体牵拉形成的新裂孔;1例原因不明。激光光凝组中,有52例发生瞳孔缘激光灼伤,占激光光凝者的59.0%。结论硅油取出手术前预防性周边部360°视网膜激光光凝与硅油取出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下降有关联。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283-285)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前膜剥除(ERMP)和(或)内界膜剥除(ILMP)及硅油填充治疗伴有后巩膜葡萄肿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方法 高度近视MHRD患者85例85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矫正视力检查以及裂隙灯显微镜加前置镜、间接检眼镜、A/B型超声、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压检查.患者平均眼轴长度(29.1±1.8) mm.后极部脉络膜弥漫性萎缩24只眼;部分性萎缩61只眼.将小数视力换算成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进行统计学处理.平均logMAR矫正视力为1.93±0.37.均行玻璃体切割曲安奈德(TA)或吲哚青绿(ICG)辅助的ILMP和(或)ERMP以及硅油填充手术.85只眼均联合TA辅助行ERMP.其中,单纯TA辅助行ERMP 21只眼;ICG辅助行ILMP 56只眼;TA辅助行ILMP 8只眼.平均硅油填充时间(6.2±1.6)个月.观察患眼手术后矫正视力、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闭合情况以及手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视力行t检验;对影响手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行相关性分析;视网膜脱离复发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黄斑区视网膜劈裂对裂孔闭合的影响行x2检验.结果 患眼手术后平均logMAR矫正视力为1.34±0.48.与手术前平均logMAR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8,P<0.01).手术后矫正视力与患眼眼轴长度(r=0.142)、后极部脉络膜萎缩程度(t=0.23、-0.165)、黄斑裂孔是否闭合(t=0.12、-0.005)均无相关性(P>0.05).首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79只眼,占92.9%.视网膜脱离复发6只眼,占7.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视网膜脱离复发与患眼手术前脉络膜是否脱离、增生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程度、眼轴长度、后极部脉络膜萎缩程度以及是否行ILMP均无相关性(比值比=1.428、5.039、0.815、2.578、0.432,P>0.05).85只眼中,黄斑裂孔闭合10只眼,占11.8%;黄斑裂孔未闭合75只眼,占88.2%.手术后2周,出现高眼压24只眼,占28.2%,给予降低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硅油取出手术前出现高眼压12只眼,占14.1%,硅油取出手术后眼压均得到控制.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ERMP和(或)ILMP及硅油填充可在伴有后巩膜葡萄肿的MHRD患者中获得较高的首次手术复位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首次玻璃体手术中下方周边部180°视网膜光凝对下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取出手术后再脱离的影响.方法 对142例(142只眼)下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硅油填充,尔后行硅油取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激光光凝组81例为首次行玻璃体手术时即对其下半180°周边部视网膜(除裂孔外)实施堤坝样光凝;对照组61例未行预防性视网膜激光光凝.结果 硅油眼内填充时间为7~24周,平均硅油填充时间(11.8±2.6)周.硅油填充期间,光凝组硅油填充状态下视网膜脱离6例,占7.4%,对照组视网膜脱离10例,占16.4%,两组硅油状态视网膜脱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油下视网膜脱离16例中,激光组6例.4例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引起,1例为预防性激光光凝手术后激光斑因受附近增生膜牵拉形成的新裂孔,1例原因不明:对照组10例,7例为遗漏小裂孔或原裂孔重新开放,3例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引起.硅油取出手术后11例患者发生视网膜再脱离,其中激光组3例,占3.7%;对照组8例,占11.4%.两组硅油取出后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硅油取出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11例中,激光组3例,2例为激光光凝斑受附近增生膜牵拉形成的新裂孔,l例为激光孔;对照组8例,4例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2例为原裂孔开放,2例为原裂孔相邻部新裂孔.结论 下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在首次玻璃体手术中行预防性下半侧周边部180°视网膜激光光凝与裂孔愈合和硅汕取出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下降有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极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手术后C3F8与硅油填充的疗效.方法 眼轴长度≥29 mm,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及脉络膜明显萎缩及存在明显巩膜后葡萄肿的极高度近视MHRD住院患者32例32只眼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眼随机分为C3F8组、硅油组,分别为15、17只眼.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完毕时C3F8组患眼眼内填充C3F8,硅油组患眼眼内填充硅油.手术后发生视网膜再脱离者行再次手术.C3F8组、硅油组患者性别(P=1.000)、年龄(t=0.444,P=0.660)、最佳矫正视力(t=0.084,P=0.934)、屈光度(t=0.449,P=0.978)、晶状体状态(P=1.000)、症状出现时间(t=0.375,P=0.710)及视网膜脱离程度(x2=0.014,P=0.90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1周及1、3、6、12个月,观察患者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闭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及视力情况.结果 第1次手术后,C3F8组、硅油组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60.00%、82.35%,黄斑裂孔闭合率分别为13.33%、29.41%.