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益气明目口服液对实验性视网膜光损伤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54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光损伤模型组、益气明目口服液组。采用绿色荧光灯(Lux为1900±106.9)24h持续光照射建立大鼠视网膜急性光损伤模型,光照前分别采用等量蒸馏水和益气明目口服液灌胃治疗7d。光照后6d,观察视网膜电图的改变,检测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并进行视网膜透视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组织学观察。结果:光损伤后6d,益气明目口服液对实验大鼠视网膜光损伤后ERGa波及b波振幅的降低均有保护作用,益气明目口服液组视网膜中SOD的活性高于光损伤模型组(P<0.01),而MDA的含量则低于光损伤模型组(P<0.01);通过视网膜透视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组织学观察,益气明目口服液组的病理组织学损害较光损伤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益气明目口服液是一种治疗视网膜光损害性疾病的有效中药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2.
金学民  吴乐正 《眼科学报》1998,14(4):215-219
目的:研究中、低强度的循环光照射对鼠视网膜光损伤的影响及其与时间、强度的关系。方法:25只8~10周的雌性SD鼠随机分为5组。一组作对照,另外四组置于12小时亮、12小时暗的白色氙灯循环光下照射3~28天,照射强度分别为90~115Lux(100Lux)、400~650Lux(500Lux)、800~1150Lux(1000Lux)、1400~1650Lux(1500Lux)。照射不同时间后,对视网膜行光镜、电镜检查及组织测厚。结果:除100Lux组光强度外,500Lux、1000Lux、1500Lux组的光强度均能引起鼠视网膜光损伤。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最早受累。光强度越高、照射时间越长,光感受器细胞的丧失越多;损伤严重者,也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损伤。结论:中、低强度的循环光所造成的鼠视网膜光损伤,其损伤程度与光照强度和照射时间有关。是光损伤防护中值得注意的环节。眼科学报1998;14:215~219。  相似文献   

3.
小鼠视网膜紫外线光损伤中MDA与SOD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网膜紫外线光损伤中MDA与SOD的作用。方法:取健康成年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再分为光损伤后1,2,3,4wk组,每组6只,各组小鼠均在12h明(30~50Lux)12h暗环境中饲养7d,然后暗适应36h。正常对照组不予紫外线照射,实验组小鼠采用2200±138Lux波长为300~400nm的紫外线灯照射,每日连续光照8h。在模型制作完成后摘取眼球,左眼行视网膜匀浆中SOD活力与MDA含量测定。结果:紫外线光照组光照后SOD活力、MD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紫外线光损伤与脂质过氧化及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闪烁光对豚鼠眼球发育及近视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heng ZY  Li JH  Li R  Xie YB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9):601-604
目的探讨闪烁光对豚鼠眼球发育及近视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0只4周龄豚鼠随机分为3组,Ⅰ组在闪烁光照明环境中饲养,闪烁方式为亮2s,暗2s;Ⅱ、Ⅲ组在日常照明环境中饲养,作为对照,Ⅱ组照明时间为每天12h,Ⅲ组照明时间为每天24h。3组中光照度均为200流明。实验6周后分别用检影法测量眼屈光度,A超测量眼轴长度;摘除眼球,用电子天平测量眼球重量,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眼球后极部巩膜、脉络膜和视网膜的组织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闪烁光照明环境中饲养的动物发生-7.00D的近视,眼轴增长0.56ml/l,眼球加重68mg,后极部巩膜细胞数量增多、活性增强、胶原纤维间隙扩大,脉络膜层变窄,视网膜感光细胞外节盘变短、排列不规则。结论闪烁光能促进豚鼠眼球增长、诱导近视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乳酸对培养的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2周龄Sprague-Dawley大鼠36只,根据培养液中乳酸含量分为10、20、30 mmol/L乳酸组,每组均为12只大鼠.处死大鼠,摘出眼球剥离视网膜,将视网膜置入插入式培养皿中培养24 h.培养皿中培养液分别为含10、20、30 mmol/L乳酸的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液+2%胎牛血清.