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衄、红汗与倒经虽然均见衄血,但在概念、病机、治则上有异同,为此试作如下辨析。 基本概念 鼻衄,又称衄或(鼻丑),当大量衄血不止时,亦称鼻洪。早在《内经》就有鼻衄的记载,并且对其病因病理作了阐述,如《灵枢·百病始生》曰: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因此鼻衄的产生是各种原因引起鼻部阳络损伤的结果。 红汗之名,始见于清·唐容川《血证论》,曰:“有伤寒失汗,邪无出路,因由血分泄而为衄,此名红汗。”它是伏邪外泄所引起,致衄机理与汗解的关系最为密切,因邪气外闭,阳郁太甚,  相似文献   

2.
正《鼻衄、齿衄与肌衄》衄,即衄血,是指非外伤所致的某些外部出血的症状。如鼻衄、齿衄、舌衄、耳衄、眼衄、肌衄等。本文则主要介绍鼻、齿、肌衄的辨治。鼻衄,也称"衄血",指鼻出血。《丹溪心法》说:"衄血者,鼻中出血也。"是最常见的一个症状。如鼻出血量多,则称为"鼻洪"。鼻衄又称为"鼽衄"。《内经》说:"春善病鼽衄。"说明鼻出血与季节有一定关系。西医认为,鼻出血可因鼻腔局部及全身疾病所引起。就内科疾病而言,主要见于某  相似文献   

3.
鼻衄,是一个病证名,早见于《内经》。即指鼻之隧道内出血;出血严重而一时难止者,名为“鼻洪”。历代医籍中亦有“煆血”、“红汗”、“倒经”、“鼻衄血”等名称,皆属于鼻衄的范畴。鼻衄既是衄科的一个病,亦可为多种疾病所表现于鼻部的一个衄血症。是鼻科的一个常见的多发病症,亦是鼻科急症之一。笔者复习了1960年至1984年以来有关中医药治疗本病证的文献资料,结合个人一些临床体会将其概述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病机以《素问·玄  相似文献   

4.
鼻衄是耳鼻咽喉科的临床急症之一,亦可出现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过程中,轻则经常渗血,反复发作;重则突然大量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笔者查阅了近年来中医治疗鼻衄的有关文献,发现有较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一、辨证分型治疗对疾病进行辨证分型论治是中医的主要特点之一。张氏认为鼻衄有肺胃实热、肝火上炎、阴虚火旺和气不摄血之分。因此在治疗上采用以下方法。①清热泻火法:用于火热之邪迫血妄行。又可分为清泻肺热:常用药物为黄芩、牡丹皮、前胡等,清泻胃火:多用知母、焦山栀、芦根等,清泻肝火:山羊角粉、白芍、黄芩等为常用药。②泄肝凉血法:邪热入血分,致血热妄行,鼻衄不巳者宜用本法,常选用丹皮、赤芍、生地、山栀等。③引火下行法:用于火热上炎,或胃肠积热致衄等情况,宜用火麻仁、瓜萎仁、大黄、玄明粉或牛膝等。④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神经衰弱”与肝关系密切,而主张从肝论治;并认为临床以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阴血不足四证及气虚胆怯证为多见,复各举一验案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6.
经行吐衄又称“倒经”、“逆经”、“错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现代医学称为“代偿性月经”,其中,以鼻衄为多见,约占本病的三分之一。对本病的机理,现代医学尚不能作出完全满意的解释。祖国医学认为经行吐衄的发病机理之一在于血热气逆。如《万病回春》载:“错经妄行于口鼻者,是火载血上,气之逆也。”本病的发生与冲脉关系亦甚关重要。经云:“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平素,尤其在经净之后,血海空虚之时,冲气平和,尚不发病。  相似文献   

7.
浅谈“百日咳”从肝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日咳为小儿时期常见的多发病,临床上中医多采用宣肺止咳,泻肺涤痰及滋阴润肺等法治疗,多从肺服着手进行论治,实质上,因”肺为娇脏“,故他脏的功能失调可影响肺的宣肃功能,特别是肝的疏泄失常,肝失条达,肝气郁久化火,灼伤肺阴,肝的宣肃失常,而见咳逆上气,胸胁胀痛,头晕头痛,甚至咯血等,因此在百日咳的辩证治疗上,除从肺论治外,根据病情应从肝论治,泻肝火以救肺全,镇肝逆以降肺气,肝平肺降而咳嗽自止。  相似文献   

8.
凡以血自鼻腔外溢为主要症状的病证,而非外伤、倒经所致,均可诊断为鼻衄,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鼻衄多由火热迫血妄行所致,其中以肺热、胃热、肝火最为常见。近年来,笔者根据患者的病情从五脏论治,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根据肝与肺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肺系病症可以从肝论治。论治原则 :木火刑金重在清肝火 ;气郁痰聚注重条达肝木 ;肺病气伤重在柔肝敛肝 ;养肝益阴以固肺气。  相似文献   