两组第1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43、0.402).第2次手术后,C3F8组、硅油组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86.67%、94.12%,黄斑裂孔闭合率分别为20.00%、29.41%.两组第2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89、0.691).手术后12个月,C3F8组视力提高5只眼,视力不变7只眼,视力下降3只眼;硅油组视力提高7只眼,视力不变8只眼,视力下降2只眼.两组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09,P=0.647).结论 极高度近视MHRD患眼手术后硅油填充较C3F8填充视网膜复位率及黄斑裂孔闭合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观察用不同眼内填充物(C3F8气体或硅油)治疗伴随视网膜脱离的高度近视性黄斑“白孔”的预后。方法对由于高度近视性黄斑“白孔”而发生视网膜脱离,并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物注入术的29眼(C3F8填充的10眼、硅油填充的19眼)进行随访,使用OCT评价黄斑孔的愈合情况。结果经OCT检查证实,19眼经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后黄斑裂孔成功闭合,其中8眼是在以C3F8填充后未愈,而再次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并改用硅油填充治疗获成功。10只患眼以玻璃体切除联合C3F8填充手术后视网膜复位,但8只患眼黄斑孔未闭合。结论使用OCT检查可以帮助评价手术疗效。适当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手术有助于提高黄斑裂孔的闭合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重硅油眼内填充治疗下方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下方视网膜裂孔和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15例(15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重硅油填充术.并同时选取15眼患相似类型的视网膜脱离者,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给予眼内普通轻硅油填充作为对照.硅油取出的时间:重硅油组为手术后21~99d,轻硅油组为32~108d.两组时间比较,P>0.05.术后对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随访8~13个月,重硅油组视网膜一次完全复位者13眼(86.67%),轻硅油组一次视网膜完全复位者9眼(60.00%)(P<0.05),重硅油组并发症有:并发性白内障7眼,重硅油乳化4眼,高眼压3眼,严重的前房炎症反应1眼.结论对下方裂孔的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重硅油填充术,可获得良好的视网膜复位率,可提高因为年龄或全身因素无法俯卧患者的舒适性.并发症主要为并发性白内障,高眼压,硅油乳化,前房炎症反应,经过适当处理均可解决.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重要手段[1,2].PDR患者的视网膜缺血等病变程度决定了手术后视功能,同时手术并发症也在很大程度影响手术的效果以及患者的生存质量[3].生存质量是在医学模式更新背景下提出的一套衡量人类健康的指标体系,对于评价药物疗效,延缓疾病进展,指导患者进行心理和生活调节均有重要意义[4].目前国外有关PDR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大多随访时间较短,而且用的量表多是Vis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 (VFQ-25)[5,6],所测条目与国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有偏差,据此我们设计了适合国人的调查表,观察了一组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并能跟踪随访的PDR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以比较PDR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方法,并分析有关因素。方法 对18例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光凝联合眼内填充18%C3F8或硅油手术。结果 17例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1例因玻璃体积血患者放弃治疗。视力提高14例,视力不变2例,视力下降2例。并发症:玻璃体积血1例(未治),视网膜出血1例,眼压升高2例。结论 玻璃体切割、光凝联合眼内填充18%C3F8或硅油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表面麻醉下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观察表面麻醉下行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疗效、适应证和并发症。 方法 回顾分析22例爱尔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下采用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TSV25G)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22例患者均为单眼患病接受治疗。其中特发性黄斑裂孔10只眼,特发性黄斑前膜6只眼,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4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2只眼。根据病情行视网膜前膜、黄斑前膜和(或)内界膜剥离,气液交换和全氟丙烷(C3F8)气体眼内充填 。手术后随访1~1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4个月。主要观察分析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患者合作程度、手术效果以及手术中和手术后并发症。 结果 所有手术眼均可在表面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手术时间20~25min,平均手术时间约22min。手术中患者无特别不适,能配合手术;手术后2d内手术创口结膜轻度水肿,7d后已无明显痕迹。1个月时仅在巩膜表面见一浅的色素沉着点。手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2只眼,晶状体后囊羽毛状混浊5只眼,玻璃体积血1只眼,结膜下气泡2只眼。未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以及其他与切口相关的并发症。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9只眼裂孔闭合,1只眼裂孔缩小但未闭合,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均治愈。 