光学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结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 光学显微镜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视网膜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未见明显细胞溶解和坏死.RT-PCR检测结果显示,10、20、30 mmol/L乳酸组VEGF mRNA表达量分别为0.74±0.06、0.99±0.12、1.45±0.17;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10、20 mmol/L乳酸组和30 mmol/L乳酸组视网膜VEGF表达量分别为0.34±0.15、0.54±0.16、0.93±0.23.RT-PCT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显示30 mmol/L乳酸组较10 mmol/L乳酸组VEGF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乳酸诱导视网膜VEGF表达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玻璃体腔注射乳酸环丙沙星对视网膜 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乳酸环丙沙星治疗方法对视网膜组织的安全性。方法24只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入0.1 ml不同浓度的乳酸环丙沙星,浓度分别为:2 500 、5 000、10 000 μg/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1 ml。手术后观察眼底表现,分别行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组织学检查和视网膜电图(ERG)视网膜功能检查。结果250、500 μg组光学显微镜检查结果未见异常,超微结构大致正常;1 000 μg 组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视网膜内外核层排列不规则,神经节细胞水肿变性或脱失,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超微结构改变。视网膜功能检查显示,各组ERG的a~b波波幅注药前后无明显差别。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国产乳酸环丙沙星安全、抗菌谱广,500 μg以下是较为安全的眼内应用剂量。(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180-182)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小鼠视网膜激光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GFP-MSCs)。13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对照组和MSCs治疗组,分别为15、60、60只。采用激光光凝方式建立视网膜激光损伤模型。激光光凝后1 d,MSCs治疗组小鼠尾静脉注射0.2 ml GFP-MSCs细胞悬液(含MSCs 1×106个),损伤对照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分别于激光光凝后3、7、14、21 d,处死各组小鼠并摘除眼球。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并用图像处理软件测量激光斑直径和外核层光感受器细胞核完全缺损区域直径;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MSCs治疗组GFP-MSCs的迁移情况。 结果 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正常对照组视网膜组织结构完整;损伤对照组及MSCs治疗组均可见视网膜组织结构损伤,但MSCs治疗组较损伤对照组损伤程度减轻。激光光凝后3 d,损伤对照组与MSCs治疗组激光斑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4,P>0.05);MSCs治疗组外核层细胞核完全缺损区域直径小于损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69,P<0.05)。激光光凝后7、14、21 d,MSCs治疗组激光斑直径(t=5.180、5.417、2.381)和外核层细胞核完全缺损区域直径(t=3.530、3.224、3.162)均小于损伤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激光光凝后3、7、14、21 d,正常对照组小鼠视网膜内均未见凋亡细胞;损伤对照组及MSCs治疗组小鼠损伤部位视网膜内可见凋亡细胞;MSCs治疗组平均细胞凋亡数均小于损伤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42、7.479、6.678、3.953,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激光光凝后3、7、14、21 d均未见MSCs治疗组GFP-MSCs大量向视网膜内迁移;仅于激光光凝后7、14 d时在视网膜下及脉络膜新生血管处有少量迁移。结论 尾静脉注射MSCs能有效限制小鼠视网膜激光损伤范围及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黑色素含量与光感受器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探讨黑色素对视网膜光损伤的作用.方法 老龄多巴色素异构酶敲除小鼠(Dct-/-小鼠)和C57BL/6小鼠(野生型小鼠)各20只,分别为Det-/-/小鼠组和野生型小鼠组.采用临床电生理国际标准分别对各型鼠进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记录其最大混合反应后各组随机处死2只小鼠,摘除眼球作为阴性对照.余下每组各18只小鼠,将6只小鼠用20 W冷荧光灯行12 h明、12 h暗、12 h明的间断光照36 h,连续3个循环.光照强度为(5000±356)lx.光照结束后第6天再次进行ERG检查,记录ERG结果.随机颈椎脱臼法处死每组各2只小鼠,摘除眼球.