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感染性眼内炎往往发病急,病情严重,视力预后差.眼内炎玻璃体切割研究(EVS)认为对于就诊时视力好于光感的手术后眼内炎患者,不需要立即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但是外伤所致的感染性眼内炎致病菌毒力强、视力预后差,因此,及时干预,包括玻璃体切割手术,可能改善感染性眼内炎的视功能预后[1].我们对一组急诊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眼内异物合并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以观察早期玻璃体切割手术对外伤性眼内炎的治疗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内源性眼内炎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1].随着玻璃体切割手术技术的日趋完善,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内源性眼内炎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2].但如何把握其临床特征,早期诊断、正确治疗仍是目前临床工作的难点.为此,我们回顾分析了一组内源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外源性感染性眼内炎是内眼手术后或外伤后发生的眼内感染,其病情危重、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视功能丧失,甚至眼球萎缩[1,2].由于血眼屏障的影响,全身及局部应用药物治疗外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效果较差.随着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的日趋完善,应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该病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为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对其的治疗效果,我们回顾分析了一组外源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儿童感染性眼内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感染性眼内炎是眼科急症 [1 ] ,但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 ,主诉不确、就诊较迟 ,往往错过玻璃体腔注药的最佳时机 ,而需行玻璃体切割术 [2 - 4 ] 。通过对 85例儿童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情况总结 ,初步探讨儿童感染性眼内炎玻璃体切割术的特点和必要性。1 对象和方法1.1 临床资料1988年 6月~ 1997年 2月期间符合病例入选标准在上海医科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住院的儿童感染性眼内炎患儿。治疗除予玻璃体腔应用抗生素、静脉点滴抗生素外 ,对其中 40例行玻璃体切割术。病例入选标准 (具有第一项和另外至少三项标准 ) :1入院时年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填充治疗重症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重症眼内炎的66例患者66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外伤性重症眼内炎44例44只眼,内眼手术后重症眼内炎22例22只眼.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填充治疗.66只患眼中,手术中摘除球内异物者19只眼,摘除晶状体者25只眼,摘除人工晶状体者6只眼,巩膜环扎者16只眼;行硅油填充者52只眼,行C3F8填充者14只眼.手术后随访时间2.0~25.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7.9个月.对比分析手术前后视力和眼压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炎症均得到控制,治疗有效率为59.10%.随访期间无眼内炎复发和视网膜脱离发生.66只患眼中,58只眼视力提高,占87.90%;5只眼视力不变,占7.60%;3只眼视力下降,占4.55%.手术后视力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27,P<0.05).手术后眼压较手术前增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23,P=0.02).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填充是治疗重症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异物并发感染性眼内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翔宇  庞秀琴  王绍莉  张兰 《眼科》2004,13(1):28-30
目的:探讨眼内异物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手段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6例(26只眼)经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异物合并眼内炎的临床资料。结果:26只眼的眼内异物全部摘出。25只眼的眼内炎症得到控制。随访2~21个月,平均7.6个月。视力0.02~0.09者3只眼(11.5%),≥0.1者8只眼(30.8%)。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眼内异物并发眼内炎的有效手段,手术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同时应注意眼内异物伤的预防和术后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症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硅油填充手术治疗内源性眼内炎的效果.方法 对28例内源性眼内炎患者30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无眼部外伤史和内眼手术史.就诊时无全身症状者21例;发热者3例;眼胀痛伴头痛者2例;腹部疼痛者2例.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直接和间接检眼镜检查及眼B型超声检查后确诊.无发热、全身情况暂时稳定患者25只眼明确诊断后急症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硅油填充术治疗;全身情况不稳定同时有发热或腹痛患者5只眼经相关科室治疗后立即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硅油填充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均常规抽取玻璃体积脓送细菌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及真菌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手术后随访18~30个月,观察分析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改善情况及眼球保留情况.结果 30只眼中,手术后炎症控制,保留眼球者28只眼,占93.3%;手术后玻璃体再次积脓,眼压不能控制,行眼内容剜除手术者2只眼,占6.7%.手术后1、18个月视力与手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7,32.44;P<0.01).手术后眼压正常者24只眼,占80.0%;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者6只眼,占20.0%.一过性高眼压者经治疗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与手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3;P<0.05).28份玻璃体标本中,培养结果阳性者12例,致病病原体检出率为42.9%.其中,细菌7例,占培养结果阳性者58.3%;真菌5例,占培养结果阳性者41.7%.28例患者中,合并肝胆系统感染者18例,占64.3%.结论 急症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硅油填充手术是治疗内源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6例严重眼内炎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注药,4例眼内异物摘除,硅油填充治疗,观察术后的感染控制情况及视功能。结果手术后6例炎症得到控制,5例视力不同程度提高,1例眼球萎缩。