结论 表面麻醉下的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主要适用于特发性黄斑裂孔、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单纯玻璃体积血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的疾病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133-136)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后眼内气体存在的情况下 ,我院用广角眼底镜观察眼底 ,及时发现未封闭裂孔以及术后出现的新裂孔 ,并光凝封闭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998年 2月~ 1999年 5月间行视网膜玻璃体手术结合眼内C3F8填充 ,术后在气体填充范围内有未封闭裂孔而行光凝的病例 2 5例 2 5只眼 ,男 16例 ,女 9例 ,年龄 14~ 71岁。原发性视网膜脱离 2 3只眼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vitreo retinopathy ,PVR)B级 2只眼 ,C级 5只眼 ,D级 16只眼。其中巨大裂孔 3只眼。增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评价眼内电凝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55只眼)DR患者应用高速玻璃体切割进行玻璃体手术,切除轴心玻璃体后,应用曲安奈德(TA)0.02 ml,使玻璃体皮质染色,以利于术中造成玻璃体完全后脱离,此时大部分增生膜随之剥离,切割过程的出血随着增生膜的切除一般会自行停止,尽量不采用电凝止血,视盘处新生血管增殖膜应用眼内镊将其剥除,玻璃体及膜切除后应用眼内视网膜激光光凝,周边部视网膜采用带导光眼内激光,经巩膜外顶压进行激光光凝,如患者伴有裂孔及视网膜脱离,术中可采用眼内气体或硅油填充,其余患者手术结束后玻璃体再次注入0.05 ml TA。结果有2例(2只眼)患者分别在术后1~3个月出现玻璃体出血,此2例患者全部为人工晶状体眼,其中1例(1只眼)再次行玻璃体冲洗。结论 PDR玻璃体手术过程中尽可能不用或少用眼内电凝,视盘及其周围视网膜严禁电凝。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适度与极端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曲安奈德(TA)染色辅助玻璃体切割及内界膜剥除联合长效气体眼内填充手术后的疗效.方法 41例高度近视MHRD住院患者4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眼轴长度< 29 mm,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及脉络膜萎缩轻,0~1级且深度≤2 mm的巩膜后葡萄肿者24只眼(适度组);眼轴长度≥29 mm,RPE及脉络膜明显萎缩,2~3级且深度>2 mm的巩膜后葡萄肿者17只眼(极端组).两组患者均行TA染色辅助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手术完毕时行C3F8眼内填充.对手术后发生视网膜再脱离者行再次手术.以手术后12个月为疗效判定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及视力情况.结果 第1次手术后,适度组、极端组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91.67%、64.71%,黄斑裂孔闭合率分别为58.33%、17.65%.两组第1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P=0.049)、黄斑裂孔闭合率(x2=6.787,P=0.00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2次手术后,适度组、极端组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95.83%%、88.24%,黄斑裂孔闭合率分别为58.33%、23.53%.两组比较,视网膜复位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0),黄斑裂孔闭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4,P=0.027).手术后12个月,适度组视力提高14只眼,视力不变9只眼,视力下降1只眼;极端组视力提高6只眼,视力不变8只眼,视力下降3只眼.两组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09,P=0.647).结论 TA染色辅助玻璃体切割及内界膜剥除联合长效气体眼内填充手术后,适度高度近视MHRD患者视网膜复位率及黄斑孔闭合率较极端高度近视MHRD患者更高,但视力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敬远  刘瑶  吴晓艳 《眼科新进展》2012,32(5):491-492,496
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硅油填充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3例(67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剥膜、眼内激光、硅油填充或气体填充等,术后随访3~18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单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23眼,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5眼,术中注入硅油37眼。术后矫正视力不同程度改善52眼,11眼不变,4眼下降。术中眼内出血5眼;术后玻璃体积血2眼,视网膜上出血2眼,一过性高眼压14眼,继发性青光眼2眼,白内障加重或形成13眼,后发性白内障形成6眼。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剥膜、眼内激光、硅油填充或气体填充等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联合手术可避免再次行白内障手术,减少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重硅油眼内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近期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重硅油作为眼内填充物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6例16眼.方法 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填充术治疗.术中依病情联合剥膜、视网膜切开、重水应用、眼内激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等.主要指标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眼压等.结果 平均随访(15.1±8.48)周(3~28周).15例(93.8%)患者视网膜全部复位,裂孔封闭.13例患者于术后1~3个月行重硅油取出,3例在最后随访时重硅油仍未取出.1例在取硅油时发现上方裂孑L前缘稍浮,视网膜限局脱离,而行惰性气体填充术.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主要表现为后囊膜混浊.4例出现暂时性高眼压.结论 重硅油眼内填充对治疗裂孔位于2~10点钟位之下方或两个以上裂孔位于视网膜同一侧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疗效较好,并发性白内障是其主要副作用.(眼科,2008,17:254-2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