10.
逆经亦称倒经,或称代偿性月经,是以经期吐衄为主证。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为内分泌失调,月经前期血中雌激素增多,刺激鼻粘膜,或者粘膜组织对高浓度雌激素有特殊的敏感性,于月经前期发生充血、肿胀,再加之局部受到轻度损伤发生鼻衄现象,尤以青春期为多。祖国医学认为此病多由血热、气逆所致,因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滞血亦滞,郁久化热,故血热妄行而为吐衄。现将临床治疗经行衄血的点滴体会简述如下。逆经从肺治陈××,女,16岁,学生。初诊日期1972年9月2日。患者间断鼻出血两年,月经初潮年龄为13岁,经期不规则,经量少色红,伴有鼻衄,尤以春秋二季症状偏重。症见头晕耳鸣,心烦胸闷,咽干鼻燥,潮热咳嗽,四肢无力,胃呆食少,舌质红绛少苔,脉细数。化验血红蛋白10克%,红细胞360万/立方毫米,白细胞8,600/立方毫米,临床诊断为代偿性月经。中医辨证为阴虚化火,刑金血逆,治法滋阴清肺,降逆止血。方拟逆经清肺汤:茜草15克,麦冬12克,  相似文献   

11.
美尼尔氏综合征属于祖国医学眩晕的范畴,以突发眩晕,伴有耳鸣耳聋及呕吐为主症,以中年女性为多。《内经》"病机十九条"中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以本病虚证多属于肝肾阴虚和肝血虚,而实证多因肝阳上亢或肝火过盛,此外,"无痰不作眩",因此,由痰引起的眩晕也较多见。  相似文献   

12.
《金匮》“从脾论治”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系统地论述了杂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其治法,有从心、从肺、从肝论治者,但多从脾、从肾论治,在杂病治疗中,“从脾论治”又显得更为重要。纵观《金匮》全书,“从脾论治”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以下四大法则: 一、健脾扶正法:主要适宜于脾虚及阴阳气血不足所致的多种病证。如: 1.虚劳不足:“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血痹虚劳病篇)以上诸证,为脾  相似文献   

13.
美尼尔氏综合征属于祖国医学眩晕的范畴,以突发眩晕,伴有耳鸣耳聋及呕吐为主症,以中年女性为多。《内经》“病机十九条”中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以本病虚证多属于肝肾阴虚和肝血虚,而实证多因肝阳上亢或肝火过盛,此外,“无痰不作眩”,因此,由痰引起的眩晕也较多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辨治慢性咳嗽,宜以疏肝调心从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经》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提出临床辨治咳嗽,从肺论治;久治不愈,可从肝、心二脏辨治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5.
论糖尿病与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属中医“消渴”的范畴。对于本病,各家论述颇多,自《内经》以降,历代认识多基于肺燥、胃热、肾虚,治疗亦多以润肺、清胃、滋肾着手。然笔者认为除肺、胃、肾三脏外,肝脏与糖尿病发病也有着密切关系,从肝论治不失为治疗糖尿病的基...  相似文献   

16.
从脾论治视疲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疲劳是眼病的常见症状,因读书写字或其他工作使眼外肌及睫状肌疲劳,而症见眼胀头痛、视物不清,重者可发生眩晕、恶心、呕吐等。本病中医眼科称“肝劳”,以往多从肝论治。我依据《内经》:“肌肉之精为约束”,而  相似文献   

17.
中医临床治疗鼻病,多从肺、脾、肾论治,虽有从肝胆论治者,亦多辨为肝胆湿热之证,鲜见以平肝、疏肝、养肝等法治疗鼻病的报道。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以柔肝法治疗鼻病,疗效满意。柔肝即是在养肝体的基础上使郁滞得舒、横逆得缓,从而恢复肝木柔和之性[1]。柔肝法是疏养结合[2],用于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木火刑金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肝肺生理相关性和病理变化的理论阐述,结合临床证治对木火刑金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木火刑金规律可广泛出现在咳嗽、哮喘、咳血、鼻衄、齿衄、痰血、发热、小便淋漓涩痛、胁痛、气胸、胸腔积液、失音、消渴、痤疮、经期鼻齿衄、经期便血、经期白睛红肿出血等证治中.结论:木火刑金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例1]患者男性,34岁。左鼻反复出血2月余,子1985年2月26月入院。2个月前在劳动时出现衄,约20ml,用棉球填塞而血止。1月后因鼻衄曾在外院行左前后鼻腔填塞;还作过局部检查,见鼻  相似文献   

20.
眩晕证多属肝的病变,故《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因而临床证治大多从肝而治,但在临证实践中,除从肝论治外,注重从脾着手,往往获效甚佳。因脾主运化,具有益气、生血、统血之功能,脾之为病多与气血痰湿有关,而眩晕之证多与气血痰湿病变相连。现将眩晕临证从脾论治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