结论玻璃体切割配合眼内注药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总结44例化脓性眼内炎的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经过分析认为及时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术中妥善处理显微镜下所见眼底病变,术后全身及局部联合应用抗生素及激素等药物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玻璃体切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是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严重术后并发症.本文对玻璃体切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临床特点、致病菌、易患因素、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总结,旨在提示临床医生对此并发症及时发现、积极处理,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观察20G和23G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具有玻璃体手术指征的PDR患者126例142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视力、眼压、间接检眼镜、眼B型超声、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以及角膜前后表面6 mm区域散光度、散光轴向检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0G手术组和23G手术组,分别为66例74只眼和60例68只眼.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0G手术组15.0个月,23G手术组12.5个月;以手术后6个月为评价两组疗效的时间点.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及BUT、SIT、角膜前后表面散光度和散光轴向变化.结果 手术后6个月随访时,20G手术组74只眼中,视力≥0.05者49只眼,占本组患眼的66.2%;23G手术组68只眼中,视力≥0.05者47只眼,占本组患眼的69.1%.两组间视力≥0.05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P>0.05).20G手术组、23G手术组,手术中发生医源损伤18、7只眼,分别占本组患眼的24.3%、10.3%.两组间手术中医源性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1,P<0.05).20G手术组、23G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9.0±8.2)、(51.0±6.3)min.两组间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P<0.05).手术后3d,20G手术组、23G手术组发生低眼压3、11只眼,分别占本组患眼的4.1%、14.7%.两组间低眼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5,P<0.05).20G手术组、23G手术组发生高眼压或继发性青光眼24、14只眼,分别占本组患眼的32.4%、20.6%,两组间手术后高眼压或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4,P>0.05).手术后1个月,20G手术组BUT、SIT长度、角膜前后表面散光度、散光轴向与手术前相应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5,4.12,-3.12,-3.22;P<0.05);手术后3、6个月BUT、SIT长度、角膜前后表面散光度、散光轴向与手术前相应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t=0.45、0.98、-2.12、-1.02,P>0.05;6个月:t=0.95、1.48、-1.02、-2.11,P>0.05).手术后1、3、6个月,23G手术组BUT、SIT长度、角膜前后表面散光度、散光轴向与手术前相应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t=1.21、1.46、-2.32、-1.61,P>0.05;3个月:t=1.45、2.21、-2.19、-1.89,P>0.05;6个月:t=1.92、1.25、-1.75、-2.35,P>0.05).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PDR安全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减轻手术后眼表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观察23G、20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DR患者33例38只眼纳入研究.按其所接受的手术方式分为23G微 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组(23G组)和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组(20G组),分别为18例20只眼和15例18只眼. 手术后随访6~12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眼的玻璃体手术时间,手术中发生的医源性裂孔数目,手术中出血需电凝的次数,手术中需更换显微器械的情况,手术后连续1~3 d的眼压,手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手术成功率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指标.结果 23G组手术时间为35~11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63.5±21.7) min;20G组手术时间为40~15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83.9±27.5)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P=0.02).23G组和20G组手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数平均分别为6、14个.23G组和20G组手术中视网膜或增生膜表面出血影响继续操作需电凝止血的次数平均分别为71、102次.23G组和20G组手术中进行反复显微器械更换操作的患眼分别为3、12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0.58,P=0.001).23G组和20G组手术后第1、2、3天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0.2±2.0)、(13.4±2.5)、(14.9±2.3) mm Hg(1 mm Hg=0.133 kPa)和(16.5±2.9)、(19.3±2.4)、(20.1±2.9) 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1,7.41,6.18;P<0.01).23G组手术后出现多量的眼内出血1只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眼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1只眼,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未再次接受手术1只眼.20G组手术后出现多量的眼内出血2只眼,其中1只眼为玻璃体积血未予眼内填充的患眼,1只眼为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眼,手术后2只眼硅油填充眼出现NVG,1只眼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未再次接受手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49,0.49,0.01;P>0.05).23G组和20G组最终手术分别成功19、17只眼,成功率为95.0%、9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94).两组患眼均未发生眼内炎、明显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23G组BCVA<0.05者1只眼;0.05~0.09者5只眼;0.1~0.2者10只眼;≥0.3者4只眼;20G组BCVA< 0.05者1只眼;0.05~0.09者9只眼;0.1~0.2者6只眼;≥0.3者2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0,P>0.05).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手术较20G手术减少了器械更换,缩短了手术时间,并减少了手术中出血、医源性裂孔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觀察玻璃體切割手術聯合眼内灌注抗生素治瘵化膿性眼内炎的臨床瘵效,方法同顧性分析68例68眼化膿性眼内炎行玻璃體切割手術聯合灌注抗生素治瘵效果,分析對比眼内炎的治瘵方法及術中注意事項.結果68例68眼眼内炎癥全部控制,61眼眼球保存并且視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視力在0.05以上者占48.5%,7眼眼球萎縮.結論玻璃體切割聯合眼内灌注抗生素是治瘵化膿性眼内炎最理想的方法,及時手術,術中精心操作是取得良好瘵效的關鍵.  相似文献   