所有摘除眼球常规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ERG检查结果显示,光损伤前后Dct-/-小鼠a、b波振幅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t_(a波光照前)=-7.13,P<0.01;t_(b波光照前)=-4.414,P<0.01;t_(a波光照后)=-10.162,P<0.01;t_(b波光照后)=-6.772,P<0.01);光损伤后Dct-/-小鼠ERGa、b波的振幅下降幅度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t_(a波)=4.975,P<0.01;t_(b波)=2.908,P<0.01).光损伤后,光学显微镜检查可见Dct-/-小鼠视网膜水肿、变薄,较野生型明显;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见RPE细胞中黑色素颗粒融解、断裂或丢失,光感受器细胞外节盘膜肿胀、碎裂及空泡变,Dct-/-小鼠损伤较野生型小鼠严重.结论 光损伤后RPE细胞黑色素含量减少,光感受器细胞功能下降,提示黑色素对光损伤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观察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兔眼植入术后视网膜光凝参数及效果,为临床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光凝提供参考.方法 健康成年青紫蓝兔6只6只眼,2只眼植入ZM900型人工晶状体,2只眼植入Rezoom人工晶状体,2只眼作为对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两周,行视网膜光凝.于光凝术后1h,24 h,1周,4周分别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视网膜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分别观察激光斑处荧光素渗漏情况和光凝后视网膜组织变化情况.结果 ZM900组200μm光凝斑,平均能量(200.6±14.31) mW; 500 μm光凝斑,平均能量(219.2±3.93) mW; Rezoom组200 μm光凝斑,平均能量(203.6±9.77) mW,500 μm光凝斑平均能量(206.0±9.19) mW;对照组200μm光凝斑平均能量(116.2±14.99) mW,500μm平均能量(133.5±4.78) mW.两种多焦点人工晶状体200 μm和500 μm光凝斑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两种直径的光凝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组激光能量大于对照组.所有组在光凝后1h、24 h、1周、4周,相同观察时间点内,光凝斑在眼底彩照和FFA中表现基本相同.OCT表现:ZM900组和Rezoom组在光凝后24h,光凝斑处神经纤维层增厚,光斑旁伴有明显的神经上皮脱离,而对照组光斑旁并未出现明显的神经上皮脱离.结论 折射型和衍射型人工晶状体都可以顺利完成视网膜光凝,但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目视观察光凝斑强度可能造成光凝过度,建议对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适当减小光凝强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先天性小眼球患儿的眼睑、眼眶发育情况.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6~78个月的先天性小眼球患儿23例(23眼).方法 测量患儿的睑裂横径、垂直径,采用CT影像和计算机软件辅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测量眼球前后径和眼眶容积,分析眼球前后径、年龄分别与睑裂横径、垂直径及眼眶容积的关系,评价眼睑和眼眶发育的影响因素.主要指标 睑裂横径、垂直径、眼球前后径和眼眶容积.结果 睑裂横径、垂直径、眼球前后径和眼眶容积分别为(16.44+3.24)mm、(2.47±1.48)mm、(11.99±3.33)mm、(14.19±2.37)ml,均明显小于健侧(P均=0.000).眼眶容积分别与眼球前后径、年龄呈正相关(r=0.62,0.63;P=0.037,0.035).睑裂横径、垂直径与眼球前后径呈正相关(r=0.54,0.53;P=0.030,0.034).而均与年龄无关.眼球前后径≤12mm组(10例)和>12 mm组(13例)的睑裂横径、垂直径和眼眶容积分别为(13.50±1.97)mm、(1.08±0.66)mm;(12.73±0.95)ml、(18.20±2.49)mm;(3.30±1.16)mm、(15.05±2.57)ml(P=0.001,0.003,0.024).结论 先天性小眼球患儿的眼睑和眼眶发育明显迟滞.眼球越小,对眼睑和眼眶发育的影响越大.尽可能早期干预治疗是促进眼睑和眼眶发育,预防和减轻眶发育畸形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氟萘烷(PFDL)在眼内存留不同时期眼组织结构、电生理改变及相关损伤机制.方法 选择白兔前房及玻璃腔内填充不同数量的PFDL,分别于术后6h、24h、72h、7d、30d、60d,对角膜和视网膜进行透射电镜检查,及角膜内皮镜和电生理检查.结果 术后24h到术后7d,观察到的病理改变为细胞水肿等变性反应;术后第30d、60d出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显著下降,b波的振幅显著降低,角膜上皮及实质细胞坏死,细胞内质网扩张、脱颗粒,视网膜感光细胞膜盘变性、萎缩和坏死,细胞间及神经纤维层树突水肿等严重的不可逆的病理改变,在角膜内皮细胞和视网膜感光细胞发现有髓磷体的存在.结论 PFDL在眼内存留24h以上对视网膜及角膜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其毒性作用机制与PFDL的重力压迫作用、产生自由基和PFDL破坏组织细胞的能量代谢有关,临床上不宜作眼内长期填充物.  相似文献   

12.