14.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 对1999年6月~2003年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14例(14只眼)化脓性眼内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除眼内异物外,其余患者临床诊断化脓性眼内炎后均先采用保守治疗,密切观察1~2天无好转而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眼内炎的原因:眼球穿通伤13只眼,青光眼术后晚期滤过泡感染1只眼。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先抽取前房及玻璃体腔内液体涂片及培养。采用标准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7只眼因前房积脓及晶状体前大量渗出和3只眼外伤性白内障影响手术而同时切除晶状体,8只联合巩膜环扎。缝合巩膜切口后玻璃体腔内注射罗氏芬2.5mg及地塞米松0.4mg。术后全身继续使用抗生素及激素1周。术后平均随访14.8个月(2~24个月).结果 14只眼中术后视力提高12只眼(85.7%),眼球保留13只眼(92.6%)。5只眼培养阳性。术后玻璃体腔内少量出血2只眼,无其它手术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注射抗生素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疗效可靠。只要手术时机选择适当,大多数患者能保住眼球,恢复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观察23G和25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PDR患者57例75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视力、眼压、前置镜、眼B型超声等检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3G手术组和25G+手术组,前者30例39只眼,后者27例36只眼。分别行23G玻璃体切割手术和25G+玻璃体切割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并观察手术中医源性损伤的发生情况。23G手术组、25G+手术组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0.0、8.5个月。以手术后3个月为疗效判定时间点,观察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3G手术组、25G+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3.35±7.42)、(49.16±5.17) min,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P<0.05)。23G手术组、25G+手术组手术中发生医源性损伤者分别为11、5只眼,两组手术中发生医源性损伤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P<0.05)。23G手术组、25G+手术组手术后视力均较手术前明显提高,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81、18.29,P<0.05)。两组手术后视力≥0.05的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23G手术组、25G+手术组发生早期低眼压分别为7、3只眼,两组发生早期低眼压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5)。结论 与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比较,25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PDR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中医源性损伤的发生,降低手术后早期低眼压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眼内窥镜引导下彻底的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伴有角膜混浊的外源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行眼内窥镜引导下行彻底的玻璃体切割术的伴有角膜混浊的外源性眼内炎连续20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5~79岁,平均年龄35.9岁。眼球穿通伤所致眼内炎16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眼内炎4例。手术前视力均≤数指,角膜均严重混浊。 手术中均制造玻璃体后脱离,尽量彻底切割虹膜前后渗出膜、基底部和睫状体平部的玻璃体以及睫状体膜。入院到手术治疗的时间中位数为1.5 d。手术后平均随访23个月。 结果 手术中取玻璃体样培养阳性者9例,占45%;6例取出眼内异物共7枚。手术中锯齿缘离断1处者2例,医源性视网膜裂孔1处和2处者各1例。手术后再次玻璃体内注药和玻璃体切割手术各2例。手术后视力≥0.05者10例,占50%。除1例视力下降低、3例视力无明显变化外,16例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4例≥0.8。手术后11例角膜基本恢复清亮。9例硅油存留,其中2例眼压偏低,但均>5 mm Hg(1 mm Hg=0.133 kPa ),1例高眼压,药物控制;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和可疑视网膜脱离各1例,未再手术。9只硅油填充眼随访末期视力均≤数指,无硅油存留的11只眼中仅1只眼未达到0.05。无眼球丧失 。 结论 眼内窥镜引导下彻底的玻璃体切割手术为及时治疗伴有角膜混浊的外源性眼内炎的安全、可靠的新选择。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202-205)  相似文献   

17.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眼内炎的病因构成及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眼内炎患者53例54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8例,女15例,年龄1~74岁,平均年龄32岁。对2例(2只眼)炎症较轻的患者仅采用药物治疗,5例(5只眼)视力无光感,炎症反应重的患者行眼球内容物剜除术,其余46例(47只眼)均采用常规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随访2~32个月,平均10.5个月。 结果 眼球穿通伤导致的眼内炎共32只眼,占59.26%。内源性眼内炎8只眼,占14.81%。与白内障手术相关的眼内炎共7 只眼,占12.96%,青光眼手术晚期滤泡感染2只眼,占3.70%。玻璃体切割术后3只眼,占5 .56%。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RK)后1只眼,占1.85%。原因不明1只眼,占1.85%。经治疗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P=0.003)。3 d内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视力恢复明显高于3 d后的患者(P=0.014),7 d内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视力恢复明显优于7 d后的患者(P=0.021)。功能成功(视力≥0.02)37只眼,占68.52%;解剖成功(视力<0.02,眼球结构完整)47只眼,占87.04%,脱盲(视力≥0.05)27只眼, 占50.00%。 结论 眼球穿通伤,尤其是伴有眼内异物存留者是导致眼内炎的最主要原因,尽早行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眼内炎的理想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93-9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单纯行玻璃体切除术对外因性细菌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 外因性细菌性眼内炎21例(21只眼),其中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只眼,眼球穿通伤后20只眼。均作睫状体平部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术,晶状体混浊者一并切除,若有球内异物一并取出,伴视网膜脱离者,重水或气/液交换复位视网膜后行眼内炎光凝、长效气体或硅油填充以及巩膜环扎,术中灌注液内不加入庆大霉素,术毕不作玻璃体腔注药,术后联合抗生索和激素静脉用药。结果 炎症控制20只眼,术后矫正视力提高20只眼,有效率为80.95%。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对严重细菌性眼内炎而言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