脉络膜黑色素瘤组织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方法 回顾分析64例病理确诊的脉络膜黑色素瘤病理资料。按照美国眼黑色素瘤多中心研究组的测量方法和WHO的分类标准,测量和观察大体标本中的肿瘤大小和光学显微镜下的肿瘤细胞学类型;以肿瘤前缘累及部位对肿瘤所处位置进行分类;以肿瘤细胞向外浸润程度对肿瘤蔓延程度进行分级。 结果 64例脉络膜黑色素瘤中,大肿瘤25例,占39.1%;中等大小肿瘤31例,占48.4%;小肿瘤8例,占12.5%。梭形细胞型42例,占65.6%,其中,梭形细胞A型15例,占23.4%,梭形细胞B型27例,占42.3%;上皮样细胞型7例,占10.9%;混合型10例,占15.6%;其它型5例,占7.8%。肿瘤细胞未累及巩膜者25例,占39.1%;累及巩膜但限于巩膜层内者22例,占34.4%;穿透巩膜全层达眼球表面者12例,占18.7%;眶内浸润者5例,占7.8%。 结论 脉络膜黑色素瘤组织病理学特征变化多样,临床上以梭形细胞型最常见,易伴巩膜浸润。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161-16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前后段联合手术及硅油充填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前后段联合手术及硅油充填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患者48例48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高度近视史,视网膜脱离以后极部为主.裂隙灯前置镜和(或)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均发现黄斑裂孔.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或抽吸联合玻璃体切割硅油充填,41例行内界膜(ILM)剥离,23例植入人工晶状体(10L).硅油取出的时间距第一次手术时间为3.5~48.0个月.取硅油前均行OCT检查.取硅油后随访观察均1年以上.结果 除5例外,其他患者手术后1周,前置镜检查均不能看到黄斑孔边缘;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48例患者全部已取硅油.取硅油前OCT检查,黄斑孔愈合呈U型8例,V型为6例,W型为23例;未闭合11例.未闭合的11例经取硅油与膨胀气体充填后全部复位,其中,U型2例,W型9例.32例W型愈合者中2例患者在取油后13、38个月后出现视网膜脱离复发.最终黄斑裂孔U型和V型愈合者16例,占33.3%;W型愈合者32例,占66.7%.视网膜复位率为100.0%.结论前后段联合手术及硅油充填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OCT检查是确定黄斑孔是否封闭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14.
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的类组织学分型可以分为单纯外层劈裂、外层和中层劈裂、外层和内层劈裂、多层劈裂4种情况.以彻底清除玻璃体后皮质及后部血管弓内的内界膜为重点的玻璃体视网手术是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的主要选择.其中,单纯外层劈裂合并中心凹脱离者,手术后视功能改善较明显;而多层劈裂者视功能改善有限或不改善.合理剥除后皮质与内界膜起始点,应在未发生内层劈裂处.正确认识和了解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的OCT分型.对于选择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方式和判断治疗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种因素可造成视觉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性损伤,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疗法,但各种药物都存在着不同的优缺点.壳聚糖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天然阳离子多糖类聚合物,近来的研究表明,壳聚糖具有抗氧化、抗凋亡和抗神经炎的生物学特性,能够对各种原因导致的神经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就壳聚糖神经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报告52例(61只眼)白瞳症。其中,男31例,38只眼;女21例,23只眼。患儿平均年龄7.7岁。病因以肿瘤为最多,共22例(22只眼),占42.3%;其次为各种先天性疾病,共12例(19只眼),占23%;另外还有外伤和炎症。44例采用手术治疗,8例用药物保守治疗。讨论了儿童白瞳症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7.
】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 of interleukin-12(IL-12),interleukin-2(IL-2)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and their possible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 . Method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18 with PVR,7 with simples retinal detachment caused by macular hole and 4 samples from normal eyes were used as control.Samples of vitreous were obtained by aspiration through pars plana before cryotherapy,vitrectomy and gas injection and stored in liquid nitrogen at -70℃ within 30 minites for ELISA. Results  ①The levels of IL-12,IL-2,and TNF in the vitreous of PVR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severity of disease.②The levels of IL-12,IL-2,and TNF in the PV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simple retinal detachment caused by macular hole and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1).③The levels of IL-12,IL-2,and TNF in retinal detachment caused by macular hole were also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 Conclusion IL-12,IL-2,and TNF may play a role at lease to some extent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VR.  相似文献   

18.
初期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初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出现的并发症的分析 ,以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总结 4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并发症。结果 :角膜水肿 38眼、后囊破裂 5眼 ,两者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结论 :提示初期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应严格掌握手术指针  相似文献   

19.
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上治疗眼底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除了抑制炎症反应以外,近年来也被用来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黄斑水肿、脉络膜新生血管等;为增加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副作用,给药途径也更多地采用球周和玻璃体腔注射等.但是随着该类药物的应用范围扩大,由此而引起的临床问题也逐渐增多.正确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仍然是一个眼底病治疗中值得重视的问题.临床医生在决定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眼底病之前,应尽可能明确疾病诊断,充分了解糖皮质激素的药理特点,正确掌握适应证,明确并发症和禁忌症,重视球周和玻璃体腔注射等局部给药途径的局部和全身影响,从而充分发挥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上治疗眼底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除了抑制炎症反应以外,近年来也被用来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黄斑水肿、脉络膜新生血管等;为增加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副作用,给药途径也更多地采用球周和玻璃体腔注射等.但是随着该类药物的应用范围扩大,由此而引起的临床问题也逐渐增多.正确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仍然是一个眼底病治疗中值得重视的问题.临床医生在决定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眼底病之前,应尽可能明确疾病诊断,充分了解糖皮质激素的药理特点,正确掌握适应证,明确并发症和禁忌症,重视球周和玻璃体腔注射等局部给药途径的局部和全身影响,从而充分发挥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